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杨炳阳:古长城春晓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4-02-24

    创造,在春天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我早晨睡懒觉不愿起床时,父母经常给我讲:“一年之计在于春,首先要从一日之计在于晨做起。”早晨空气清新,早晨头脑清醒,早晨可以到田边地头放牛割草、背诵课文……天长日久,我养成了早起而不睡懒觉的习惯,没有辜负早晨美好的时光。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创造的季节。人类最伟大的是发明创造,如果没有人类勤奋的创造,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一片空白。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而,又说人的“一生之计在于勤”。

    有人把“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改为“万恶懒为首,百行勤为先”,这不无道理。在某种意义上讲,懒是一切罪恶之源。如阿谀谄媚、谋财害命、商场诈骗、男盗女娼……都是源于贪图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只图享受,不愿劳动,这就只有走向堕落的深渊了。懒人是没有出息的。

    在勤奋的人生道路上,需要创造的很多,不论年老还是年少的人们,在告别冬天的梦境,满怀期待与向往,扑向春天舒展的胸怀,勇敢地面对一切的时候,我们无需去感叹春天的流失,更无需对别人的创造而黯然哀伤。我们永远能够成为一个创造财富的人。社会在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创造。

    我们走在春天的大路上,河水清亮,天空深远,大地明净,春光会点亮惆怅的双眸,春雨会洗去失意的悲伤,春风会带走焦躁的心情,春花会装点空荡的心扉……

    春天是繁忙的季节,因为创造在春天。

    住进木棉的春天里

    一棵树的美丽,树的花,花的树,还有那红的气息,好像神秘般的鼓励,不由自主让我向它靠近。五片强劲曲线的花瓣,包围着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抬头仰望,一朵朵大大的木棉花,收束于紧实的花托,迎着阳春自树顶端向下蔓延,像粗陶中的红米酒,火烈烈的。毫不遮掩地绽放在大地天穹之间。宛如一簇簇绽开的希望之火,快把天灼伤似的。春风拂过,花朵簌簌落下,一路旋转,掷地有声,飒爽英姿。不褪色、不萎靡,凛然道别尘世。

    我想它应该是快乐的。它的高给它撑起一片静。但如果问它:朋友多吗?我想:不多。这样的回答,并不羞愧。它的热烈会被误解为张扬,它的奇异会被描写成蛊惑。原来当花也难,当英雄花更难。但它能拥有沉默一言不语的状态,对于它更是一种自由,还有什么比获得身心自由更快乐更饱满的呢?

    它很张扬的红,恰是一种青春,一种热情,一种大气。谁说红花也要绿叶扶。“参天古干争盘拿,花时无叶何纷葩”。它光秃秃的枝干,没有一片绿叶,一树毫不遮掩,绚烂异常。俨如酝酿已久的神奇火焰,毫不含糊把魔力的气质释放得淋漓尽致。从那时开始,我愿意在疲惫之余,推窗望它,才发现,我们是相近的,相通的。那时我品尝到读懂喜悦。坦坦荡荡,毫不掩饰。绽放春天里,勇退在夏季里。其实勇退也是一种美,恬静的美。

    无数次。我愿做木棉花的知己。想想热情被曲解为张扬,亲近被揉成是暧昧。我想,它也是会寂寞的。特别是独自看着蓝天白云,那一团团的棉絮就是天上折叠的云,孤独的云。

    木棉树的果实成熟后,里头睡着的雪白棉絮瞬间窜出,似南国雪,随风飘洒,优雅迷人,浪漫洁白的阴柔有谁会去拒绝?就像人们抵挡不了枕着它安然入睡的诱惑。办公桌上那缕缕棉絮,随风轻舞,化成天使与我相遇。我懂。这是该安静的时候。

    懂得花的悲欢,体恤花的疼痛,心摇拽如花。人生曲解也好,诽谤也罢。我想,如果能像木棉树,隐于市而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态去经典诠释人生的每个阶段,静得明白透彻,活得如此分明,此生又有何憾矣?

    愿做一朵花的知己,住进木棉的春天里。

    古长城春晓

    我站在八达岭古长城的烽火台上举目远眺,山巅连绵,群峰起伏,茫茫无际,气象万千,好一派祖国的北国风光。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一词中的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面对气势磅礴的古长城的豪迈气概,不由自主地激起我思绪的驰骋,满怀的涟漪以及怀古之幽情。

    我这次登上古长城还是大姑娘坐轿——第一次,尽管离开偏远的农村已有40余年之久,但外出游览名胜古迹的机会难得。古长城闻名遐迩,我从少年时代就对长城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渴望着有一天登上长城大饱眼福,浏览如意。然而此刻,事已如愿。我的心就象荡漾的一片汪洋大海,翻起了滚滚的波涛。夏日,山恋云雾缭绕,云天相连,我仿佛站在浩瀚无边的浪尖上,得意地仰望着蔚蓝的天空,飘飘悠悠,就象喝的酩酊大醉,一颗奔腾如潮的心,轻轻飘落,身不由己,又像遨游到仙山琼阁,世外桃源的另一个世界。一会儿,我又登上烽火台居高临下,俯首鸟瞰,苍山,临海、云雾、平原、楼群……大自然的五光十色、宇宙中的斑斓多彩,大城市的静和动的景物都好象融为一体,化为一炉,隐隐约约地闯进我的眼帘。啊,古长城,雄伟壮观的奇景把我的情感潜移默化到“白日化”的程度,我思绪的波涛就象一股巨大的洪流,狂劲地冲击着我心灵的闸门,我又沉浸在悠远的遐想之中……

    童年的时候,母亲曾给我讲述过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我母亲早已离开人世,但这个故事一直久久潜藏在我的心灵,难以忘却。那时,母亲是用很深沉的口气讲的,我爬在母亲的腿上,她摸着我的头发细语细声地说,孟姜女为了千里寻夫,她跋涉万里,爬山过水,可怜极了,她孤独一人手提包袱,不怕刮风下雨、日晒雨淋,历经千辛万苦,专心为参加修筑长城的丈夫范喜良送寒衣,她披星戴月,克服了无数困难,孟姜女终于悲苦于高大森严的长城大墙之下,伤心到极呼唤自己的丈夫,忽然万里长城崩裂倒塌,这时,才露出丈夫的尸骸,孟姜女见此情景悲哀万分,她举身投海而死。母亲讲述的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但它反映了古长城的建筑对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奴役和灾难。那时,我不懂事,我质问母亲:“什么是万里长城?筑长城干什么?”母亲瞅着我,她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她眼角流出串串泪水,唉声叹气地说:“孟姜女是个多好的女人呀!他们一家被筑长城逼得夫妻分散,家破人亡。唉,老天爷真不长眼,孟姜女太可怜了”。我一颗幼稚的童心曾为孟姜女的悲惨命运流过泪,我恨那个时代,我恨秦始皇,我也恨古长城……长大后,我深知那时母亲对孟姜女的同情和惋惜,实质上是作为一个年轻时受尽封建压迫的农妇对封建时代的血泪控诉!天苍苍,地茫茫,古长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人间沧桑,我想,古长城是一部血与火铸成的血泪史,它谱写了封建王朝统治下劳动人民酸甜苦辣的命运和艰辛;古长城是一座先人的丰碑,它记载了历代祖先拼搏的足迹和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烙印;古长城是中华民族之魂,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性格;苦涩筑起了伟大,灾难塑造了光明。

    时光茌苒,历史长河的涛声把一代代后人唤醒。苍苍的古长城横锁千山万岭度过了峥嵘的岁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今天古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威严地矗立在北国的山河,成为华夏这片热土的伟大丰碑。古人曰:“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我登上长城远眺,而反其意。我凝视着古长城的每一块青砖,每个楼堡,每个烽火台,我的脑际里又仿佛增强了一种信念,我好象又感到了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我的耳边好象又听到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历史钟声……

    登高使我更清晰地看到古长城就象一道拼搏的苍龙要腾飞了;怀古使我更加坚定“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个伟大的启迪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这个满眼春的时代,我想,古长城不是挽着巨臂,举着圣火,正在点燃一个伟大民族气势磅礴的青春吗?古长城在呼唤,古长城在腾飞,我站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被伟大的壮观所陶醉了……

    感受春天

    你感到春的气息吗?她调皮地、轻巧地来临了。

    在不经意间,春天用喷墨的手法把整个世界涂成了绿色,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用喷墨而不是用美工,我只知道那种朦胧的意境,使人心动,使人神怡,少些娇揉造作,多些随意自然。我爱上了这片片的朦胧之绿,在这种美丽之下陶醉,把一切尽收眼底,尽收心底,让时间在这一刻定格吧!

    也许是上天太偏心,地处胶东青岛的春天格外迷人。优美的环境,雅致的建筑,我几乎忘记自己身在何处。远望岛城,蓝天、碧海、亭台楼阁、芳草依依,那融融的绿意围绕着、轻拂着每一个角落,仿佛进入伊甸乐园,让人流连忘返。

    走近海边,呵!这是一片何等美丽的天地。驱走了冬的严寒,海低低地吟唱着,静静地呼吸着,像块蓝宝石,晶莹剔透,在明媚的阳光下周身反射着银色的光芒。它安详的神态,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一切;可爱的鱼儿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游来游去,它们那么逍遥自在;微微的海水泛起层层波浪,柔软的沙滩被海水弄得痒痒的,忍不住偷笑着;一些想远行的小沙粒耐心地寻找着机会,能冲向大海那一边,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而小贝壳似乎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是与飞来飞去、无忧无虑的海鸥捉着迷藏,当海鸥倦了累了,便会成群结队地在岩石上小憩,然后又会张开它们迷的翅膀,投入到它们的游戏中去,它们真开心……早晨,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像个大火球,这儿是看日出的最佳场所,那远远地飘在海上的小黑点,便是勤劳的渔民满载而归的小船。我想,只有在这个季节才会有这样好的收成吧,春给了他们希望。

    最妙的是下点小雨。微微细雨,湿润了整个大地,也湿润了我的心灵。捧一把春的泥土,嗅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整个身心为之一振。草儿破土而出,抽出嫩嫩的芽,真不知道在这幼小的芽孢中,藴涵着多少能量,它顽强地生长着,傲气十足地冲向云天。此时,你一定会感到那小芽就是一个顽强的生命,一颗小芽就是一个希望。预示着明天的灿烂和辉煌,勇敢地坚持着,坚持着,突破重重险阻,最终将成为整个世界的主宰。这怎能不让人敬佩、羡慕呢?我真想变成一颗倔强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画上我浓重的一笔,装点世界的颜色。

    在这个海滨城市,到处都生机盎然,到处都是惊喜,不论是在汇泉海湾、小青岛前海公园,还是在崂山上,你都会被大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深深吸引。白色的玉兰,纯洁庄严;黄色的迎春,清新可人;粉色的桃花,婀娜多姿;红色的海棠,宛若凝脂;而樱花姑娘,则含羞待放……假山瀑布、林中小路,各种石雕、亭宇,充满着诗情画意,也充满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难道你不想把这一切满满收藏,好让一年四季都充满春的暖意吗?

    人生如歌

    我不敢轻易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因为没有一个答案能完全说服自己。

    现实的残酷总是在打磨着人的菱角,最终将使我们每个人变得圆滑世故,失去自我。我想保持着故有的天真和未泯的良知,也许越是固执的人,越是会弄得遍体鳞伤。我总爱用“也许,也许……”来自我安慰,越是愤世嫉俗的人,越是容易被人们视为异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的人沉迷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另一些人却要为自己的前途,乃至柴米油盐,劳累奔波。现实的反差有时真的太让人不平衡,但人活着总该有点希冀吧!

    我喜欢李白式的狂妄,“仰天一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即使我没有狂妄的资本,也会发出孟子般“如有用吾之,吾其为之乐周乎”的豪言壮语。真的,狂妄并不意味着自大。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虎落平阳,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奈孔明扶不起阿斗,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国人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太深,以致无法自拔,超脱。从古到今也免不了走两条路——出仕或入仕,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我不反对庄子的无为“弋尾于涂中”,以及陶潜的田园生活,人各有志。

    我所走过的路不算坎坷,但也不是一帆风顺。过早地经历人生的大喜大悲,未必是件坏事。岁月积淀的历历往事才组成人生之歌的一个个音符。你选择怎样的方式去面对人生,就决定了这首人生之歌的情感基调。有的人一曲悲歌唱到坟墓里,有的人悲欢离合尽在曲中。生性不甘寂寞的我无法漠视生活的单调乏味。或许是“哀莫大于心死”吧,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止水般的校园,纷繁复杂的社会,视人的一面是鲜花与掌声,自悟的一面却是血汗和泪水。总是轻易耳闻拔剑出鞘的阵阵风声,到处可见挥刀斫砍的瞬间潇洒,却找不到命中目标的真实战绩。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努力的演好真实的自我,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并没有影响我的步伐,曲终人散之际,你能为我鼓掌喝彩,那么人生又有何求?

    白浪湖之春

    烟花三月,平湖杨柳丝绦绿;游者如织,流连步履醉春光。

    阳春时节,正是踏青探春的好韶光;周末,约三两好友,漫游潍南之疆的白浪湖,醉心于万紫千红的美景,亲密着春光苏暖的温柔。

    白浪湖身处闹市之旁,没有任何隔拦,一喧一静却泾渭分明。沿着大路旁的阶梯缓缓而下,一颗在尘世中浮躁的心似乎也渐渐平静了下来:阶上是喧闹尘嚣贯彻耳畔,阶下乃桃红柳绿盈满眸间。

    一汪无垠的湖水入眼而来,或许,这时的她正享受着融融春光的抚摩而慵懒得睡去,湖面平静得竟不起一丝涟漪。一带廊桥从水岸向湖心延伸而去,背上是缓缓轻蹑的步履;亭台轻立在桥尽头,等待着游人的驻足停留。在湖中央是一个绿树成荫、红墙黄瓦、檐角勾心的小岛,像极了一个待嫁的闺中少女,远远伫立着,半遮颜面、一怀害羞。

    脚下是一条卵石小径,径旁是绿如新毯的草坪,满地的绿草你争我抢地从地里钻出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草地上是高的矮的、青的绿的树,有桃树,有柳树,有杏树,有木兰,还有不知名姓的,都抽出了新枝,恰如一只只伸出的手,拼命地将春意揽进各自的怀里。

    款款步行间,不觉一座拱桥横亘在眼前,连接着两岸浩淼的湖水,不由得想起陆游《五云桥》中的诗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桥身由花岗岩砌刻而成,每个栏杆之间的岩面上都雕刻了一个山东历史名人的画像和简介:孔子、诸葛亮、王羲之……虽称不上巧夺天工,但也都精巧遒劲、自成一色。

    站在拱桥高处,远眺白浪湖,倒也能一览无余,只见游人行在遍布的小径上、柳荫下、花海间,有的挽手同行,有的相依而坐,有的笑声爽朗,有的细语呢喃,但都流连忘返于这春日里骀荡的春风、如镜的湖水、似锦的繁花、倒影的绿树……一切一切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最纯粹、最原始、最醉人的生命气息。

    走出惰性

    惰性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惰性是徘徊观望的人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清楚惰性的困扰和羁绊。消除惰性不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树立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精神,不人云亦云,不固步自封,不望洋兴叹,不闭门造车,不靠想当然看问题、办事情。

    思维的惰性,使一个人的头脑僵化;行为的惰性,让一个人的精神萎缩。写文章如此,做人亦如此。老是在惰性里打转转,写出的文章一定是僵硬和干瘪的,做人则是平庸的、毫无建树的。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惰性给人的感觉是味同嚼蜡,毫无新鲜之感。

    小溪只有敞开胸怀、扑向大海才能驰奔为浪;种子只有不断筛选、更新换代,才能增加收成。没有对惰性的批判和背离,怎会有蜡烛、油灯、电灯的一次次更迭进化?怎会有木轮车、胶轮车向汽车、火车、飞机乃至宇宙飞船的一轮轮演变和冲刺?

    惰性是个筐,垃圾往里装。惰性的筐里盛满了陈腐的教条、僵死的思维、保守的观念等一些碎砖烂瓦。不把这些破烂彻底扔掉,怎能轻装上阵,去未知世界求索新的奥秘?

    克服惰性的最有效办法是善于逆向思维。就像爬山,从正面爬不上去,就不要硬爬,不防试着从侧面爬爬,也许会柳暗花明。正面的风景已经看腻,说不定山的背面却是别有洞天。既然逆向思维,就要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就要冒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却是成就人生伟业的基石。纵观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哪一位不是传统的破坏者?哪一位不是权威的叛逆者?现今的社会,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尤其需要我们克服惰性心里,走出惰性怪圈,不断到新的知识王国探珠求宝。不然老是像小脚女人走路,总是囫囵吞枣,吃先人留下的现成饭,真理是不会自己露出水面的。要知道,真知灼见就是在一次次否定中被发现、被接受的。

    走出惰性,超前思维和创新更为重要。创新不是猎奇,不是赶时髦,而是立足现实的一种深度思维,一种目标明确的赶超。不但要敢于否定他人,也要敢于否定自己;不但要敢于否定昨天,也要敢于否定今天。否定不是对昨天的粗暴割裂和盲目推翻,否定是总结经验后对既定目标的重新审视和打量,也是对昨天记录的一种刷新和打破。因此,不但要思前人所未思,想前人所未想,还要敢于到时代的浪尖上搏风击云。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到深海中才能捕获到不竭的欢跳的鱼群,只有在密林中才能闻听到最鲜亮的鸟鸣。没有标新立异的气魄和胆识,就拓不出知识的辽阔疆土,更构建不出别致宜人的新风景区。

    勇敢地走出惰性吧,像破茧而出的飞蛾,蜕去你的旧壳,亮开你的翅膀,去拥抱一道道崭新的人生霞光!


    作者简介

    杨炳阳,生于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诗刊》《大众日报》《星星诗刊》《青岛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