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从天地众生中见到自己 ——《月白如纸》读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巫宏振  时间: 2024-03-10

朝圣者,虔诚、情真、笃定,她的内心里有高山净土,有人间烟火,亦有市井喧哗。在她眼里,一山一水,一桥一木,一竹一屋,皆由心起,都见灵性。见过了天地,见过了众生,眼宽了,心阔了,最终见到了自己。张鸿在她最新的散文集《月白如纸》里这样写道:“走向心中的圣地,这是每一位朝圣者的终极愿望。”也是每个朝圣者的归宿。在这部散文集里,张鸿便是用朝圣者一样的虔诚之心写下了她的天地与众生,也写下了真实的自己。

张鸿有“野”心。这个野,不是雄心,而是自然心性。不野,不走出书斋,就难以做到眼与心的宽阔,读者也就看不到张鸿的脚踏实地的文字。昆仑山上,走进海拔4700多米的康瓦西烈士陵园,作者跟新疆老张,一壶酒,一香烛,一根烟,静默着告慰英魂。战士们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在巍峨的昆仑山下,人人又都是渺小的。此时,山川河流汇聚成文字,在张鸿的身体里流淌,她笔下的山川,有灵性,像人,有血有肉。人生为小,自然为大。自然成了一种治愈,宛如雁荡山的梵钟之声,将匆忙嚣乱的心抚平,张鸿感觉到了抚慰。生活的苦,在那一刻被作者感悟到的善的信念所消化。而到了《水墨影像三清山》,张鸿又有了一番体悟,“心活泛了起来,有什么如生物一般的东西在生长”。淘气的云雾、若隐若现的山峰,跟张鸿玩起了捉迷藏。天之高,地之阔,心之广,作者感受到了快乐,体悟到了空,感受到了心性酣畅。张鸿身处天地之间的这块净地,她这样写道:“世俗的喧嚣全部与手机信号一起被屏蔽,一生的过往都在这摄人心魄的宁静中摊开,扔开了去。”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回到内心,张鸿看到了人类良好生存状态的根本:清澄、清明、清心。

张鸿爱行走,她的足迹遍布新疆、西藏、云南、青海等天南海北,甚至踏足非洲大陆。张鸿不是书斋作家,她用双脚走出了生命的厚度与生活的长度,再用简洁准确的文字呈现结果,带着读者一起走遍千山万水,见过山川河流,让读者们看到了她走过的辽阔大地、高远天空。而天地之间,还有人之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张鸿阅人无数,她的笔下都有人在,比如热心肠的高佬、奔子栏的疯女人此里卓玛、文面的喃奶奶、内罗碧的翻译李大姐、藏族诗人扎西尼玛等等。张鸿写诗人扎西时,她说扎西的诗歌有写他自己的,有写真善美的,有写民族历史的。作者这样写道:“将这所有的书写放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天地之间,那就是‘自然’。”

张鸿爱自然,她在《独龙江,那一刻我无语……》中写道:“我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好奇,因为我的内心充盈着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常常会让我喜不自禁。”张鸿还爱摄影,她说:“我的镜头记录下了许多美好河山的绚丽。”张鸿的镜头不仅记录了江山美景,还会讲故事。塔什库尔干的夕阳、太姥山的萨公岭、如瓦尔登湖般静谧的北海湿地、充满诗意的新篁、江西钓源古村、台山翁家楼、江夏的桥、灵山祥符禅寺等等,都在作者的镜头下讲述着他们的故事。阅读张鸿的散文便知,她是一个擅长分享故事的作家。在这些故事里,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张鸿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还有她的人生体悟,有爱、温暖、热情,亦有真善美。

张鸿是个真性情的作家,她也是“一个泪点极低的人”,站在梦想墙边,看着80、90后年轻军人写下的心语,眼睛会潮湿;比丘尼的一句“心里不要有太多东西,压着不舒服”也会让她眼泪止不住流;朋友的一条信息:“将心胸向无邪的山水敞开,那是一种幸福”,也会潸然泪下。张鸿的内心很柔软,这让她感受身外之物更加细腻,富有情感。从“我不怎么喜欢新疆老张这个人”,再到“从这一刻起,新疆老张在我的心中立体了起来,我尊称他‘老班长’”,曾经当过兵的张鸿,能深切感受到老张在烈士陵园的静默与絮语,最后她写道:“新疆老张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个存在,和我一样,他一定经历过许多许多。他当年也是有过雄心、梦想,当年华老去,雄心和梦想成为奢侈品,而日常就成了可触摸的一切。” 这中间的经历,张鸿完成了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张鸿在走过千山万水、见过众生之后,心里不仅有了万水千山,还有了一个自己的人间,在那个人间里,她回归了自己,也认识了自己。人都是在一边成长一边认识自己的,而成长的过程伴随着孤独与忧伤,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蜕掉另一个自己,有时候就像绑在一个急速旋转的轴上,有一种离心力将自己抛出去,灵魂出窍。独龙江之行,张鸿承受着成长过程中来自身体与灵魂的分裂,然而“现代人身体和灵魂常常是异处的”,张鸿最后也坦白地说:独龙江之行是一次极为痛苦的旅行,但她一点儿也不后悔,因为它让她成为更完整的自己,灵魂得以升华,接近神迹。

完整的自己,让张鸿的灵魂贴近地面,更接地气,更有烟火味。人间是众生游走的地方,而那些超人间的多半是灵魂的居所。弥散着老木清香的宽巷子,坐着俩老人、摆着三小椅、一壶两杯飘着炊烟的窄巷子,中甸的菜市场,广州的花街等等,一个个日常生活的场景,在张鸿的笔下有了盐的咸味、茶的清醇。张鸿是个生活家,她品着属于自己的人间,这样说:“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状态,也是人生的乐观态度。”

阅读张鸿的散文便可感受到,她的文字取自生活,简洁、温暖、情真意切,有着人性的光辉,这大概与她过去、现在的身份——女兵、作家、母亲——有关。在《给淏儿的信》里,张鸿的情感在这本散文集里做到了最血肉丰盈。世间情感,母爱最大,张鸿对儿子的爱与期盼,流淌在每一个字里,令人读之潸然泪下,这也是她的散文集《月白如纸》给予我的最动人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