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两会声音 | 建设基层文化阵地 培养基层文化人才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李英俊  时间: 2024-03-07

近年来,来自基层的写作者,尤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纷纷开始了自发的创作,这些作品以其贴近现实生活,抒发劳动者真情实感和清新自然的风格令读者和文坛耳目一新。青年作家、文艺群体不断涌现,他们将目光投向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通过创作对接现实和传统。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注意到,基层文化建设、服务基层作家和青年人才培养等,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韩敬群:改善基层写作者创作条件

有评论家认为,近两年很火的“素人写作”与重点关注题材的基层写作不同,着重的是入场姿态。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看来,“素人写作”应该特指来自民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写作,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素人写作”与基层写作是一致的。

韩敬群注意到,2023年中国作协持续开展的“作家回家”活动,吸引来不少基层写作者,他们通过与知名作家、文学名编面对面畅谈文学创作,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文学创作能力。韩敬群表示,基层写作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和创作还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基层写作者加入作协有一定难度,需要深入生活、调研走访时缺少经费支持,作品不太容易受到关注和批评家的反馈等。为此,韩敬群在提案中建议,各级作协为基层写作者加入作协组织提供便利;各大出版社和杂志社在重视名家的同时,也要多关注“素人”和基层写作者,为他们发表和出版作品保驾护航;各类文学创作和出版的资助项目,以及各种文学奖项的评选,也应适当向基层写作者倾斜。

滕贞甫:重视城市报刊亭建设 守护基层文化阵地

作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一环,城市报刊亭不仅极大方便并满足了市民对纸质报刊的阅读需求,还解决了一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因为城市管理、经营不善、新媒体兴起等原因,城市报刊亭越来越少,许多城市甚至取缔了公交枢纽站点的报刊亭和党报橱窗,相当一部分喜欢阅读纸质报刊的市民在市面上一报难买、一刊难求。

在城市恢复报刊亭是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滕贞甫的提案内容之一。他在提案中建议,重视城市报刊亭的建设和普及工作,改变将报刊亭视为违章建筑整治对象的惯性思维,从政府层面研究处理好报刊亭的相关手续问题,用文化例外的思路来规划、设计、建设城市报刊亭;在报刊亭的经营上适度增加零售业务,让报刊亭“自给自足”;将城市报刊亭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考核指标,进一步推动报刊亭建设工作开展。

李骏虎:将市县两级作协纳入编制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近些年一直关注市县两级作协编制问题。在他看来,面对基层文学组织相对松散,基层作者队伍、文学人才建设缺乏规划等问题,完善全国市县两级作协系统,将市县两级作协纳入编制,更好地加强基层作协工作,是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今年两会,李骏虎提交了《关于推广陕西经验 解决市县作协编制 加强服务基层作家和新文学群体的提案》,建议推广陕西省经验,将全国市级作家协会和各县区作协逐步纳入事业编制。在解决事业编制的基础上,鼓励市县两级作协通过创办文学内刊、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基层作者提供发表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依托市县两级作协,加强新文学群体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

王丽萍:多方合力助推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

近年来,我国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逐步提升。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文艺人才,让他们尽快强起来,挑起文艺事业的大梁,为繁荣中国文艺作出更大贡献,是全国政协委员、编剧王丽萍今年提案的主要内容。

在王丽萍看来,政府特别是文旅部门应更多关心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改善其生活条件,让他们以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创作中;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长期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加大持续扶持力度,搭建展示平台;通过有经验的中老年文艺工作者对青年文艺工作者“传帮带”,定期培训,院团、高校帮扶,提高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各级协会、学会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让青年文艺工作者拓宽眼界、提升实力,特别是为下生活、采风提供更多便利;适当增加各类奖项的“新人奖”比例,关注青年人才创作全过程;更加重视融媒体环境下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成长,借助融媒体平台,团结青年文艺工作者,助力他们打造品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