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邵永胜:杂说文学评奖
来源:邵永胜博客 | 作者:邵永胜  时间: 2011-11-18

杂说文学评奖

邵永胜

    我认为,文学评奖的高度应当是:对经典文学的选择,对文学史的新的添加和建构。
    夏商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有史以来,历朝历代,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文学评奖,都没有评过奖的记载。没评过奖丝毫不影响中国文学的伟大。李白杜甫得过什么奖?《红楼梦》得过什么奖?奖项在巍巍乎高哉的李杜面前轻浮得如同尘埃,在中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的高度《红楼梦》面前显得很无聊。
    获了奖的文学作品,不一定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不一定就代表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高度。
    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次文学评奖是1937年天津《大公报》举办的,当时有三部作品获奖:一是芦焚的小说集《谷》;二是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三是曹禺的戏剧《日出》。应当说这三部作品都是好作品,但是这三部作品比得过同时代的鲁迅、沈从文、巴金、郭沫若吗?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1年,受苏联老大哥的邀请,我们参加了斯大林文艺奖评奖活动,有三部作品获得了奖项:一部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是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三是贺敬之等的《白毛女》,应当说这三部作品也是好作品,但若说这三部作品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我就有些存疑。反驳的例子强大有力,俯拾即是。
    不是顶级的作品获奖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原因很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都可能形成一部作品获奖不获奖的力量,不应当怀疑掌有投票权的专家们的遵循的文学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底线。这样看来,作家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作品获没获奖纠结,谁也不敢说没获奖的作品就没有价值,谁也不敢说没得过奖的作家就不是好作家,如果奖项是文学价值的唯一参照系的话,中国文学没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就矮化了吗?
    我不认为长篇小说奖高于其它文学门类的奖,就像鲁迅先生没写过长篇小说,你仍然必须承认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学的高峰一样。
    前些天我接受了《辽沈晚报》的专访,是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话题,记者没说我正面说的话,我只代表我自己的那些个人化的思考,又被记者“锐利”化了,发稿之前我又没看,怕形成误解,就把我的观点在这里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