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张笑天:有一个地方叫“鸡鸣三省”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张笑天  时间: 2011-12-09

有一个地方叫“鸡鸣三省”
人民日报 张笑天


    在来到云南昭通前,我还真不知道在云贵川交界有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听上去很富诗意,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引人入胜。那是白云深处的所在,群山环抱,风光险秀,被称为是“枕乌峰而襟赤水,领巴蜀而锁滇黔”之地。从地域上讲,它包括赤水河与渭河交汇处的岔河流域,水田寨、大河滩、扎西皆在其中。这一带山水相望,村寨毗连,水田寨有山叫“鸡啄嘴”、还有鸡鸣山,名实相符,是云南威信、贵州毕节、四川叙永三县交界处,一村寨彼此听得见鸡鸣犬吠。
  我从明代大才子杨升庵的《赤虺河行》中找到这样叙述鸡鸣三省的文字:“君不见,赤虺河源出芒部,虎豹之林猿猱路”。 在他笔下,鸡鸣三省地方分明是瘴疠蛮荒之地。
  使扎西和鸡鸣三省永载史册的,并非由于“金鸡齐鸣,三省皆知”,三省知,天下人并不晓得。真正让扎西扬名的是,76年前的1935年2月,中共中央在这里曾召开过决定中国命运的几次重要会议。偶然的机遇,使名不见经传的扎西成了红色征程上一个闪亮的符号。但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连《中国共产党历史》中,也只寥寥几笔。199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光辉的扎西会议》这本书,诸多党史专家撰文,对扎西会议给予了极高的、也是恰如其分的历史定位。
  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的错误路线,毛泽东补选为政治局常委,但因为匆忙北上,急于渡江与川东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开辟川南根据地,组织上的问题只能说“基本上解决了”,因为博古依然是党的总负责人,毛泽东只作为“在军事上党内下最后决心者”、周恩来的“帮助者”身份出现,而且遵义会议决议也没有最后通过,广大指战员还不知道遵义发生了什么惊天巨变,直到在扎西召开干部会议由张闻天传达遵义会议精神时,连时为中央红军地方工作部长的李维汉也才第一次听说遵义会议内容,并喜悦地说“解开了我思想上许多疑团”。杨尚昆后来撰文称,“2月5日到了鸡鸣三省这个地方,常委决定闻天同志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这是在当时条件下党的集体意志作出的选择,他的任职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其时红军北上受阻,土城一战,损失惨重,毛泽东说“也可以说是个败仗”。在强敌扼守长江之际,渡江计划已不可能,中央决定向鸡鸣三省的扎西集结,这就造就了扎西的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关于“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和“指定洛甫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两项议定而没来得及完成的大事,都是扎西会议落实的。
  1935年2月5日,在扎西县境内水田寨的花房子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作中央的总负责人。用周恩来的话来说,“当时博古再继续领导是困难的,再领导没有人服了,毛主席主张应该让张闻天做一个时期,人总要帮嘛”。
  于是博古“撂挑子”,有趣的是,这是真正的“撂挑子”。因为当时总负责人保管的中央文件、印信等,全装在几个铁皮箱子里,由战士一路从瑞金挑过来,如今是张闻天接过了这象征权力的挑子。
  随后在石坎子、大河滩,又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议决暂缓执行渡江入川计划,回兵黔北,在2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这是党和红军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思想第一次系统概括。2月9日,在扎西江西会馆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中央红军缩编问题和二、六军团战略方针与组织问题的决议。
  遵义会议决议也是在扎西传达下去的,在指战员中引起的振奋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遵义会议精神在扎西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为全党、全军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进行了切实的部署。扎西会议完成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
  此后不久,毛泽东进入了指挥军事的“新三人团”,在当时,军事指挥是压倒一切的要务,毛泽东执掌兵权,才扭转了危机,中央红军从瑞金、于都出发时有8.6万人,历经重挫,此时不到3万人,广大指战员对错误的指挥怨声载道。毛泽东为将士重树信心,在几十万敌军前堵后截中镇定自若,声东击西,佯攻镇雄,从扎西出奇兵,二渡赤水,回师东进,一路攻克娄山关,二占遵义,消灭国民党王牌军吴奇伟两个师,击溃贵州军阀王家烈8个团,把敌人调动得团团转,打得晕头转向,毛泽东在二占遵义后写下气吞万里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此情此景的写照。
  丢盔弃甲的吴奇伟逃到乌江边要自尽,毛泽东嘲笑吴奇伟,他既当不了项羽,也效法不成西楚霸王,此乌江非彼乌江也。这一仗,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以来,第一个痛快淋漓的大胜仗,战士们欢呼“毛泽东和他的打法又回来了”。此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毛泽东终于带领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层层包围圈,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光辉道路。
  置身这宁静的扎西山水间,不能不感慨系之。扎西能成为革命史的一个节点,除了山川灵秀,宜于卧虎藏龙,我们无法忘却扎西可爱的民众。在红军过境的十天里,小小的扎西竟有三千子弟参加红军。
  我查阅过扎西籍红军战士名录,几千人大多战死沙场、骨埋他乡,他们和扎西一样,应当为后来人所铭记。
  扎西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他引导革命成功的转折点,也留下了心底的伤痛。就在进出扎西日子里,贺子珍临阵又生下一个女孩,像在中央苏区把儿子毛毛送人一样,在残酷的环境里别无选择,贺子珍甚至都没仔细看一眼自己的亲骨肉,就叫人抱走了,这成了做母亲的心上永远的痛。当毛泽民夫人要她给孩子留下点日后相认的念物时,贺子珍含泪拒绝了,她说,日后孩子如参加革命,或有相逢的一天,不然,就当一个普通老百姓吧。
  也是在此后不久,在遭遇敌机轰炸时,贺子珍为掩护担架上受伤的团长钟赤兵,自己身中17处弹片,生命垂危。按当时的条件和惯例,伤员只能离队,留在老乡家养伤,含悲忍痛的贺子珍也这样打算。但毛泽东激动地对休养连的同志在电话里喊道:留下来一无医药、二无安全保证,就是抬,也要把她抬上!
  这故事让我心潮起伏难平,在这里,毛泽东的人情、人性光辉耀人眼目,无情未必真豪杰,为革命,毛泽东奉献了多少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