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姜孝春:感受西安的烟火气(甘南行之十)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2-09-26

  

  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城市一定是有烟火气的。你可以从这些烟火气里感受文化,感受历史,感受已经斑驳的岁月和今天人们的欣欣向荣。我所在的城市很小,笔直的马路,整齐的楼房,原来有点历史的老建筑都已拆掉,在这里想要感受文化和历史是很难的。

  到西安已经是下午1点多,我们没有去著名的景点,而是直接去了一个叫撒金桥的地方。撒金桥不是一座桥,而是一条长约800米的看似不起眼的小街,它北起莲湖路老关庙十字,宽约5米,向南延伸进入回坊后,收窄至不到4米,然后通向大麦市街。历史上洒金桥几易其名,先后用过大桥街、铁炉坊、前卫路、老关庙等名称,但只有洒金桥这个名称最恰当地说出了这条街与黄金的不解之缘。

  在唐朝时,洒金桥名叫大桥街,在唐长安城的地图上,清楚地标注着这条街的位置。大桥街能保留至今是因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唐长安城皇族们需要大量物资供给,以维持他们极尽奢华的生活,因此皇室征用民夫打通水路并在长安城外开挖了广运潭,以便把江南的丝绸、木材、珍珠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这些物资在广运潭卸货后,要穿过长安城郭城再经由广运门进入宫城。

  “长安有个洒金桥,洒金桥住了个员外本姓金,他先人手里无金银……没料想回来的路上拾了这么大的一个蛋蛋金!”这是秦腔《拾黄金》里关于在洒金桥拾金子的唱段。关于撒金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宋朝的时候在洒金桥住着李姓三兄弟,一天他们推着独轮车运木头回家,傍晚从今天洒金桥十字过桥的时候,桥上有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大哥一脚踹过去,石头没有动,于是三兄弟就合力把石头挪开,石头晃了一下,竟一路滚到了他们家门口。第二天天一亮,三兄弟想起了昨晚发生的事,就到门口去看那块石头,谁知这石头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仔细一瞧竟然是一大块金子!从此三兄弟家门口的这条路便被叫做洒金桥了。

  找了一个停车场停车,然后在路边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馆,简单地洗漱之后就来到撒金街寻找美食。走在充满历史感的土地上,每一步都好象踩在厚重的历史上,你不知道脚下的砖是秦代的还是汉代的,抑或是唐代的。撒金街的路很窄,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店铺,几乎都是小吃和各种特色美食。街有点乱,尤其当有机动车经过时,拥堵得非常厉害,有点菜市场的感觉,但并没有城管之类的部门来管理,也许正是这种乱,才会让人感到厚重的文化味儿。

  我们来到著名的马二酸汤水饺店,《舌尖上的中国》曾过拍过这里的水饺,我们算是慕名而来。店不大,而且没有雅间,十几张桌子都摆在大厅里,买了饭票后是要排队等候的。饺子终于上来,是机械包的那种,汤上面是一层红红的辣椒,饺子吃着还不错,渴一口汤,酸酸辣辣的,感觉一般,并没有《舌尖上的中国》说的那样美味。

  沿着撒金街向前走,路两边都是传统美食的牌子,有叶家麻花油茶、老丁家蜜枣甑糕、老金家蛋茶夹膜、老白家羊肉泡膜、老米家羊肉泡膜、香酥牛肉饼、老李家肉丸胡辣汤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在老孙家腊汁牛肉铺子前,买了80元的腊汁牛肉,让老板真空包装后准备带回家。又逛了两个多小时,到老童家羊肉泡膜店里要了碗羊肉泡膜。这时其实还不饿,但想来到西安,这里标志性的美食还是要偿偿的。坐在坐位上,将膜一点点掰碎,然后给服务员,他让厨师浇上羊肉汤,再放上几片煮熟的羊肉,一碗羊肉泡膜就做好了。其实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吃,泡后的膜还是有点硬,汤也有点膻。喝一口汤,一种酸辣酸辣的感觉,不太适合自己的口味。

  回到旅社已经是5点多钟,休息了一下,晚上6点便又开始逛古城西安,沿着撒金桥窄窄的路面向前走,拐过条小巷,就到了著名的回民街。这条街已经被网红们炒的很火,这里吃的也很贵,如果你不是网红,就不要在这里吃东西了。

  从回民街出来,又看了夜色中的鼓楼和钟楼,然后又回到了撒金桥。在那又吃了粉蒸肉和胡辣汤。快到旅馆的时候,有一个卖油炸臭豆腐的小摊儿,儿子操作,父亲坐在一边看着。于是,买了一油炸盒臭豆腐,一边吃一边和那位父亲拉家常。他说,现在西安的经济也不好,有钱的特别有钱,但平头百姓大多没什么钱,儿子30多了,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于是就在这支起了这个小摊儿,勉强维持生计。

  从西安回来已经很多天了,但还是时不时会回味起撒金街,倒不是想那的美食多好吃,主要是怀念那儿的烟火气。

  作者简介

  姜孝春:男,1963年出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理事。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鸭绿江》、《辽宁日报》等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1000余首(篇)。著有诗集《流浪在月光下》、散文集《纸上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