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杨遥:又一次回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3-07-28

  列车从吴堡进入陕西,经绥德、榆林到神木,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毛乌素沙漠像缓缓起伏的波浪,一路不离不弃;随着清涧、延川等地名的出现,路遥出现在脑海。第一次知道毛乌素沙漠,是因为路遥的小说;第一次知道清涧、延川,也是因为路遥的小说。在神木的表哥几年前告诉我,神木高家堡镇开发出一座古城,《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这儿拍摄的。我对这趟神木之行充满了期待。

  其实,神木我早该来,在三十多年前也来过一次。那次是坐大巴从老家代县,途经保德、府谷到神木,整整走了一天,记得不停地在山路上绕来绕去,在保德下了车,第一次看到黄河。神木有我姑姑、姑父、表哥、表姐、表妹,我父亲这边最主要的亲戚在神木,而且因为奶奶去世早,父亲是姑姑带大的,表哥在我家长大。后来姑姑他们在神木安家之后,两家见面机会少了,姑姑已经去世,姑父还做过手术。这些年父亲不断叮嘱我,到神木去看望姑父,这是一次机会。

  到了神木,接站的司机择了一条近路,全是小村庄,几无人烟,路边依稀可见沙漠里的乌柳、羊厌厌等灌木,好像还在路遥的小说和三十年前的神木里穿行。猛然间,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郁郁葱葱的街心花园、匠心独运的艺术雕塑,已然进了神木市新城区。

  晚上,表哥带我到旧城的姑父家,记得姑父家在一条水渠旁边,现在周围盖满了房子,还有小洋楼。姑父家旁边居然有一个酒吧,低沉的美国乡村音乐从里面传出来。因为腿脚不灵便,姑父坐在轮椅上看电视,当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姑父也是一条汉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位耄耋老人,聊起在神木这些年的日子,姑父激动了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到神木时,感觉这个地方太荒凉偏僻了,天总是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一到春天就刮大黄风。我一人上班养活五口人,吃不敢吃好的,穿不敢穿好的,挤在几间小屋子里。现在好了,你表哥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你看,绿化也好了,到处都是树。”喝了口茶,姑父接着说,“神木人有钱了,连续十来年神木都是西部百强县第一名。你看我现在住着独家四合院,你表哥、表姐,表妹他们都有自己的楼房。”表哥说:“神木现在不光是西北百强县,还是全国百强县,记得2012年,好像全国排名第26,2022年到了第9了,财政收入950多亿元。”表哥的神情里透着骄傲,我想起30年前表哥带我到工作的大柳塔神府煤田,沿路崎岖不平,黄土扑面……表哥说:“这次来要待一段时间吧,安排你们去哪里参观?”我说:“只有两天半时间。”表哥说:“神木现在可看的地方太多了,两天半时间我建议一定要去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城看看,再有时间看看麟州故城,你不是姓杨吗?杨家三代人在这里主政,杨业就是从这里出去的,那儿最早是杨家城。”

  来前读过《神木县志》,记得里面有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金以名寨,元以名县,明代尚有遗迹。”这次来神木,从多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次回家。

  在神木市展览馆,“印象神木”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中,一句“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中心”触动了我。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写道:“对于作家来说,自己身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中心。”这句带些唯心主义的话体现了文化自信,我想亲眼目睹神木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体现文化自信。

  自古以来,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神木县有一条秃尾河,汉代称圜水,明代改为秃尾河,流经瑶镇、高家堡,在佳县武家峁注入黄河。历史上的秃尾河,应该远远早于汉代,那时它或许没有名字,或者是一条没有记载下来的大河流遗留下来的部分,它浩浩汤汤,孕育了石峁文明。2013年,考古学家在石峁遗址中发现了鳄鱼骨板,据此可以判断那个时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湿润适宜鳄鱼成长。石峁遗址就位于秃尾河北侧山峁上,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最令人瞩目的是“皇城台”,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是一座四面包砌护坡石墙的台城,呈现出顶小底大的金字塔式结构,现今虽然成为废墟,但仍可一窥当时的雄伟壮观。在石峁遗址中,挖掘出了房址、墓坑、手工业作坊;挖掘出了骨针、石范、纺织物等生活用品,玉器制作的刀、镰、斧、钺、铲等生产工具;挖掘出了璇玑、璜、牙璋等礼器;挖掘出了壁画、陶鹰、人面石雕等艺术品,一件件琳琅满目,无不显示着一个社会的成熟和发达。这个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它被誉为“中国文明的前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从石峁遗址到高家堡古城只有2.5公里,在秃尾河东岸,明长城脚下。高家堡古城隋唐属丰州地,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划归神木。古城为长方形,最初是夯筑土城,后在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用墙砖重新包砌。作为长城要塞,明代驻军有1600余人,抵御河套蒙人。清军入关之后,蒙汉一统,兵员减至几百人。民国期间,国民党以整团军队盘踞。1947年,解放军许光达部挥师围城,鏖战三天两夜,高家堡得以解放,保存相对完整。

  走进古城,正是下午时光,由于不是节假日,游人并不多。北方典型的民居翘角飞檐瓦房,一座座整齐排列在街道两旁,阳光从屋脊上射下来,整个古城显得安静而温暖。《平凡的世界》大幅剧照映入眼帘,让我想起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孙少平、孙少安兄弟,当时拿起这本书就热泪盈眶。“青春理发店”“东风照相馆”“原西县革委会”“原西县供销社”等建筑上那特有的天蓝色漆已经斑斑驳驳,好像一下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一处墙壁上写着毛主席语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群众和人民是最坚强的基石。

  第三天上午,去麟州故城,微微有些激动。自己姓杨,家乡又有许多杨家将的文物遗迹和传说故事。雁门关、杨忠武祠、六郎墓、七郎坟从小耳熟能详,去过多次。杨家将核心人物杨业祖籍麟州,其父杨弘信五代时为麟州刺史。史料记载,麟州故城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杨氏三世主政麟州,五代连官,故俗称“杨家城”。

  麟州故城位于杨家城山上,城址依山而筑,海拔1000多米,城山一体,凭崖踞险,易守难攻,险峻自不必说。战乱毁坏,时间侵袭,留下的大多是遗迹。考古队勘探发现,城内各类遗迹现象95处,确认建筑基址50余处,墓葬48座。现残存夯筑城墙约2800米,城围约5公里,城垣轮廓清晰。站在城垣上,群山环绕中,到处残垣断壁。据导游介绍,这段最高点的紫锦城,是当时重要的军事设施,主要用于监视敌人的动静。现在极目千里之外,都是中华大地,但眼前景观皆是历史沧桑,这里的一城一垣、一砖一瓦,深深烙下边塞文明的印记。神木市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启动杨家城保护建设工作,相信在历史长河中沉寂已久的杨家城将重新焕发出其应有的光彩。我更看重的是杨家将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这种口碑无惧时间和风雨侵袭。正如将军祠广场前的石牌坊的对联“众口成碑传奇数卷称无敌,一门报国忠烈千秋有几家”。耳畔不由想起电视剧《杨家将》的主题曲,“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永远站立在北国的边境……鲜血洒在战场/公道自在人心……”

  这是一次远行,也是一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