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史红霞:陕北的信天游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3-09-03


    陕北是个民歌唱出了声威的地方,陕北,《东方红》的故乡,《兰花花》的娘家,《三十里铺》土生土长的地方。陕北历史以它神奇的力量,造就了陕北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斑斓绚丽的音乐文化。欧洲布达佩斯金光闪闪的奖牌上,映见着陕北安塞腰鼓潇洒的风姿和磅礴的气势,维也纳的音乐殿堂上空昂然飘荡着陕北民歌和民间乐曲高亢的旋律。

    提起陕北民歌,令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赞赏的莫过于陕北的信天游,它是陕北民族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陕北民歌的代表。信天游是黄土高源独特的一种民歌形式。自由,明快,高亢,悠扬,旋律优美:

    背靠黄河面对着天,

    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

    红崖屹岔胶泥洼,

    谁不说这是金疙瘩来银疙瘩。

    东山上的糜子西山上的谷,

    咱们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

    山曲儿好比那没梁子牛,

    甚会儿想唱甚会儿有。

    抓上一把黄沙撒上天,

    信天游永世边唱不完。

    陕北人离不开信天游,“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没办法解忧愁。”在陕北,白羊肚子手巾是信天游,山丹丹花是信天游,牧羊人的孤独是信天游,赶牲灵的人的寂寞是信天游。每一个陕北人都是一曲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人的“山曲儿”,只要你踏上陕北沟沟,卯卯,就放开思绪的骏马,一任感情之驰骋,信马由缰,海阔天空,顺天而游,所以信天游也叫“顺天游”。

    你瞧:明月从山卯卯上爬出,牲灵脖下的铃铛声有节奏的撒在蜿蜒的山间小路上,你就会顺口唱到:“西北风刮的冷森,什么人留下个出门人?”活现出赶路人的几多哀愁,几多凄凉!

    你瞧:山卯卯上拉羊的小伙子,看见院子里心爱的姑娘,就不由自主的唱出了“我在山卯你在沟,探不上拉话,招一招手”,“我在河畔你在院,探不上亲口口,笑一面”。热恋中的情人,比一笑一颦,歌中的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在绥德,才吃完热腾腾的油糕就听河边姑娘唱道:“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上了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人人都说咱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在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貂蝉的故乡米脂县,山坡上放羊的小伙甩着羊鞭唱道:“上一道道的坡来坡;(哎哟哟)哎!下一道道梁哎,想起了我的小妹妹,(哎哟哟)哎!好心慌,(哎咳咳哟)你不在那个家里,淘菜菜哎!崖畔上那个站,把我们这些年青青人儿哟,哎哟!心扰乱哎!哎咳哎呦”。

    到了我的家乡陕北清涧县,听到了打石头的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唱道:“骑白马,跨洋枪,三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我顾不上。”这是三十年代陕北无定河流域有名的《白马调》,当地人唱的是红军84师师长杨其将军,后来就把这个调子唱成《东方红》了。

    在延安的川道里我们看到挖土的陕北汉子,他古铜色的肌肤几乎和黄土高坡融为一体,热流似的山风从他胳膊上划过,撕一块白云揩干汗水,他深沉的唱道:“东山的糜子哟西山的谷,咱黄土里哭来黄土里笑”。

    这一幕幕关于陕北人民及信天游的景象,其情之真挚、其景之雄深,其意之高远,其形之传神,都无不令人为之倾倒。这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陕北儿女几千年的喜怒哀乐,并且以其博大的内容、活泼的形式、自由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精妙的语言,在中国的艺术史乃至世界的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


    人生就是旅行


    从小就深深迷醉于丹麦作家安徒生那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里。乃至有一天,当我从大师那清纯而美丽的文字河流中打捞出“人生就是旅行”的佳句时,我的内心便愈发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短短的六个字,却温藏了何等的容量!思想在其间漫游,行动在其间兑现,一个人,携一双飞翔的翅膀,翱翔蓝天,穿越云层,然后,缓缓飘落,降临于你所心仪的山川湖海、古堡小镇……这是一种美妙而诗意的人生。

    在时尚而浪漫的法国,当我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广场逗留了难忘的半个小时,我对“人生就是旅行”有了更为真切更为深刻的感受。

    整个广场弥漫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息:因了巴黎圣母院的名声,意欲登上钟楼一探究竟的游客排成了长龙,但游客根本不必为过多的耗时而感到单调乏味。在明媚的阳光下,一对巴黎的男孩小提琴手和女性舞者在广场上淋漓尽致地为游客施展着绝技,一个悠悠拉琴,一个翩翩起舞,优美的旋律与优雅的舞姿交相辉映,游客在巴黎的晴空下领略了法兰西的艺术特质。在另一端,一位穿戴黑色礼帽、礼服的现代卓别林让众人刮目相看,惟妙惟肖的神态,幽默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大呼过瘾,正宗卓别林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中类似机器人的机械化表演,似乎又卷土重来。而一些长满络腮胡子的画家,则利用巴黎圣母院得天独厚的背景,情趣盎然地用画笔将那些年轻的俊男靓女的形象在画板上异常逼真的拷贝出来……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广场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有更抓人眼球的人物在广场与民同乐。

    卡西莫多!

    雨果笔下那长相丑陋但内心善良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和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尔达在人生的境遇中互相取暖的动人故事,也曾经让众多的读书人泪水涟涟。也因此,当新版的卡西莫多复制出旧版的卡西莫多的模样时,游客的内心便有了一种情感上的回归。

    卡西莫多穿一身白色的略微破旧的服装,手中的道具是一根细长的手杖,整张脸全无丑陋的让人惊吓的蛛丝马迹,只是那与众不同的有点怪异的神态,却依然与雨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出一辙。

    迎着阳光,卡西莫多在广场热情地守望。他忽而向游人展示笑容,忽而向游人招手致意,他心中的愿望便是有更多的来自全世界的游人站立于他的两边,让巴黎圣母院作证,合一张影,留一份念。

    人们真的很愿意。因为卡西莫多的善良之心一直留存人们的心中而难以抽离。在照相机的频频出击下,卡西莫多忙碌得天昏地暗,而与卡西莫多合影的男女老少,也个个开心得忘乎所以。

    有的人合完影丢个欧币,心满意足地走了。

    有的人合完影分文不施,心满意足地走了。

    卡西莫多无所谓。在他的天平上,游客绝对可以随心所欲。拍完照,你给钱,行;合完影,你走人,行。本来就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相逢,何必计较于点点滴滴。所以,他的脸上始终是笑意盈盈。

    我的内心充溢着一种感动:在巴黎圣母院的广场,处处吹拂着和谐的春风,漫步其间,你会触摸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融会一体的美妙韵律,你会感觉到整个身心很舒服,很惬意。尤其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卡西莫多,一如既往地以纯真本色向人们捧出了善良之心,别无所求,只为游客开心。

    是的,尽管塞纳河流淌着万种风情,香榭丽舍大街飘逸着浪漫情愫,卢浮宫洋溢着金碧辉煌,埃菲尔铁塔展示着雄伟身姿,但在我看来,巴黎圣母院门前广场上的那一幕幕歌舞升平、天下一家的和平景象,某种意义上要远远胜过法国一些著名的风景,并在我的记忆屏幕上镌刻下美妙的影像。而这一切,于我的人生来说,又是何等的美好!

    是的,人生就是旅行。走出去,眼前便会豁然开朗;走出去,心中便会纯澈明净。不再囚禁于个人的狭隘圈子坐井观天;不再拘泥于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美丽的风景将馈赠你视觉的大餐,淳朴的民风将敲开你心灵的大门,你在一路行走中会将一路收获的人生惊喜满满地装进行囊,然后,喜滋滋地回家。

    旅行,人生的盛宴。


    生活三部曲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尽管岁月的年轮已刻在脸上,改变着容颜,但多年养成的习惯却不曾因岁月的改变而改变,那就是:读书、倾听音乐、散步——我生活中的三部曲。

    读书

    写字台上长期摞着几本书或是杂志,没过多日,它们便更换成另一批。白日里喧嚣的城市的噪音都已散去,夜深人静时,拿本书在手中,伴着淡淡的米兰花的幽香,看几页书,不能不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快事,徜徉在文字的田野里,感觉是那样的惬意、温馨,犹如春风扑面。

    书对我而言,不仅是良师益友,同时也是一副良好的安抚药。书中有黄金,读书能让人明理悟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曾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佳句。曾有人说过,读书是一种牵挂,读书是最精致的聊天。一本好书在手,就仿佛在和作者交流、沟通,与哲人对话、聆听大家名家的教诲。一句平凡而具哲理的话语,就会给人启迪和感悟,就会让人顿生感动,心灵为之共鸣。这大概就是书的魅力所在把!

    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残疾作家史铁生都是我喜欢的作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给我亨利·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一书。假日里,特意去书店里买来此书,闲翻几页,不时被其中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于是,爱不释手,每到闲暇时就认真的品读。他独自一人带着一把斧头走进森林,建起一间木屋,开始过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种自食的生活。两年返濮归真的生活,让他懂得了生命的本质,享受了生命的乐趣。那段时间无疑是他心灵放逐、自我疗伤、振作精神的过程。他日后用质朴而优美的文字、平和的心态告诉我们关于生命、大自然、生活的一些哲理,我想他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着那些优美的文字,自己仿佛也走近了清澈的瓦尔登湖畔,徜徉在茂密的林间,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了许多……

    认识史铁生的文字是一个机缘。那日,在辅导刚上小学女儿语文的时候,那篇纪念母亲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映入我的眼帘,我不时地被他质朴的文字、细腻的文笔、母与子的真情所感动,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眼泪不经意间留了下来,为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为身残志坚的作家。以后,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很多作品。有一次,有记者问他:“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在轮椅上生活二十多年,每隔几天都要去医院透析的他,告诉记者说:“是敬重。”因为他已经把病痛当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他的锤炼。他可谓是身残志坚,敢于和命运拼搏,敢于承受生命之痛的典范。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什么是坚强,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品味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读书是一种寄托,是一种情愫,读书的日子是快乐的日子,以书为伴乐悠悠!


    倾听音乐


    每到闲暇时,常常以音乐为伴。打开音响,那美妙的或舒缓、或抒情、或澎湃激越的乐章,萦绕在耳边,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此时,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伤痛,所有的悲苦,都抛之九霄云外。它总是在需要的时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沁入我们心脾,润物无声地将我们的丝丝心绪轻轻抚平。它荡涤着心灵的尘埃,心灵也因此变的纯净、恬淡。音乐直达人的心灵,如歌的行板,如行云流水,如清风习习。每每听它们,仿佛自己被那优美的旋律牵引着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走进山川、走向原野,遨游浩瀚的宇宙空间。贝多芬的《命运》,澎湃激越,从那震撼心灵的音符中,我听到了他在与命运不断的搏击与抗争。每当听到它总会感觉让人奋进、让人进取,坚定为理想而拼搏的斗志。《梁祝》那舒缓、缠绵、荡气回肠的乐章,常常让人流连、百听不厌,为那段千古传诵的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感叹!聆听《挪威的森林》那悠扬、略带淡淡忧伤的旋律,眼前不时呈现出那无边的森林,松鼠在林间戏逐,小鸟在林间鸣唱的美丽画面。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一种能穿透心灵的特殊语的言。它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寒冷的冬日能给人带来温暖,炎热的夏日给人带来清凉,让浮躁的心灵得以宁静,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优美的旋律,似一泓清泉,滋润着心田;美妙的音符,似一叶玉兰轮回千转。它是人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有音乐相伴美哉乐哉!


    散步


    散步是一种轻松的休闲运动方式,闲暇时走出户外,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是最好的有氧运动。漫步原野清巷、林间小径,既锻炼了体魄,又陶冶情操,还可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又可以悠哉地放松心情,让身心回归自然。大诗人李白、大文豪苏轼都喜欢这种运动形式,很多名篇佳作都是在散步中而成。

    走在曲径通幽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任脚下的路在不断延伸。春日,看柳丝吐芽,嫩绿的小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萌生;夏日,聆听树间蝉鸣,静观蝴蝶在花间起舞;秋日,徜徉在沙沙的金黄落叶间,赏秋霜染红了的枫叶,听秋虫的呢喃;冬日,踩着皑皑的白雪,看林间舞动的树挂;观日出与日落,看落花与流水,大自然的变化尽收眼底;走过春秋与冬夏,沐浴和风细雨,漫步夕阳西下。散步时,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天地人合一,静享红尘之外的悠然与超脱;也可以放飞思绪,任思绪像白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也可以静静地思考,思考着生命、思考着人生、思考着未来……

    散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运动,是我的最爱。


    花开花落


    人生如同一条平静的小溪,偶尔溪旁的石子也会使小溪泛起涟漪。但人生终将前行,绝不能因此而停下脚步。我们将如何面对这纷至沓来的成败荣辱呢?答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翻开尘封的书页,走进历史的深处,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李白,一代文豪,曾立志如仕,为国效力,但官场黑暗,使他仕途受挫,可他没有沉沦,也没有退缩,而是挥袖而去,纵情山水间,放浪形骸外,已酒御诗,写下一篇篇惊世之作。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超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强硬人格,正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入仕曾是他多年的梦想,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使他梦想破灭。任彭泽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解绶去职。从此,他告别仕途,走入山水之间,他将功名利禄踏于脚下,潜心作诗,终成“隐逸诗人之宗”。

    竹林七贤,一群不为世俗所容的隐士,一群不遵礼法的文人。他们淡泊名利,忘情于山水之间,于瑶林琼浆之中啸傲风尘。

    走出历史,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古代名人大都具有宠辱不惊的心态,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他们名扬千古。

    的确,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漫漫人生路,成败荣辱,我们都将经历,难道我们仅仅因为一次的成功或失败而打乱整个人生的乐章?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也如此,一时的花开,并不说明辉煌永铸,一时的花落,也不代表人生满盘皆输。我们要做的,只需摆正心态,勇往直前,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感悟秋天


    秋天成熟,所以秋最含蓄、最富足,最有个性,最有魅力。一个最能感悟秋天内涵的人,也就是最能感悟秋天成熟的性格。

    秋宽容。苞物众者,莫过于天地;化物多者,莫过于日月。秋日天高气爽,日月温柔,正可仰观宇宙之大;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最宜俯察品类之盛。玉露初零,金凤乍寒,好见清风明月,一年正当此佳时。秋经春的万种风情,历夏的浪漫意趣,去孱弱,尽浮躁,内敛成熟之气。

    秋理智。天高云淡,风轻月圆,河静山远,坦荡自然,如一位撑舟渡河的中年汉子。沧海浮舟,载不动的不是千般愁,而是中年的回忆与沉思。船至河心,虽也有晶莹动情之浪花,却不再有倒海翻江之巨澜。秋像成熟达观的中年哲人。又像低肩垂眼的入定禅僧,冷眼对天,闲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也未尝不是一种禅境。如静空版画般的铮铮铁条,摩娑枝臂的婆婆秋风,浸染枯草的潇潇寒霜。雁叫长空云至,鸦啼乡关风歇。不为他欢,不为己悲,声色超然中,身居物内,心处事外,无不表现出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大理大智。

    秋深刻。唯其深刻,才更显生命之魅力。人之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理所当然地带着自然的性格烙印。智者喜春,仁者乐秋。见智见仁。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智者从花红柳绿中看出蓬勃向上的精神。仁者从风高松洁中得到坚定的品格。是而智者见山,仁者见水,见山是山,见水又是水了。

    感悟秋天,感悟人到青年的哲意,也就感悟了人生。


    秋思


    由酷暑到严冬,秋分是转折点。秋分到,急转弯,山川景象一天一个样的变幻着,正是“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是秋风通报了严冬将至的信息,生灵便开始了紧急行——虫变蛹,蛇入哲,鼠挖洞储粮,燕子集合队伍开始艰险的远征,螳螂把卵作了妥善地安置之后,从容地等待死亡,更有抖擞精神准备迎风斗雪的……为了生命的延续,它们作了或隐或斗或去或死的选择,这秋,好生动,也好悲壮!

    人,东南西北任自由,春夏秋冬只等闲,对于秋,怕是更多几分热爱。秋,要收货春天播下的希望,秋,要收货夏天洒下的心血和汗水。要收割打场,颗粒归仓;要备粮食,备柴草,备种子;要秋翻地,还要抓紧播种冬小麦……真是“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字怎解?一边是五谷飘香,一边是炊烟袅袅,饱暖红火,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秋,人们忙着整理春夏,也忙着安排冬天。

    也有善感的人,感到秋风凄,秋雨寒,秋叶簌簌觉失落,秋水迢迢又引起悠悠的思念……造字的人,“心”上加“秋”便是“愁”,写诗的又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把“愁”与秋连在了一起。其实愁多也能凝成志和力,也是收获,也是酝酿!辛弃疾写秋,“落日楼头,断鸿声中”,便是愁,“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便是豪气满怀,与“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不差上下的。所以,秋最终不是愁,秋是收获,是积累,是迎接未来的准备……

    原来这秋是极壮丽极高深的画卷,越站得高,越看得真,读得透,写得好!年轻的毛泽东站在湘江橘子洲头高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啊,秋竟是这样的清爽、绚丽,竟是这样的一派勃勃生机!


    解读陶渊明


    面带从容的微笑,荷着锄头,在明月渐渐升起的时候,悠然而归五柳树下的简陋草庐。这,就是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形象。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陶茂、父陶逸都曾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乃东晋名士。但因祖、父均非承袭陶侃爵位的嫡嗣,陶渊明幼时家道即已中落;虽饱读诗书,颇具为官之才,然“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不得施展;成年以后,仅仅做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下层官员;最后挂印辞官,结束了那令人诅咒的短短的仕途生涯,回到家乡,过着诸葛亮式的“躬耕陇亩”的生活。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一个从小就不迁就世俗,天生就酷爱山川、自然的人,将尔虞我诈的官场称为“尘网”,将踏上仕宦生涯称一“误”字,其悔甚矣。而回乡的陶渊明心中洋溢的是“复得返自然”的一片欣悦。

    在官场中,陶渊明是一只留恋自由山林的笼中鸟,是一尾思念昔日宁静水潭的池中鱼;一旦回到匡庐山脚下的小村,他便如童心在怀的赤子,见大地也可爱,观鸟兽也亲切。葱郁郁的榆树、柳树遮蔽着房屋后椽,成行成排的桃树、李树生机勃勃地排列在堂屋门前;夕阳西下,黄昏中远处的小山村依稀可见,近处的农舍上正升起袅袅的炊烟;守屋之犬在深深析小巷中汪汪轻吠,归窝之鸡在桑树枝下喔喔啼唤……在官场中不善于走钢丝的陶渊明,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得了耕种之乐,寻得了垂钓之闲,找得了灌园之趣。有时,他也提上一壶酒,坐在向阳的坡上,沐浴着融融的秋日,在金凤吹拂中开怀畅饮,直到微醉;不经意中抬眼远眺,只见悠悠的南山时隐时现。他把盏自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寄情山水之乐,陶渊明如今才真切而深深地领略。晚,在油灯微弱的光亮之下他写下自己那份独特的感受,一首首淡雅清新、直率朴实、不假雕饰而又生趣盎然的诗篇便泻出于他笔端;一不小心,他便登上了五言古诗的高峰。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赞陶诗“五言古以陶靖节为极诣”,鲁迅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与李白一样,都是头等人物。

    不过,重新解读陶渊明留下的124首诗歌和11篇文、赋,我们还可以看到,陶渊明不仅仅是潇洒旷达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他虽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辛苦,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还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礼次”的酒趣;但更多的是“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的穷愁,“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悲苦,还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凄凉;就连喝一口酒的嗜好有时也不能满足,不得不让好心的农夫接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杯。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甚至于儒道斯文也不复存在了:“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一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一个才情并茂的大诗人,竟至于不得不乞食于野,这不能不说是封建文人最大的悲哀!

    但是,无论环境如何险恶,陶渊明都始终“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从他的一些诗篇中可直接、间接地看到这一点。如:“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等。陶渊明生当晋、宋易代之际,黑暗的政治,犹如宏罗密网,使正直之士遭到压抑、摧残,而当时的社会门阀等级森严,官场“交通请托,贿赂公行”(《资治通鉴》卷107),趋炎附势、尔虞我诈者众。不少人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人格丧失殆尽。葛洪《抱朴子·疾谬》概括为:“或假财色以交权豪,或因时运以佻荣位,或以婚姻而连贵戚,或弄毁誉以合威柄。”陶渊明与此格格不入。特别是刘宋篡晋以后,大肆屠戮晋朝皇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晋开国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只得抱定“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借写古人以咏志,对刘宋王朝持不合作态度,宁肯辞官归隐乡间,也决不肯向腐朽的社会与世风低头。鲁迅先生曾经指出,陶诗不仅仅是些浑身静穆的诗作,还有一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这些诗作,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激烈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因此,他用他满含深情的笔墨,塑了男耕妇织、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他与田夫野老、蚕妇村氓聚在一起,闲谈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苦与乐;他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以这种自牀的方式使自己暂时忘却人生的苦痛;他也在宋江洲刺史檀道济亲自看望、赠以粱肉时挥而拒之,表现出一介书生的铮铮铁骨……

    陶渊明生前抑郁以终,身后却极受后代诗人们的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皆以陶诗中汲取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养料;陶渊明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鲠之气,对后世正直的读书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读朋友


    朋友一词运用得非常广泛,人们动则就称一个相识或相知的人为自己的朋友。因为朋友是一个褒义词,而且其含义要比称同事、同学亲近得多,所以谁都愿意听到这个称呼,因而使“朋友”的使用率非常高,中央电视总台还曾有一档《朋友》栏目。

    虽然人们把关系较好的人都称作朋友,但“朋友”的内在涵义是不同的。如一般朋友,男女朋友(对象)、异性朋友,知心朋友、亲密朋友等。人们常说:“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其实说的就是不同意义上的朋友,它的亲密程度是不同的。

    朋友是什么呢?人们约定俗称的含义是:在你最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在你最需要倾诉的时候,他会成为你的“精神垃圾桶”,当你需要安慰的时候,他是你的精神慰藉者。然而并不是所有层次的朋友都能达到如此境界。我认为只有知心朋友或亲密朋友那一种,才能做到。

    不同层次的朋友,他所作出的表现是不同的,如果不认清这一点,就会把一般的朋友当成知心朋友来对待,就会对朋友感到失望,就会认为朋友不够“朋友”,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其实,错不在“朋友”,而是我们自己的定位错误:把一般朋友当成了知心朋友的结果。然而,所说的真正朋友,其实是指知心朋友这个层次的朋友,而知心朋友不是交出来的,而是心灵感应,思想共鸣的产物。当你说出“一”时,他就能理解到你心中的“二”。所以,这之间的沟通非常自如、轻松、令人愉悦,总是有话说不完之感。

    人的一生中,知心朋友和亲密朋友是非常少的,知心朋友是侧重在精神层面的,亲密朋友侧重在物质层面。亲密朋友是需要走动、来往、相互给予来维持的,而知心朋友是靠沟通和思想的共鸣来延续的,这种朋友关系常常不需要经常来往,他们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变,有什么话仍可直说,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办。

    有时人们常常把老同事、老邻居、老相识视为朋友,这里边有可能会有成为知心朋友或亲密朋友的人,但更多的人只能是熟知而已,根本就达不到朋友的层次。

    所以说需要经常密切关系或需要经常走动的朋友,不能称为知心朋友,只不过是好同事、好同学而已,只有不需要经常去密切关系,而距离不会改变的人,才是知心朋友,才是人们共识的真正的朋友。当我们能够认清楚,不同的朋友对你不同地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思想上就不会出现朋友“不够朋友”的烦恼了,就会以一个平和的心态与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了。


    作者简介

    史红霞,生于1988年,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陕西作协会员,2008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文汇报》《羊城晚报》《陕西日报》《诗刊》《人民文学》《草堂》《知音》《延河》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多篇。现为《丝路情》期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