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回声与告白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陈果  时间: 2023-10-27

  一

  晨风摇晃着他的白发,旭日光影,将他挺拔的身躯拉成一段长轨。下车,入园,拾级而上,移步高高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老者走得庄重沉稳,每往前一步,似乎都在跨越一段遥远、漫长的岁月。

  多年以前,德昌县烈士陵园的守墓人就能叫出他的名字:蔡方鹿。

  献花。

  鞠躬。

  默哀。

  宣誓。

  蔡方鹿两侧和身后,是一张张恭敬、虔诚的脸。当他开口讲话,时间的长河,奔涌在他的眼底。

  “亲爱的长眠在德昌的战友,亲爱的兄弟。今天,蔡方鹿和四川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以及其他朋友,来看望你们了!今天,我们深切怀念长眠在成昆铁路沿线的战友,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们与祖国山河同在……”

  2022年7月1日,上班的人们还在路上,学生们也许正在同家长告别,德昌县烈士陵园153座墓碑下方的英灵,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安息吧,亲爱的战友,明年还来看望你们!”

  安眠于德昌县烈士陵园的梁国仁,1968年3月和蔡方鹿一起从成都三十一中参加铁道兵,来到成昆线。次年9月6日,汽车侧翻,货箱中的轨料砸中梁国仁。每一次来,蔡方鹿都把当年的同学介绍给今天的学生,然后,单独和老同学聊上一会儿。

  这一次也不例外。几乎是有些迫不及待,他向梁国仁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兄弟,今年年底,成昆铁路复线就要正式通车了。你可知道,新成昆铁路所需的14.1万吨钢轨,全部由攀钢独家供货。48年前,攀钢生产出第一支钢轨。现在,全国每三公里铁路钢轨,就有一公里产自攀钢。”

  自2009年起,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蔡方鹿每年都率研究生开展“重走成昆路,追寻铁兵魂”暑期实践活动。十三年间,155人次与他同行,包括两次跟随的美国麦卡利斯特大学历史系主任、世界铁路史研究专家Jamie Monson教授,包括个别硬“挤”进来的校外师生。

  若非名额有限,这个队伍不知会有多大。蔡方鹿仍是非常欣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

  重走成昆线,一定会去金沙隧道。

  铁十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八班战士蔡方鹿刚到金沙隧道时,被人称作“胆小鬼”。本来他是不服的。痛他不怕。从上导坑往下跳,一根生根在模型板上的约十五厘米长的铁钉,从他的脚心钻进去,脚背钻出来。卫生员差点吓晕过去,17岁的蔡方鹿不等别人帮忙,自己把钉子拔了出来。累他不怕。虽是城市兵,没干过累活重活,到部队的第一个月,水泡血泡,泡上加泡,他没吭过一声。苦他不怕。交通因故中断,一个月见不着一片菜叶,顿顿盐巴下饭,他照样有说有笑。

  是练习点炮的手出卖了他。他的手在抖,一直抖。

  要怪就怪老兵不该讲那不该讲的——“我们旁边的工地,爆破员炸药放过了量……”

  蔡方鹿的手还在抖,又出事了。四十六团负责施工的金沙隧道,爆破引起塌方,牺牲了四连四个战士。追悼会后,团里把抢险任务交给二连。清运塌方体,战士们挖一米,上边垮下来两米。再挖一米,又垮两米。堆积物越来越多,除了土石方,还有草和树!

  对付“通天洞”,得跳出隧道,跳出边挖边塌的死循环。方案调整为了从山顶浇注混凝土,类似为滴血的伤口,敷上“创可贴”。水泥和沙从安宁河运到山脚,再由人力背运。任务由八班执行,班长支农去了,代理班长蔡方鹿带队出征。

  只有七八十高米的山,因为没有路,因为陡,看起来高不可攀。一次背一袋水泥,一袋水泥五十公斤,拿绳子捆在背上,人抓着草根、灌木往上爬,一步没稳踩,人就进了河里。还没出发,战士们已是汗水涔涔。蔡方鹿给他们壮胆,也给自己打气:“抬起头,山压着我们;迈出腿,山就踩在了身下!”背完水泥又背沙。一周后,半个篮球场大的“漏斗”边缘,被“创可贴”粘得严丝合缝。

  经此一役,蔡方鹿胆子大了,练习点炮的手也不抖了。学成出师,他先后点过一万多炮,从无失手。

  “幸福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蔡方鹿把目光从时间的远处收拢回来,落到学生们的脸上。

  三

  “第二课堂”也是“流动课堂”。

  安宁河西侧,一条铁道线从漫水湾站附近延伸出去,于是有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除了是“北斗”“嫦娥”飞向太空的唯一母港,中心还承担了我国所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

  “没有成昆线就没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当北斗导航把我们带到大江南北,我们怎能忘记,铁道兵为此挥洒过青春和热血!”蔡方鹿哽咽了,心细的女生为他递上纸巾。

  “课堂”搬到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的铁道兵博物馆,一堂“成昆铁路视角下的铁道兵”的“公开课”,大家听得全神贯注。

  王帮华从小听着成昆线的故事长大。后来读书,为了节约两毛钱的车票,他常常徒步穿过关村坝隧道。没有成昆线,就没有通向学校的路,书本上的大千世界,就和他毫不相干。2012年6月,以讲述成昆铁路建设历程为重点的铁道兵博物馆在家门口落成,王帮华当了讲解员。待遇微薄的他,敬业又专业。王帮华嗓门不大,中气足:“成昆精神需要世代传扬,修建成昆铁路的工人、农民、铁道兵,永远不能忘记!”

  掌声响了起来。谁带的头,蔡方鹿没有留意,但掌声的花环里,插上了他的花枝。他的“花”,献给王帮华,献给追怀英雄品格、秉承前辈意志的天之骄子。之前随自己重走成昆线的学生,十多人考上重点高校博士生,两人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六人获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六人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你能说没有一种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力量支撑他们吗?你能说闪烁在他们精神之柱上的,没有成昆人品格、意志的光和亮吗?

  蔡方鹿期待并相信,他们将成为他们。

  四

  那天在金口河,没有碰到雷才栋。但是一如继往,蔡方鹿想起了他。

  缘分源自早已脱下的那身军装,源自对于忠骨埋青山的战友日久弥深的牵挂,源自把渐行渐远的峥嵘岁月持续擦亮的不谋而合。

  家住成都市新津区花桥镇龚巷村3组的雷才栋,1969年3月参军入伍,成为铁八师三十九团五营二十五连战士,先后参建云南省禄丰县境内的龙山隧道、黑井4号隧道。成昆铁路通车前夕,雷才栋随部队转战京源线。四年军旅生涯,成为他一生里自视珍贵的财富。

  2008年3月14日晚,雷才栋刚进梦乡,就被电话叫醒。四天前,雷才栋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想来,又是一份“慰问电”。听陈先建那语气,却像是捡了金子:“好事情,好事情!”雷才栋有些不悦。再是老战友,别人抱恙在身,开玩笑也要有个分寸。下一秒,雷才栋眼里放出的光,却把床前照得雪亮:“真的?!”

  铁道兵要有家了,这个家,就是乐山市金口河区即将启动筹建的铁道兵博物馆,铁道兵和成昆铁路建设历程,是重点展陈内容。没有字的纸不叫书,没有展品的博物馆是个空壳壳,此故,当地政府在媒体发布消息,广为征集实物。

  压箱底的铁道兵纪念章和成昆线上穿过的帆布军装,雷才栋只在每年“八一”时才翻出来摩挲一番。电话还没放下,他已做了决定,把纪念章和帆布军装送到纪念馆,天亮就出发。

  金口河在哪里,雷才栋并不知道。好在有司机。司机是花两百块雇的,也是路痴,绕到目的地,天早黑了。交谈中,区委宣传部领导喜忧参半。喜的是征集启事刚发出去就有回应,忧的是规划中的博物馆建筑面积上千平米,文物征集任重道远。忘了自己还在养伤,雷才栋拍起胸脯:“铁道兵博物馆的事就是铁道兵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通电话没白打。也有想捐又犯犹豫的,雷才栋登门上访,耐心说服。什邡、金堂、遂宁、崇州、乐山、邛崃、眉山,川内有老战友的地方,都有他的脚印。有战友先前还说下来再说,雷上栋真的“下来”,却被堵在门口:“铁道兵解散二三十年了,这点老底,是看家用的。”雷才栋说:“叶落归根,这些老物件,是替战友们聚在一起。”

  有的战友东西递过来了,又想替子孙要回。雷才栋说:“传一些捐一些,子孙有了念想,更多人也受了教育。”真理是朴素的。雷才栋话的浅白直,战友乐意听。

  出了三十团,出了八师,说话就费劲多了。有老兵质疑他的身份,还有人当他是文物贩子。“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是传统,是志气,也是方法。雷才栋去金口河开了证明,东奔西走,马不停蹄。

  为防闪失,征集到的老物件,分批送到金口河。每个月403.34元的商业保险收益,是雷才栋的固定收入,去金口河,不可能总是包车。从新津到青龙场的短途车五元,从青龙场坐慢火车到金口河12元,来回一趟34元。雷才栋没从金口河方面拿过一分钱,就连车票,也没去报过一张。老伴说他打肿脸充胖子,他才不口软:“战友们命都舍得拿出来,我还心疼几个钱?”

  家里的承包地不能荒废。有时请亲戚朋友帮忙,有时外出回来,大半夜了,雷才栋还在抽水灌田。“不务正业”的雷才栋没少受老伴数落,好在教书的儿子,和他站在一边。儿子说:“人活一场,总要干点想干、该干的事。”

  吕正操题写馆名的铁道兵博物馆主展馆2012年6月28日正式落成,近千件馆藏文物,经雷才栋和战友陈先建、刘金元之手捐赠的,有286件。

  五

  2023年7月5日,第14次出发,蔡方鹿的心情,比以往更为激动。重访成昆线,已于2019年退休的蔡方鹿没有“退役”计划。跟在身后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重走成昆路,追寻铁兵魂”的主题没有变,抚今追昔、立德树人的初衷没有变,让历史的波涛推动远行的船舫,他的追求和期待,没有变。

  变,其实也是他之所图,他之所冀。

  最初几年,活动经费是他自掏腰包。后来,学校出手相助,成昆铁路沿线的政府部门和热心人士更唱迭和。寻访团组织的活动,直接和间接参与者,有时成百上千。

  同样是坐火车,成都到德昌,从前要11个小时。成昆铁路复线全线开通,搭乘动车的他们,行程缩短至四小时内。

  铁道兵博物馆年年都去,今年大不一样。过不多久,博物馆就要重装出场。一个时间深处的故事在新理念、新技术、新形态助力下向时代的潮头更进一步,他心生期待;新的展陈大纲设计的参与者、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刁成林曾跟随自己踏访成昆,他备感欣慰。刁成林原来对成昆线一无所知,这些年里,不光不遗余力光大铁道兵精神,还在她的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成昆热”。

  成昆铁路沿线的旧貌新颜,是真真正正的天上人间。最有说服力的是数字:德昌县所在的凉山州的地区生产总值,1950年为0.37亿元,1978年为2.9亿元,2022年为2081.36亿元。另一组数字是,新成昆铁路开通一百天,运送旅客超六百万人次,日均客运量六万余人次;老成昆同样没有闲着,每天要承担四趟慢火车、64趟货物列车运输任务。

  此次与蔡方鹿一起踏上列车的,是24张新鲜面孔。每次寻访归来,师生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会汇编成册。手捧头一年的“行思录”,蔡方鹿的感觉里,那些小伙伴,也在结伴同行。

  指尖过处纸页响。蔡方鹿知道,那是岁月的回声,青春的告白。“作为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我从19岁起,七年在外求学,都是依靠成昆铁路出行。结束六天的寻访活动,我独自乘坐T8869次列车回家。这一次,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害怕被隧道里的黑暗包裹,因为心中所想是沿途两千一百多名烈士的守护,是岁月两岸千千万万英雄的守望。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将这份精神继承,带上足够的勇气,翻越人生的高山险谷,在追寻初心与梦想的路上永不止步。”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汪前明的心路历程,让他想起一句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站台向后,列车向前。岁月的回声裂石流云,青春的告白慷慨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