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刘宏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3-03-18

微信图片_20230302100325.png

  刘宏,祖籍重庆垫江,上世纪60年代生于黑龙江农垦绥滨农场,曾任《北大荒文学》编辑。199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学》《北方文学》《黄河文学》《章回小说》《作家报》《黑龙江日报》副刊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近百万字。有作品获《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


  刘宏:我的偶像梁晓声

  初识梁晓声先生是从他的小说《这里一片神奇的土地》开始的。1982年某月,这篇短篇小说发表在当年的《人民文学》上,我那时候刚刚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我的工作是给连队放羊,就在羊们忙着吃草的时候,我就在草地的一颗树下读到了这篇小说。那时候的文学杂志似乎很喜欢在上面登作者的照片,下面再附上作者简介。尽管照片很小,且是黑白照,但让人感觉惊喜和温暖。当然,感觉温暖的不仅是作者,还有读者。我就这样认识了照片上的梁晓声先生,那是个年轻清秀,英气逼人的青年作家,让同样爱好文学且更年轻的我羡慕不已。

  那天,在羊们咳咳的咀嚼声和秋阳下的微风中,我怀抱牧羊鞭,蹲在树下,很认真地读完了这篇小说。必须承认,以我当时的学识和社会阅历还没有能力真正看懂这篇小说。后来得知,这篇小说荣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从此,梁晓声的名字深深印入我的心里,成为我的偶像。

  此后,在情路仕途中失落的我,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以求些许慰藉,以此打发单调寂寥的日子。我最初投稿重点目标是本省的《北方文学》杂志,一会儿诗歌,一会儿小说,然久投不中,无奈,竟不知深浅地转向《人民文学》,不料竟有一篇短篇小说中了。这一年的年底,我应邀参加《人民文学》创作笔会,同时也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文学院第七期青年作家进修班。期间,偶有小作在报刊陆续发表。新世纪之初的2001年,我将所发表的小说作品整理编辑,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名曰《雪葬》。同年,我应聘到《北大荒文学》杂志社担任小说编辑。不久,杂志社由哈尔滨南岗区闽江路的中天楼搬迁到了中和街一棟居民楼里。由于家还在农场没有搬来,我就暂住在杂志社。这天,我在某期的杂志上看到一篇小说,作者叫梁晓文,就问对面的散文编辑晓荷,这个梁晓文和梁晓声有关系吗?晓荷惊异地回答,你不认识吗?粱晓文是梁晓声的四弟。

  某天上午10点左右,我独自在杂志社里编稿子,突然有人敲门,来人是个中等身材但颇为壮实的中年汉子,手里提着一个花布兜子。我正要问他找谁,他却问起我来,你是刘老师吧,我叫梁晓文。

  一阵寒暄之后,他主动唠起二哥梁晓声当年在北大荒的知青生活,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我说咱们一起吃饭去。都是性情中人,他也没客气,跟我下了楼。

  我们在街边的一个叫宋记老菜的小酒馆里,一直喝到天黑。我说,今天就到这儿,咱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于是,我们相互搂着走出小酒馆,开始在街上找旅店,转了半条街,终于在街口找到一家宾馆,我交钱开房,然后各自躺在床上继续谈文论武,唠着唠着,见天已晚,我提议,咱们去吃晚饭吧。于是,俩人又来到街上,走进一家小酒馆喝了起来。再后来,梁晓文踉跄着打车回家了,我晃晃荡荡回了杂志社,开宾馆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此后,梁晓文成为我在哈尔滨最要好的朋友。我平时和其他哥们一样喊他四哥。十几年一路下来,我们感情不断加深,彼此关心关爱。通过他,我先后结识了诗人柳毅,纪实作家继瑶,小小说作家袁炳发、收藏家藏伟强、美女作家虹静等等文友。在收获友情和温暖的同时,让我颇为精彩地度过了那段寂寞而无奈的岁月时光。

  我与梁晓声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那是2008年的5月,当时,北大荒集团在北京举办了一个绿色产品展销会,作为工作人员,我参加了那场展会。临来北京之前,粱晓文说,老弟,你到北京去看看二哥吧,我经常向他提起你,他对你的作品有印象的。并把接待人洪彬的电话留给了我。

  到北京的第三天上午,洪彬先生打来电话说:“我已经和晓声老师约好了,一会儿去车到宾馆接你。”

  车很快到了我住的大红门宾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两箱北大荒绿色产品放到后备箱,作为礼物送给梁晓声先生。

  车子沿着北三环向海淀区方向驶去,半个小时后,车子在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家属楼东侧大门停了下来,洪彬先生说,梁晓声老师马上就到了,正说着,一位身材清瘦,身穿一件红色羊毛衫,手里搭着一件坎肩的老人正沿着元大都古城墙缓步向我们走来。岁月沧桑,时过境迁,眼前的梁晓声先生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此时的北京春意盎然,元大都古城墙上的柳树已发芽吐绿,在这春风熙熙之中,在这暖暖的阳光之下,梁晓声先生款步向我们走来——这个极富画面感的场景,让我久久难忘。

  我疾步上前握住了梁晓声先生的手,梁晓声先生温和地说:“你是北大荒作家,你的东西我是看过的。”我们一边唠着,一边走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家属楼四楼,这是梁晓声先生的另一处住所。

  坐在明亮的窗前,梁晓声先生在向我询问了目前北大荒的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情况,以及北大荒文学的创作现状后,为我书写了一幅李白的《登黄鹤楼》,并亲自盖上自己的印章。

  “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吧”梁晓声先生兴致很高。

  于是,在元大都古城墙下,一家古色古香的酒店里,我与梁晓声先生、洪彬先生夫妇及司机,一起共进午餐。

  “原本我是不太喝酒的,今天见到北大荒老乡,就必须喝一点。”我听出梁晓声先生说这话时,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作为知青出身誉满中外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对北大荒这片被他称为神奇土地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情结。我激动地站起身,端起酒杯说:“梁老师,我代表北大荒人敬您一杯——”说完就一饮而尽。梁晓声先生说,我也干了,洪彬妻子想去阻拦,但没拦住,梁晓声先生端杯一口干了。

  第二次与梁晓声先生见面的情形有些特殊。那是2009年国庆节期间。那天,我利用国庆节休假时间,把家从千里之外的农场搬到了省城哈尔滨,由于搬家的专车到达哈尔滨时已是深夜,只好第二天再卸车。第二天当装卸工们正要卸车时,晓文打来电话,说今天他家要把父母的骨灰从殡仪馆迁到百公里外的松鹤轩公墓,二哥也专程从北京回来了,你也过来帮忙吧。我让妻子监督卸车,立马打车直奔晓文家。

  那天,除了二哥梁晓声、三哥三嫂、老四晓文等梁氏家族成员,柳毅、继瑶等好朋友也来了。晓文的女儿因在比利时留学未能参加。众人分乘几辆轿车一路疾驰去往公墓。

  在众多的墓碑林中找到新墓碑的位置,梁晓声先生双手捧着父母的灵牌沿着山坡走在前面,我和梁晓文捧着骨灰盒跟在后门,将两位老人的骨灰安放进新墓地。

  骨灰迁移仪式结束,在某山庄举行的答谢宴会上,梁晓声先生代表梁氏家族向在座所有朋友逐一敬酒,他那诚恳谦逊的样子,让朋友们感动不已。

  此时,梁晓声先生既是一个大作家,也是一个大孝子,更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