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135        发布时间:[2023-11-17]

  1980年,我从一个叫楼坊坡的小山村来武汉求学,继而工作在武汉,成家在武汉,40多年过去,几乎变成了道地的武汉人。黄鹤楼是武汉人待客的“招牌菜”,不论因公因私,每有外地来客,总要邀请客人登一次黄鹤楼,还真记不清这么些年,究竟登过多少次黄鹤楼,从感觉上说,对黄鹤楼多少有那么一些审美疲劳。

  但今天,我感觉很特别,黄鹤楼看上去如此亲密,好像见到多年不见的亲人似的。

  这会儿我在跟大舅舅、大舅娘、小舅舅、小舅娘,还有我85岁的老父亲以及弟弟妹妹们在黄鹤楼前照合影。我年届古稀的舅舅、舅娘在黄鹤楼前一脸灿然,好像还略带羞怯,他们是第一次与黄鹤楼合影。这会儿我母亲不在镜头里,她在天上,此刻有淅淅小雨飘落,我知道这是母亲的泪水在飘,母亲高兴时泪水多。外公外婆也不在镜头里,他们也在天上,天上飘洒的雨滴应该也有他们的泪滴。此刻的黄鹤楼飞檐翘角,变得格外喜庆温和,这和此刻我舅舅舅娘眉峰飞扬的欢喜十分吻合。

  “黄鹤楼美不美?”

  “美……”

  快门按下,合影完美。我心里清楚,这张合影等了差不多40年。

  1980年夏天,我收到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9月开学,我动身的前一天晚上,外公外婆、舅舅舅娘放下手中的农活,到我家里天南地北白话了一个通宵,就像送姑娘出嫁陪“十姊妹”似的。陪坐,白话,这是我们家族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传承。从外公外婆到舅舅舅娘,都是这样。只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升学造屋、祝寿庆生等,亲人们总会聚在一起,白话,聚餐。有时候,亲人们并不闹腾,只是那么安安静静地围坐在一起,让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都非常享受亲人围坐的温馨与幸福。

  我上大学的那天晚上,就是这样一场围坐。那时外公外婆都身体硬朗,舅舅舅娘们都好年轻,那时的日子都好贫穷,辛苦劳作一天也就值几角钱,一年忙到头,落不到几餐饱饭。那时的我是如此青涩懵懂,我不记得母亲用什么菜肴招待了来给我贺喜送行的舅舅舅娘。但我记得母亲收拾好碗筷,竟独自一人躲在门外哭泣。她并没搬一把椅子出门,而是随手缠了一个稻草把子贴着我家山墙,席地一坐,也不知她一个人哭泣了多久,只记得那天月光明亮,夜色清朗,母亲轻轻的哭泣与门前一片蛐蛐、夜蛤蟆的叫声混成一片,声浪时高时低、此起彼伏。这是一场奇妙的交响,我相信这交响的基调是欢快的,不只是蛐蛐、夜蛤蟆的叫声是欢快的,连母亲的哭泣也是欢快的。

  “姆妈在外边哭。”我对父亲说。

  “不要紧,她哭一哭就好了。”父亲说。

  现在想来,母亲的哭泣,除了对儿子远行的不舍,更有对儿子前途的欣喜。

  果然,下半夜,哭泣之后的母亲又悄悄进门,加入了舅舅舅娘等的围坐之中。话题当然和我有关。

  大舅说:“小飞(我的小名)小时候没少坐撮箕。一两岁就开始坐,他姆妈一出工,他那个高个子大舅,挑一担长系撮箕,一头放一个伢,左边是小飞,右边是妹舅(外婆生的最小的女孩,比我小月份,我得称她妹舅)。他大舅把两个孩子爱宝了。”那时家里没人照看小孩,我和妹舅总被高个子大舅挑到母亲出工的田间地头。

  小舅说:“小飞四五岁了还尿床。”这事我倒有了记忆。好像天气还暖和,舅舅端着碗在门外吃早饭,看我母亲抱垫被出门晾晒,知道我又尿床了,硬让我顶着被子晒尿干。听说要顶被子晒,我吓得赶紧躲在外婆身后,半天不敢出来。

  大舅说:“小飞一出门,就要我顶着走。”大舅说的“顶着走”,是让我叉开两腿,骑在他的脖子上,我双手抓住他的浓密的头发,摇摇晃晃往前走。我想,那时候应该体验着骑在马背上抓住马鬃的感觉,很是快活。那时出门走亲戚拜年,全是靠走,一走几里上十里,我就得骑着大舅的脖子骑上几里或上十里。即便是天寒地冻,大舅总是要被我骑出一身大汗来。

  聊着聊着,天快亮了。我得赶县城的早班车。当时,我到武汉上学,得先坐长途汽车到长沙,再从长沙转火车到武汉。到长沙的汽车每天只一班,天不亮就发车。舅舅舅娘挑着我的行李列队出门。一路步行,热之闹之。大舅扛的是我最大的行李:一口木箱。那时上大学,都时兴买皮箱,可我母亲拿不出这笔钱来,她把屋后一棵大泡桐树锯了,请来生产队姓龚的木匠师傅,花两天工钱,就做成了一口又漂亮又实用的圆角木箱。这木箱款式和皮箱差不多,油漆黄亮,还有好看的花纹。木箱有两个皮箱的厚度,所以一个木箱能当两个皮箱用。

  大舅扛着木箱走几里路,好像一点都不累,他一路谈笑风生。赶到县城长途汽车站,天还没亮,车站大门也还没打开。没想刚放下行李,站门就打开了。大舅说:“好啊好啊,小飞出远门,一定会顺风顺水。”大舅觉得人到门开,是个好兆头。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私家车,送孩子上大学,开着私家车就过来了。可20世纪80年代,舅舅们温饱问题还没解决,他们不可能送我到武汉,我父亲母亲也不可能送我到武汉。送到县城汽车站,他们有再多的不舍,也只能这样了。

  40年前,我上大学时,舅舅舅娘没能来武汉看黄鹤楼,40年后,终于有了与黄鹤楼合影的机会。这次是大舅的长子海波开着私家车送过来的。舅舅当年觉得很遥远的武汉,如今好像不是那么遥远了。

  30年前,我儿子出生了,母亲到武汉看孙子,她自然想到与亲人们一起分享她的喜悦,母亲说:“儿呀,你在武汉也成家立业了,找机会把外公外婆舅舅舅娘接到武汉看看呵。”我答应母亲,一定找机会。我没想到,找这个机会竟如此之难。外公外婆没有等到这个机会,他们先后离世了,我母亲也没有等到与亲人们在武汉相聚的机会,抱憾而逝。

  黄鹤楼的游客仍然是熙熙攘攘的。舅舅舅娘挤进黄鹤楼。我相信他们真的是被黄鹤楼的恢宏气度给惊到了。这么高的大厅,这么大的壁画,让人忍不住要仰着脖子使劲瞧。我感觉《白云黄鹤图》壁画上的仙鹤真的在飞动,我外公外婆、我母亲的魂魄好像也在与仙鹤伴飞。我带着舅舅舅娘一层一层地观看,三楼也有巨幅壁画,舅舅舅娘当然不知道壁画上的孟浩然、宋之问等等是何许人也,但岳飞的名字却是知道的。大舅看着壁画上的岳飞像,当即讲起了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大舅说。其实,壁画并没有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而是摘录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下阕末句。大舅不知有《满江红》,却恰好道出了这首《满江红》“精忠报国”的主题。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想当年的岳飞,在黄鹤楼上遥望中原,看山河破碎,忧心如焚。怀一腔请缨杀敌的热望,也有“再续汉阳游”的信心满满。“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年轻气盛,从来就没想过自己会有不可战胜之敌人,他更没想到自己会被高宗皇帝以十二道金牌令班师退兵。

  “岳飞是大英雄,合个影吧?”大舅说。舅舅舅娘还有几个兄弟一起围在岳飞像下,闪光灯一闪,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

  舅舅舅娘每上一层楼,都要沿回廊转一圈,楼越高,看得越远。武汉一城三镇,楼宇绵延,一眼望不到边。两江四岸,高楼如林,龟蛇锁江,长桥飞架,舟船竞渡,车水马龙。江城的繁华,就在舅舅舅娘一圈一圈的凝望眺望中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

  在黄鹤楼上看长江大桥,着实令人兴奋。舅舅舅娘不一定能记得毛主席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小舅记起了他的小学课文。“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小舅一句一句背下来,兴致特高。尘封了多年的记忆,在这一刻骤然再现,竟是如此清晰,太神奇了。小舅年近古稀,记起儿时的课文,大概还记得好多儿时上学的趣事来,能有这开心一刻,我想小舅登一次黄鹤楼也值了。

  我偷偷抢拍了一张舅舅舅娘在黄鹤楼上倚栏远眺的照片。舅舅舅娘确实对江城的风景有些着迷,好像老是看不够似的。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年景,舅舅舅娘才有游山看水的心境。早些年,舅舅舅娘生活不宽裕,心里头满是柴米油盐的忧和愁,哪有闲心看风景呢?近几年,县城工业园扩建,楼坊坡也规划成了工业园。乡村农民一夜之间变成了街道的居民,满脚踏泥、烟熏火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大舅房屋拆迁,他三个儿子在工业园建了三幢三层的小洋楼,三幢洋楼比邻而建,亮了半截街。小舅两个儿子在南方创业,收入也蛮丰厚。他们家家都有私家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舅舅舅娘在黄鹤楼上看风景的好兴致,也让我心生快慰,告别贫穷之后,舅舅舅娘的精气神真的是焕然一新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想请舅舅舅娘到户部巷品尝武汉的风味小吃。

  一层一层走下黄鹤楼,我感觉舅舅舅娘有些恋恋不舍,好像还没看够的样子。走出去好远了,舅舅舅娘还在回头。我随舅舅舅娘的目光,回头再看黄鹤楼,它好像也在目送我们,一副很亲密的样子。深秋的雨烟雾霭让黄鹤楼显得格外深情款款。


 
首届“东坡杯”中华诗词创作大会征稿启事
《滁州日报》征稿启事
2023“三门峡白天鹅旅游季” “三味奇杯·爱在天鹅城” 全国美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读者·原创版》主题征稿启事
“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全国征文启事
茶文化全国主题征文大赛
《故事会》2023年最新征稿启事
《2023·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约稿函
《青年文学》公布2024年稿费标准及投稿指南
“四川青年诗人小辑”征稿启事
《杭川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征稿启事
全新创刊!《新天桥》杂志欢迎大家投稿
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启事
首届“爱心杯”华文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稿启事
“传承友谊·我与东盟的故事”征文启事
第七届哈哈诗歌奖征稿启事
《厦门文学》征稿启事
《山东文学》​杂志,随笔、小说、散文,全国可投!
更多...

严文井

叶君健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