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苏北:花月一庭(散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4-03-05

我是在雨中来到青岩的。

清晨,穿过整个古镇,我从北门来到定广门(南门)的城楼上,登上最高处的城墙,古镇一下子尽收眼底,“城中颇有瓦楼阛阓”(徐霞客《黔游日记》),而远处,四围山色青黛,真是青山青岩东,青山青岩西,青山青岩南,青山青岩北。一切都是久雨初的样子。

是的,刚才走过的老街,也是这番雨后的模样。石板道上积了雨水,光洁发亮。说古镇有六百年历史,看看这些石板道,就很容易明白历史是怎么一回事。朋友告诉我,青岩就是一座石头城:石的城墙、石的道路、石的院落、石的磨盘、石的柱础……石头的来源,就在青岩东南边的山上,一个叫做狮子山的地方。这些浸泡了历史的足迹,被先人们无数次踩踏的石板,现在就在我的脚下,古镇刚刚醒来,街面上没有一个游人,连店铺的门也都是关着的,有一两个清洁工人在扫着低洼处的积水。

我沿着那曲折的街巷而行,店铺们迎面撞入我的眼帘:古月坊、好竹意、雷记鸡辣角、苗家姑娘、古镇蜡染工艺、青岩第一箩卜王、小锤敲过一千年、书亦烧仙草……走过油榨北巷,我见有一家百年豆腐店,似乎是专吃豆腐的,我踅摸走了进去,可是依然是没有开门。我往前探了几步,小巷逼仄,拐角一处客栈,十分别致,我顺脚迈了进去。走过两进,才见一个天井。天井潮湿,植物繁茂,一个长条桌铺着花格的桌布,桌上有些散落的书刊,四边墙上,吊着一些装饰,我看时,有一方不大的招牌:方物青年旅社。

小雨又开始飘起来,过了竹里探鲜(这个店名真好),到了十字街,一个上坡就是南街了。南街才是真正的古街,那一块块光滑的青石,不知道流淌过多少岁月。从南城门下来,回望那古老的城楼,一个男人正挑着满筐的黄金盘桃和蜂糖李,从城门口的上坡上上来,迎着城门洞里的晨光,他低着头,一副吃力的模样,我的眼前仿佛一下子回到某个电影中的古老时光。

男人走过城门,入得城中。在一个叫做“棠哩”的小店门前,我叫住了他的担子,要了两斤李子。棠哩小店对面的城墙,正映衬着汉子古铜的脸色,宛如一张黑白的照片。城墙皆千层岩垒叠而成,雨水浸润后的石片色质深重,石缝中长满了肥绿的蕨,有一丛晚饭花开得正好。棠哩的门边,印了一行字:凌晨四点,我看见海棠未眠,总觉得这个时候,你应该也在我的身边。

而我现在见到的并非海棠,而是茉莉,那一朵朵喇叭状的花朵,正迎风自得。一只小花猫也正伏在门下的台阶上,眼睛眯蒙,清光偶尔一流。

得到子非食肆吃一碗玫瑰冰粉,出来去逛逛慈云寺和万寿宫。慈云寺环境幽静,树木环绕。早先是贵州会馆,内有古戏台,现在辟有苗绣展览,很可一看。展有多种苗绣作品,平绣、堆绣、辫绣、马尾绣、破线绣、错色绣,花纹有鱼鸟、龙凤、花蝶,还有苗族妇女的各种服饰展,青苗、白苗、花苗。你若有闲,仔细看下来,也是一次美的享受。而万寿宫则建于乾隆43年(公元1778年),万寿宫的彩绘八仙祝寿图非常精美,而门额上的古砖雕也值得一看。万寿宫许多地方都有,多年前读废名的小说《桥》,里面写到万寿宫,说“万寿宫丁丁当当”。这是孩子的眼光,是万寿宫的风铃丁丁当当响。

在青岩,不吃一顿真正的美食,算是白来一趟。中午约一二朋友,找一家饭店,临窗而坐,院中一株三角梅,枝瘦叶疏,而花朵甚艳。我们要了一壶小酒,点了青岩最有特色的状元猪蹄、糕粑稀饭、豆腐圆子和蒜香牛肉。糕粑稀饭在我第一次来青岩时便品尝过,满满一小碗的配料,要自己去搅。花生、藕粉、冬瓜糖、玫瑰酱、芝麻、糯米粉,有十几样。而状元猪蹄则不用说了,汤汁粘稠,肉烂而不腻。我们就着美酒,一人啃了一只,眼睛却看着风中摆动的花朵。

饭后去东街的惜字塔和百无一用书店。惜字塔,一个小小的青砖八角塔,除底座外,一共三层。形制十分精巧。我绕着塔身转了一圈,两丛翠竹几乎将小塔包围,低着头钻过竹丛,又转到前面,对着小塔拜了两拜。走近百无一用书店,门却锁着。书店在整修,没能进去,可惜。书店是一个老式的二层砖楼,木窗。书店的外墙布满了青藤,天已渐趋黄昏。青藤掩映的门楣下,有一红纸的横幅门额,我走近仔细一看,是行书写的四个大字:花月一庭。字迹清秀,有右军之笔意。这四个字喻意也很好:花月一庭。多么美好。是的,这个被青藤环绕而覆盖的书店,不正是花月一庭么?而这个古老的、叫青岩的、由青石组成的小镇,不也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