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田欢的故事,永远在路上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4-03-27

 

  文/蔡宝鑫  图/刘勤

  没有星星的夜晚,打开书房里的灯,点燃心中的光明。一边翻看着《当代工人》杂志上的文章《向前向前,因为我是党员》,作者是李英梅,主人公叫田欢;一边翻看着田欢的微信朋友圈,获知他依然在出差的路上,翻看着他的幸福与感慨、甜蜜与困惑、成功与收获……

  思维走入昨天的回忆。

  驻村第一书记和妻子都是作家

  刘为海,濒临退休的年纪。黑黑的,瘦瘦的,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掩饰不住智慧通透的光芒。供职于锦州市旅游集团世博园,时任凌海市温滴楼镇合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在此之前,还任黑山县镇安镇冯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前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近6年。

  刘为海是个作家,作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下派的历程中记录和书写很多乡村生活的文字,被很多媒体选用。他写了几本厚厚的《第一书记的乡村日记》,后来,在同题的组诗里,读者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一个入口/那是芳香的土地发出的召唤/我从机械的声响中找寻到了知音/那是流淌的河水浸湿的双眼”“我的嗓音成了挂在村口的喇叭/我的草帽挡不住扭捏的粗放/我喜欢上了云雨之后的泥泞/浸湿的土地能嗅到泥土的芳香”也许,很多人对于诗歌的本身不会评价什么,但或许会想到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组诗先后在《鸭绿江》杂志、锦州日报、今日头条和当代文学艺术品读公众号等媒体发表,尤其是在由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锦绣之洲·城市之光》诵读征文大赛颁奖晚会上,被主办方选为压轴节目,刘为海和同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刘创、高佳、郑爽共同朗诵了这首反映第一书记驻村生活的组诗,好评如云。

  刘为海的妻子叫曲建华,也是一位作家,头衔很多: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中国画研究会理事,曾担任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锦州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是公认的“文化活动家”。还编辑今日头条“启点传播”栏目,为家乡文艺家们提供展示的窗口,犹如一条熠熠生辉的丝带,轻柔地缠绕在家乡的文化艺术与文艺家们之间,将他们与更广阔的天地紧密相连。

  丈夫的关注点就是妻子前行的方向,丈夫的落脚点就是妻子光顾的地方。爱着他,也要爱着他的理想。黑山县镇安镇冯屯村和凌海市温滴楼镇合家村,成为夫妻共同的诗和远方。

  刘为海到合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开始骑行上下班,有的时候曲建华也陪着骑行到村里转转看看。曲建华还讲述了一件趣事:“因为在外地带孙子,我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有一次,他下班回来了,我们俩来一个拥抱,结果蹭了一脸沙土哈。”

  一拍即合的“天花板”式采风

  驻村第一书记向锦州市作家协会提出申请后,就有了后来被誉为“天花板”式的采风。

  写到这里,市作协领导隆重登场,她叫李见心,最高头衔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曾参加诗刊社第21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多部。爱诗和鲜花,被誉为“美女诗人”。是市作协唯一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席退休后由于作协未换届改选,一直主持工作。

  到“作家”书记的驻村去采访,见心主席非常支持。202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遴选了锦州市作家协会等地市级作家协会作为全国文学志愿服务联席会议非常任成员单位,辽宁省内仅有3家。多年来,市作协深入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精神要义,坚持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主题志愿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采风创作出了大量的接天线、接地气、沾土气、冒露珠的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讲锦州故事,绘锦绣画卷,为繁荣锦州文学事业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和创作工作。

  一拍即合,得以成行。

  精心策划。经过双方5次的论证、修改,最终敲定《“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锦州市、凌海市作家走进合家村”采风活动方案》,旨在“走近乡村人家,贴近百姓生活,热爱家乡热土,踏浪凌河风情,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文化元素。”方案里的行程安排精准到分钟,每个点位都有对接,还提出具体要求等。由于很多作家是兼职的,采风安排在周日进行。其实,在前一天的周六,市作协还在锦州郊区组织开展了另外一次采风活动。

  阵容强大。除李见心、刘为海、曲建华外,参加采风活动的人员都是文学骨干力量,他们是:王广成(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凌海市文联主席)、何兆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崔利弓(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锦州诗词》主编)、蔡宝鑫(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潘爱丽(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锦州新闻媒体集团日报编辑中心编辑)、杨越(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李飞(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李英梅(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锦州市中心医院文学协会会长)、赵冬梅(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锦州市中心医院文学协会秘书长)、庞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凌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锦州新闻媒体集团工作人员)。此外,沈阳市作家周霞来锦州市游玩,受邀全程参加了采风活动,她的头衔有: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另外,锦州市凌河区侨联主席、致公党凌河工委主委周新旗也应邀参加了活动。担任活动照相工作的是刘勤,他是中国长城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葫芦岛市民俗摄影家协会发起人、执行会长。

  情景交融。“初始即巅峰”,作家们刚到合家村樱桃园屯广场,村民们就跳起了欢快的特色秧歌广场舞,既有传统的欢快又有现代的韵味,“调子一起,采风的高潮就异峰突起,无法降温。”杨越在诗歌《合家村,欢乐的海洋》中写道:“用秧歌开场/唢呐串起锣鼓浩荡/扭动的色彩与盛宴,心跳的澎湃和回响/欢乐的声音,欢乐的海洋/自由飞翔的每一张表情,生动鲜活/都涨满了幸福的模样”。赵冬梅在散文《扇舞花间合家欢》写道:“秧歌还在扭着,作家们听着、看着、笑着、拍着,身体里一股激情在灼灼燃烧,欢快的鼓点和唢呐不停地撩拨蠢蠢欲动的心,兴奋在体内横冲直撞找寻着出口,随着一声‘我们也扭吧!’二话不说,下场开扭。这一刻,作家们和村民们融合在一起,互相瞅着、互相逗着、相互胶着,踩着熟悉的鼓点儿,舞着‘千姿百态’的步伐,尽兴挥洒简单的快乐,笑声荡漾在小村的上方,回响在青山绿水间,连空气都是快乐的。”

  在采风结束的联谊会上,作家们即兴为村民们表演了诗歌朗诵、陈派评书选段,受到欢迎。尤其是一位女作家用沂蒙山小调改编的《合家村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合家村好,合家那个土地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哎现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满园那个果子呦任你尝。咱们那个共产党哎领导好,驻村那个书记哎情谊长……”一笑一颦,将采风活动推向了新一轮高潮。

  成果显著。在掌握第一手鲜活、生动的文学创作素材后,作家们纷纷椽笔抒怀,写下所感所思所悟。在5天的时间内,擎出11篇(组)作品。首先在锦州市文联公众号发表,后来又相继在今日头条、当代文学艺术品读公众号、温滴楼发布、锦州日报、锦州晚报、凌海市报、《凌水》杂志等媒体陆续刊发。在这之前,《锦州市、凌海市作家走进合家村采风》的新闻在东北作家网、锦州市文联公众号、锦州日报、锦州晚报等媒体预热。尔后,伴随着作家们自己的抖音、快手、美篇不间断推出采风花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这次采风活动的情、景、境以及作家们的作品质量都达到了“天花板”式的水准,很难突破。后来,很多人沉浸在回忆中,“心的悸动是澎湃的青春脚步,是乡村振兴的锣鼓声声”。

  三轮宣传田欢

  作家邂逅田欢,就有了三轮宣传田欢的故事。

  田欢,合家村党支部委员、捷远机械厂厂长。他是刘为海发现的典型,在采风过程中,作家们就到捷远机械厂参观了成套数控机床等现代化加工设备,见证了厂长从农家子弟逆袭成长并回报家乡的典型事迹。了解到新时代农民的闪光亮点和感恩情怀,以及坚定的信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后,曲建华向其赠送了书法作品“商道酬信”。

  其实,作家采风往返途中,田欢开车负责做向导。在樱桃园屯广场扭秧歌时,他还第一个下场,一会扮演拉车的憨青年,一会扮演推车的老汉,扭得人里钻,扭得浪里欢!

  第一轮宣传田欢的是崔利弓,他出版过诗集、散文集、传记作品集。在首次上交的11篇(组)作品中,就有他写的诗歌《致合家村一个青年村民》:“你把车刀磨得锋利/作为人生的铧犁,开垦出/会唱歌的土壤,让高亢的旋律/成为一粒种子,开花,长叶/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你采摘下果实/带回家乡,用不转瞬的毅力/和不转身的豪情,打造出/让家乡笑傲的一段碑文/然后家乡受到碑文的感染/在每一个角落都长出茁壮的幼苗/你笑了,你就想让家乡不同/开出异样的花朵,向春天炫耀/那束光,那缕风,那滴雨水/都是怎样,用你融入的血液/把春天涂抹成鲜红的颜色。”

  第二轮宣传田欢是最初采风时埋下的伏笔,李英梅对田欢的事迹特别感兴趣,她原在市中心医院从事过10年的宣传工作,敏感性强。在采风途中,她就打通了《当代工人》杂志编辑、锦州晚报记者的电话,就选题、角度等问题进行了商榷。而后,在一个周末,李英梅、赵冬梅对田欢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再度采风。两位作家饱蘸深情,赵冬梅用散文诗的笔法写下散文《好人》、李英梅写下报告文学《乡村振兴赶路人》。在第二次宣传田欢的时候,再次选用了崔利弓的诗歌《致合家村一个青年村民》,改名为《大欢和故乡》。3篇作品组合在一起,捆绑推出,称为“合家村有个好青年,名字叫田欢”采风系列作品,体裁排序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由于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第二轮宣传主要是在今日头条、当代文学艺术品读公众号、温滴楼发布等微信公众号上相对集中推出。

  第三轮宣传田欢主要是在纸质媒体上推送李英梅的报告文学。经过补充采访、反复修改,《乡村振兴赶路人》一文先后在锦州日报、锦州晚报、《当代工人》杂志先后发表,引发良好社会反响。

  采风结束了,宣传田欢的工作也结束了。刘为海结束了驻村第一书记的生活,回到锦州市旅游集团世博园,其他的作家也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但田欢的故事,永远在路上;作协的采风,永远在路上;坚定而沉稳,执着而热烈!

  蔡宝鑫,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