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筑梦人:我的祖父祖母》:心随日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李云龙   时间: 2023-08-15

  注意到李瑶音和其长篇纪实新作《筑梦人:我的祖父祖母》(以下简称《筑梦人》)的原因,首先是感受到作者落笔始终心随日月,呈现了正向的史观,书写态度严肃;二是全书以家族和个体为单位,展列了古今宝贵的人格范本;三是这部作品有一种特殊的风华点染,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种信仰参照。心随日月当然只是一种抽象的说法,它可以代指对美好事物的仰盼、对优良传统的承继,也可以解释为笃信真理、向往光明。而正向史观、人格范本、信仰参照这几点,分别关乎思维方式、道德境阈、生命取值等庄严题旨。

  这部长篇纪实作品从血脉溯源开始,继而引出特殊的社会场域和远行的祖辈群像,再到讲述具体的人物故事,触及诸多尘封已久的资料,用六章二十节规模成书,记述了家族和时代的“已往历史”,既可以视为家族叙事,也能被称作世相勾描。尤其不容忽视的是,作者李瑶音在面临诸多选择时,有所取有所弃,没有选择“世代簪缨”,甚至没有简单选择“书香门第”,而是选择了“祖父祖母”这对伦理色彩很浓的人物关系,其意蕴则更是与真理、信仰、人格等相牵绊、相融合,集中书写了为梦想甘愿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老一辈革命先驱,书写了其理想之远大、追求之高阔。

  《筑梦人》记录更多的是个人史、家族史,但它同时又以个人、家庭的叙写构成了时代的侧写,在看似微细的发声中攒聚成了历史的回声,获得了超越私事陈说的品质,较之那种“可怜思妇楼头柳,化作天边粉絮看”的悄吟幽怨,它所包含和指向的,是生动的鲜活的积极的思考,是“筑梦人”重建心灵空间的精神自救活动,即怎样打开新的视野,怎样发现新的问题,怎样进行新的思考。也缘于此,整个文本体现了正向史观的烙印。

  严格讲,个人心灵空间的重建,未必算是宏大叙事,但它却是一种笃信,是对世间公义、人间正道、美好未来的向往,作者的叙事是挚诚、积极的,体现了一种“热情拥抱,真心接受”的达观态度。难能可贵的是,在涉及历史疑难问题时,不遮掩,不讳言;在检视过往事功时,“祖父祖母”们都力求忠于内心,不悖良知。书中主人公如此,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祖父祖母”们行走在先,李瑶音记录于后,前有启悟,后有响应。这何尝不是心随日月?不仅仅有“痛说革命家史”,还有对旧时风物的据实道来,不仅仅有春光如梦,也有寒风凛冽,不只是一路昂扬,而是也有痛切反思,对于写作而言,这才是正向的,对于家族史、个人史甚至大的历史写作来说,更是如此。缺少内心光明、生命自觉的,不叫正向,缺少真纯诚笃、坚毅信实的,更不能叫正向,只有让家族沉浮回归历史本原,以个体遭遇的跌宕起伏映射时代的风云变幻,写了烈士与隐士,也写了永生和涅槃,光呈七彩,图分五色,如此,才能称作正向。

  比如第一章《国弱民贫,以天下为己任》,提到了一桩旧事:1912年1月3日,“越社”创办了《越铎日报》,鲁迅参与筹办并担任该报名誉总编辑,先生还针对“专制永长,昭苏非易”的情形,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越铎”出世辞》,一边抨击“封建的辫子还没有完全割去”,一边赞颂越人的“三大自由”“民气彭张”。鲁迅笔法和《筑梦人》如此言事,既述旧时风物,又见锐利词锋,其中体现的,当然是正向史观和浩然清气。在同一章当中,作者在提到她自己的曾祖母时,不无自豪地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真正发出呐喊、唤醒别人的人,是精神世界丰盈、追求完美和平等的一群人。他们凭自己的良知,向沉睡者、愚昧者发出声音,向社会呐喊,像杜鹃啼血那样,直至归去。我的曾祖母章氏,就是这样的人。”李瑶音所说的“精神世界丰盈”“杜鹃啼血”,这类辉光闪耀的短语,其凸显的,恰恰也是正向史观,而且其基调始终锚定一个坐标——心随日月。

  《筑梦人》在展列古今宝贵的人格范本上,是从峰岭高处开始的,“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这种逶迤绵延衬出的端丽明净和严正尊崇,让人敬服。李瑶音写了鉴湖女侠。1907年正月,秋瑾从上海回到家乡山阴,到大通学堂任督办主持校务,这是光复会的秘密据点,也是秋瑾宣传革命主张的讲台。1907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秋瑾明明可以逃离,但她认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选择了赴难,留守大通学堂。李瑶音写了山阴县令李钟岳。李钟岳接到杀害秋瑾的巡抚手谕,仍极力抗辩:“供证两无,安能杀人?”但他无力阻止罪恶的发生,秋瑾最终殉难。1898年中进士的李钟岳无法原谅自己,于1907年10月29日悬梁自尽。

  李瑶音一再写了她的曾祖母,“大屋里的小姐”,而能以明代户部尚书夏原吉所说的“民劳,吾何忍独适”这句话,作为教育孩子的座右铭,令人肃然起敬。

  李瑶音写了她的祖父冯文治(化名冯国柱):从事地下工作,严守纪律,直至献身。作者讲自己“追踪先辈足迹,十余年间,从德清县档案馆大海捞针般查出的有祖父姓名的通缉密令、追捕通报、极密情报等不下六份,祖父在日伪政府里头也是挂了号的,祖父等人被归入到‘恐为潜伏者’”。之后,她的祖父又在史书中“深潜”了几十年,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的真实身份才由后人核准。

  《筑梦人》有怎样的风华点染,提供了怎样的信仰参照呢?首先是李瑶音的祖父为了能在“黑暗中看到灯塔”,参加了组织,接受了洗礼,而且和同志一起,甘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并且在“最危急时刻,舍生而取义也”,更有第五章中“为国捐躯,胜利后再难相聚”。其诚悃若此,的确是灿然有光,也让人泫然涕下。

  其次是与冯文治联系紧密的共产党人酆坚(化名冯国屏),他引导许多同志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为信仰奋斗一生,并迎来了胜利,见到了崭新的时代。

  还有千千万万个先行者,他们,正像李瑶音深情言及,“曾经仰望过浩瀚星空,从中汲取过信仰的力量”。那些经历了旧时代变动不居甚至极度危难的生活场景的精神自新者,为《筑梦人》的作者,也为无数后来人作出了可贵的示范,使李瑶音,也使我们大家都能够“心随日月”。

  (作者系深圳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