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  本站浏览:218        发布时间:[2023-10-28]

1697166457587546.jpg

  周云戈,大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白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多发表在《吉林日报·东北风》《作家》《中国作家》《散文选刊》《人民日报·大地》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多篇散文作品被收入各种年选、选刊。曾获第四届吉林文学奖、第九届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周云戈:立秋忙打甸

  1

  立秋,悄无声息地来了……

  它如同时间丛林里一块界碑,于漫步间陡地矗立你面前……念及它,便自然想起了我那并不遥远的远方——科尔沁草原之东的姜家甸,也想起了“立秋忙打甸”那句流淌乡亲们心里的世代歌唱。是巧合,还是某种必然?此“甸”与彼“甸”相应,便把节气的刻度,妥妥地与家乡的一桩农事相咬合,使之成为许多人永远的乡愁……

  何谓“打甸”?乡亲们解释得极简洁——打草,牧草,抑或羊草等。然无论怎样,它与牧民和农家来说都是秋后的第一场收获。

  2

  “立秋忙打甸”是关东人对秋的唱响。不过,还另有“立秋忙打靛”也不时有人低吟浅唱……

  秋,渐次地铺展……一个“打”字,对应了音同字不同的俩字儿——“甸”与“靛”。孰更确切?让人有些莫衷一是。向有文化积淀的人讨教,原来这两句也都各表其意。“打”都是收割或采集的意思。前者是牧民,或农家,所“打”之“甸”,即是生长在草原上的牧草。皆因人们习惯称草原为“甸子”,于是这“甸”也就成了“草”的借代。那时,甸子上生长的多是羊草,因而人们就把那个秋天的故事,冠以了“打羊草”的名。

  而那“立秋忙打靛”又包含怎样的意义呢?与有故事的人聊,方知这“打靛”,是指采收一种能获取染料靛蓝的植物。而打靛者,则多是旧时乡间农家或城里开染坊的人家,目的都是为自织布土布着成自然蓝色。所打之“靛”,也都是制作靛青的植物。至于是种怎样植物?问津百度,原来这种植物叫靛草,亦是蓝草。能证明“蓝草”亦“靛草”的,是近代著名学者黄侃。他在《蕲春语》中曰:“吾乡呼蓝草曰靛草,取其汁,以瓨(音xiáng,长颈瓮坛类容器)盛之,俱曰靛。”他是清末民初湖北人,缘地域差异,于是心下存疑,此“靛草”可当彼“靛草”乎?为厘清它,我曾请教原安广县一家开染坊的杨氏后人,依他所言:“凡可以获得靛蓝的植物,都叫蓝草,绝不单单地指哪一种。”当年他家用以提取靛蓝的“靛草”,其实就是夏日里生长在沼泽里、一种被称作“蛤蟆腿”的植物,其名蓼蓝,也有叫它水荭、东方蓼的。而对靛蓝的获取,即通过采集蓼蓝的叶子,把它放入大缸中,经过发酵所得。如此,“打靛”的意义也就明了了。

  二者共存,各表其意。然于我来说,“打甸”则是挥之不去的岁月情结。

  3

  秋后一伏,人曰“末伏”。作别它时,即进入八月中旬,此时乡亲们便抡起了大钐刀,开始一年一度的“打甸”了。

  为啥立秋后“打”呢?皆因这时的羊草,已从生长期渐进到了成熟期。趁它尚未枯黄,营养丰富,打甸自然也就正当时了。而乡亲们对它的理解是:“秋后雨水渐少,打下来的羊草易于晾晒;另外,这时割下的羊草能收住浆口,确保颜色和营养。”说这我还真有见证,那时打下来的羊草,晒个八九分干,就得把草趟子攒成草码子,堆干几天,再把草码子敛成大垛。待庄稼上场,生产队才放几挂大车把它拉回,苫成一座座大瓦房模样的羊草垛。

  冬天,大雪飘落,四野白茫茫一片,牲畜在野外打不着食儿了,老队长拧着烟思忖半晌才发话:“拆垛!座槽喂几天。”于是那些马牛驴羊,不出圈门就能吃饱了肚子。而拆垛时,那羊草绿色依然,且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当那些“倌儿”们背着羊草走过,雪地也一路芬芳……

  那年月,羊草多与少,关乎队里牲畜的数量,是一个队的实力体现。也就因这,每年从各公社,再到各大队与大队,小队与小队之间,各自对分得的那份草甸子都相当的在意。它是马、牛、驴、羊的“口粮田”啊!而那羊草,则是它们一个冬春的嚼头。因而,每年打草时各生产大队之间,小队与小队间,也常常为边界而计较。一旦僵持,各自都大有“寸草”不让的架势。

  后来,县里专门成立了草原管理站。站里人员平日骑马巡逻草原,打那后,每年什么时候开甸子,哪天开刀,也都统一掌管了。

  4

  说起打羊草,总能让我想起那首流传久远的民谣——“羊草垛,插钐刀。你的兵马任我挑。挑哪个?挑红缨!红缨不在家,挑你们家老疙瘩!”

  它是什么时候,又是谁人所创?是个怎样的召集牧民打草的故事,今天已无从知晓。不过作为打羊草的工具——大钐刀,一直在牧民和农家沿用着。直到农家不再储备越冬羊草和烧柴时,它才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大钐刀,皆因它形似镰刀,有地方干脆叫它钐镰。主要由钐刀头和刀杆组成,钐刀头一般在一尺半左右,宽在三寸上下,刀背弓形。钐刀杆长,约两米二三的样子,多以杨木杆为主。钐刀头与刀杆组合,须是仰120度角为宜。调好角度,在刀杆头加个劈头楔,便可一劳永逸。

  与钐刀相搭的是磨石。大致有两种,一种细磨石,打草人随身携带。手掌长短,三指左右宽。人们在它一端钻个眼儿,以牛皮条系之,另头则拴个小木疙瘩,打草时就别在腰间。歇气时,人们席地而坐,将刀头揽于怀前,一只腿压住刀杆,一手以拇指顶住刀尖的一侧,另手操磨石以唾液为浆,便嚯嚯地磨起来。磨了一阵子,便以指甲在刀刃上相拭,若涩滞便是锋利;若滑即钝,还需继续磨。另种磨石叫大揦石,人工凿制,质地粗,长条状,长约30公分,宽约15公分,厚约20公分。它放在窝棚那儿,谁钐刀锛出了豁子,或卷了刃,收工后都要用它蘸水使劲地揦。一揦就抚平了刀刃,揦平了豁口,最后再用细磨石一镗,那大钐刀又锋利如初了。

  大钐刀,承载了“打甸”的故事。而当它与农耕文明相交融时,又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后来,于麦收的田野里,我见证了它那别样风采……

  5

  中学毕业回乡,我参加了那年秋天“打甸”的全程。

  姜家甸,离我家所居的荆家岗子屯,大约二十五公里的路。那天一大早我们十几号社员,乘两挂马车便顶着大雾出发了……中午在原古城公社子午山屯的韩家打尖。吃完饭稍歇,又向南开跋,没走多长时间便进入了原平安公社地界,踏上这片土地即意味进入姜家甸了。它那时的美丽至今难忘——蓝天白云之下,无边的草原麦田一样平展,清一色的羊草绿油油的,各色的野花这一簇簇那一片片,姹紫嫣红开放其间。紫色、黄色、红色、蓝色,宛如彩带飘浮着……而那一挂挂行进的大马车,有如碧波泛舟漫游其间……

  到达目的地,已近五点,紧要的是安营扎寨,掘井挖灶。大车一停,老队长立马分派。有经验的社员,忙着用木杆搭马架子——住宿窝棚。急于练手的社员,忙操起了钐刀就近打了些苫窝棚用的清塘羊草。年年落不下的咸大厨,领着几个社员挖灶子和掘井。一阵忙碌,马架子最先苫好。紧接着灶子也冒了烟,水井也涌出了泉水。正当社员们各自忙着选铺位、铺行李时,咸大厨便用勺子敲着锅沿喊人:“开饭唻!趁亮赶紧吃,天黑就起蚊子喽!”真的,吃完饭天也就擦黑了。那大蚊子小战斗机一样,让你防不胜防,而空中翻滚成球的“小咬”更难以抵挡,喘气不慎就呛你一嗓子。

  说话间,天就黑下来了,一座座马架子前后,便燃起了一堆堆冒着浓烟的篝火。这时,经验丰富的咸大厨趁没人,在马架子里也点了一堆火,又压上了一些湿草,顿时那窝棚是四处冒烟。问他啥意思?他乐呵呵地说:“整点生烟熏熏窝棚里面的蚊子和潮气。”火燃尽了,他又把那堆灰烬收拾干净。之后,又在窝棚南北门上点燃了两根用艾蒿搓成的火绳。那火绳慢慢燃烧着,黑夜里像眼睛一般闪动着。那火不大,烟味却很浓,还真阻拦了些蚊子的袭击。这些都打理完了,咸大厨便说:“犯困的可以进窝棚睡觉啦!”虽都车马劳顿了一天,可人们还都没睡意,都愿围着他听些鬼神的瞎话……

  忽然,远处有人拉起二胡来,奏的是电影《创业》的主题歌——“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琴声悠扬,而歌声则在人们心头流淌……

  6

  开甸子,即正式准许人们进入草原了。而开刀则都在第二天。

  开始打钐刀了,它看着简单,可一上手还真有些说道。原来这集体打草,须是两人一组,这叫一副架。一人开趟子,另一个背趟子,开趟子与背趟子的,也都两人轮着干。开趟子与背趟子要保持一钐刀杆半的距离,为的是防止背趟子的钐刀抡飘了伤了人。而一副架与另一副架之间,虽是挨着推进,那也都一个错后一个,前后也都在两米左右。次第排开,雁阵一样延展着……

  正式打钐刀时,须是身板直立,两腿岔开,开趟子的于左胳肢窝夹住钐刀杆上端,左右手上下握住刀杆,抡刀时要靠腰部扭动与两臂相助,那钐刀才自如而有节奏地左右摆动起来,人们也于摆动间徐徐前行……

  草甸子上,一副副刀架协调地向前推进着……刀过处,那起伏的草浪瞬间成了草趟子,青龙一般地蜿蜒着。这时老队长对背趟子的仍喋喋不休地叮嘱:“不要跟太紧,小心前面的脚后跟。”他的话绝非絮叨,背趟子人要跟得太紧,一个不小心飞刀出去,开趟子的脚后跟就悬乎了。另外,这背刀的还必须一刀挨一刀地打透。一旦打不到位,草趟子下面就出现连鬃毛了。刚打时看不出,敛草趟子就露了馅,一缕缕鲜活的草还马鬃一样地立着。老队长眼里,一副好刀架打出来的草趟子,草梢须是野马分鬃的样式,这样的活计才配挣满分。

  打羊草确实辛苦,不过也常有惊喜,让你放松一下心情。或是蹦出几只毛茸茸的野兔崽儿,或是一窝跑得飞快的野鸡崽,或是于你刀前飞起的鹌鹑,偶尔还有只草狐狸与你对峙相望……对这生灵,老队长从不让伤害它。留情它们,刀锋与草茎间的弹拨,也仿佛都成了乐曲,心情那是个愉悦……

  7

  一旦开刀了,草甸子上无处不热闹了。

  除安营扎寨的社队外,周边各公社和农牧场站,也都大车小辆地向草原进发,他们不搭窝棚,人称打跑车子的。这些社队和场站,那是男女齐上阵,他们所到无不彩旗飘扬,欢歌笑语……个个都是打钐刀高手,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附近村屯设伙食点,多以杀羊相犒赏。各处伙食点是一家赛一家,人们那是咬口馒头,喝口羊汤,再来筷头羊肉炖茄子,那真是满嘴满心的香。人们吃得饱喝得足,干劲也足,十天八天就把一冬的羊草给收回来了。

  收场了,像是打完了一场大的战役。那辽阔的草原,无处不被人们打理得“板寸”般的头茬,齐刷刷干干净净。没几天,那星星般散落的草码子,便被苫成一排排高耸的羊草垛,像村庄,也像街市……

  8

  立秋如常,“打甸”也依然。

  只不过,他年繁重而艰苦的打羊草那套活计,如今已被机械所取代。收割起趟子,再捆包,也一应都由机械来打理了。所打下来的草呢,每年都按订单出口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昔日的草甸子,一时成了那步履傲慢、绅士范十足的赛马的食品基地。仅取之么?绝不,这些年来“两山理念”在这儿不断地得以生动实践,保护与建设并重。围栏、舍饲禁牧、翻耙、播种、灌溉等等,姜家甸也于绿色转型中再造了它的生机。

  正是秋来把盏回望,风吹草浪又跃心上……

  原载《吉林日报·东北风》2023年8月5日


 
首届“东坡杯”中华诗词创作大会征稿启事
《滁州日报》征稿启事
2023“三门峡白天鹅旅游季” “三味奇杯·爱在天鹅城” 全国美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读者·原创版》主题征稿启事
“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全国征文启事
茶文化全国主题征文大赛
《故事会》2023年最新征稿启事
《2023·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约稿函
《青年文学》公布2024年稿费标准及投稿指南
“四川青年诗人小辑”征稿启事
《杭川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征稿启事
全新创刊!《新天桥》杂志欢迎大家投稿
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启事
首届“爱心杯”华文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稿启事
“传承友谊·我与东盟的故事”征文启事
第七届哈哈诗歌奖征稿启事
《厦门文学》征稿启事
《山东文学》​杂志,随笔、小说、散文,全国可投!
更多...

严文井

叶君健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