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于德海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12-11-22


    [简历]于德海:辽宁大连人,1951年4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大连市工商联执委、大连市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领导光洋科技成为中国数控行业的技术领军企业,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承担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轴联动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等20余项,拥有职务专利71项。荣获“国家发明创业奖”等多项荣誉。

   《光洋人的中国梦——记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海》

    1972年,于德海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彩电。

    1984年,于德海被辽宁省人事厅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

    1993年,自认为不善于创业的于德海,却不得不选择下海,走上了创业道路,创建了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光洋科技走上了数控产品自主创新、研发之路,一条走得异常艰辛,但最终让光洋成为了民族高端数控技术领军企业的道路。

    2008年,在中国国际数控机床展(CCMT2008)上,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总线式数控系统与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的两台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荣获“春燕奖”,而全国获此殊荣的机床产品仅有41台。

    一个从事高档数控产业研发不过七八年的时间、产值难称巨大的公司,为什么却能够引起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呢?

    这一切的源头,是于德海这位业界传奇人物;而这一切的现在与未来,属于光洋科技这个集体。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大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光洋科技控股的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目前可年产1000台配置光洋科技开发的高档总线式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的中高档数控机床,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光洋科技已打造出完整的数控产品产业链,不仅具备自我配套能力,而且让任何一个产品都能够发挥联动的效应。

    毫不夸张地说,光洋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做到了西门子等数控领域国际一流企业都从未做到的事。曾经几乎被国外企业完全垄断的国内高端数控市场,如今已经树立起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旗帜。

    刻苦钻研的创造之路,从组装电动机到创建光洋

    光洋科技的创始人于德海,是一位技术型企业家。可以说,他人生之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蕴涵着科技、创造的因子。

    于德海上小学时受喜爱无线电的哥哥影响,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科技还不发达的上世纪60年代,他就自己动手组装了小电动机、收音机等家用电器。到了中学,他已经能够制作电器“大件”:电唱机、收音机、录音机。

    1971年,于德海招工回城,在水产公司做了两个月的船员,很快他的专长技能便被领导发现,让他担任船上技术员。不久之后,在接受公司委托制造的远洋灯光围网渔船时,他担负电气开发工作,并以一项成功的技术改进解决了造船厂的一个难题,这使得他成为单位上下刮目相看的工人技术人员。

    上世纪80年代,于德海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对科研更加着迷,一系列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发明成果都陆续在于德海手里诞生。渔船捕捞作业时的网位定位仪、船体的电化学防腐、油水分离器、光控无触点航标灯等等,均获得了省、市科技发明奖。于德海也在不断实践与取得成果的同时,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1984年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

    可以说,年轻时候便爱独立思考、自己解决技术难题的于德海,他的性格为多年后光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肩挑民族数控产业振兴重任,埋下了伏笔。

    1993年,于德海因为工作上的某些原因而选择了“下海”。他说:“我不是一个善于创业的人,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我不会走上今天这条路。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创业之初,资金是最大的困难。在既无产品、又没有充实有力的技术说明的情况下,于德海只能从最基本的维修服务做起,在夹缝中寻求商计。

    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被他抓住了。一家合资企业的设备需要技术改进,他前去承接,外方技术人员把一张有设计缺陷的图纸拿给他看。面对“考试”,于德海展现出了深厚的技术功力,一一指出了图纸错误,外方人员无不叹服,并将这笔业务交与他全权负责。

    融入血脉之中的自主创新精神

    从光洋科技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自主创新”精神便深深融入这家企业的血液之中,从不曾被遗忘,不曾被抛弃。

    日资企业三洋制冷需配备液晶触摸式控制电脑设备,由日本国内厂家生产一套,光洋科技生产一套,在日本国内做技术对比检测。最终,光洋科技产品以优异的性价比胜出。

    德国因代克斯公司,把车铣加工中心电控和钣金结构项目交给光洋科技制作,光洋科技的精心设计和完美工艺令德方赞叹不已。因代克斯公司的哈克经理特意邀请于德海去德国访问,在带于德海参观他们国内的配套企业时,哈克经理对厂方负责人说,这位中国人不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他为我们配套的产品,比你们做的还要好!为于德海做翻译的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已在德国生活了15年,他激动地对于德海说,我还从未听到一个德国人这样夸赞一位外国人,今天我为你做翻译,我为你、为身为中国人的自己感到自豪。

    正是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自主创新精神,光洋科技从2000年开始,走上了数控产品的研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之路,是一条烧钱之路,也是一条民族振兴之路。迄今为止,光洋科技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至少1.8亿元。

    于德海说,如果只是想赚钱,那就不会走这条路。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完全是因为技术人员出身的自己拥有的强烈自尊心,是因为身为中国技术人员、看到国内高档数控技术领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处处受人制约的市场状况,产生的心痛感觉。

    于德海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民族数控产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那一年是2000年。

    涉足数控产业领域,打破国外企业市场垄断

    光洋科技走进数控系统领域的藉由,源自为英国600集团做生产配套。当时,英国600集团在大连投资设厂生产数控机床,希望在大连本地找到一家企业为其做电控系统配套。经过多方了解和考察,最后选择了在工业控制系统技术和产品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光洋科技。在于德海的带领下,光洋科技的研发人员突击攻关,研发3个月、验收3个月,顺利达到供货要求。正是由于承接了这个项目使光洋科技看到了中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全部被国外品牌垄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处处受制于人。因此,光洋科技就萌生了研制中国自己的高档数控系统的想法。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此后,光洋科技通过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数控研发创新平台,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组建了针对数控系统不同专业的联合实验室。依托产学研的创新平台,通过原始创新开始了研发我国高档数控系统之路,经过2年的联合攻关,推出了一款基于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的普及型数控系统样机,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档数控系统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直在走重复开发的老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闭门造车开发的产品,很可能已经是人家更新换代过几代的淘汰产品,这是以自主创新为己命的于德海与光洋科技所不愿看到的局面。权衡再三,于德海决定扬公司集成创新能力之长,避重复开发与技术起点低之短,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2005年,光洋科技斥巨资引进了德国一家公司的部分中档数控技术,依托逐步完善的研发、试验、中试、生产制造4大平台,一边消化吸收原有技术,一边应用目前最先进的IC技术和芯片集成技术,实现数控系统的重新规划和设计,并迅速研制出了具有更高性价比、更高集成度的新一代高档数控系统产品,实现了不受限制的生产制造和使用、不受限制的改进和提高、不受限制的降低成本,完成了引进技术的全部消化吸收。

    在此基础上,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光洋科技加紧研发自己的专有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在数控领域定义了全数字总线协议通信标准,研制开发了基于以太网物理层的全数字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并因为大量采用了实时通信、现场总线、片上集成等最新技术,实现了用最少的硬件成本实现高档数控系统的功能,具有极佳的性价比,在行业领域中形成了专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有效地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2008年初,在国家发改委的组织下,光洋科技牵头国内共五家单位联合成立“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联盟”,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光洋科技担任工作组组长单位,制定数控系统总线通信的国家标准。目前,光洋科技已累计完成专利受理93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或公开34项;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9项。这不仅使得光洋科技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完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重大飞跃。

    打造完整数控产品产业链

    之后,光洋科技将数控产业由数控系统延伸到数控转台和双摆铣头这些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制和生产,进而形成完整的数控产品产业链。这一方面是源于数控系统验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致。

    2006年4月,光洋科技通过了一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且当年就完成应用自产五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的立式加工中心整机验证工作。其中,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GTP8000E系列高档开放式数控系统,可实现32轴6通道5坐标联动。但由于国内机械加工企业长期使用进口品牌,对国产数控系统缺乏信任,因此光洋科技在销售自主数控系统时又遇到了新的困难。

    怎么办?于德海决定两条路齐头并进:一方面积极向主机厂推广,另一方面自己购入光机、配置自主数控系统,组成数控机床,以实际加工能力和效果向客户演示和推介数控系统产品。

    “数控系统如果有什么风险,应该让我们自己而不是客户去承担。”本着这样的思路,光洋科技便开始搭建中高档数控系统比较验证平台,对数控系统进行全方位验证。要验证高档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功能和性能,则需要双轴转台和双摆铣头这两种关键功能部件。国内的转台基本是机械式,精度不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高档的双轴转台,只能到国外去购买。

    没想到这一“买”,却“买”出了问题。由于力矩电机驱动的转台在国际上属于高新技术,美国的一家企业先是拒绝了他们的购买意向,继而向他们提出种种购买限制,包括延长交货期、买方需说明产品用途、提供设计图纸等。科技人员出身、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于德海深切地感受到身为中国人所遭遇的歧视,一怒之下回到大连,要自己进行双轴转台和双摆铣头的研制工作。虽然后来美国那家企业又找上门来,愿意为他们提供产品,但被光洋科技谢绝。光洋科技后来自己成功开发直驱式单轴转台、直驱式双轴转台、直驱式单摆铣头、直驱式双摆铣头,而且还应用直驱式双轴转台和总线式数控系统完成了高速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的研制,应用直驱式双摆铣头和总线式数控系统完成了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的研制。

    光洋科技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注意力,便是因为他们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从总线式数控系统、总线式伺服驱动器、总线伺服驱动与电机一体化装置到直驱式力矩电机等关键功能部件产品的全集成配置;首家研制出了直驱式单/双轴转台、直驱式单/双摆铣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从控制系统到执行部件等全套产品均由一家公司提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个产业链的意义不仅在于极大促进了企业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而且有助于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对世界先进同行形成竞争压力,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进程,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提供了关键功能部件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2006年1月,于德海作为两位辽宁省企业参会代表之一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同年,在大连市科技大会上,于德海被大连市人民政府授予“大连市企业家创新奖”这一殊荣(时获该奖的仅两人),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家单位被大连市人民政府授予“大连市企业创新奖”。

    2006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在视察过程中,李长春表示,要求光洋科技不断加大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努力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希望光洋科技做大、做强,像国外那样做成100年、200年的百年企业。

    不夸张地说,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公司,只有光洋科技一家。光洋科技总线式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制已形成独特的良性互动。数控系统的验证,需要有高精度的力矩电机直接驱动的功能部件去完成功能执行。光洋科技在产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他们很快研制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直驱式数控转台和直驱式双摆铣头,从而使他们研制的数控系统在验证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改进。以往,国内研究数控系统的企业和学者也不在少数,但由于他们往往需要外购数控转台和双摆铣头等关键零部件,在数控系统验证过程中受制于人,影响了他们的研发进程。数控转台和双摆铣头的研制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此类企业一般不研制数控系统,他们在验证产品时需要外购高档数控系统进行配套。光洋科技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制,同样促进了数控转台和双摆铣头的研制。

    做整机,是对数控系统以及数控转台和双摆铣头的进一步延伸,但最初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选择。2007年初,光洋科技与另外两个股东共同出资创建了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生产高档数控机床,其中,占据数控机床成本80%以上的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完全使用由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目前,科德数控机床的年产量可达1000台,配置光洋的总线式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至此,光洋科技已打造出完整的数控产业链,不仅具备自我配套能力,而且让任何一个产品都能够发挥联动的效应。

    从免费试用到付全款后提货,真正挺起民族高档数控机床产业脊梁

    在科德数控运营的两年多时间里,累计生产和销售了将近700台三至五轴的中高档数控机床。最初,科德数控机床推向市场的时候面临着许多困难,为了让科德数控机床能够快速进入市场,企业采用了分期付款、甚至个别用户免费试用的营销方法。前期的投入,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从2008年初开始,科德数控的营销方式进行了调整,全款提货成为唯一能够被科德数控接受的交易方式,并且今年的订单量较上年度还增长了50%。经过两年时间的运作,国内的机床用户逐渐认可了科德数控生产的数控机床,认可了科德数控生产的数控机床装备、光洋研发生产的总线式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于德海说:“科德公司承担的义务不仅是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积累的作用,更主要是它要承担起一个宣传民族品牌数控系统和民族品牌高档关键功能部件的重任。”

    8年时间,1.8亿元的研发投入,如今的光洋科技已经在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市场上,成为了民族竞争力的代表。于德海说:“我们做这些最大动力是来自于振兴我们民族、振兴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民族责任感。我们公司所有研发人员,包括员工,大家都清楚装备制造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高档的数控机床,它是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一般的机床行业也好、纺织行业也好、半导体行业也好,都离不开高档的数控机床作为母机。如果没有它,我们整个的装备制造业就会处于瘫痪状态,而对于这种高档的数控机床和高档的数控系统,国外对我们国家目前仍然实行一种歧视性销售,或者是限制出口,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激励了光洋科技的员工来从事这个事业,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是去完成一份事业。”

    加大投入,逆势而为,担起民族高端数控技术领军企业的使命与责任

    2008年,尽管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但光洋科技及科德数控却浑然不畏,不仅自身产值大幅增长,更是毅然加大研发投入。近期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采用光洋科技开发的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研制14轴5联动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和11轴5联动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目前,在国际上能制造这两种机床的也只有德国的德玛吉、日本的森精机、马扎克等少数几家企业。这两种机床的研制成功将为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冶金等国民工业基础领域提供关键制造设备,打破国际行业寡头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装备工业的基础制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更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不论是领军人物于德海,还是光洋科技的每一名员工,心里都十分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肩上的千斤重担,那意味着实现民族数控产业崛起的梦想,意味着为我国工业科技进步奉献力量的历史使命感。从光洋科技走上自主创新研发道路的那天起,直到如今光洋科技已经成为民族高端数控技术领军企业,从没有一刻停止创新与发展的脚步,更没有忘记自身承担的使命。光洋人相信,终有那么一天中国制造的高端数控产品,一定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是光洋人的中国梦,他们一直在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