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关中湿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温亚军  时间: 2023-10-13

  【卤阳湖】

  立秋之后,高温仍在,三秦大地暑气蒸腾。酷热难耐中前往关中东部的卤阳湖湿地,旭日东升时,晚了一步,在湿地没见识到湖上日出,却看到了艳阳高照下的另一番景象:湖上淡淡的薄雾渐渐散去,一汪平静的湖水像广袤的晴朗天空,湛蓝得摄人心魄,即使在飞溅的阳光之中,这样的清澈宁静依然让人有跌入秋天怀抱的感觉,顿时凉爽了不少。

  卤阳湖又称卤泊滩,分为东西两滩,东滩为内府滩,西滩为卤泊滩,横跨关中渭南的蒲城、富平两个县,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最宽处有7公里,窄处也有近两公里之距,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封闭式构造洼地,也可以说是天然形成的黄土地上的湖泊。但二十年前这里却是一片盐碱滩地,沿岸居住的人都叫它盐滩,丛生的芦苇、野草使这片滩地显出一种遗世的荒凉。

  距今万年前,卤阳湖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随着渭河水域的走势,把卤阳湖甩开、分离,独立成湖,面积约为眼下的数十倍。由于卤阳湖属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加之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于明朝末年逐渐退缩成盐碱滩。滩地多碱,播种的庄稼受影响很大,收成极其不好,后来修建成许多小池子用来排碱,由于水质无法改良,农作物受水质和土壤条件阻碍,出苗低、生长慢、颗粒瘪,收成甚微,根本养活不了当地的农民,许多人家因此迁走了,故而人烟稀少,成为名副其实的荒滩。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大了自然环境改造力度,实施排碱工程,虽然改良出一些耕地,但大面积的滩地仍然荒废着,致使芦苇、野草丛生。偶尔在多雨的年份,地下水位上涨,与雨水汇聚成一个又一个的湖泊。到了新世纪初,渭南地区突降大暴雨,荒滩里的积水最深处达1.7米,卤泊滩自然成为卤阳湖。

  为治理这个荒滩,使其成为有用之地,当地有关部门全力打造、完善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导、修建大小湖泊,扩大湿地面积,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着力推动形成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协调配套的保护体系,切实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自然性和多样性。昔日的荒滩野湖,如今再也不见杂草遍野,被改造成美丽宜居的湿地公园。

  乘船徜徉在卤阳湖中,与站在岸上观望的感受完全不同,游艇疾如闪电,一路劈波斩浪,将平静的湖水激起层层的波浪,波澜拍击着近处的湖岸,有如大海行舟一般。在船艇上环顾四周,湖岸千回百转,两岸的水湾纵横交错,每个湖湾都有成片的芦苇丛,秋季正是芦花盛开的时候,雪白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充满蓬松的张力。最美妙的是偶尔有只苍鹭从芦花中飞出,像脱离白色的棉花垛,那种惊艳的画面,很是撩人心弦。

  自然是有情的,人类的善待也迎来了她的馈赠,作为天然与人工修建的内陆湖泊湿地,据不完全统计,区域内现在有植物资源26科、35属、36种;野生动物就更多了,共5纲、22目、47科、87种,其中国家1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1种,2级重点保护动物有8种以上,还有省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以上。天然湿地主要为水域、沼泽地两种,非常适合鸻鹬鸟类觅食、居住。在这里有常见的林鹬和环颈鸻,也有少见的流苏鹬和弯嘴滨鹬等多种鹬类。

  8月的卤阳湖,蓝天晴空,湖水碧波,水天一色,芦苇摇曳的湖泊湿地,为苍鹭、丹顶鹤、天鹅、白鹭、青脚鹬等珍禽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关中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底,卤阳湖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后,正式成为湿地保护区。短短7年时间里,卤阳湖湿地公园已粗具规模,成为周边人们游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干旱的关中地区,卤阳湖湿地是内陆省份难得一见的水乡丽景。

  【朝邑湖】

  朝邑湖湿地在渭南的大荔县境内。

  大荔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县,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了大荔戎国。公元265年更名为大荔县,西魏改为同州,后历经多次改制,又回归为大荔县称谓。如今的大荔县是由大荔、朝邑、平民三县组合而成。

  相对西北的其他地区,大荔县境内有黄河、渭河、洛河流经地域,水资源非常丰富。有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自然条件,大荔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良。

  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在大荔县城东边5公里处,原名盐池洼湿地,古称通灵陂,东西长约14公里,北面则与阶地缓坡相接,洼心形成长约8公里的天然湖泊。现在的湿地公园形状如微弯的断牛角,尖头向西,角根在北,与周围的耕地比较相对下陷15米左右,具备自然湖泊的一切天然条件。

  公园集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于一体,具有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沼泽、内陆盐沼、盐田、库塘湿地等多类型湿地资源。湖水富含盐、碱、硝等矿物质,水质矿化度高达10度以上,致使湖泊周边盐渍化严重,不宜耕种。盐池洼的水域、水体随阴雨而上涨扩大,随干旱而下降缩小。盐池洼湿地原来曾盛产食盐,其产盐历史在县志上均有记载。后来,盐池洼湿地不再产盐,曾大面积试种过水稻,因水质盐分过大,未能成功。如果放在现在,袁隆平团队研究出了海水水稻,种植就不成问题了。在20世纪70年代,这个盐洼地却令人头疼,县里先后投资上百万元,修建系统排水工程,想把它充分利用起来,效果甚微。直到1983年,有关部门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在盐池洼湿地挖塘养鱼,抬田务农,一时间竟然在方圆几公里建起了200多个鱼塘。可是,几年后由于水质含盐量的增加,还有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鱼池的产鱼量大为下降,养鱼宣告失败。就这样,盐池洼湿地的水和土壤再无法利用,又一次荒芜废弃,成为当地人的一块心病。

  近年来,林业部门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坚持自然、人文完整性的原则下进行科学合理区分,确立了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个区域,实施分区管理,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发展,使湿地保护与恢复呈现良性发展势头。这样一来,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作用明显得到了改善。规划之初,就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湿地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栽植芦苇、柽柳、国槐、杨树等护岸、护堤林。环境得到改善后,能够适应这种土壤的盐蓬、盐蒿、西河柳、观音柳、小芦草、芦苇、荻芋、蒲草、野荷花、水草、浮萍、小白酒草、苦荬菜、苦参、水蚀、野萝卜、刺蓬等自发性植物越来越茂盛。因为野草丛生,各种飞鸟、野禽应运而生。

  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展开,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地下水位升高,湖水清澈透明,或许以前在湖边居住过的农民,曾经以湖为伴,耕作捕鱼为生,经历过湖泊的多次变迁,清楚湖泊的过去和现在,略作对比,就知道真正的反差有多大了。如今的朝邑湖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湿地资源得以恢复,为留鸟、冬候鸟及旅鸟等水禽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

  秋阳正好,天空湛蓝,朝邑湿地的湖岸整齐、洁净,翠鸟在芦苇丛中放声高歌,湖水如天空一般透亮,白鹭从水面迅速掠过,成群的野鸭、天鹅、灰鹤、红脚隼、苍鹭无忧无虑地在湖面嬉戏,沉醉于这纯净的湖水之中,一派安详动人的景象,犹如仙境一般,一点也不亚于闻名于世的苏州杭州。

  朝邑湿地就是关中大荔,不,是西北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