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母爱的受伤与修复
来源:解玺璋博客 | 作者:  时间: 2012-02-14

母爱的受伤与修复

——读虹影著《小小姑娘》

解玺璋


    读过虹影《饥饿的女儿》的人,相信都会对她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所经历的生活的贫瘠留有深刻印象。这种贫瘠表现在两个方面,既有物质的贫瘠,也有精神的贫瘠,后者可能还包含了爱,甚至母爱。在那本书里,我们随处可见那个小女孩儿渴望妈妈看她一眼的绝望的眼神。
    若干年后,这个女孩儿自己做了母亲,她又写了一本书,而且,她4岁的女儿专为这本书绘制了十余幅插图,因而,这本取名为《小小姑娘》的书,又被称为“母女书”。读这本书,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前一本书,一些熟悉的场景和细节往往会牵动我们记忆中那些若隐若现的思绪。
    但毕竟有了些不同。作者在序中写到母女的那段对话,让我感觉到有一些新的情愫正通过她的指尖流露出来。她记得有一次唱一支歌谣,母亲恰好听见,朝她投来关注的一瞥,晚上还给她讲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说的是神仙可怜她的身世,让她走进豌豆地中,许下一愿,可以帮她实现。小女孩的心愿是,想要有个家,充满爱和亲情的家。作者对母亲说,她也要当那个小女孩。母亲说,你就是我的小小姑娘。
    俗语有“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说法。虹影做了妈妈,她对自己的妈妈也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如果说,她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仍然感到母亲离她远远的,“弄不懂她的心在哪里”,那么现在,她应该有了新的答案,也应该能够体会母亲的心究竟在哪里。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心永远是放在儿女的身上的,她在给女儿的文章中写道:“妈妈小时每个礼拜六晚上都到院子门前去等做工的外婆回家,外婆看着妈妈,恐怕也是一样的幸福。外婆却不敢表示出来,因为妈妈是她和相爱的人非婚生的。因为这样,妈妈一直觉得外婆不爱自己,妈妈叛逆外婆,让外婆生气,一直到妈妈成年了,也如此。现在外婆永远地走了,妈妈想对她说一声对不起,都不可能。想来,青春的美,充满了无尽的残酷。”只有当了母亲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的文字,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
    请相信,在人类生命链条的每个环节中,爱都不可能缺失,尤其是母爱,这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但她有时也会受伤,伤害她的,有时是迷失了方向的人性,有时则是残酷的生存环境。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她的母亲像牛一样做着沉重的体力活儿,像个男人一样在水泥沙坝里抬石头和氧气瓶。每次她回到家里,吃完饭必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打起鼾来。生活剥夺了她的爱心,使得她没有余力再照顾一下女儿那渴望妈妈看她一眼的眼神。这种由于生活的重负而变得“冷漠”的母爱,对女儿不能不造成一种伤害。
    现在,受了伤的母爱与做了母亲的女儿都放在作者一人身上,她还要面对自己的女儿,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她所能做的,只有用心——她这些真诚的文字就是心的表达——去修复母爱。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读到这些记载着过去痛苦记忆的文字时不要伤悲。她告诉女儿:“我们这些大人因为生活的沉重和可怕,畏惧犹豫到无法朝前迈步,这时我们看到孩子,才有了力量,继续朝前走。”她又说:“以前,我的母亲,恐怕也是如此。”这是人在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得到的上帝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