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马萌:大唐天子狩猎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2-11-13


  “(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堑洛。城重泉。”(《史记•秦本纪》)

  据蒲城县志,“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重泉县城始形成。”

  贞观十四年,“闰月乙未,(太宗)幸同州。甲辰,狩于尧山。庚戌,至自同州。”(《旧唐书•太宗本纪》)

  开元四年,“冬十月癸丑,户部尚书、新除太子詹事毕构卒。庚午,葬睿宗大圣贞皇帝于桥陵。以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隶京兆府。”

  开元十七年,“丙申,谒桥陵。上望陵涕泣、左右并哀感。制奉先县同赤县,以所管万三百户供陵寝,三府兵马供宿卫,曲赦县内大辟罪已下。”(《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肃宗)上元二年四月甲寅,(太上皇)崩于神龙殿,时年七十八。群臣上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岗有龙盘凤翥之势,复近先茔,谓侍臣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得奉先陵,不忘孝敬矣。”至是,追奉先旨以创寝园,以广德元年三月辛酉葬于泰陵。”(《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代皇帝到蒲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此外其他唐陵的儿子埋葬和祭祀其父时必然都来过这里,再加上其他传说到蒲城的远不至这三人。已知高祖的“丁酉,猎于伏龙原”一日和玄宗的祭祀都属于常例,只有太宗李世民的在尧山狩猎一日,但时间竟长达17天再无其他活动内容的破例,这就令人疑窦顿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在蒲城都干了些什么呢?

  皇帝出巡

  大唐,贞观十四年,富有传奇色彩的开明圣主太宗皇帝厌倦了日理万机的宫廷生活,决定出巡同州,到渭北的尧山狩猎。

  皇家狩猎本来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但唐太宗不同于一般帝王。由于青年时代的戎马生涯,即位后仍乐此不疲。这除了娱乐健身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战略意义:“围猎不忘武备。”那么这一决策就有了政治内涵。

  京师长安,艳阳高照。

  长达十里,宽达一百五十米的长安中轴线朱雀门大街两旁,挤满了僧人道士,士子胡商,贩夫走卒……汉人,胡人,波斯人,突厥人,契丹人,昭武九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奢华御辇从长安城南面的明德门进来,穿过朱雀门,在承天门前折向东行,过延喜门,出了长安城东面北侧的通化门。

  一千二百名衣甲鲜亮的御林军随护御辇左右,衣甲闪耀,长枪如林。

  两百多名宫廷乐师奏响靡靡宫乐,两百多名内侍宦官扛起冠盖仪仗,两百多名艳丽侍女前后随行。

  “天朝的皇帝陛下要出巡啦!”

  一个波斯商人对一个契丹人说,言语中饱含钦佩、羡慕之情。

  “啊,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个契丹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御辇,那些艳丽侍女漂亮的脸蛋使他羡慕,甚至可以说是垂涎三尺,那阳物已经勃起,把裤子顶起像个帐篷,暗道:“日他妈的,天下的好白菜都让猪拱了,皇帝陛下也太幸福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他一个人能招呼过来吗?弄不好是要换肾的,那是要花大价钱的,一般的老百姓是承受不起的。”

  “不正经,流氓!”

  在前面观看的一个年轻媳妇回头斥责了那个失态的契丹人。

  “我怎么不正经,还变成流氓啦?”

  契丹人操着生硬的汉语,看来他来到长安时间不会太长。

  “自己做的事还装什么迷糊?”

  一个吐蕃人捂住嘴笑。

  那个契丹人这才发现自己的确做事过分了,自己那勃起的东西顶了那个年轻媳妇的屁股蛋子,的确不应该,有失礼节。

  那个吐蕃人说话了,“伙计,天朝皇帝富有四海,他不是一般人?”

  “不是一般人难道是二般人?”

  契丹人弄不懂,问道。

  吐蕃人就讲了太宗皇帝的身世。

  太宗皇帝是先帝高祖皇帝的次子,讳世民,隋开皇十八年腊月出生于长安城西不远的武功别馆,别馆是什么东西,你到长安时间不长可能还弄不懂,我就告诉你,那是皇帝在京城主要宫殿以外修建的巡幸用的宫室,档次很高,一般人是不能用的,甚至连想都便不敢想。太宗皇帝为什么会出生在武功的别馆呢?那是李家和杨家是亲戚,先帝高祖陛下和前朝的炀帝是亲亲的表兄弟,官至唐公。据说在太宗皇帝出生的时候,有两条龙戏于馆门之外,三天后才离去。后来人们都说那两条龙是先帝高祖陛下和太宗皇帝陛下。

  “龙,皇帝们都说自己是龙,我怎么没见过?”契丹人问,他听得如痴如醉。

  “傻逼,你是不想要吃饭的家伙啦,竟敢在皇帝陛下跟前说你没见过龙?我也没见过,这些故事都是听别人说的。”吐蕃人说。

  那个吐蕃人说后来的故事更悬乎。在太宗皇帝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算命先生,说他最擅长麻衣相术,给人看相就没出过差错。先帝高祖陛下让先给自己看。那算命先生说先帝是贵人相,而且贵不可言,罢了又说贵人必有贵子,顺便给老先生的几个公子也看看面相。于是乎,先帝的四个公子粉墨登场,其实是三个,只有前太子建成,太宗皇帝陛下和齐王元吉,四公子玄霸年幼。算命先生细细看了一遍,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最后,他把先帝高祖陛下叫到背静处,说:“老先生,二公子不得了,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能济世安民。”太宗皇帝陛下的名字就是从“济世安民”四个字精炼而来。

  契丹人问吐蕃人:“伙计,你的汉学怎么学得那么好,我却不行呢?”

  吐蕃人笑了,说他虽是吐蕃人但研究汉学时间长了。这个颇有心计的吐蕃人没有将他的真实身份告诉契丹人,他其实是吐蕃可汗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副使,先一步来到长安,正使是吐蕃国相禄东赞,随后就到。

  巡幸同州

  “同州”是一个双关词,既指今“大荔”县,又是今“渭南地区”旧州名。这里最早的名称来源于“大荔戎国”,建安五(200)年始郡县同设一城。南北朝移“华州”与此,西魏元年(554)改“华州”为“同州”,“同州”名从此起。此后因为“州”、“县”同为一名,不特别指明就很难区分。

  早在贞观六年就出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恭,字敬德,是大唐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他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尉迟敬德脾气不好,这次也随驾到了同州。太宗皇帝兴致很高,决定大宴群臣。回到老根据地的敬德张狂得很,兴冲冲地去赴宴。

  一进门,敬德就沉下脸来。原来,他发现有人坐在他的上首,显得很不高兴。他出手就将那正在兴头上的人扯了下来,美美地扇了两掴,破口大骂:

  “臭小子,你凭什么位于我之上?”

  “不是,是万岁爷让我坐的……”那人辩解道。

  “皇帝老儿说了也不行,在一边呆着去!”

  说吧就将那家伙扔了出去,重重的摔在地上,爹呀娘呀的惨叫。

  坐在敬德下首的江夏王李道宗看乱子动大了,就好言相劝:

  “老兄息怒,你这是不给皇帝面子!”

  “滚!少管,驴槽里怎么插了个马嘴?”

  敬德的火气一时半会儿还卸不下来。

  李道宗堂堂的王爷碰了一鼻子灰,很不高兴,随口说了一句:

  “这人怎么是个疯狗,不识好歹,见谁都咬!”

  敬德听了这话,出手就给了李道宗一拳,猝不及防的江夏王眼睛上挨了一拳,被打了个熊猫眼。李道宗眼前一黑,愣了半天才连哭带喊:

  “万岁爷,您得给臣做主,我的眼睛看不见了。黑贼误我大事,我眼睛瞎了,还怎么送文成公主去吐蕃?”

  敬德的无法无天令太宗皇帝很不高兴,吐蕃松赞干布向天朝公主求婚,自己原则上已经应允,决定让李道宗以礼部尚书、江夏王的身份充当将来送亲的使者,这已内定,黑贼这个混蛋真是能添乱。  于是,他喝道:

  “黑贼,不得无礼!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你在广庭大众之下竟敢殴打朝廷命官,敢当何罪?你知道汉初功臣韩信、彭越是怎么被诛杀的……”

  如梦初醒的敬德这才明白自己为了卸一时之怨恨把祸闯大了,忙叩头谢罪,愿意接受万岁爷的一切处罚,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万岁爷不要手下留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江夏王李道宗虽说挨了打差点瞎了眼,看到万岁爷训斥了敬德这个瘟神,这货自持是开国功臣张得很。万岁爷训斥了他,也算是给足了自己面子。于是,李道宗向皇帝求情,说敬德虽说伤了人但他是开国功臣,是杀不得的,那样会伤了老臣的心。

  太宗皇帝发了话,说死罪可敕但活罪难免,黑贼你就随驾赴尧山狩猎,戴罪立功。

  敬德见皇帝敕免了自己的死罪,就满脸讪笑,说没问题,一定一定。

  尧山狩猎

  同州下属的蒲城县,水草肥美,县南的卤阳湖碧波荡漾,县北有一座石质孤山叫尧山,北坡平缓,南坡陡峭,山上古柏森森,泉水淙淙,的确是个狩猎的好去处。当地人都传说,远古时期的尧帝在治理洪水时,曾经在这里来过,立于此山规划治水,洪水退去后,人们便把它称为尧山。

  一大早,凉风习习。

  吃了早点的太宗皇帝陛下在尉迟敬德等近臣的陪同下,出了同州北门,向蒲城进发。

  御辇威仪,遮云蔽日,蜿蜒数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御辇离蒲城还老远时,蒲城县令率县衙的大小官员,有县丞、主薄、县尉等,他们早早就在跪伏在南门外恭迎皇帝大人。

  在古代,官员到县一级。只包括一县二尹三衙四老典,一县指的县令;二尹是指县丞,是县令的佐官;三衙是指县主薄,类似于委办主任、秘书长之类,管理文书的职掌;四典是县尉,管一县治安,类似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同时任了武装部长的差使。

  这一县二尹三衙四老典,是朝廷委任的,俗称为朝廷命官。而在县里服务的其他人等皆称为吏,不是官了。

  在南门口卖椽头蒸馍的老李头就弄不明白,县令大人是怎么啦,一大早就带了县衙里的一班人就趴伏在城门口是弄什么呢?

  老李头的老婆李大娘也同样纳闷,就问老头子:

  “哎,他大,那一帮子当官的在地上找什么呢,是不是把钱丢了?”

  “可能比钱还重要?”老李头欲擒故纵,可能是在和老婆子开玩笑。

  李大娘的眼睛瞪得贼圆,问:

  “比钱还重要,难道是县令大人咥下祸啦把官印让江洋大盗偷走了?”

  “可能是把脚印丢了吧!”老李头答道。

  李大娘嗔怪道:“去求吧,有那么悬乎吗,不就丢了个脚印,也不值得县衙里全体人马出动去找?”

  “老婆子,实话告诉你吧,县令大人是害怕让人家把乌纱帽摘了,我估计是同州衙门要来大官官了……”老李头揭开了谜底。

  “啊,原来是这样,看来当个干部也不容易!”李大娘自言自语道。

  皇帝的御辇是在中午日头端的时候进的蒲城县城,县令大人在南门外跪伏了几个小时,腰酸腿疼脚发麻,几乎都要不会走路了。看见御辇进了城,县令大人的嘴里还在念叨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尉迟敬德给太宗皇帝陛下提议,让蒲城县令带路,太宗皇帝欣然答应,给基层干部一个表现的机会。

  御辇到了尧山脚下。

  尉迟敬德作为同州衙门的老领导,发表了讲话,说是讲话,其实不是讲话,可以说是个兼职导游。他说尧山历来被古人所朝奉,其主要原因是赐雨、祈福、送子、治病、安邦治民。这在尧山的碑刻上都有记载,一百余通碑刻上几乎都涉及祈雨、祈子或祈雨、求子成功还愿之事情。

  尉迟敬德介绍完之后,他让蒲城县令补充,看还有没有介绍的不周到的地方。蒲城县令满脸堆笑,看来很谦虚,他说老领导尉迟刺史大人介绍的很好,让人耳目一新。大家都看到了,尧山古柏千株,流泉潺潺,野花绕茅屋,人在画中游,一派美丽景象,让人留恋往返,请万岁爷、尉迟老领导在这里多呆数日,让微臣尽尽地主之谊。

  太宗皇帝陛下和尉迟敬德对蒲城县令的表现相当满意,像这样的基层干部肯定要提拔。这些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干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收粮派款,抓丁服役,业务很杂,直接和一线的群众打交道,的确辛苦。

  蒲城县令心里兴奋,看表情皇上和老领导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自己过去在官场上属于孤军奋战,拿一句歇后语说就是寡妇睡觉——上面没人,这下好了,皇上赏识,老领导高兴,紧跟老领导走肯定没错。

  快乐的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已是红日西沉,一天就要过去了。

  尉迟敬德陪同太宗皇帝陛下狩猎,收获颇丰,大家都很高兴。

  太宗皇帝陛下谈了自己的设想。他说,既然老百姓都在这里祈福求子,烧香拜神,咱们就给百姓办件实事,在山上修座庙宇,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群众,但实事要办实,好事要办好,这件事就让尉迟刺史去做吧,你是同州的老领导,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尉迟敬德当场就表了态,说这是个碎碎个事,没问题。

  接着,敬德问了蒲城县令,说这修了庙宇之后应该敬哪一路神仙呢,这个问题要解决。

  蒲城县令说他虽然到蒲城上任只有几年,但对蒲城的风土人情了解得还是比较到位,群众们到这里祈福求子求雨,都说是在求灵应夫人,而且有求必应,是很神的。

  敬德听了这话,就给太宗皇帝陛下提议,万岁爷,你看叫灵应夫人祠好不好。

  太宗皇帝陛下笑了,说可以,民间就叫灵应夫人祠,官方称为尧山圣母庙。

  蒲城县令跪伏在地,不停地叩首,说万岁圣明,就这样叫吧。

  据当地人说,在太宗皇帝敕修尧山圣母庙之后,这里还发生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唐穆宗登基之后,蒲城的地方官员上报说太宗皇帝当年敕修的尧山圣母庙年久失修,地方上有心想修,当资金缺乏。唐穆宗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由中央政府拿钱斥资修葺。当时因关中大旱,皇帝听说灵应夫人心系天下沧桑有求必应,京城里上百万人口吃水紧张,于是便差官员前去尧山灵应夫人祠祈雨。果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此后,每天黄昏便有一片红云自尧山方向飘至京城上方,即刻风起云涌,电闪雷鸣,甘霖沛降,直到施工完成,不复再雨。唐穆宗为了表达感谢之意,于是册封灵应古人为女神:赦封浮山灵应夫人,长庆二年“银劵”。因此,灵应夫人在当地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的清明节,庙宇周围内的村庄组成的十一个神社,轮流从山上接神像下山,供奉一次,第二年清明送神像归山,再由下一个社接去,如此周而复始。

  太宗皇帝陛下随后谈了后面的行程安排,说昔日先帝高祖曾在县南伏龙原狩猎,今天一观,山山水水,风景确实不错,咱们在尧山呆上几天后再到其他地方看看。

  敬德说万岁爷圣明,就这样安排。

  后来的几天,敬德等人陪同太宗皇帝陛下沿伏龙原一路西去,先后在贞观十三年皇家敕造的县西六和堡龙泉寺、唐村庵临幸。

  火药衙门——世界最早火药厂的管理机构

  关于火药的发明,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实现的。就像农村人说的,是放羊娃拾酸枣——捎带。蒲城当地人都说,火药的发明是在唐朝,尤其是当地生产的那种黑火药,与“药王”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药王爷不但是著名的医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他信奉道教,自号“孙真人”, 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火药配方。在县西六和堡,也就是后来的兴镇西南的曹家庄的金代紫禁城遗址有“真人洞”,据说就是当年药王爷炼丹研制火药的地方。

  据蒲城当地人传说,世界最早火药加工厂在蒲城卤阳湖北岸的雷坊村,在附近的宣化圣母庙设有火药厂的管理机构——火药衙门,类似于现在的兵工局,属于唐代中央政府的直属办事机构。尉迟敬德是火药衙门的总监。

  谈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唐太宗的时候就在蒲城修建了火药厂,而且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那么火药应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有人说是北宋,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北宋时期将火器列为正式军事装备,而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上应该在唐代后期。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后世人推断太宗皇帝陛下在蒲城狩猎的时候,应该与尉迟敬德有过一次秘密谈话,至于谈话的细节,我们可以想象:

  谈话地点可以是六和堡,也可以是卤阳湖畔的宣化、雷坊村。

  夜幕已经降临,满天的星斗眨巴着眼睛。

  尉迟敬德暗道,“世界最早的火药厂”的修建必须得到皇家支持,皇帝陛下这次刻意的“十七日之行”没有其他内容,极有可能是直奔这件事情而来的。皇帝陛下除参加开、竣工典礼详细听取汇报外,还在盛产硫磺的蔡邓,以及六和堡、唐村庵、宣化、卤阳湖畔进行实地考查,火药厂的修建关乎国防建设,肯定是势在必行。

  太宗皇帝看着低头沉思的敬德笑了,心想这黑贼还能动脑子,的确稀奇,就说:

  “火药厂的修建是国防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选址卤阳湖之滨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这里盛产硇砂、硝石,并距交通驿站六合堡不远,交通运输是不存在问题的。”

  敬德知道当代医学家孙思邈研究出了一个“内伏硫黄法”,具体配方为:硫黄一两,硝石一两,硇砂半两。右三味为末,甘锅坯成汁。这三种原料中最难得的就是硇砂,而卤阳湖畔的雷坊村是硇砂的最佳生产地。湖滨的边缘滩地因地下水位很高,毛细管作用很强,潮湿的环境也是产硝石的最佳环境;不远的蒲城蔡邓即产硫黄,据此不远的六和堡交通便利,在这里修建火药厂具有得天独厚的理想条件。

  太宗皇帝看敬德低头不语,就问:

  “黑子,你在想什么,有啥想法就说出来?”

  敬德说,火药厂的原料供应不存在问题,但这个兵工厂的布局怎么搞,火药衙门的班子成员怎么配置。

  太宗皇帝说这些都不存在问题,成熟的想法已经形成。出于国防安全考虑,火药衙门就设在将来建成后的宣化圣母庙,这里距离交通驿站六和堡有一段距离,但也不算远。在宣化修建“九天玄女”圣母庙,有一点原因,就是传说九天玄女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祖先轩辕黄帝,而且还为姜太公等兵圣先师呼风唤雨,为了祈求得到女神仙帮助我们实现发明火药的梦想而建庙的。你以鄂国公身份出任火药衙门总监管理火药厂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至于副手,你看陪同了咱们一路的蒲城县令怎么样。

  敬德显得兴奋,说那小子还行,脑子活泛会办事,是个可塑之才。

  太宗皇帝陛下笑着点了点头,说就让那小子以蒲城县令的身份兼任火药衙门的副总监。

  当然,敬德的身份很高,以国公的身份下派兼任火药衙门总监,国公在唐代属于从一品,放在现在起码属于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或者全国政协副主席,属于国家领导人,因为正一品在唐代不设,只有皇室的亲王或者功勋卓著的开国元老才能享受此等待遇。火药衙门属于军器监,在唐代属于正四品,其部门领导与吏部侍郎属于一个级别,属于副部级单位。蒲城县令那臭小子一下子连升几级,蒲城在唐初属于京兆府管辖,京兆府县令在当时属于正六品,即使蒲城在后来被唐玄宗改为奉先县,其县令也是正五品。蒲城县令虽说是火药衙门的副总监,但属于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总监,从正六品一下子升到从四品,享受正四品待遇。

  随后,敬德和县令进行了任职前的谈话。两人谈得很投机。

  敬德先说话:“伙计,你的七品县官当了几年啦?”

  “五年零三个月。此前候补了五年。”蒲城县令答道,显得很虔诚。

  敬德:“皇上对你这次的表现相当满意,你升迁的机会来了,皇上准备成立火药衙门,属于中央政府直属的办事机构,设在宣化圣母庙,我担任总监,你来担任副职,主持日常工作。”

  说句心里话,这顶从天而降的官帽子让小小的蒲城县令欣喜若狂。

  其实,有欲是普通人的心态,真要做到无欲,不是圣人就是疯子。蒲城临近京城长安,隶属于同州,是个出干部的地方。蒲城县令正当壮年,在蒲城这小地方虽说还算个人物,但和陪驾的中央大员相比,完全是个小不点,他一心想在州城谋求个一官半职即使协助刺史大人工作也是个不错的归宿,没想到升迁的机会来得这么快,万岁爷的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

  蒲城县令端起了酒杯,道:“老领导就是老领导,您高屋建瓴,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将鞍前马后为您效劳,在老领导手下干事肯定进步快,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谢老领导大力支持,没有老领导的栽培,我不会进步这么快,下官敬您一杯。”

  这句马屁是官场上的套话,用在很多官员身上都使用,放在敬德身上是百分之百适用。他很高兴,与蒲城县令碰了杯,说:“蒲城这地方好,在这碧波荡漾的湖边,我们饮美酒,吃野味,天高云淡,看着满天的星斗,其乐无穷呀,这是人生一大享受。”

  其实,蒲城县令出身于农家,,头脑中官本位的思想挺重,自他苦读圣贤书的时候,每次看到衙门里的衙役,都觉得他们在乡下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以后考取功名,他才知道那些衙役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尤其作了县令以后,他日夜梦想着做更大的官。他知道,想当大官就别去做文化人,读书人是弄不成事情的,不过政府机关与江湖同样险恶,人们常说的仕途多风险是有道理的,进入官场就得小心应付。

  谒拜桥陵

  蒲城当地人传说,宣化圣母庙在贞观年间修成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在为其父踏勘陵寝时,曾对宣化圣母庙进行增修,在原有五间大殿、钟鼓楼等设施的基础上,增修了气势宏伟的戏楼。这位把唐王朝推上极盛的巅峰,又把唐王朝推向几致覆亡的深渊的封建帝王,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又使他遗恨终生,他与蒲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睿宗李旦延和元年(712)七月,天象出现了异常。作为太子对头的太平公主一党就有了借口,他们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说:“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适宜做天子,不能再呆在东宫。”

  其实,睿宗再次登基以后,在选择继承人时也犯过难。三郎李隆基因为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以及拥立睿宗有大功;而李成器(李宪)是嫡长子,睿宗第一次称帝时曾经被立为皇太子。在二人之间取舍,他一时也不便轻易表态。好在李成器明白事理,提出“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主动退避,说自己的才能不及弟弟三郎李隆基,皇太子还是由弟弟去做,自己没意见坚决拥护。

  太平公主一党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根据天象,睿宗要么传位,要么就应当另立太子,不然天灾就会降临。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决定传位于皇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听说父亲要隐退做太上皇,就急忙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睿宗皇帝给他个说法,不然让自己落个逼迫父亲退位的不孝罪名。睿宗表示说:“我儿诛凶定乱,能安邦定国。现在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你就不必疑虑!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坚决传位的意愿,并目送李隆基流涕而出。到这时,他似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这年七月睿宗正式下达传位诏书时,不甘心就此罢休的太平公主又提出让睿宗虽然传位,还应当退二不休,在幕后做顾问。太平公主显然是想让李隆基做一个傀儡皇帝。

  睿宗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他以让位终结自己这次短暂的帝王生涯。他的让位实际上是抛弃了太平公主,现在他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太平公主的意见。于是,睿宗又一次搞他的政治平衡。他说自己传位以后要不忘国家,表示仍然过问军国大政,尤其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要与李隆基共同协商解决。

  到这年的八月初三,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他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曰朕,发布政令曰诰、令。新君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自称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做制、敕。父子不同的是,睿宗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玄宗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五天后,唐玄宗改元先天,后改开元,再改天宝。

  睿宗的这次传位给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政局埋下了隐患。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到了玄宗开元四年六月,太上皇帝李旦在百福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

  李旦去世的时候,他在蒲城的陵寝——桥陵,及其配套设施桥陵行宫、兴镇龙霄宫的修建已经基本上竣工,并对宣化圣母庙进行了补充修建。唐明皇也多次去那儿踏勘,对陵寝的建设工作相当满意。

  十月的长安城,已经有了几分寒冷。

  这天是个黄道吉日,睿宗李旦的灵柩将要安葬在桥陵了。

  皇室贵族、中央政府的大小官员几乎全部出动了,这可是巴结当朝皇帝的一次绝好机会,人人都不会错过。和现在一样,领导的父亲去世了,下属人员没有一个是瓜怂,个个跑得快,唯恐落后,恨不得替领导去守灵。

  浩浩荡荡的送灵队伍出了长安城,径直往蒲城进发。

  过了水草肥美、碧波荡漾的卤阳湖,在甜水泉稍作停留后就往目的地桥陵开拔。

  送灵队伍在一个名叫宣化的村庄停留下来。贞观十四年,先帝太宗皇帝狩猎尧山时,御辇曾临幸这里,因车马喧哗,人们就借其谐音,将这个村庄取名“宣化”。

  “宣化”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娘娘庙”, 宣化“九天玄女庙”与“尧山圣母”同为“九姊妹”;蒲城当地人说尧山圣母为大姑娘,宣化圣母为二姑娘;二者同日庙会、互派庙使、交换庙旗;建筑“五间面宽”风格、柱径相同;依惯例庙会日一般都是其建成“开光”之时、即现在竣工典礼初始之日所确定。如此宏伟工程也必需一年之久,那么“宣化”、“尧山”二庙首日庙会就应该是此后二年的贞观16年,即公元616年的“清明节”。同日共庆,互相祝贺时换庙旗、派庙使尽在情理之中,并一直延续了下来,绝非因为“圣母九姊妹”才有了特殊的相互关系。“宣化庙”与建于贞观四年的蒲城“文庙”建筑的布局风格完全相同,因此宣化的“娘娘庙”也应该同是贞观早期的产物。后世人推断说是和尧山圣母庙同时修建,由担任过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监修的。

  那么,九天玄女到底为何方神灵?据《道教诸神》等书可知,“玄女”类似于女娲、王母、送子娘娘等神。原始形象为鸟,系商代始祖。特别处是传说她曾帮助轩辕皇帝打败过蚩尤,《诗经》、《史记》、《吕氏春秋》都有文字记载。她在民俗影响中并不十分突出,之所以重要乃在于是一位除恶安良的正义之神,古代小说中多次出现过她救助危险、传授兵书的故事。其中《三遂平妖传》中她出现在周时吴越战争中;《薛仁贵征东》当属唐代的故事。《女仙外传》中则有称:“道教天书三笈……黄帝得传一笈以平蚩尤;姜子牙仅得半传,遂著《阴符》;黄石公、诸葛、青田诸人所得不过十之二三,皆以足为帝王之师矣。”这就是说这位女神,不仅身世高贵,而且为古代卓有成效的军事家都得益于她。尽管都是传说,但核心是由于她有腾蛇乘雾、呼风唤雨变化无穷的仙道玄机,这才有了黄帝、姜子牙等都拜其为师之说。

  据蒲城当地人传说,玄宗皇帝后来多次到父亲的陵寝谒陵。尤其是开元十七年的那次谒陵让人记忆犹新。那次,玄宗皇帝率领了文武官员赴父亲的陵寝谒陵,皇上跪伏在地,眼泪汪汪,陪同的文武官员也是涕泪长流。皇上见金粟山岗有龙盘凤翥之势,对陪同的左右大臣说:

  “朕百年之后也埋葬在这里,为先帝陪葬,不能忘记孝敬父母呀!”

  陪同的文武官员将皇上的话记忆在心,玄宗皇帝驾崩后,于唐肃宗广德元年三月葬于蒲城县城东北的泰陵。陪葬的仅有元献皇后和内侍高力士。

  高力士对唐玄宗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不论玄宗出于权力的巅峰,还是人生的低谷,他始终能够追随左右,精心服侍。不想官场上绝大多数人,有奶便是娘,台上紧握手,鲜花加美酒,台下使绊子,门前冷落鞍马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