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代英夫:周老回眸时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4-02-23

    

    ——周哲辉回忆录《生命缘》序

   

    古往今来,谁的脚下,其实都有一条路;

    大千世界,谁的身后,其实都有一本书。

    我和周哲辉系忘年交,相差一旬,还带拐弯。年龄差距较大,并未影响交流。他没有门第观念,贵在交心,我们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而且能够互通有无。这一切,都源于他布衣文心,本色如初。故而,便有了序文的缘起。

    哲辉灵秀,一生从文。

    曾几何时,他风尘仆地从帽儿山下行至牡丹江畔,求学于师范,原因不外乎学费较低,且又易于就业。虽然是在“文革”期间,知识并非毫无价值。哲辉兄就是凭着三寸之笔,硬生生闯进《牡丹江日报》社。一踏上社会,他就成为众人艳羡的新闻记者,乃至编辑、部主任、秘书长。随着他的文笔日隆,诗词大放异彩,进而走上市文联主席岗位,统领文艺界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谱写了传诵至今的牡丹江华章。继而又挑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之重担,在又一新的工作领域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留下诸多佳话。我本想在此导读一下周哲辉回忆录,又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他的书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描诉生动而又细腻、真实而又感人。还是别低估了读者的智商,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记得《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说,但凡能载入史册的人物,必有三点过人之处,可是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难。历览天下志士,能立德者,未必能立功;能立功者,未必能立言;能立言者,未必能立德。因此,如能“三者集于一身”者,即为人杰。根据我与周哲辉30年的交往,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再观其人品和文品,我认为,他就是左丘明笔下的长者。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告别深山老林挤进城市的高楼大厦,慕名找到市政协机关,周哲辉不仅热情地接待了我,而且还设宴款待了我。时至今日,此情此景,依然如在目前。他当然接触过各级领导干部,但他还结交了众多的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和残疾人。据我所知,在报社和文联工作期间,哲辉兄时常为民请命,帮助百姓伸张正义,解决了大大小小的诸多难题。同时,他还创作了数不清的诗词歌赋,在报刊、出版社发表、出版并获奖,其知名度誉满龙江乃至全国……特别是他退休之后,我们又成了无话不谈的酒友,美酒饮到微醺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就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际,我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充满阳光心情,共话诗意人生,随便扯起一个话题,就能聊上半天。

    哲辉向善,尽人皆知。

    遥想当年,为照顾瘫痪的老父亲,他毅然放弃了调进黑龙江省委,还有提拔副厅的机会;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坚持博览群书,潜心创作,与国内外的文朋诗友唱和奉答,义务为大家撰写序跋,10部专著和长达50万言的《谈声论韵》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年近八旬,夕阳正红,笔耕不辍,雄风不减当年,尽管不久前大病一场,依然精神矍铄,笑看人生,为我们展示出一位智慧老人的达观风范……

    走笔至此,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东晋至南北朝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不朽形象,这位号称“五柳先生”和周哲辉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我甚至想把“当代陶渊明”这5个字立刻献给周老,又恐他不同意,只好暂且把它藏在心底。哲辉兄在市郊也曾有过田园,也曾写过大量的田园诗,也曾从政多年,也曾体恤民情,也曾有名闻遐迩的诗文力作存世。我坚信,当你读过此书之后,大概率想必亦会有同感的。窃以为,读哲辉兄的书就像当面听他聊天,非常亲切。大巧不工,大美若拙,大象无形,这是中国美学、中国文风、中国气派、中国风度,整体印象上是很中国。

    路有正误,书有优劣。周哲辉回忆录即将面世,相信读者都是明眼人,更相信读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4年2月20日于东四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