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真诚与爱炼就动人文字 王跃文与刘年展开文学对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袁思蕾  时间: 2024-01-13

12月28日,一个冬日,述说着湘西人与事的首首歌谣,从位于株洲醴陵的建宸·桃李江南演播厅内飞出,拉开了“人文蔚起 书香醴陵”2023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特别活动的帷幕。

磁性粗犷的嗓音,唱响诗歌,带来远山、河流,过往和现在,开启了一场以“山河故人:我们的文学世界”为主题的对谈。

这场对谈的主角,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王跃文,和诗人、张家界学院中文系教师刘年;对谈的内容,则是围绕刘年的最新随笔集《不要怕》和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展开。中国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受邀担任了这场对谈的学术主持。

三人的组合与碰撞,擦出了源自心底热爱、诉诸于文字的温暖火花。

活动现场举行了受聘仪式,王跃文、张战、刘年三位嘉宾现场被授予渌江书院客座教授。

这场特别活动由中共醴陵市委人才办、醴陵市教育基金会主办,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醴陵市融媒体中心、湖南红网、潇湘晨报、渌江书院承办,芙蓉杂志社、半亩方塘行吟唱诗班协办,湖南建宸置业有限公司冠名赞助。

醴陵市政协副主席、民革醴陵市委主委雷向军,醴陵市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市文联主席唐青柏,株洲市纪委原正处级纪检监察员,醴陵市人大原党组副书记徐林娟,湖南建宸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桢等出席。

现场还有来自醴陵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旅广体局、市融媒体中心,以及相关协会、老年大学、文学爱好者。

《不要怕》和《家山》背后的他们

作品是创作者的名片。

对谈现场,刘年的最新随笔集《不要怕》和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摆放在舞台中央,静静等候着人们翻开它们,去阅读、品味。

张战介绍,刘年的最新随笔集《不要怕》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今年出版,全书共分五部分,其中书写了刘年的生命经历和生命状态,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追寻,对故乡的亲人、爱人、友人的深情。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是202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小说。书中虚构了一个叫做沙湾的湖南乡村,描写了生活在沙湾以及从沙湾走出去的一系列的人物群像。可以说,这个叫沙湾的湖南乡村,是乡土中国的缩影。

书名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写作思想的浓缩表达。

“‘不要怕’是对自己说的,还是对谁说的?”张战问刘年。

“我生活中是一个很胆小的人。”刘年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一直在农村长大,带着天然的挥之不去的自卑,后来考入了中专,分到水泥厂,干活也不行,所以更加自卑。那时候见到谁都怕,见到班长也怕、主任也怕、厂长也怕,甚至见到工友也怕,害怕他们刁难我、为难我。后来胆子慢慢大了一点,但还是害怕很多东西。我恐高,我怕死,至今不敢去医院做体检。我还怕密闭的空间,我在野外露宿不敢用帐篷,因为觉得帐篷封闭我,让我感知不到外面的危险……”

刘年说,“不要怕”这三个字,很多人觉得是给读者说的,其实大多数时候是给自己壮胆。

“从《漫水》到《家山》,书名的变化过程是否意味着写作目的、写作意图的一种延伸或者一种深化?”张战问王跃文。

王跃文说,“家山”两个字,比家园、故乡的气象要大一些,而且,家山和家国是连为一体的。《家山》里一方面有人保家卫国,也有人坚守家园、不懈劳作,他们身上体现着家与国的关系,他们在任何时代下都是那么不屈不饶,英勇不屈。

文学让人看见生命中那些值得热爱的人与事

对谈现场,刘年和王跃文大多数时候都在谈对方。

“《不要怕》真是一本好书,我认认真真读了,特别特别喜欢。”王跃文说,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也是一本高贵的书。

王跃文说,刘年是一个很神奇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执着和勇敢的人。

数十次的摩托车行旅经历,25万公里的旅程,刘年几乎跑遍了中华大地。

王跃文说,自己读《不要怕》的时候,感觉满眼都是戈壁、沙漠、雪山,有时候还会看到猛兽,看到狼,“读他这本书,总觉得自己就跟着他一起在走,那种阅读带来的刺激感觉非常好。”

另一方面,王跃文认为,刘年从来没有所谓的庙堂之想、庙堂之思,但是他人在江湖、心忧天下,“他考虑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读了以后,可以说是直击心灵的。”

“《家山》我连续读了几个晚上,读得心潮澎湃,它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刘年说,《家山》唤起了自己关于故乡、关于农耕文明的记忆,同时,它还是个博物馆、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它也让自己感受到了与诗歌创作相似的经验,以及俯首可拾的诗意。

刘年说,《家山》中的两个人物——有喜和佑德公身上体现了“亘古不变的事物”,那就是应该坚守、传承下去的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而这些东西让他们光芒万丈。

文学作品如何打动人?

张战聊起了刘年及其作品。她说,刘年在湘西出生、长大,现在又在张家界生活,在他笔下,写遍了湘西的山山水水,而除了写故乡山水,更多是写自己的亲人、爱人、友人,写生活在湘西这片热土上的人们,而这部分,特别打动人心。

王跃文说,文学作品动人的第一股力量就是情感。而刘年的作品中处处皆是对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让读者可以从中读到力量和温暖,这种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决定时,需要的一种决绝的力量。

“我一生的写作可以浓缩成两个字:生命;如果再浓缩一下,就是,爱。”刘年说,自己一个人骑摩托行进在路上,其实是很害怕的,而之所以能战胜恐惧,不断前行的原因,就是爱,“一个是对大自然的爱。我真的喜欢荒原,喜欢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另一个是对诗歌的爱,我想去一些让我感到惊心动魄的地方,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的感动。我觉得这些是支撑我克服恐惧的最大武器。”

“人潮人海中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但是在无人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帕米尔高原的时候,你的到来是可以记入史册的一件大事,因为你的到来,通过你的文笔,通过你的记录,这片荒漠的壮美有了意义。”刘年说。

这是一场关于文学、关于生活、关于故乡、关于生命意义的对谈,如果说,《不要怕》和《家山》有什么共同点,也许就是其中都蕴含着理想之美、诗意之美,它们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生命中那些值得热爱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