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胡世宗:陈广生执着写雷锋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1-01-28

  

  很少人知道一辈子宣传雷锋的陈广生,和雷锋有差不多的苦难童年,他的祖辈是“闯关东”一族,是举家从山东蓬莱逃荒到东北,住到长春郊外一个小窝棚里。1931年3月5日,陈广生就出生在这个饱经风霜的贫苦家庭里。半年后,“九一八”事变,日军强占长春郊外作为军事基地,把他们家和与他们一样的贫苦百姓强迁到贫瘠荒凉的二道河子,长春改称“满洲帝国新京特别市”,老百姓从此成了“亡国奴”。陈广生八岁刚上学,父亲就病倒在外地,险些丧命,母亲设法把父亲接回家养病,因操劳过度,母亲伤了右手,丧失劳动能力,自己连头都不能梳,姐姐还不满18岁就嫁了人,小妹妹刚满周岁就送给了别人,二妹16岁就到一家麻袋厂当童工。陈广生本人这样的苦难经历,是他后来写好雷锋的情感铺垫。

  1949年夏,解放军东北军区驻长春警卫师招收文工队员,陈广生报考被录取,在这文工队里,他吹过低音贝斯,唱过男中音,为刘白羽小说改编的话剧《无敌三勇士》制作过布景,还自编自演写过节目。1952年开始,他就在《解放军文艺》《东北战士》等刊物上,接连发表反映朝鲜战地生活的作品,这是他后来写雷锋在写作技能方面的准备。

  后来陈广生当过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理论教员,给排以上干部讲《政治经济学》。他爱看苏联的小说和电影,1958年他为工程兵代表队写了5个文艺节目,参加沈阳军区第四届文艺会演,个个抱得大奖归来。领导发现了他的写作才华,让他改行当了俱乐部主任。就是这个职务,让陈广生有机会在雷锋一入伍就和他相识了。雷锋曾从陈广生手借过一本《鲁迅小说选》。雷锋看完这本小说对陈广生说:“我母亲和祥林嫂差不多!”这一句话,让陈广生觉得这个新兵一定有痛苦的身世。他在新兵连的文艺晚会上发现了雷锋有文艺表演才能,便把他列入了团战士业余演出队的名单,并与雷锋在演出队共同生活了四十天。

  雷锋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但他一口方言,集体朗诵等节目不怎么合群,雷锋自觉普通话不过关,要求回连队。陈广生把他留下来,雷锋上节目有困难,就给大家烧开水,拉大幕,做服务保障工作,就是这些平凡的小事,让陈广生喜欢上了雷锋。他们分手后,雷锋很快在老连队做得特别出色,越来越突出,各方面都走在前面,成为团里的标兵典型,陈广生很乐意参加写雷锋材料的工作,直到为雷锋写出37000-字的报告文学《向阳坡上长幼苗》。《解放军文艺》收到陈广生的稿子后来信说,小战士还活着,怎么可能发这么长的稿子啊!让他压成一万字后发表。这期间,陈广生被调到八一厂参加了电影剧本《地雷战》的创作。他回来,要压稿子,团政委韩万金跟他说,你外出这一年多,雷锋事迹有新发展,稿子不是压缩的事,要更充实丰富啊!

  1962年8月上旬,陈广生“猫”到部队营口老营房补充修改那篇报告文学,没过几天,8月15日,一个电话从抚顺打过来,说雷锋因公牺牲了,让他赶紧回到抚顺驻地参加操办雷锋的治丧活动。陈广生参与了追悼会和“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的筹办。后来那个展览很快就办到了抚顺市区和沈阳军区军人俱乐部。辽宁省委书记黄火青闻知后,指示省委宣传部,把抚顺的雷锋展览复制到沈阳市文化宫展出。

  在办展时,陈广生接触到了雷锋的8本日记手稿,他细心翻阅,把《向阳坡上长幼苗》改写成《毛主席的好战士》,在《抚顺日报》上连载,连载嘛,就要切割成一段段独立成章的小故事,这就是《雷锋的故事》最原始的底本。这稿子在《抚顺日报》上连载了25天,自然成了25个小故事,到1962年11月底连载完毕。

  抚顺人民广播电台配合得也好,报纸发表一篇,他们就让陈广生亲自去播一篇,报纸天天发,电台天天播,这就让宣传雷锋这件事成了气候。《解放军报》《辽宁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等也约陈广生写雷锋。四个月后,毛主席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这之后,陈广生被邀写的就更多了,他接连写了十几本书,他为宣传雷锋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不该忘记这位执着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