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辽宁儿童文学创作“青春派”初露锋芒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赵乃林  时间: 2022-12-28

  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青年教师丁科家翻译的《汤素兰童话绘本系列》在尼泊尔出版后,广受当地小朋友喜爱。

  近日,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收到5张获奖证书,在第十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作品、论文评奖中,该中心3名学生的4篇作品分获一、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近年来,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从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生长”出来,新作品、青年作家不断涌现,他们在创作作品的同时,还将我国多部儿童文学作品译介到国外,让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从辽宁走向了全世界,展现出辽宁儿童文学“青春派”的旺盛生命力。

  中外童话从这里“引进来”“走出去”

  森林的动物村里,有一只刺猬叫小刺球,从小就没有体会过和别人拥抱的感觉。一次舞会上,他身上的刺误伤了兔子朋友月月。他在心怀愧疚的同时,萌生了要体验拥抱的强烈感觉。他先后问了松鼠妹妹、孔雀公主等动物朋友,大家都束手无策。最终,棉花小姐用自己的身躯帮助小刺球和妈妈,将他们身上的刺遮盖住,让小刺球得偿所愿——给母亲还有朋友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大学生丁嘉慧创作的童话《刺猬的拥抱》此次获得了第十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作品奖一等奖。这个童话告诉小读者,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个缺陷而自暴自弃,努力融入人群,就会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包容。

  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让大学生们通过创作儿童文学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字水平,在此基础上指导学子们译介儿童文学,将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出版,也将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在国外传播。

  上海《儿童文学选刊》是国内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的展台,又是品读当下全球优秀儿童文学的一个窗口,截至目前,已发表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学生译作26篇。中心的花妍、朱嘉慧、杨璇、廖方舟4位大二学生的4篇童话译作《班级名单》《一只倒着叫的狗》《沉默大王》《逃跑的蓝玉米煎饼》在该刊物的同一期刊出。她们经历了怎样的心灵成长,对翻译实践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我第一次尝试翻译,是一篇童话故事。浏览全文,句子都能看明白,但遇到了拟声词翻译的困难,在老师指导下,最终完成了翻译。这次翻译,让我开始重视文字和语法的特点,也观察到了不同的文字用不同的序列缔结出的多变结构。从中,我欣赏到了汉语言的变幻莫测,也看到了合理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花妍告诉记者。

  朱嘉慧翻译的作品中有句话是“一个大的蓝玉米薄煎饼,给我们的小宝贝!”老师将其修改成“来一个大的蓝玉米薄煎饼,给我们的小小宝贝儿。”这样改动后,朱嘉慧感到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她觉得,翻译不仅要力求文字的精准,更要让中外读者通过翻译的作品进行心灵沟通。在杨璇看来,很多时候,“雅”能使语言变得精简优美,但是对于某些儿童文学作品来说,通俗易懂、简简单单的文字会更让小读者喜欢。“翻译中,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探究如何把英文中的一些词汇翻译成中文的成语,也就是说如何能把英文俗语和中文成语完美地接洽起来。对于我来说,成语精练的表达能省去英文中过多不必要的词藻堆砌。”杨璇说。“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砌的过程,而是对文章的又一次润色。”廖方舟说。

  记者了解到,中心成立5年来,《汤素兰童话绘本系列》被译成英文,由尼泊尔天地出版社出版;中心主任于立极所著励志童话《美丽心灵》被译成越南文,由越南河内出版社出版;展示甘肃历史文化底蕴的儿童绘本《甘肃正在说》译阿拉伯文,入选丝路书香工程;英国儿童读物《猫武士》系列、韩国儿童读物《吉娅的情商魔法》系列、日文随笔《雨过天青》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据统计,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的学生在国内2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童话、译作、评论、论文等70余篇,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文学原创、译著70余本;中心教师出版译著百余部,并将我国11部儿童文学作品译介到国外传播。

  打造儿童文学翻译的“梦工厂”

  在一年一度的派对上,菲利普发现自己做苹果派用的小苹果不见了,他焦急地四处寻找,碰见了正在追小狗的珍妮,而她拴狗用的带子也不见了。路上,他又遇见了安妮,安妮画横幅的粉笔也丢了。接着,他找到了正练套索的里奇,里奇的套索也丢了,只能随手找了根带子练习,而扮小丑的史蒂夫因为丢了化妆品,正用捡来的粉笔化妆。真相浮出水面了,原来,安妮拿走了里奇的套索做绳子用,而里奇的带子是珍妮拴小狗用的,史蒂夫的化妆品被安妮拿去画横幅了,他只能用安妮丢的粉笔化妆……明白了来龙去脉后,大家认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

  这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学生吕洋发表在《儿童文学选刊》上的译作《不翼而飞的小苹果》的故事梗概。“在翻译过程中,以‘不能乱拿别人东西’为内核,我尝试从自己的理解出发,铺排意译与直译的比例,在全文轻松且诙谐的语调下,逐个斟酌字句,力求让每句话都能在尽可能保留原意的基础上通俗易懂,让小读者能快乐地读进去。”吕洋告诉记者。

  儿童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分支,在遵循翻译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特殊性,译作要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于立极认为,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的特点,儿童文学翻译也要践行这三个特点。首先,儿童文学是向善向美的,这就要求儿童文学的译者要具备自觉的文化意识、审美,力求语言丰富,注重对孩子人格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其次,儿童文学是要寓教于乐的,这就要求译者要根据儿童的阅读特点,在翻译中突出人物性格和特色语言,体现童趣和童心,译文更为生动化和形象有趣。第三,翻译要架构原文作者和小读者间沟通的桥梁,克服译文表述不准确、语法混乱等问题,让小读者得到最接近原文的文学感受、艺术启发和教育意义。

  “为打造儿童文学翻译的‘青年方阵’,我们构建了‘文学创作+翻译+研究’的三合一创新人才体系,引领学生在深入研究中外儿童文学的同时,通过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强化培训,迅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于立极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响应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倡议,组建翻译团队,70余名师生志愿参与中国童书外译项目,翻译英、日、韩、葡、意、阿6种语言童书电子版,在“生命树童书网”免费供全球青少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