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梧桐飘香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纪红建  时间: 2023-10-09

  一

  “咱们把拍客团改名为泗水微公益协会吧,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齐鲁拍客团泗水站负责人提议。

  一名拍客团成员说:“对有困难的儿童进行帮扶,我举双手赞成。”

  “这几年,咱们不仅通过镜头记录了真善美,还改变着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齐鲁拍客团泗水站负责人站起来大声说道,“下一步,咱们还要扩大范围走村串户,对全县需要帮助的儿童进行摸排,既考虑系统性,也考虑持续性。”会场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2014年初秋的一天,齐鲁大地瓜果正飘香,齐鲁拍客团泗水站百余名成员齐聚一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年会,共商发展大计。会场气氛热烈,简朴而又隆重。

  齐鲁拍客团由齐鲁网发起,由一群摄影爱好者组成。他们不仅通过相机、手机、DV、电脑等设备,借助齐鲁网参与新闻报道、网友互动,成立伊始,还将公益帮扶作为团队活动重点,纵横阡陌都有他们忙碌奔波的背影。

  泗水属于山东济宁,是沂蒙革命老区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老人和儿童多,特别是留守儿童亟需照护。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需要阳光雨露。扶贫政策给孩子们送来了希望和温暖,作为真善美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拍客团成员们也渴望化作一束束阳光,去照亮一个个孩子的心灵之窗。

  二

  虽然泗水县微公益协会2016年元月才在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但他们传递爱的帮扶行动早已开始。

  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泗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办公场所也由最初爱心人士提供的一间狭小办公室,搬到了县里提供的泗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楼。

  任尚苗三十出头,在泗水县济河街道上班,整天忙碌奔波处理各种繁杂琐碎的事。她也是个称职的妈妈,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儿子上下学,陪儿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尽量用更多的时间陪伴他。

  她没有因为忙碌忽视了爱的传递,她申请当上了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并总会“忙里偷闲”地去参加一些帮扶活动。

  2017年暑假,微公益协会开展“带你看世界”活动,带着从未离开泗水的孩子赴省城济南参观和游玩。任尚苗是志愿者之一。

  “带你看世界”活动,原名“放飞梦想”,源于两年前的一次外出参观。受一家爱心企业的资助,齐鲁拍客团泗水站组织了30个孩子到日照看海景观日出,那是拍客团第一次组织孩子外出旅游。

  为了让家长安心,他们与家长不断沟通,详细介绍活动的方案和流程。一路上格外小心,生怕磕了碰了孩子。然而,让拍客团成员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从未住过酒店,不知道房间里有卫生间和洗澡间,也没使用过浴室喷头和坐便器。

  应该多带孩子们出去走走,开开眼界,放飞梦想!于是,他们往外走,走到了省内的济南、青岛、烟台、日照、泰安等地,省外的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延安等地。但他们去得最多的还是日照,泗水离那儿近,孩子们都喜欢大海。

  微公益协会用心良苦,让志愿者“一对一”守护孩子。任尚苗与阁阁是一对。

  阁阁是个8岁的小丫头,刚出生两三个月就没有了妈妈,她不知道妈妈长啥模样,更没有感受过妈妈的温暖。一路上,小丫头总是与任妈妈手拉着手,形影不离。

  第一天晚上10点半左右,任妈妈正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胳膊上突然感到一阵暖意。任妈妈正要吱声,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是阁阁从另一张床爬到了任妈妈的床上,并紧紧地抱着任妈妈的右胳膊。

  此刻的任妈妈,早已悄然落泪。为了不惊扰阁阁,她不敢用手擦眼泪,任由泪水从脸庞流下,再流到枕头上。渐渐地,任妈妈听到阁阁的呼吸声越来越大。阁阁进入了熟睡状态,任妈妈却睡意全无。她把阁阁搂在身旁,一会轻抚着她的头发,一会轻抚着她的胳膊,抚着抚着,泪又出来了。

  “任妈妈,俺能叫你妈妈吗?”第二天早上起床,阁阁鼓足勇气对任妈妈说。“能啊!”任妈妈微笑着把阁阁搂到怀中。“母女俩”紧紧相拥。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细致、精准,他们还发现:由于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一般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没问题了,需要资金和物资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最需要的是关爱和陪伴。

  是该调整工作思路,增加服务项目了!微爱妈妈——微公益协会又一个项目在实践中产生了。新项目接踵而来,儿童服务站、温暖小屋、女童保护、微笑音画、微爱美发、微爱心声……汇聚成爱的河流,幸福的海洋。

  三

  来到泗水县圣水峪小城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时,“乡村儒学讲堂”正在进行,30多名大爷大娘正聚精会神地听课。

  70岁的陈一鸣大爷是“乡村儒学讲堂”的全职义工。他从过军,当过民办教师。2013年泗水县在小城子村创新试点开设“乡村儒学讲堂”,主要讲传统文化、礼仪孝道,退休在家的他便主动申请当义工。

  小城子村有近1400人,留守的有七八百人,全是老人和小孩,75岁以上的就有170多个。他们需要互帮互助、抱团取暖,也需要文化的浸润。“乡村儒学讲堂”一开始在小学里讲,考虑到影响孩子们上课,后来租了一个老百姓的小四合院,再后来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堂搬到一楼。

  陈大爷说,刚开始,还有人说风凉话:都什么年代了,还学儒学。但组织者没有动摇,坚持自己的选择。慢慢地,大家看到了小城子村的变化,投来羡慕的眼光。老人心态平和,中年人孝顺,年轻人上进,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近几年村里出了6个博士、20多个研究生、50多个大学生。

  另一位义工叫陈本义,小陈一鸣大爷3岁,是小城子村的养鸡专业户。听“乡村儒学讲堂”第一堂课,他就被深深吸引了。老师讲了孔子的故事,讲了仁义礼智信的起源以及意义。期间有一个细节打动了他:老师讲完课后来到学校门口,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棍艰难行走,老师对他嘘寒问暖,还当即掏出200块钱给老人。

  从此,他不仅风雨无阻地参加“乡村儒学讲堂”,还主动申请当义工。他家里养了4000多只鸡,有忙不完的活,但只要哪天有讲堂的课,他就会凌晨起床,把所有的活儿赶在上午9点前做完。

  虽然小城子村“乡村儒学讲堂”早在2013年就开讲了,但现在也成了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延伸的触角。微公益协会会长杨斌告诉我说,他们想参与到服务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探索如何服务农村“一老”“一小”和残疾人,打造综合性乡村服务体系。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是“微爱益家儿童服务站”,他们想让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全方位照顾和成长,而一楼的“乡村儒学讲堂”也只不过是“微孝益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个局部。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左边,是小城子村的“幸福食堂”,老人们定期在这里一起包水饺吃饭,一起下棋娱乐。特别是每年除夕,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会在这里吃团年饭。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边则是老人的洗澡间、洗衣房,以及“光彩作坊”。微公益协会想得周到,为了给留守妇女增加收入,他们不仅到处联系手工活,还提供专门场地,美其名曰:光彩作坊。

  这些,并不是他们的独创,他们去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学人所长,进步自己。

  他们知道,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一茬又一茬的人接续奋斗。所以,他们根据形势发展和现实需求,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

  来到泗水,撼动心灵的,不是风景,而是散落在泗水大地的那些温暖人心的美好瞬间。在微公益协会档案室,被帮扶的儿童资料摆放整齐、科学分类,他们还将全县未成年人依据其需要救助和关注的程度,分为红、黄、蓝、绿4个等级。

  在微公益协会荣誉室的墙上,有个“爱心助学图”,每帮扶一个儿童,他们就会在儿童所在村的区划图上贴上一颗小红心。我看到,2698颗小红心共同构成了泗水的斑斓银河。

  在小城子村,我不仅看到了一个中国村庄的朴实与温暖、希望与未来,还感受到了浓郁的乡愁。虽然6年前因库区扶贫,他们从龙湾套水库畔整体搬迁到地势较高的新村社区,但还完好无损地保存了老村落。

  绿意盎然的树林间,四处是方块石垒起的墙、盖起的屋,并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

  此刻,梧桐飘香。安静村道两旁,站立着高大的梧桐树,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春风中、阳光下,不骄不馁、不急不躁,就那么普普通通、简简单单,舒展着自己的美丽,挥洒着自己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