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舒乙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2-03-18

  

  舒乙(1935年6月2日-2021年4月21日),生于山东青岛,祖籍北京,满族,中共党员,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之子。历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十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1935年6月2日,出生于山东青岛。1953年,从北京二中毕业,进入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7年10月,出版回忆录《老舍最后的两天》。1988年,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1999年2月,出版散文集《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舒乙任馆长。200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我的父亲老舍》。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平民生活》。2015年9月,出版散文集《老舍的人文地图》。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舒乙:在意大利画画

  2003年9月曾去法国做讲演和文化交流,于9月25日至10月15日顺便访了意大利,共逗留了20天,在威尼斯、佛罗伦萨、锡耶纳、凡蒂冈、罗马和倜卧丽参观访问,画了几张画,其中罗马三张,包括凡蒂冈罗马城墙、斗兽场和古浴场;佛罗伦萨两张;威尼斯和倜卧丽各一张,共六张。

  倜卧丽这一张,取名《亲爱的太阳》。

  倜卧丽是罗马东边的一座小城,是一座花园城市,古老,是十一、十二世纪的古城,目前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点,相当有名气,去罗马的人多半都会到此一游,一日往返足矣。

  当时我住在罗马紧邻凡蒂冈的一座小旅馆里,图的是参观西斯庭教堂的名画比较方便。每天早上在旅馆里吃早餐时,总有一位看店的小伙子服务员向我问好。他待人热情友好,问寒问暖,主动介绍景点和交通情况。混熟了之后,有一天他说有一处小古镇就在附近,叫“倜卧丽”,应该去一下,有美景可供写生。这个建议不错,我当下就接受了,决定第二天一早坐出租车前往。小伙子忽然说出一个想法:回来时他会开他自己的车接我回罗马,因为顺路可以访问他的家和他的老母。那位母亲是西西里岛人,好客,很高兴请我去她家中坐一坐,喝咖啡聊聊天,见见我这个中国人。这个想法令我大出意外,真是求之不得,肯定是此次旅行的额外收获,于是决计照此办理。

  倜卧丽本身很像个大花园,有城堡,有宫殿,有古城墙,有喷泉,有广场,有极大的设计精巧的花园,花园是它的核心。它并不在一个平面上,布置得错落有致,上上下下很有层次,从入口不远的宫殿出口处往下看,尽收眼底,很气派,令人有一种置身在别出心裁的美境的感觉,突显了西方古典园林的人为设计的特点,在细节的处处变化中给人以惊喜,令人折服于智慧的巧思和创作中。

  但我画作有一特点,从来都是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一点特殊的东西,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给予。倜卧丽对我来说,人工的雕琢过于抢眼,令我无从下手。于是我走向它的外围,从里向外看,看它的周边,看它的外部环境。我发现了坡下的一段残垣断壁,很古老,很苍桑,又看见了几株高大的火焰松,阳光透过它们的簇簇枝叶,被分割成一道道金光,射向四方,咦,这可以画成画!我迅速作了写生,这便有了《亲爱的太阳》。

  画家的眼睛,往往有奇特的视角,能在别人看了一千遍一万遍而毫无感觉的细节中,发现美丽,从而发现可以成画的元素。

  老舍先生很早就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判断一张画的好坏,并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它是否有一点新的意思。这种话,后来他一再重复过,特别是在家中向前来的作家朋友们介绍张挂在自家墙上的美术作品时,格外强调过。我自己在上高中时,就在我家的客厅里,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过。老了,老了,当自己开始作画时,这些话,突然,跨过了时空,相隔几十年,飞进了我的脑海,让我受用,让我有章可循,成了我的作画指南:每张画都力图有点新的意思;如果不是这样,宁肯不画!

  我的意大利组画,便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当然,《亲爱的太阳》要感谢那位意大利小伙子,他叫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