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刘军:工作和生活中的兼顾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1-04-12

  

  这里不想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所讲的兼顾,不想谈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到的统筹兼顾,只是讲讲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兼顾,比如:

  读书与工作。两者能否兼顾呢?有人说,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呢?其实这只是借口,实际上这些人是不喜欢读书,或者认为读书没用,在浪费时间。当时李云龙、丁伟等就不愿意进军校,进了学校也是净惹事,不是老领导刘伯承在那压着,经常训导他们,他们不仅不会认真学,还扰乱课堂,取笑老师,拒绝穿新式制服。可是经过批评以后,学的结果呢?他们都拿出了像样的毕业论文,掌握了很多现代化的军事知识,这对他们迎接现代战争极其重要。不管是谁,不读书就做不好工作。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都上不来,要做出出色的成绩,怎么可能呢?毛泽东日理万机,还在日夜读书,不然拿什么指导革命和建设?昨晚看电视剧“觉醒年代,”陈独秀和李大钊有一段拿什么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对话。陈独秀问李大钊,听说你最近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是的,我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法国等国实行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你对十月革命怎么看?十月革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的是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苏联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已经两年了,说明这种革命是正确的。陈独秀也表示同意。李大钊对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影响巨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研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有很大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决定着中国的命运。

  独立与合群。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做人要随和一点,要合群,不要孤僻,不要“隔路”,独立性太强。可是我看了《中国“顶级天团”的家世背景曝光》一文,说出了我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杨洁篪、华春莹、王毅以上三人,就是我国外交天团里面的代表人物和风云人物。这些人年轻求学时候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不合群。晚上的时候,业余时间,大家要么参加文娱活动去了,要么去休息去了,要么去谈恋爱了,可是他们却总是在抓紧时间学习。那个时候好多人不喜欢他们,觉得他们不合群,甚至有领导找他们谈话,但是他们依然选择独来独往。杨洁篪在别人都在玩闹打牌并被嘲笑“电表工人学英语有什么用”的时候,他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学习。华春莹在同寝室女孩都在谈恋爱,拥有丰富业余生活的时候,她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成为那一届唯一一个进入外交部的女孩。王毅在所有人都怪他不合群,不喜欢他的时候,他一个人点着煤油灯,翻开各种名著和文献资料.....看见了吗?他们的人生蜕变和进阶,都是从不合群开始的。羊都是群居的,狮子才会独来独往。如果你想要合群,那么就会得到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人生,如果你变得不合群,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开始慢慢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主要和次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等观点的提出,是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贡献。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当然也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棒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

  有时虽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但因为是你力所不能及的事,你可能也办不好.或是你根本就不愿意办的事,对此,提高相应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长期与短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还是好的,是说有些人不是没有远虑,再放大点说,不是没有理想或梦想,只是被眼前的困难给羁绊了,顾不上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借口。杨洁篪、华春莹、王毅,他们在大家都不学习的时候,就相信知识终归是有用的,虽然他们无法清晰地判断出落实到自己身上是哪种方式,是什么时间。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螺旋上升和原地转圈从外表上看,其实是一样的,好像并没有区别,一两个月也区别不大,但是等你三五年之后再来看的时候,这将是质与量的区别。其实读书也是这样,一两个月并没有区别,两三年也区别不大,但是你把人生的纵轴拉长到十几二十年来看,这将是天与地的区别。杨洁篪用30年时间从电表厂工人逆袭成为外交部长的时候,当年嘲笑他的那些工友在干什么?华春莹用20年时间从小镇姑娘成为我国新闻司司长的时候,那些上学时期却忙着谈恋爱的同学们,有着什么成就?王毅从一名战士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时候,那些骂他不合群的战士,又去了哪里?他们是把长期和短期真正结合起来的人,他们在眼下却看到长远,眼前的努力为的是长远的目标。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在别人呆在舒适区原地转圈的时候,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去专注于一件事情,不追求单次的极致效果,而是追求单次动作最终累加出的精彩。

  分开与合并。就工作而言,忙的时候任务一个接着一个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手脚不够用。但细细分析,在所接受的工作中,有些是相近可以参照的,有些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有些则是可让别人来辅助的,所以统筹兼顾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作为领导,要根据工作的不同情况,根据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分给不同的工作,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所长;有些相近的工作则可以合并同类项,既可以形成合力,也可以节省物力财力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统筹兼顾的事就更多了。一般象常日班的家庭,早晨的时间相当宝贵。早晨既想多睡一会儿,又要完成个人的洗漱,还要收拾家务、准备家人的早餐,所以时间总觉不够用,但不能忽视这里面也存在统筹兼顾。起床后,可以将几项工作同时做。比如,把米淘进电饭锅先煮上,烧一壶开水备用,接着就可以洗漱、收拾床被、穿好衣服等,洗漱完毕,饭也好了,就可以吃饭,然后上班走人。如果你倒过来,收拾完一圈再做饭,就要花费一倍以上的时间。所以只要掌握好一定的时间规律,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要善于发现规律,善于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办好更多的事。

  工作与运动。上班族一旦忙起来很难有整块时间用来健身,怎么办?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办法。当时我的办法就是每天从家里走走到单位,大约5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从2011年到2017年整整走了六年,周六周日还去爬山,零星时间就去散步,这些锻炼保证了自己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在路上既可以看看手机中的信息和文章,又可以把一天的工作大体计划好,还可以想想待写的文章,算是一举多得吧。这不也是一种兼顾吗?

  严谨与拖延。有人做事过于拖沓,好多事说完基本上就没影了,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下围棋首先要处理急所之处,其次是生死之所,要着眼大局,掌握平衡,工作和生活也是如此。

  注重严谨,反对拖拉,才能有效率有成就。有精力有条件的时候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没精力的时候甚至可以搞点娱乐或者休息,不要搞疲劳战术。反过来可能就没有效率。一生也是这样,不能说我们老的时候去上学,小的时候去做事,这就不严谨了。“幼儿学,壮时行”,很有道理。拖延正在无形之中挥霍着我们的生命。有的人可以果断地克服惰性,主动迎接挑战;有的人却优柔寡断,被行动和拖拉所困惑。拖延如果形成习惯的话就会削减人的意志,怀疑自己的能力,使人失去信心,也使他人失去信任。当然,有时候思考多过、犹豫不决也会造成拖延。谨慎从事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会造成不良后果。要想尽办法不拖延,在考虑清楚后立即动手。

  兼顾的事当然不止这些。一篇小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两种人,一种虽然在忙碌,但工作生活被他搞得一团糟,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没有章法,毫无成就,几年见了,还是涛声依旧;有一种人没有目标,没有重点,没有特长,没有计划,一天想到哪干哪,就是一个混子。一生也就这么过来了。从小就没有对自己的一生有个规划,统筹兼顾也就谈不上了。

  歌德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202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