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彰显文学价值与尊严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2-11-28

  11月20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隆重举行。“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宣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德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莫高义,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副局长彭云等出席盛典。中央宣传思想文化有关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京文学界老领导、老作家金炳华、李冰、钱小芊、王巨才、高洪波、何建明、张平、陈崎嵘、吉狄马加等,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李敬泽、吴义勤、阿来、陈彦、莫言、格非、徐贵祥、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相关负责同志胡邦胜、邱华栋、施战军,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等出席。

  颁奖典礼上,王蒙和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铁凝和张宏森为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曹文轩和阎晶明为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者颁奖,刘震云和徐贵祥为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格非和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为散文杂文奖获奖者颁奖,阿来和来自大山里的四位小诗人为诗歌奖获奖者颁奖,莫言和黄友义为文学翻译奖获奖者颁奖。

  在火热生活中齐心讴歌伟大时代

  在20日颁奖典礼现场,蒋巍、张莉、董夏青青、庞余亮、陈人杰、杨铁军、索南才让代表获奖者先后发表获奖感言。大家联系创作实际畅谈人生经历、文学经验、创作思考等,分享文学创作之路上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辛勤付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蒋巍回忆起自己72岁时翻山越岭进村入寨,走向脱贫攻坚广阔战场的情景。他用了近2年的时间绕全国一圈,由衷感慨“如画江山、美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新最美最广阔的画卷”。他认为,对作家而言,“出发是最美的姿态”。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张莉谈到,优秀批评家有如我们时代的“持微火者”,有温度、有情感、有个性、有发现。他们既是文学的知音,也是作品和作家的知音。

  “短篇小说宕开的每一笔都可以洞见绿水青山、英雄的人民和伟大的时代,可以照亮那些我们渴望记录的历史局部与人生细节。”董夏青青表示,她和每位作家一样,希望在新征程上用情、用力书写令人振奋与感动的角色和故事。“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好作品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欢,文学根植于生活,必将结出神奇的果实。”在基层写作多年的庞余亮表示,将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火热的生活和身处的伟大时代。

  从拉萨来到首都北京的陈人杰回想当初援藏的情形,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0个年头。他表示,自己留在雪域里的脚印是个体生命向辽阔世界的致敬,写的诗歌是他和大地、万物建立的联系,是为一个伟大时代献出的声音。杨铁军以翻译《奥麦罗斯》获得本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他在颁奖典礼现场问自己“译者何为”的问题。他认为,文学翻译作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本身就蕴含着一个最根本的人生伦理,即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

  出生于蒙古族牧民家庭的索南才让在漫长的放牧中开始阅读,他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进行文学创作。鲁迅文学奖如同一道文学之光,给他的灵魂以最温柔的投射。索南才让认为,中篇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学版图里特点鲜明、力量强劲的一个领域,每位中国作家都曾在中篇小说中感受过时代的形象和生活的细微。他想用文学这支笔书写草原的辽阔和深邃,书写草原上可信、可爱、可敬的人们。

  以“文”“艺”联动形式展示新时代文学发展态势

  本次晚会“文”“艺”联动,将文学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以歌队合唱的形式,构成颁奖流程的内在环节。歌曲《新征程,我们一起远航》、情景歌舞《文学里的青春》、舞蹈《珊瑚颂》、歌曲表演《大山里的小诗人》、舞剧选段《敦煌飞天》、朗诵《回延安》、歌曲《不忘初心》等节目呈现文学之风雅,让艺术舞台绽放出文学光芒,令观众意犹未尽。晚会还将庄重典雅的大型文学颁奖典礼与气氛热烈、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电视台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充分融合,展示新时代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呈现新时代文学中“人民”的无数剪影,最大程度吸引并拥抱广大读者,让文学“破圈传播”。

  晚会舞台上,每一位获奖者从“书签”的幕后走到台前,象征着他们从自己的作品、从思想和探索中走向广大读者和观众。主持人与获奖代表互动的环节,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索南才让、董夏青青等有着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的获奖作家,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独特的生命经历与创作历程,描绘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文学风景,讲述他们笔下动人的“中国故事”,唤起广大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全社会凝聚起更加磅礴的文学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还特意安排“致敬编辑”环节,感谢为中国文学作出无私奉献的广大编辑,马天牧、李黎、李伟长、李亚梓、吴越、赵萍、季亚娅作为获奖作品责任编辑代表上台,接受致敬。在文学传播环境发生变化的当下,以编辑文字为基本功的文学编辑们,也在尝试学习如何推广、普及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好作品走进更多的读者和大众。他们也是文学生产全链条的重要一环,当天也和获奖作家一起登上了中国文学最高的盛典舞台。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每4年评选一次,共设有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七大类奖项。面对新的媒介环境与传播格局,为开辟文学新境界、拓展文学新空间,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真正进入人民大众视野范围之内,中国作家协会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全新打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推动形成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文学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以隆重典雅、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大型文学主题盛会,表彰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力求把“中国文学盛典”打造成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闪亮名片,向文学致敬、向作家致敬、向时代与读者致敬,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 感 言

  ◆艾 伟(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代表)

  今天中国作家的写作面对两个传统: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以白话文写作的现代小说的传统;另一个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其实这两个传统一开始就是交汇融合的。我们写作的人都知道,语言就是一切。汉语是我们中国作家一个最为核心的基础,是我们的一个共同体。汉语是如此的古老和美好,是所有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语言。这一语言天然地成为我们每一个写作者的 DNA,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这一语言擦得更亮,使她变得更为动人。

  ◆张 者(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代表)

  生活是作家的记忆之根、文化之根,也是文学创作之根本。现实生活当然不都是完美的,但是,“从不完美中发现完美,便是爱这世界的方式。”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责任。长期以来,文学仿佛一直是文学圈里的事,这当然不正常。现在大家都在思考文学如何出圈,如何把文学推向社会,推动文学的跨界传播,扩大文学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是作家、编辑、文学期刊、出版社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次举办的颁奖盛典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而作品能跨界传播需要作家踏踏实实地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要跨出文学界,还要跨出国界,走向世界。

  ◆杨庆祥(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家代表)

  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在奋进新征程,创造新时代文学高峰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重视的。第一是要坚持文学创作的人民性。第二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是要坚持汲取古今中西的精神资源。总之,新征程上的新时代文学既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学,同时又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世界文学。写作者们只有敞开心灵,磨砺意志,勇于书写,在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以现实为根底,以生活为源泉,以人民为本位,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典佳作。

  ◆刘笑伟(诗歌奖获奖作家代表)

  新时代诗歌创作,要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为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在题材上,要深入挖掘新时代独有的、以前从未有过的主题。比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高科技发展等。在内容上,要精心发掘新时代的诗歌意象。比如,飞驰的高铁、雄伟的港珠澳大桥、C919 大飞机、天宫、新工业材料,等等。最关键的一条,新时代诗歌还要在人民大众中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形象。要让诗歌真正进入时代、深入人民,以人民为主题,为人民而抒写,由人民去检验。能够写入诗歌史的作品,无一不是艺术见证时代的作品。不是艺术而只是口号的,不可能流传;不是见证时代而只是一己悲欢的,也不可能广泛流传。

  ◆李 舫(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家代表)

  广大文学工作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重任,中国文学应该如何抒写古老中国的伟大和荣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首先要写出文化自信自强。其次要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中国历史是一部大书,要想读懂今天,就一定要返回历史的现场,读懂昨天。文学的功用,就是试图将那些早已枯萎数百数千年的花朵重新放回历史的清水里,还原其时间、人物、场景、环境、思想,使其再度绽放。

  ◆钟法权(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家代表)

  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切切实实学深学透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一是要树牢文化自信,以勇立潮头的决心和气势,投身于伟大的时代。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我们的创作方向都不会偏移,就会自觉地站在历史的高度统揽我们的创作,在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成就我们的创作理想和目标。三是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主动融入社会、融入人民、融入伟大变革的新时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脚踏实地,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强大韧劲,写出上接文脉、下接地气、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磅礴之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薛庆国(文学翻译奖获奖作家代表)

  在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外国文学翻译者也责无旁贷,担负着重要使命。首先,文学翻译工作意义重大。将古往今来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到中国,为广大中国读者提供具有异域特色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让中国民众、中国作家从世界各国文学家创作的文学宝库中汲取滋养和启迪,是文学翻译的应有之义。第二,文学翻译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开放特质。第三,文学翻译促进了中外人民的相知相亲。第四,外国文学的译者还应该自觉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文学翻译的从业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建设的参与者。对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备感光荣,也一定不辱使命。

  ◆潘凯雄(评委代表)

  作为国家级最高文学奖项之一的鲁迅文学奖,以国家意志、家国情怀、艺术精湛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既是国家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完全符合厚重内容与艺术个性完美融合的艺术规律。近 300 篇参评作品尽管只是我国短篇小说年生产量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既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作家不尽相同的艺术风采,又呈现出我国短篇小说创作枝繁叶茂、主干突出的整体状况。最终获奖的5篇作品既是一个有序的立体组合,又各有千秋。由于任何评奖都有名额限制,获奖的5部作品虽各有其特点和某种代表性,但未能获奖的更多作品其实也是一片藏龙卧虎之地。因此,我们在祝贺5位获奖作家的同时,也要向更多坚持短篇小说创作并致力于这一文体探索与创新的作家表示深深的敬意。

  ◆季亚娅(获奖作品责编代表)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正如火如荼展开。这期间,从杂志新刊作品获奖消息传来到盛典仪式 VCR 的准备到作品研讨,编辑这个身份又一次次被提醒。这也使我开始思考,编辑这份职业对自身、对文学意味着什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又意味着什么。我从业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编辑职业标准面临挑战和转型的时代。当优秀作品如期而至,我常感受到深深的幸福,这是我仍然坚持这份职业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如今作为一名编辑,还要求你同时具备文学策展、媒体传播、专业阅读、经纪人和秘书的素质,这项工作对从业者能力要求之高,让我时时感受到“本领恐慌”。唯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才能有担当起文化传播与创造的勇气和本领,与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