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陈建功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1-11-28

  

  陈建功ChenJiangong(1949.11—)男,汉族。出生于广西北海市,籍贯广西。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一级作家职称。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副主席,北京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届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城根》(合作)、作品集《建功小说精选》《建功散文精选》、短篇小说集《迷乱的星空》、中短篇小说集《陈建功小说选》、中篇小说集《前科》、随笔集《从实招来》《北京滋味》等。小说《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北京文学》杂志奖,《鬈毛》获《十月》杂志文学奖,《太阳石》获《东方少年》杂志中篇小说奖,根据中篇小说《找乐》改编的同名电影获1993年柏林电影节青年影评大奖、东京电影节金奖、西班牙圣塞巴蒂安电影节奖、法国南特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放生》获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征文优秀奖,《皇城根》获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长篇小说佳作奖,特写《探访:大饭店WC》获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报告文学佳作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为捷克、韩、日、法、英等国文字在海外出版。


  澎湃于情感之河的愤懑与忧思

  我国“环境文学”的创作热潮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得力于国家环保局的支持和文学界有识之士的倡导。此后,无论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散文、诗歌,各种文体都有佳作涌现。难得的是,“环境文学”创作很快由对环境问题的揭露、呼吁层面,进入到对社会根源的探究、对历史进程的质疑,对人性弱点的思考乃至对中国道路、人类前景的发声。当下仍有不少以环境问题为背景的作品,继续显示着其涉猎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秦皇岛作家梅里的长篇小说新作《河戒》,就是一部值得注意的佳作。在中外小说史上,以一条河流为背景展开历史画卷和人生图景的作品不在少数。同样,《河戒》以青龙河为背景,通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河畔几个家族、几代传人的命运纠葛和人生道路,展示了中国北方乡村的社会史、风俗史、心灵史。作品以从容的笔触、生动的细节、幽默的风格记述了时代的更迭、河山的变迁、风俗的传承、人生的沉浮、心灵的嬗变,引发我们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深切思考和对世道人心深长的忧虑,也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知。坦率地说,《河戒》对历史的追溯,并没有超迈人们已有的认知,但他在展示过往历史、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方面,因其反讽的基调、幽默调侃的叙事而倍呈个性。我们从《河戒》里读到,农民如何忍辱负重地承受着生活的挤压,又如何以淳朴、坚韧乃至因文化、视野的局限而造成的无知,面对时代的荒唐和生活的绝境。以这种调式展示过去几十年乡土中国的历史真相和人物命运,应该算是《河戒》的特色之一。而它的另一特色,则是作家对当下生活的敏锐发现和坦诚揭示。在《河戒》的后半部,我们看到拜金狂潮对素朴的乡村哲学的进逼以及由此引发的世道人心的变化;看到在虚假政绩和经济利益诱惑下,自然生态的危机;看到因腐败而导致的官商勾结的恶行……作家对乡土、对乡亲、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山河那永不离弃的依恋和永不割舍的责任,汇聚成一条托起这部作品的情感之河。正是这情感之河支撑着作家对生活、时代、人性的敏锐掌控和独立开掘。应该说,这正是《河戒》获得成功的本质所在。厚重的生活积累,成为《河戒》成功的强大依托。作品中对北方湿地自然风光的描绘细致入微,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事象的呈现,令人目不暇接;幽默生动的民间俚语和民间智慧的展示,让我们忍俊不禁。说它堪称北方农家生活的百科全书,或不为过。我以为,最令人称道的是作家笔下那些个性纷呈的人物,常常以活灵活现的出场和生机勃勃的表现令我们过目难忘。作为本书主人公的王家“三木”就不用说了,许多次要人物所展开的场面,也可圈可点。其情节和细节,具有“一石二鸟”的力度。作品所揭示的善良的人性、醇厚的人情,和风光、民俗一道,构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北方风情画。这画面有时是催人泪下的——在艰难时世里,王氏一族为了儿媳妇的怀孕,举家下河,摸鱼摸虾,最后全村老少一起出动,连青蛙、螺蛳都成为果腹之物,竭泽而渔,直至最后……这亲情里蕴含着多少凄凉,悲壮中又包含了多少惨烈?这画面有时又是那么荒谬绝伦——在性禁锢性无知的时代,麦子和杨大平之间爆发的“性侵”案,引发了多少令人喷饭的笑料,又带给人们多少心酸的感慨。在充分肯定这部作品成功的同时,我也想提一点遗憾,供作者参考。正如作家在创作自述中所说的,他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情感之流,没有过多地考虑作品的“起承转合”,提笔就开始了这部作品的写作。或许,这就是《河戒》成功的“奥秘”——作品从容不迫的节奏,无羁无碍的叙事,如此洒脱、自如的创作心态,确是创作者难得的境界。然而,或许这也是作品构思不够圆熟的原因。比如,作品里几位主人公的性格历程缺少发展和变化,明显过于拘泥于生活原型,因之使得作品情节缺乏必要的起伏跌宕;叙述节奏缺乏张弛变化,读起来就难免沉闷;剪裁不足,叙事有些啰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读者阅读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