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韩春苗:也聊聊洮南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2-12-22


  朋友,如有空闲,来我这坐坐吧。我这有故事,也有酒!我们一边喝着,一边聊聊脚下这块土地吧。

  参观完市博物馆和档案馆后,就有了一种冲动, 想跟愿意听的朋友分享一下。原来,洮南5107平方公里的地域上,每寸土地都能讲出故事,每段历史都可以佐酒下餐的。这是我冲动的原因,也是分享的理由。

  说起来有点儿汗颜。来到洮南已有二十几年了,每天抬脚是两点一线,抬头是井口大的天,对这块土地的了解实在是平面又肤浅。我需要恶补的不仅有现在,还有昨天。

  千年古城,百年府县,它的深度与厚度如今在展墙上删繁就简浓缩成一条线,供我们探寻历史的来龙去脉。

  据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以及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略过春秋至隋唐,直入辽金。洮南最早的行政建制就是1000多年前辽金时代在今洮南城东北郊区建立的泰州城,当时是我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重地。

  清康熙征俄时,在洮儿河南岸设驿站。驿站一殷姓小吏建一名为“殷家茅头”的大车店,院内几株老榆树团团华盖,郁郁葱葱,时有喜鹊登枝报喜,自此“殷家茅头”在西科尔沁草原上渐具盛名。然而“殷家茅头”并不是洮南最早的名称。

  道光十七年(1837年),洮儿河发大水,两岸一片汪洋,殷家茅头北约三里处即洮南北城墙附近有孤榆露出水面,杂草挂枝,众多喜鹊在枝间筑巢飞舞。游牧在附近的蒙古族同胞见之大喜,认定此地为祥瑞之地,遂顶礼膜拜“仙鹊神树”。这棵树被称为“沙吉盖毛都”,汉译为“落满喜鹊的榆树”,也有称“榆树上的喜鹊”,这是蒙古族同胞习惯于倒装句式的表达使然。自此“沙吉盖毛都”就成了洮南的古称。民国初年古榆尽枯,最后以“干巴榆”的形象定格在了洮南的历史画卷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设立蒙荒行局于科尔沁草原洮儿河、蛟流河两河交汇处即双流镇(蒙语名称“沙吉毛都”),实施招垦拓荒实边的新政,此即洮南府的前身。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双流镇设制建府,称洮南府。1913年撤府设县改为洮南县。1958改称洮安县。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称洮南市。自此,这座因位于洮儿河南岸而得名的古城定称于今。

  一路追溯,洮南古城寻到了根,洮南古称寻到了源。现今,那些古榆和那群喜鹊早已归尘归土归回腾格里,“沙吉盖毛都”却已深深地栖居在洮南人民的心底,刻骨且诗意。

  来,朋友,小酌一口吧。源起于清末“东海涌”烧锅的洮南香酒窖香浓郁,耐品,耐回味。酒对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两杯入口,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喝的尽兴,聊得投机,就会发觉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其实,都不抵朋友的投缘之谊和惦念之暖。

  我是不敢更多的讲洮南故事、洮南历史的,我有的只是馆藏类的断片式认知。想要了解的更深入更丰满,茶余饭后我们一起去九中门口看看曾为赛马场的此地,想象“马头琴上卷胡风,龙骥曾惊罗马宫。洒酒当歌敕勒草,白云落在奶茶中。”的盛况。然后向东移步到吴俊生的“恒盛号”大楼,再向东去踏访“天恩地局”。脚步走到的地方,都生长着故事。

  如果你想凭吊红色热土,我们就去永茂乡兴德村育英屯,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胡秉权的家乡,他浴血抗日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还可以去拜访那些土生土长的耄耋老者,恭敬且谦卑的坐在他们面前,听他们讲讲张作霖、吴俊生和孙葆瑨对洮南军事、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如果你想于故事和历史中抽身出来,想静一静,那就去万宝镇境内的闹牛山,吹吹风灵谷的风,或者去胡力吐乡的老道沟,去看看老道沟的沟吧。原态风光,朴质风情,美在自然,贵在原始。来到这里,语言都不需要缀饰。

  我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差点忘了布菜。来,尝一块蒙古族风味的手把肉吧,蘸点韭菜花或者辣椒酱。清真风味的八大碗,还有猪肉炖粉条,都是不可不尝的。软烂鲜香,肥而不腻的肉食最适合搭配几个素菜。小葱拌卤水豆腐,素炒绿豆芽都是不错的。福顺的辣椒、万宝的粉条、车力的绿豆都是我们本乡本土的优质食材,只需简单的烹制即可。合胃、顺口、对心的永远是家里的味道。如是夏秋之际,餐后一定要吃几块西瓜,爽口、降暑、解腻自不必说。黑水西瓜驰名在外,说多了反倒觉得絮叨。还有四海湖说来也是真奇,元宵佳节应情应景,竟然以湖为锅煮无以计数的冰汤圆献瑞洮南,邀约四海宾朋。此景此象,想必是世上少有的。

  “存凭、留史、资政、育人”。档案馆里立体高悬的八个字,入眼醒目,细品醒心。说实话,历史是应该从高阁和馆藏中走出来的,应该走进更多人的心里。面对昨天,我们需要的是镜子,而面对明天,我们需要的是窗子。

  如今,古城洮南已经在历史的根基上有了新蓝图,新气象,新风貌。下次再聊时,我们的话题应该有更新的内容了。好期待啊!

  作者:韩春苗  白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洮南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几十篇诗歌、散文、随笔散见于媒体报端。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温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