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2023,交一份“文学答卷”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耿雪  时间: 2024-01-14

观城市文脉,2023“好美淄博”文学气象万千。

这一年,是彰显淄博市文学事业实力的一年,名家力作,精品不断。

这一年,淄博文学界在新时代的历史长卷中书写着淄博的文化笔迹,展现了当代淄博人的时代精神,让淄博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学界中,清晰地镌刻上了自己独有的价值代码。

岁末盘点,我们不妨通过几个人、几件事,浅探淄博文学这一年。

这些事值得被铭记

12月20日,由《新周刊》主办的“2023中国年度新锐榜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淄博被评为“年度城市”。受主办方邀约,淄博市青年作家魏思孝上台领奖。

“同时获得提名的还有4座城市,分别是成都、杭州、石家庄和西安。此次代表家乡去领奖,我感到既荣幸又惭愧。”魏思孝表示,荣幸的是淄博在全国城市的关注度上有了很大提升,而惭愧的是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升。

为什么一个关于城市的奖项由作家领取?在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艳梅看来却在情理之中。

“对于一座城市,文学是其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魏思孝是淄博青年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王能好》《沈颖与陈子凯》《余事勿取》等作品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张艳梅介绍说,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作品,外面的人往往也会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这个地方。比如,巴黎在海明威的笔下是艺术家和作家的避风港;而在卡夫卡的描述中,布拉格则是充满神秘和超现实色彩的城市。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吸引旅游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城市对外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

12月13日,2023山东作家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淄博市举办。启动仪式上,淄博市签约作家李祯与张炜工作室第二批学员一起走上主席台,拿到了红彤彤的结业证书。

“能在家门口参加省作协的活动感到很开心。淄博文化底蕴深厚,全省各地文学大咖的到来,有利于本地作家的成长,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淄博、爱上淄博、宣传淄博。”李祯说。

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众多文学名家前来推介、交流。淄博市签约作家王珂是一名古风悬疑推理小说作家,说到这一年比较难忘的事,他表示是参加了国家一级作家、编剧海飞的《昆仑海》新书分享会,以及淄博市文联文学创作室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为他们举办的讲座、改稿等活动。

“海飞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家,像已经改编成电视剧的《麻雀》《惊蛰》都是他的作品。”王珂表示,这类小说既需要有历史现实基础,也要有文学传统。通过与名家交流,打开了他的创作视野、提升了创作技巧,通过文学讲座、改稿,让他的写作语言更加凝练有力。

这些作品值得被提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学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名家作品则是家园的精神坐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学事业发展,通过签约作家制度、重点文艺项目扶持等,关注人才培养,激励精品创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文学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人民风采的精品力作。

张力的长篇小说《国土大铝》是她耗时十年、精心打磨的一部铝工业企业纪实小说。创作之初,她走访了全国12家铝工业企业,小说再现了中国有色工业的发展历程,书写了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拼搏、自强、奋斗的深刻意义。该作品获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魏思孝的长篇小说《沈颖与陈子凯》被业界赞誉具有“微型史诗”的味道。该小说分为“沈颖”“陈子凯”两部分。“沈颖”部分围绕女主人公沈颖展开叙述,以小传的形式详细刻画了她在遇到陈子凯之前的生平和遇到陈子凯后的生活侧面;“陈子凯”部分则以倒叙形式描述了陈子凯及周围人的生活,该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此外,魏思孝的《村庄》入选山东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李祯的《瓷工》入选山东省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李祯短篇小说登上《人民文学》头题;魏思孝的《混子》刊发在《十月》上;李祯的《夜行女孩》登上《人民文学》;马累多首诗歌在《人民文学》《新华文摘》《诗刊》等大刊发表,并有诗集《向晚》出版,引发热烈反响;墨菊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诗歌奖项。王珂的《魅影神捕》由爱奇艺签约启动;艾潇的网络小说《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将被改编为影视剧《西行长歌》。在山东省见义勇为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中,田裕娇的报告文学《新黄水谣》获得一等奖,翟焕远、崔凤敏、马玉涛作品获得优秀奖。

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

如今,文学的表现形式和版权类型有了更多的归属,比如网络小说、有声小说、剧本杀,再比如网络小说版权、影视版权、游戏版权等。为繁荣文学市场,我市不少致力于文学事业的人正进行着有力的探索。

由著名网络作家、起点中文网白金签约作者、淄博网络作家协会主席曹毅创办的高楼大厦影视工作室就是其一。今年3月份,省作协相关负责人曾到该工作室进行调研,表示从工作室领域上,相较于山东省内的工作室,高楼大厦影视工作室是较为领先的。

以点带面,未来,一个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文学“磁场”正在这里形成。同时,这里正涌动着新一轮的文学创作热潮,不断拓展“文学+”的外延。

——文学产业,打开新玩法。

“之前做得比较多的是网络小说、剧本杀。2023年,受短剧热的影响,工作室拓展了短剧这一新业务,有的短剧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就职于高楼大厦影视工作室的我市签约作家艾潇对记者说,如今她正在创作一个围绕博山雨点釉瓷器而展开的剧本,名叫《瓷心录》,希望也能被改编为影视剧,进一步宣传淄博文化。

近来,古风悬疑推理题材小说大盛。一直从事这类小说创作的王珂最近比较忙,明年,他将与爱奇艺签约定制小说创作、儿童古风侦探有声小说的创作,以及完成相关杂志的备稿工作。“我每天都会保持一定的写作频率,期待明年会让我的读者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王珂表示。

——文学创作,迸发新活力。

“2023年,我感觉创作状态不错,完成了长篇《土广寸木》,并出版长篇《沈颖与陈子凯》,发表了六个短篇作品、一个中篇作品。如今在创作新的长篇作品,内容是以乡村基层领导的工作笔记为切入点,描绘新时代的乡村图景。”魏思孝表示,写作是深深镌刻在作家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面向未来,面向梦想,他相信笔耕不辍,行且将至。

诗人马累在家读《聊斋志异》时曾突发奇想,要创作一组长篇诗回应聊斋文化。“《聊斋志异》一共491篇,我就想创作491篇。创作时就像与蒲松龄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一定要拿出最成熟的作品。”马累对记者说。

——文学品牌,标识新高度。

数百年前,生活在淄博大地上的文学先人留下了千古称颂的佳作,赋予了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历史底蕴。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我们的文学品牌,提升淄博知名度?

淄博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宗利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开展有特色、有声势文学活动的基础上,市作协将围绕淄博特色,做好文化名人蒲松龄、王渔洋的文章,努力争取恢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的评选,努力争取王渔洋诗歌节在淄博举办,积极促成‘全国文学之乡’能够在淄博落地。”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岁末年初,放松之余何不让我们从品读自己身边的名家名作开始,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体会自己触摸不到的,从而理解生活和情感,为自己这一年的成长留下来自文学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