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风雨兼程创业路砥砺奋进壮士心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  时间: 2012-06-11

记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李若平


   题记“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发展的脚步一直非常坚实,它的业绩令同行瞩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抚顺石化人顽强搏击,果敢地拉开了进取、变革的大幕,气势恢宏地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创业歌。今年47岁的李若平,大学毕业后来到企业,由一名基层设备员成长为一名在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有着重要影响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以精细的管理风格和追求卓越的品质,驾驭着一个集“油、化、纤、塑、洗、蜡”为一体的“石化巨轮”,用“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这朴素而又深刻的工作原则抓班子、带队伍、育人才,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转变观念超越自我
    “过去5年,抚顺石化人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核心点是做自己擅长做的事,理智取舍,有进有退,好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认准目标不折腾”,李若平这样说道。
    2004年李若平就提出,建设“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宏伟目标,把“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这个抚顺市的关键项目、抚顺石化的希望工程落户抚顺,并借助这个大项目深化改革,拓宽发展空间,建设世界级炼化基地。
    2007年,他果敢地提出,抚顺石化生产结构要从现有的炼油主导型发展成为“大炼油—大化工—大园区”炼化一体化的新格局。为了将愿景落到实处,李若平又提出了重点开展工程建设的三条主线,即:布局调整、结构调整、民生工程。其中,布局调整中明确,关停石油一厂老区生产装置,完成石油一厂新区和化塑厂的搬迁工作,彻底消除国家级重大安全隐患,形成东、西部两大集中生产区域。而这一切要求在不影响正常生产计划,不影响其他新建装置进程的情况下完成。
夯实根基稳中求进
    “十一五”期间,抚顺石化的发展力度有目共睹,其总资产290亿元,大乙烯项目再投资230亿元,“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大面积危旧房改造和120万平方米的城东新区员工住宅建设,民生工程投入10亿多元。
    “十一五”初期,抚顺石化提出了“百年企业,世界品牌”的企业愿景,确定了建设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发展目标,最后细化为“1145”的具体建设目标,围绕这个具体的目标,公司上下又针对各环节开展了夯实根基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对各项工作都进行了细致分析,凡是与企业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发展目标相背离的项目和装置都要淘汰,凡是与企业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发展目标不相符的思想观念都要转变,凡是与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发展目标不统一的工作方法都要改进。 ”李若平讲述说。
    考虑到炼化行业是高危险行业,因此,为在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李若平与公司领导班子在强调积极创效的同时,继承公司班组建设的优良传统,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建设角度,抓制度体系建设、配套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王海班”成为全国班组建设学习的样板。 “重视‘三基’工作,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一线班组建设是中国石油的优良传统。在班组建设上,我们常抓不懈,有47年学大庆的经历,从来没换过频道。 ”李若平认为,班组是企业的黄金终端,落实决策的最终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最活跃的地方和员工提高素质的课堂。班组建设工作不可能在一两年内突击就能产生作用,就好比北方的农作物,不能只看短期效果,生长期长的质量更高,口感更好。
    考虑到社会和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对员工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李若平提出,信息化时代,企业内涵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加法,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只有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后,群策群力才能建造出一艘大的炼化航母。 “把培训作为一种待遇和财富,送给员工,让他们终生受益。 ”这是李若平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而抚顺石化的培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将中层干部送往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参加企业管理等系统知识的培训,将技术骨干和班组长派送到行业内优秀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公司内部也会针对各个岗位设置专项培训等。“通过培训,每个人只要转变一个观念,公司就有活力了,因为信息会裂变;通过培训,如果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那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李若平结合自己读MBA时的学习经验总结说。
    员工进步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抚顺石化各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正是有了扎实的根基,所有的困难似乎都能被抚顺石化一一攻克。
民主管理启智聚力
    “虽然我们的管理模式和架构更多体现出民主,提倡员工的自觉性,但我们在企业文化中,追求责任。 ”李若平介绍说,抚顺石化之所以能够有高效率的执行力,主要还是这些年企业责任文化的渗透。
    这种责任包含员工对公司经济效益的责任,以及公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环境和谐的责任。 “任何一个国有企业如果不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都不是一个好企业! ”李若平一直都这么认为。
    过去5年,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抚顺石化公司上下为了增加企业的创效能力致力于产品研发工作。在2009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企业新纪录(第十四批)发布大会上,石油二厂研制生产的98号汽油,创国内最优质汽油生产新纪录;石油三厂液蜡产量27万吨/年,单厂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乙烯化工厂2008年乙烯联合装置实现了安全连续运行1009天,双烯收率50.12%,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市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变化又非常快,只有依托科技的进步,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有规模的做出特色,有特色的做出规模,企业创效水平才能大幅提高。 ”李若平如是说。
    同时,李若平在上任后就提出——“经济效益的增长不等于发展,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而言,真正的发展是建立在绿色、和谐的基础之上。 ”因此,早在“十一五”初期,他就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并以此作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具体在行动中,除了在过去5年关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装置外,还积极投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装置研发,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建立了一支能源管理队伍,完善了公司的节能减排考评体系,公司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而谈及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李若平告诉记者:“我们大乙烯项目就是按照振兴抚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民生工程来打造的,在这个项目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如何拉动地方经济,依托石化项目做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群,释放产业聚集效应。 ”当前,抚顺市政府已经考虑建设一个石化新城,围绕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发展配套产业。
    “通过石化新城,很多企业可以和抚顺石化大项目形成对接,就地利用抚顺石化的高端产品走上低成本快速发展之路,抚顺石化也可以将当地的市场潜能进一步挖掘出来,就地深加工的量越大,我们就越有竞争潜力,市场就意味着效益。”李若平分析说。这样的产业循环是一个多赢的良性循环,无形中使企业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也能很好地提升企业形象。
心怀责任再启征程
    如今,站在“十二五”的门槛上遥望下一个5年,李若平显得更加从容而自信。 “过去5年,我们通过大改造,大建设,完成了装备和技术的更新升级,管理水平和文化建设都提高了一个层次,科研水平也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为下一个5年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准备好了! ”他信心十足地表示。
    而谈及具体设想,李若平信心满怀:“过去,我们是强调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接下来我们要强调企业要创造市场,创造价值,这需要企业内部有更优越的运行环境和更合理的管理制度,更强势的研发能力做支撑。 ”对李若平而言,抚顺石化下一个5年仍需要持续不断地将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力量,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革新思想观念,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新的起点带来了抚顺石化新的发展机遇,但李若平认为“十二五”对抚顺石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发展方式的大变革,管理模式的大调整都需要对人才的观念进行再转变,对人才的素质再提升,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针对我国化工行业当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装备和技术的现实,李若平提出,下一步抚顺石化将加大研发的投入和研发人才培养,尽快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
    当前,李若平已带领公司员工落实“十二五”期间“4421”发展目标。即:重点发展四大业务:生产经营业务效益发展;工建检维业务专业化发展;矿区服务业务社会化发展;多种经营(集体企业)业务特色发展。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布局和产业调整;精细化和基础管理;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民生工程和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重点实现两个确保:实现技术指标国内领先;经济效益行业前列。主要完成一大目标:建成1500万吨以上炼油、120万吨以上乙烯、10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的规模创效企业。李若平非常清楚“十二五”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把规模优势变成效益优势,实现“技术指标国内领先、经济效益行业前列”这两个确保。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一套与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相配套的管理体系。三是建成1500万吨以上炼油、120万吨以上乙烯、10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的规模创效企业。光明的前景发韧于艰辛的探索,肩负的责任蕴藏着现实的挑战。 “过去我们的‘1145’工程是做大,规模发展,接下来我们的‘4421’工程是做强,效益发展。 ”李若平表示,“十二五”期间,抚顺石化的焦点就是在增强创效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用效益发展来诠释规模发展。业因人兴,事因人成。抢抓机遇要有激情,创造机遇要有本领,用好机遇要有能力,掌握风险才能防止风险转化成危险。迎接挑战要有实力,直面挑战要有勇气,抚顺石化才能开启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文/毛军杨艳 摄影/王铁衡
■人物小传
    李若平,男,汉族,山东梁山县人,1963年1月出生,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抚顺石油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毕业并参加工作,2006年9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在读博士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总经理。
    李若平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受关注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公益事业功勋人物、辽宁省先进党务工作者、辽宁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辽宁省功勋企业家、抚顺市特等劳动模范、抚顺市杰出贡献奖等荣誉。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辽宁省设备监理协会理事长、辽宁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抚顺市委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委。
    李若平所领导的企业先后荣获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AAA级信用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党委”、“辽宁省连续20年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辽宁省最受尊敬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推荐理由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是我国炼油工业的“摇篮”,是集“油、化、纤、塑、洗、蜡”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抚顺石化累计加工原油3.34亿吨,实现利税452亿元,为全国各地输送了2万多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近年来,在李若平的带领下,企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公司年平均原油加工量达945万吨,比“十五”期间年平均原油加工量873万吨增加72万吨,公司进入超千万吨炼化企业行列;年平均销售收入达471亿元,增加190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创效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年平均税费达44亿元,增加30亿元;成为辽宁省第二纳税大户。43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86次刷新历史纪录。李若平凭着敏捷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大力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实现产业配套发展,提出了全力打造“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的宏伟目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辽宁省的头号工程、抚顺市的振兴工程,让抚顺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重新焕发活力,让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再次振兴希望。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是辽宁省的重要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资产总值、原油加工量、销售收入等重要指标均居于前列,是世界大型石蜡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烷基苯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企业文化底蕴丰厚,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造就了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公司基层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社会得到推广;“王海班”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典范,班组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当前,抚顺石化人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襟和气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