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情系红河谷 书写人生路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  时间: 2012-06-08

记辽宁清原红河峡谷漂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全


■人物小传
    杨德全,1958年出生,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人。 1975年成为下乡知青,1978年入伍参军,1981年退伍回地方,他像雷锋一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运输公司,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后来到乡镇企业局和国土资源局工作。杨德全曾下海经商,创办过运输公司、草炭土生产公司、木材加工厂,开过金矿。2003年与北京铁路外服公司合作,联合成立了辽宁清原红河峡谷漂流旅游公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2004年,公司正式运营,在他的亲自领导、策划下,企业发展突飞猛进,一年上一台阶,三年一大步,五年一飞跃,从年接待量3.5万人,发展到61万多人,为县域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7年来,在杨德全精心打造、呵护下,红河峡谷已成为中国北方第一漂流胜地,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旅游业一颗耀眼的新星。
    几年来,公司纳税5200余万元,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100余万元。杨德全当选为清原满族自治县四届人大代表、五届人大常委,先后获辽宁省劳动模范、抚顺市劳动模范、优秀民营企业家、生态经济先进个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现任清原满族自治县工商协会副会长。
    千百年沉睡于长白山余脉龙岗山支脉的红河峡谷在进入21世纪的第4个年头,被聪慧睿智、志向高远的杨德全唤醒。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书写出来的。辽宁清原红河峡谷漂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全富有拼搏、奉献、创新、超越精神,他与红河峡谷漂流开发融为一体,荣辱与共,使红河峡谷漂流成为“中国北方第一漂”,成为中国旅游业一颗新兴的明珠。红河峡谷漂流,2004年建设,当年试漂成功。 2006年被国家评定为AAAA级景区,2007年取得了国家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达标认证。
 
迎难而上搏激流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2004年初,杨德全一个人挑起一个公司,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开始了红河漂流创建工作。工程外包费用大,他就组织起50人的基础工程队自己干。正月初九,他带领施工队,冒着零下32度严寒,脚踩半米深积雪,开山打凿石破冰疏通河道。 住在临时的帐篷里,睡的是木板床,喝的是冰化水,晚上要用火烤干冰冻了的棉裤、手套。杨德全身先士卒,每天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回来。往返30公里山路,常常顾不上吃午饭。当年7月8日,仅用72天,他们就高质量地完成尾点漫水桥和景区必备的一期工程试漂运营设施建设。杨德全患高血压病,没时间去医院,身体严重透支。就在当年7月9日试漂剪彩的时候,杨德全突发脑血栓被送进了医院。不久,未被重病击倒的杨德全,待病情稍有好转后,连家都没回又去了景区。2004年试漂运营了77天,接待游客3.5万人,营业收入350万元。首战告捷,杨德全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试漂成功,收到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河峡谷成为国内外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在清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德全每年都带领施工队按接待量翻一番的规模扩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想不到还是满足不了汹涌而来的游客需求。 2007年7月,单日游客流量最多达到1.2万人。做大、做强红河漂流挂在了杨德全的心头,他提出 “安全、快乐、爱心”的理念,整合域内旅游资源,打造红河漂流“航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排除一切不安全隐患,他学习水文地理知识,每天在12.8公里长的漂流段走上一个来回,风雨天现场观察每一段山水流量,评估雨后漂流安全系数。他闭上眼能说出12.8公里水段有多少树木、怪石、漩涡险滩。近8年来,杨德全常常中午不吃饭,晚上不回家,跑遍了景区、工地的每一寸土地。他心里想的是游客安全快乐、景区的建设,唯独没有顾到自己。2007年6月,操劳过度的杨德全突发脑出血病倒在工地上。2010年元旦,杨德全突发肾积水,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吓了一跳,说再来晚点,人就不行了。或许是红河漂流事业未竟,或许是顽强毅志战胜病魔,杨德全两次重病,大难不死。直到现在,他除了召开必要的会议部署工作外,每天都要自己开车,跑一趟景区工地,检查质量,落实进度,他从来都是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景区的新老员工都为杨总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无不满怀钦佩地称其为第二个“王铁人”,红河的“杨铁人”。
    几多艰险,几多磨难。令人钦佩的除了杨德全战胜困难的办法、战胜病魔的毅力外,还有战胜洪灾的信心和力量。去年7月,一场特大山洪冲垮了景区大部分基础设施,景区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并且到了陷于瘫痪、崩溃的境地,杨德全没有流泪,没有后退。从头再来,重建坚固的防洪基础设施。杨德全落眼准、定位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高标准,严要求,重建安全的基础设施,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亿多元。红河漂流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国家验收组来检查验收时,评语是:“走进清原,生态自然,红河漂流,回归童年”。红河景区获得国家级AAAA级、辽宁省十佳景区称号。
 
■推荐理由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日益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富一方民众,繁荣一方经济,杨德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干就要干最好的、最强的、最大的。杨德全带领他的团队瞄准国内、国际高标准,打造出中国北方第一漂,并向华夏大地第一漂、全球第一漂冲刺。在他的精心打造下,红河漂流已成为清原、抚顺乃至辽宁的一张亮丽名片,“漂流经济”给抚顺带来数十亿元拉动效益、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红河峡谷漂流方兴未艾,杨德全的脚步永不停歇。杨德全用他全身心的激情投入,演绎了人生的华彩乐章,迎来了红河漂流的灿烂与辉煌。公司现在不仅具有生态和区位优势,而且具有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红河峡谷漂流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景区接待能力由2004年的3.5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61万人,全国各省市,乃至国际友人都慕名而来一“漂”为快。年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翻番,仅2009年就纳税1250万元,向县级财政上缴利润1200万元。近3年,景区建设投入资金达3.4亿元,还成功举办了全国和国际两次漂流大赛。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红河国家森林公园项目。红河漂流景区开发晚,发展速度快,在东北乃至全国创造了旅游业的一个奇迹。
傲立潮头书华章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近8年来,杨德全就是伴随着红河峡谷漂流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红河峡谷一流生态,一流设施,一流服务,牢牢占据着中国北方漂流企业龙头位置。2004年7月试营业,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业收入300万元。 2005年在洪水的影响下,接待游客7.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700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营业收入1400万元,2007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业收入2000万元,2008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业收入3500万元,2009年接待游客达到61万人次,营业收入6000多万元。实现客流量和营业收入连年翻番。
    发展红河,奉献社会。用杨德全的话说 “就是要建一处景区,扶一方百姓,富一方经济”。公司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公司有能力建设的旅馆饭店,让周边农户去做。在漂流项目的带动下,旅游配套的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漂流沿线的农户经营山庄、饭店达200余家。漂流景区开发建设以来,安置就业人数300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经商近万人,促进了当地财政、税收的增加,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显著。还拉动了沈阳、抚顺、铁岭、吉林省的梅河、柳河、东风、西风等地的餐饮住宿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红河漂流公司每年上半年都需要招季节性工人300多名。杨德全的直系亲属由于企业转制,大多无业在家。按常理,外人都可以进公司做季节合同工,亲属自然可以。但是,杨德全认为,公司不能办成家族企业,自己身为总经理,不能破这个规矩,红河景区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是属于清原人民的。他在班子会上定了一个规矩,杨德全的直系亲属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招工时不能用。当亲属知道杨德全做出这个决定后,他大哥气愤地找到杨德全说他“六亲不认”。杨德全对待下属职工关怀备至,起点服务工人卢维国不慎由船垛上摔下受伤,杨德全从自家存款中取出3万余元给卢维国治病。治愈后,又安排其在景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010年洪水来临时,杨德全看着汪洋一步步吞噬7年来用心血、用生命建设的景区基础设施,痛心疾首。停车场就要看不见了,路面已经上水了,设备在河水中飘摇。然而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水仍在不停地涨。看到员工还在奋力、忘我地抢救公司的财产,杨德全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要人,不要物,全部撤离,到两边山上去”,一个果断的决策,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在千钧一发之际发出,现场的人员开始快速撤离。当人们登上两侧的山坡回头望时,只见洪峰呼啸而过,奔腾而去,在一阵阵钢铁吱呀与“砰砰”闷响声中,水过之处的岗亭被连根拔起,混凝土浇灌的楼梯从中折断,耸立的塔吊瞬间倾倒摔得粉碎,重量近6吨的集装箱如纸糊的玩具在水中扭曲撕碎,全钢铁打造的滑道被拧得如同麻花一般,10余吨的汽车在水中翻滚不知所踪。所有人均庆幸大难不死,庆幸在关键时刻杨德全的果断决策拯救了大家的性命。当日在场的187名员工全部安全脱险无一伤亡。
    杨德全工作低调,默默奉献。几年来,市、县在红河峡谷漂流举办的活动不少,但他一次都没有在场面上露面,甘当“无名英雄”。身为总经理,公司财务由他一支笔支出,账目公开透明,每年杨德全批准支付几千万元的款项,没有一项账目不清。杨德全给困难群体捐助从不吝啬,总是伸出援手给予资助,清原县一些乡镇遭受严重洪灾,杨德全立即向县民政部门捐款10万元用于县抗灾重建。县慈善会成立时,他捐助了10万元。 2010年景区受灾后,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万元,一些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水毁。在这种困难情况下,他还是慷慨解囊,给受洪灾较严重的景区所在地大苏河乡捐10万块红砖,500吨水泥,帮助灾民建房,还资助南山城东五百里堡农民子女上大学。
百舸破浪正远航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为了把红河漂流做得更好,杨德全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他提出,要瞄准国内、国际高标准,创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管理经营方式、一流的环保环境、一流的经济效益、一流的社会效益。
    为了实现景区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大手笔规划蓝图,杨德全舍得投入,注重团队建设,注重智力开发。同时,三次邀请国家级规划设计团队来红河漂流做规划,规划出国际一流的景区。杨德全和他的团队,还创造了一套新的营销体系,走出了一条新路。打造红河营销航母,以红河漂流龙头为品牌,扩展企业产业影响力、市场号召力、形象感染力。他们成立爱心协会,与银行、保险、邮政、旅行社和媒体等单位组成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成功运作,各得其所。东北三省已有488家旅行社与其合作,红河谷和联合体成员单位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扩大红河知名度,公司还邀请宋祖英、田华等新老艺术家,笑星赵本山及弟子小沈阳等来景区演出,并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红河峡谷文化内涵。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杨德全始终保持企业的危机感,把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当成是新的起点。他预测今后几年内到红河谷景区的外地游客将出现“井喷”现象,原有的景区硬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剧增的需要。景区要打造东北的龙头漂流企业,必须对现有不适应的基础设施全面进行更新改造,使新的设施达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落后,这样才能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起点设施,按国际机场导流程序设计,建筑宏伟,气势恢宏,立体交叉。先进的通讯和监控设备,确保安全通畅。目前景区有橡皮船3000艘,日接待能力5万人次,景区经营面积占地200余亩,形成强势立体现代化旅游景点。
    杨德全和他的团队描绘的宏伟蓝图是:两年内将红河漂流打造成国家级旅游产业聚集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文化产业。国家级旅游产业聚集区有:夜漂项目、冬季戏雪乐园、农副产品集散地、沙滩车场、溜索滑道、拓展基地、消防教育培训基地、水上乐园。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有:房车宿营地、五星级房车酒店、车友会露营地、温泉会馆、会议培训中心、红河度假村。文化产业有:山谷大剧院、演艺广场、森林音乐会、水幕电影、5D IMAX电影体验中心、观光摄影地质画廊、影视基地、印象红河大型实景演出、红河菜系体验、文化养生会馆。其中,大型沙滩车场、溜索滑道、车友会露营地、演艺广场、森林音乐会、电影体验中心、红河菜系体验等十几个项目,今年可投入使用。杨德全带领他的团队承载的是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迈进,景区经济向区域经济迈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挖掘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出一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