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刘学忠:东北抗日义勇军烈士传 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高鹏振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4-04-20

  高鹏振(1897——1937)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第2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一、逼上梁山

  高鹏振,字德山(云翔),号竟雄。1897年8月10日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父亲高品仲,农商兼营,家境殷实。高鹏振兄弟三个,他居中。

  高鹏振先上私塾,后入新民文会中学,毕业后入沈阳文会书院学习,后因家事变故辍学。

  高鹏振不仅能吟诗作赋,而且从小习武,为人仗义,广交朋友。乡里组建看家护院的民团,推他为首领。

  一次,从承德过来一些散兵游勇,鱼肉百姓,横行乡里。高鹏振为乡亲们仗义执言,双方言语不和,动起手来,后来逐渐升级,双方开火,对方死了七个人。

  人命关天,偌大个天地,他仰天长叹:“哪里是我的容身之处?”

  华山自古一条路,死逼无奈,落草为寇。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军阀割据,战火频仍,民不聊生,“胡匪”几乎成了一门谋生行当。

  他在这个行当中,逐渐做大,成了老大,报号“高老梯子”,后来也称“瘸老梯”。

  他为匪期间,他制定了“三不”规矩,即“不杀人,不放火。不奸良女”,既是时时告诫自己也是约束手下弟兄。他自己说过,索财不索命,苟且偷生而已。他还把绑票得来的钱财,分给穷苦百姓,谁家有个“为难遭灾”的他都出手相助,被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所以人称“仁义老梯”“义匪”。

  高家说不上是书香门第,但他毕竟受过良好教育,怎能安心为寇,个中的无奈、困惑、忧伤,谁人可知?这在他的诗词里,如“被逼上梁山,转眼十星霜”可见一斑。

  二、创“胡匪”抗日之最

  “九•一八”事变,他正在沈阳养伤,目睹了一夜之间国土沦丧。他的悲愤之情无以言表,他迅速赶回新民,开始酝酿抗日救国,结束这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回来以后,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想法,他说:“人生一世横竖都是个死,当胡匪死了,遗臭万年,给儿女留下骂名;打鬼子死了,咱为国尽忠,为民族生存喋血,死得其所。”

  “老大,我跟定你了,你说咋干咱就咋干。”几个亲信都表了态,于是1931年9月27日,东北抗日“镇北军”的旗号就打了起来。

  之后,撒下密探,侦察敌情,寻机作战。

  首先,他们在巨流河铁路桥头,制造个小事故,让一列票车(客车)停下,抢修的时候,旅客下车就看到铁路桥头一条横幅醒目地写着:《镇北军》三个大字,下边还有一行字“‘高老梯子’打鬼子了”

  不久,侦查有了情况:“有十多个鬼子,进入远离县城的一个屯子”。高鹏振立即用骑兵长途奔袭,一举拿下,除了当场击毙的,剩下的全部活捉。

  原来是个大地主的儿子,从日本留学回来,带一小队日军,回归故里,光宗耀祖的

  有的人说:“等咱们开誓师大会时,拿他们祭旗,让老百姓看看,鬼子就是这个熊样,他们也不是三头六臂。”

  牛刀小试,大大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三、第一次诈降,杀“来使”

  还没等开誓师大会,日人就派来说客劝降,来人叫陈鼎,开出的条件是:收编他们为金铎惠(蒙奸)部下一个保安团,他们的任务是维持治安,既不打日本人,也不打中国人。

  高鹏振虚以为蛇,答应下来。不久就得到两车棉衣,一万发子弹。

  但是“好景”不长,日人又派来代表,要他们攻打锦州。这明显违背了原先“不打中国人”的承诺。高鹏振也不与之计较,只说没有子弹怎么打呀,等把子弹发下来,我们就打。

  没过几天,日本人又传过话来,说得先做出成绩再发子弹。这次高鹏振强硬起来:“不发子弹,怎么做出成绩?”

  就在这个档口,高鹏振部下陸团长带四个弟兄出去办事,在县城外五里处,被十几个上着刺刀的鬼子拦住。陸团长指着肩上臂章说:“自己人,我们是保安团的。”

  鬼子不听解释,将他们一一刺倒,只有陸团长一人身负重伤死里逃生回到营地。

  高鹏振怒不可遏,找日本宪兵队交涉,不仅毫无结果,而且命令他们必须立即攻打锦州,同时派来四名日本督导官和两名翻译。积极筹备进攻锦州事宜。

  高鹏振强咽下这口气,表面敷衍,暗中也在积极准备。

  一天夜里,高鹏振把四个鬼子和两名翻译,五花大绑押上大车,脱离虎狼之穴,往朝北营子进发,走到柳河西岸,鬼子发觉了,追了过来,双方激战中,三名鬼子和一名翻译被击毙。

  摆脱了鬼子,到了朝北营子,刀劈日本大尉山崎月兆,既为死难弟兄报仇了,也再一次向世人宣告,“高老梯子”的抗日决心。

  四、五台子大捷

  鬼子占领新民、新立屯等城市以后,就大肆收缴民间武器。在五台子收缴时,遭到持枪群众的反抗,双方发生争执,并开枪打伤一个伪军。

  鬼子知道以后,声言要血洗这村子。由不破直治大尉率领七十三名鬼子骑兵,由新立屯出发,直奔五台子而来,形势岌岌可危。

  高鹏振得知这一情况后,说:“来得正好,咱得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消灭这伙鬼子,出口恶气。”

  于是抽调三百骑兵精英,火速赶到五台子。

  此时,鬼子已经把马拴在村外的小树林里,进到村里准备行凶。

  高鹏振设个陷阱,在马的周围埋伏下队伍,然后一排枪向马群打过去,马死的死,伤的伤,看马的鬼子,急忙鸣枪示警。

  鬼子蜂拥奔向马群,此时,埋伏在周围的“四海”“大海”的弟兄们,一起开火,鬼子应声倒下。鬼子指挥官不破直治,见势不妙,翻身上马,策马扬鞭。高鹏振看得十分分明,不慌不忙,举枪一击,鬼子指挥官不破直治就应声下马,一命呜呼。

  鬼子,群龙无首,不知道是战还是撤,只有胡乱放枪,以求自保。

  高鹏振的老班底的弟兄们,是颇有功夫的,与鬼子对峙不在下风,况且占据人数的优势,鬼子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经过激战,鬼子溃败了,除了死伤,只有少数跑了回去。战后经过你清点:击毙三十六人,活捉广濑中尉、小野中尉、永田少尉等七人。

  “四海”阵亡,“大海”伤重不治身亡。

  这一次胜利,再一次挫败“日本军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再一次证明,老百姓可以打鬼子,而且能够打得赢。

  报刊、电台纷纷宣传这次大捷,高鹏振声名大振,士气高涨。

  五、梁家烧锅巷战

  几经交手,鬼子没占到任何便宜,觉得这是一股难缠的“悍匪,泥鳅”,甚至与以后的杨靖宇、赵尚志相提并论。他们是又恨又怕,于是派出大部队围剿。

  参与围剿的日伪军,不敢轻易与之短兵相接,只是用飞机、大炮驱赶,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

  虽然高鹏振的队伍士气高涨,但是大环境越来越恶劣,锦州失守,东北军都撤入关里,义勇军孤悬关外,频繁作战,战斗减员,枪械子弹,粮草服装、伤员医治,等等,都得自己解决。

  时值寒冬,为防止鬼子飞机轰炸,部队都是夜行昼伏,甚至一天得移动两次驻地,很是辛苦。

  这一天部队进驻了梁家烧锅屯,部队驻下后,立即封锁了个个路口。

  高鹏振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对策。他说:“这样疲于奔命,不行,得咬他一口,让他知道疼,知道‘马王爷头上有几只眼’”

  于是就如此这般地布置下去。

  侵略者在异国他乡,就是聋子、瞎子。而鬼子的一举一动,早有人报告了义勇军。

  根据各方面分析,鬼子今天要提前行动。

  果然,凌晨五点钟,鬼子突然发起了攻击。高鹏振队伍做出仓促应战边打边退的样子。

  一时间,“土匪”跑得无影无踪,梁家烧锅屯回复了往昔清晨的宁静。

  鬼子感到蹊跷,不敢贸然进村,就在村头静观其变。

  “吆西,你们看!”拿望远镜的鬼子有了新发现,他看到几个“土匪”慌里慌张逃跑的样子。

  “消灭他们!”

  鬼子进村了,只看到几个人,放两枪就跑,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之后鬼子就顺利到了村中央十字路口。正不知道走哪条路的迟疑中,从不同角度射出了一波子弹,枪枪爆头,没有死的鬼子急忙卧倒还击,但是他们找不到目标,只是惊恐地胡乱放枪,但是只要他们身体一暴露,非死即伤,几波射击之后,鬼子所剩无几,就四处逃窜。于是义勇军战士从各个角落里冲杀出来,刀劈斧剁,战斗很快结束了。鬼子死伤二十六人,缴获小钢炮一门,机枪两挺、辎重车一辆。

  原来,高鹏振的大部队已经悄悄撤走了,只留下百余人的神枪手,给了他们相对充足的子弹,有营长王凤五指挥。

  高鹏振命令:“鬼子如果上钩就速战速决,不上钩就全身而退。”

  这一战,果然打疼了鬼子,他们龟缩县城,不再出来围剿,义勇军来到王三户屯得以休整。

  六、戏耍张海鹏

  日本人的傀儡政府“满洲国”成立以后,大大小小的汉奸为谋取一个官位绞尽脑汁,汉奸张海鹏因为投降最早,职位也是一路飙升,但是他还想立功请赏,晋爵升官,就想到了“老朋友”高鹏振。

  他们都出身绿林,也算有些交情吧。而且,高鹏振的状况在局外人看来,也是到了十分糟糕的地步,日伪的围剿,始终没有停歇,自己又缺衣少粮,子弹打了一发就少了一发,要子弹就得拿鲜血和生命换。

  按张海鹏自己的说法,“我怎么也得拉老弟一把。”

  于是书信一封:

  云翔吾弟钧鉴:

  “时值多事之秋,风浪过后,东北有日人协助将迎来曙光,组建新的国家,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吾早就倾慕你的才华,况且早年你为我护送皮草,与奉军龃龉,竭尽全力,险些丧命,我欠你个大大人情。现在,我保举你为新的国家效力,不知你意下如何?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率一些乌合之众与日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自不量力。况且,守土者皆逃走……慕救国之虚名,蒙昭然之实祸,吾弟何人也,安能扭转乾坤?何去何从,自斟酌。

  愚兄海鹏”

  高鹏振拿着这封信眼珠一转,立即回信,欣然接受改编。

  不久,高鹏振团长的委任状就下来了,驻守法库,并拨发步枪三百支。给养等可以到驻地征收。

  高鹏振的部队,悠哉悠哉,过起养君处忧的日子来。而且还不时编造各种理由索要枪支。后来张海鹏又拨发步枪二百支,轻机枪四挺,冲锋枪四支。

  可是“好景”不长,某一日,张海鹏通知他带领部队到铁岭接受日军的点编。

  “点编个㞗!”高鹏振说。

  于是,拉走队伍继续抗日去了。

  七、轻骑纵马战辽西

  尽管困难重重,高鹏振的队伍,总是寻找机会,不停地战斗。

  首先,在铁路上做文章,沈山线是鬼子重要运输线,鬼子压道车经常巡逻。他们经过缜密侦查,找准轧道车空闲时间,将石头堆在铁路上,用土把铁轨埋死,

  设在拐弯处的石堆,往往能收到颠覆的效果,即使车不翻,也得停下车来,下车搬走石头。这时埋伏铁路两侧的义勇军战士一齐开火,鬼子不死即伤,侥幸活着的就急忙上车,往回开。

  在公路上的招数更多。一九三二年六月,他们事先得知,日军有四辆汽车由新民往彰武运送战备物资,他们在鬼子必经之路的小四台子公路上,挖一道横沟,然后用高粱秸蓬上,上边敷上虚土。

  汽车一头扎进沟里,堵住道路,埋伏的义勇军战士,一起开枪,冲杀过来,前两辆汽车撞坏了,击毙二十余名鬼子,俘虏四人。缴获步枪三十支,军用皮鞋一百双,奶糖二十箱,另外两辆掉头跑了回去。

  也是这一年六月,在公路上还有一场大的战斗。

  日军川源劲部率鬼子一百五十名,警察二百名,押运十几辆大马车军用物资。

  得到这个消息,高司令犯了合计,这是什么物资呢?如此大动干戈,既然重要为啥不用汽车呢?是否有诈?如果每挂车里都有一两挺机枪在那里等着你,战士冲过去就是送死。

  高鹏振犹豫不决,可是战机稍纵即逝,时不我待。他再一次核实源头的信息,说装车的时候确实是一箱一箱的物资,没有埋伏,路途中有无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到嘴边的肉,怎么也得咬一口。”他下了决心,并如此这般地布置下去。

  首先,在公路一个拐弯处,用少量骑兵,袭击最后一辆大车,不求结果,只是探个虚实。

  得到证实后,在彰武新秋一带下了狠茬,大队人马,轻重武器,全都上来了,放过警察,一声令下,枪炮齐鸣,战士冲上公路,分割包围,鬼子一下被打蒙了,但是鬼子就是鬼子,刚醒过来就奋力抵抗,激战两小时,鬼子终于溃败逃跑了。这一战击毙鬼子八十八名,伪军十二名,活捉黑天中尉,岛本少尉等七名鬼子。缴获六〇迫击炮三门,机枪四挺,步枪三百支,手枪十把,子弹三车,还有服装、胶鞋、袜子等大批军用物资。

  战后,高司令诗兴大发:阳关大道我逢敌,偷袭川源在辽西。辽彰康法人落落,新秋杀敌雨凄凄。孰知土匪能御倭,哪知百姓也杀敌,保卫家乡当义勇,轻骑纵马站辽西

  八、与共产党水乳交融

  高鹏振拉起抗日大旗就得到各方面的关注,首先是坐镇锦州的义勇军总司令黄显声送来委任状、慰问金,把他们正式编入东北民众抗日武装序列。

  这一点,对高鹏振十分重要,他不止一次说过,我不拿国家俸禄,不吃公家饭,但是我干的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这就足够了,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生命,也无怨无悔。

  之后,黄显声把要求抗日的热血青年,陆续介绍给他,东北民众救国会也派一些军事人员进来。共产党当然也不会缺席,那时满洲省委立即派出二百名优秀干部下到义勇军队伍中来。这其中有《血战归来》作者张永兴,高鹏振的同窗好友李宇明、李振东、李荣昌,等等。

  这些人用行动和生命向世人宣告,共产党是坚决抗日的。尤其是三个协定——《塘沽协定》《四梅协定》《秦土协定》以后,高鹏振对国民政府彻底失掉信心,在黑暗中前边那盏灯就是共产党。

  那次,满洲省委军事部长杨靖宇。到辽西考察、调研,两人惺惺相惜,谈国事、家事、天下事,谈了很久很久……高鹏振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于是高鹏振慷慨赠送一个整编骑兵连(人、枪、马)

  临行时,两双粗壮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依依不舍。遗憾的是这既是初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二〇二一年,辽宁省党史征集办调查结论认定:高鹏振为中共早期党员。介绍人是杨靖宇。

  九文武双全将星陨落

  高鹏振为匪十年,没有匪气,反而书生气十足。队伍凡是涉及文字的,都是他亲自操刀。

  现将某些文件抄录如下:

  救国军誓词:

  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前冲!用我们的身体筑成长城,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前进,向前进!杀!杀!杀!

  这个誓词与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异曲同工,充分体现出他的政治敏锐性和抗战到底决心,短短几句誓词,却表达出全国人民的心声,能不说它是传世之作吗?

  也可以看出,国歌有多个母本,它不完全是哪一个人的灵感之作,是那个时期全民族的共同发自心底的怒吼。

  另一首是他人生的概括: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七,义军举战旗。起兵后姚堡,游击战辽西。首站传捷报,五台子杀敌。日寇来报复,全家遭血洗。万贯家财尽,不留犬和鸡。国恨与家仇,永远勿忘记。誓死去抗日,矢志永不渝。

  仅此一二,可知高鹏振功力之一斑,这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七日,高鹏振养伤期间,被手下“双胜”所害,年仅四十岁。

  不久,“双胜”这个背叛祖国,忘恩负义的家伙,被为高鹏振医伤的袁凤来、刘永安一镐砸得脑浆四溅。

  高鹏振将军,“高老梯”永垂不朽!(刘学忠)


  作者简介:刘学忠 男 1937年生于锦县(今凌海市)。土木工程师。毕业于辽宁省水利水电学院。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因水利工程下马,下放农村。当过民办教师,煤矿工人,从事水利、矿山、土木等技术工作。

  函授中文本科毕业,业余爱好历史、文学,年轻时偶有文学作品见诸报刊。晚年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东北抗日义勇军三部曲”——《抗日烽火起辽宁》、《苍天可鉴》、《冉冉升起的星辰》,且被“九一八”纪念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以及东三省图书馆永久收藏。并有长篇历史小说《轻骑纵马战辽西》以及中篇小说《訄仇》、《我信“120”》、《归去非迟》等分别发在辽宁作家网、东北作家网……

  大连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荣誉会员,现居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