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刘学忠:东北抗日义勇军烈士传 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团副总指挥李春润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4-04-23

  李春润(1901——1933)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六路军司令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一、从军报国

  李春润,字滨浦,满族,生于1901年。祖籍辽宁省凤城。先祖李成恩为乾隆时期辽阳总兵,父李玉祥善乐好施。他家境较好,坚持让他读书,考入凤城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回乡任教。但是他不安于教书匠的生活,决定参军。1922年春,考入东北三省陆军军事教导队学习。1926年5月,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学堂学习。一年后,又考入北京中国陆军大学。

  在东北讲武学堂学习期间,与唐聚五同学。毕业后,曾在东北镇守使于芷山部下,当参谋处长,颇受于芷山赏识。

  “九•一八”前,在辽宁省防军1旅1团3营,任营长,驻守凤城县。

  团长姜全我公开投敌后,时任团副的唐聚五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李春润全力支持唐聚五。后来经过多方努力,终于酿成辽东十四县反正,树起“辽宁民众自卫军”大旗。李春润被任命为第六路军司令。

  二、二战新宾

  李春润的第六路军,开进新宾,宣布反正,成立抗日政府。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各方爱国青年踊跃参军,队伍迅速壮大。

  这引起鬼子的极大恐慌,即令大汉奸于芷山率兵“围剿”

  于芷山,原是东边道镇守使,吉林熙洽投降后,他就紧随其后,归顺了日本。这个数典忘祖的人渣,枪口对准了抗日民众。

  他率田德胜第三团、王殿斌骑兵团、邵本良游击大队,共三千多人,由南杂木、南口前两处出发,直奔新宾而来。

  李春润闻讯后,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战斗任务。令周保升第七旅、卫队团、朝鲜特务大队,在永陵街北九龙眼山一带设伏。

  那日下午,王殿斌部进入伏击圈,遭到自卫军猛烈射击,大刀队也顺势冲入敌群,一阵砍杀,一直战斗到天黑,伪军留下二百多具尸体,逃了回去。

  虽然击溃了伪军,自卫军损失也很大。而且子弹不足,所以李春润决定主动撤出县城。把队伍拉到县城南关家堡、红庙子一带,再寻歼敌良策。同时向总部报告,请求支援。

  于芷山占领了新宾县城,就派田德胜团500多人,向自卫军驻地进攻。自卫军早有防备,被击败,落荒而逃,自卫军尾追至城下,围而不打。

  每日里,把鞭炮放在煤油筒里拴在驴尾巴上,然后点燃。伪军以为自卫军来袭,就匆忙胡乱放枪。如此虚张声势,一连三日,伪军疲惫不堪。

  某日晚,唐聚五所派援兵已到,翌日晨,突然发起猛攻,埋伏在城内的大刀队、朝鲜特务队,及时响应,里外夹击,伪军士气低落,子弹告罄,无心守城。

  于芷山又闻自卫军要抄他的老窝山城镇,就急忙逃跑,在后仓、弯沟子又遭到伏击。李春润派十六团长吕晓峰、大刀队王彤轩在此设伏。他们事先把大树砍倒横在大路上。伪军被阻,正混乱之际,自卫军一涌而出,枪炮齐鸣,大刀飞舞,留下百具尸体而逃。这次伏击缴获各种枪支百余支,战马二十余匹,辎重车二十余辆。

  于芷山第一次进犯新宾失败后,在日人催促下,又卷土重来,这次有伪军两个团、邵本良游击大队和野炮连,来势汹汹。

  这次,李春润依然避其锋芒,主动把队伍撤出城外,再向总部求援。

  总部及时派郭景珊第七路军支援。两军在白旗堡一带汇合。经过研究,立即开始攻城,里春润从西北方向,郭部从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是日,大雨滂沱,自卫军冒雨攻击,异常勇猛,很快突入市区。战斗中,李春润手部负伤,他不顾疼痛,坚持一线指挥。经过激战,伪军无意坚守,拼命突围,其中有两连伪军反正。邵本良负伤,于芷山险些被活捉。

  于芷山带领残兵败将,逃到东昌台、三棵树一带又遭伏击。这是李春润事先将王彤轩的大刀队埋伏在这里的。大刀队,短兵相接,一顿砍杀,伪军死伤大半。伪军残部只好退到吴家堡子一带固守待援。第二天,李春润的骑兵将其包围,日军顾问大冢昔农企图突围,却被一枪击毙。

  于芷山只带领五六百人逃回山城镇。

  李春润收复新宾,积极组织群众抗日,主张各界联合抗日,他收编了许多山林队、民团,成功策反了抚顺伪军李振山起义,由此队伍由原来三千人猛增到两万人。不仅巩固了根据地,而且向东北部发展,他们两次攻打清源、东丰,又攻打沈阳未成。自卫军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三、抗日到底以身殉国

  后来,日本发现伪军根本遏制不了自卫军的发展,就密谋从朝鲜等地调拨军队达三万多人,再加上伪军,总共六七万不止。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自卫军。

  自卫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仓促应战,虽然英勇顽强,但是损失惨重。

  李春润前往北平,向张学良汇报了前线的形势。张学良晋升他为陆军中将,辽东义勇军总司令。

  汇报后,他坚持回东北,收拢残部,继续战斗。临行前,他动情地对母亲说:“儿这一走,为国赴汤蹈火,生死未卜,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恕孩儿不孝,母亲保重。”

  又对朋友说:“今后,国际对日如何,政府对义勇军有无接济,只要我们各尽其心,各尽其力,一直干下去,只要人心不死,东北绝不会灭亡。”

  1933年7月,李春润负责押运一批由北京各界捐赠的武器装备给东北义勇军。原计划在北井子(今东港市境内)登陆,然后由五十六路刘景文部到龙王庙附近接运。但是,途中被日军密探发现,他们立即命令日伪军攻击。为转移敌人视线,义勇军刘景文部、邓铁梅部猛攻尖山窑敌人,则李春润保护军火潜伏在塔沟一带。但是三千名日军包围了塔沟,李春润率200名战士与之激战,由于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惨烈。李春润左腿被炸伤。送至烟台医院急救,由于伤势严重,人已奄奄一息。他最后说:“现寇氛日炽,国难未已,诸同志应精诚团结,继续奋斗,以其最后成功,余为国家民族而牺牲,死亦无憾。”

  1933年9月14日,与世长辞。时年32岁。(刘学忠)


  作者简介:刘学忠 男 1937年生于锦县(今凌海市)。土木工程师。毕业于辽宁省水利水电学院。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因水利工程下马,下放农村。当过民办教师,煤矿工人,从事水利、矿山、土木等技术工作。

  函授中文本科毕业,业余爱好历史、文学,年轻时偶有文学作品见诸报刊。晚年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东北抗日义勇军三部曲”——《抗日烽火起辽宁》、《苍天可鉴》、《冉冉升起的星辰》,且被“九一八”纪念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以及东三省图书馆永久收藏。并有长篇历史小说《轻骑纵马战辽西》以及中篇小说《訄仇》、《我信“120”》、《归去非迟》等分别发在辽宁作家网、东北作家网……

  大连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荣誉会员,现居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