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夏立君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1-08-26

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获奖者——夏立君

MAIN201809182112000402862267800.jpg

  作者简介:夏立君:1960年代生于山东沂南,现居日照。1980年代始发作品。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年,后供职媒体。作品大量入列散文或随笔排行榜,并入选大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读本、新中国散文典藏和各种年度选及选本。发表小说《天堂里的牛栏》《草民康熙》等,出版文集《心中的风景》《时间之箭》等。获钟山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内容简介:《时间的压力》出自“林语堂散文奖”“钟山文学奖”获得者夏立君之手。作者以寻绎之功力,清理之胆识,通过抵达呼应一个个心灵秘境,展开一场场跨越千载的时空对话,旨在于现代人文视野下,以学术质地的文学表达完成对古人及传统的深度解读。屈原的缠绵悱恻,曹操的诡谲苍茫,李白的青春飞扬,司马迁的义气决绝……形神毕肖的一个个古人,时间压力下的存在困境与人性挣扎,在作者笔下一一呈现。

  作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古人共同抵达历史深处,却又能清醒地站在历史的魅影之外。文字干净利索,剥皮见骨,时有水落石出之效,读来简捷畅快,而又时时让人警醒,颇费思量。

  《时间的压力》:

  一个人的仪式

  2008年深秋,我结束在广西柳州的会议,返回山东的路上,特意绕道上海。目的很明确,就是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了。知道这三人特别是前两人的人,已是少之又少。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上海松江区小昆山镇、余山镇一带。三百年前相继捐躯的三位英雄都葬在这里。

  多年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的历史、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晚明志士、诗人陈子龙,与夏允彝是至交,与夏完淳则是师生兼战友,三人相继赴死。

  这里是大都市安静的远郊。放眼望去是一幅低海拔平原景象,蒲苇青青、阡陌纵横的田野里,远远近近穿插着整齐的楼房。远处有低矮的山阜,近处则河渠交织。我难以将眼前的山水,与陈子龙、夏完淳诗文中常提到的山水对应。

  一个人悠然走在路上。手持地图,见人就问。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使墓地已近在咫尺了,知道的人仍是少之又少。

  先到达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在此。

  村庄已拆迁,村庄旧址是一片残垣断壁,村民已迁到现代化小区里去了。残垣断壁与一片湿地、一条小河相连,周边疯长着水葫芦一类的水草,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墓地与陆路之间有小路相通。一圈围墙围成一个约两亩大小的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方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铁栅栏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怎能甘心?我辗转找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打通了保管钥匙人的电话,对方却说有事来不了。

  工作人员对我说:没什么看头。隔着门看看就得了,进去看也就那个样。

  我不自觉地大声答复说“好”。心中一个主意已定。

  又返回墓园,独立栅栏门外。铁栅栏很高,顶部锋利。我决定翻过去。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钞票,所以注定要寂寞了。好在真英雄不怕寂寞。我打量着这道门,心里说:只好做一回“鸡鸣狗盗”之徒了。背包太大了,就放在门外,相机从栅栏间隙塞进去,外套鞋子脱下来塞进去,然后手脚并用,小心翼翼,成功翻过了栅栏。这一回能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墓前有石柱方亭“沅江亭”,已非乾隆年间原物,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原物。另有石碑四方,分别刻有陈子龙生平事迹及其雕像。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数分钟。再绕墓一周,原路退出。

  大英雄陈子龙,你就义时虚岁四十,我已虚岁近五十了。你就义时还是个青年啊。你看我老夫身手如何?就以你大英雄襟怀,对我这“鸡鸣狗盗”之行付之一笑吧。

  离开余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那个令人惊心的少年夏完淳葬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