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特·官布扎布:一个叫蒙古的追梦人群(节选)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1-01-22

  

  在感受人类生存历程的文字中,能够谈及自己民族的一段故事,是一件颇让人自豪和激动的事情。不过,我知道,这事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天南海北,而是需要冷静、理智和实事求是。毕竟,我的祖先奋力挤向生存资源产地时,东西两大生存圈均有新的发育和变化,不仅更多有天赋的土地被开发成了丰饶的资源产地,大大扩广了引力场的面积,而且已经挤入其中的人们使它趋向饱和,并以不同的形式占有和经略起来了。于是导致我祖先向往迫切,用力猛烈,造成的创伤也很大。所以,也引发了至今仍在延续的冷热迥异的广泛评说。由此,也需要我不被这些左右,冷静而客观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如上所说,虽然生存圈内在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源产地更大了,丰饶程度更高了,但它远远没有惠及到生活在草原深处的蒙古人。所以,不甘贫寒于蛮荒之中的他们必然向资源产地奋力挤去。

  当匈奴、鲜卑等草原游牧人向资源产地轰轰烈烈挤去时,蒙古人尚在成长的摇篮里。在早期的生活中,他们没有文字,只有口耳相传的记忆。风从草原走过时不知带走了多少记忆,在留存下来的不多记忆中,有一个传说与他们的起源有关:

  大约距今三千年左右,北方草原上的各部落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天动地的大鏖战,一连打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被称为蒙古的部落被另一些叫突厥的部落打败了。叫突厥的那个部落对被称为蒙古的部落进行了大屠杀,最后只剩下了两男两女。一天夜里,这两男两女借着月光,逃进了一座深山。这座山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山上林木茂密,连吃饱的大蛇也难以通过。

  这两对逃难的青年男女四处攀寻,终于越过了天险,找到了草地和清泉。于是他们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并给这座山起名为“额儿古涅昆”。后来,这四个年轻人结成了两对夫妻,建起了两个帐篷,猎取野猪、麋鹿,驯养野马、山羊。几年后,他们就有了成群的马儿和羊儿,积蓄了许多财富,还生养了几个儿女。

  这两户人家,一户叫涅古思,另一户叫乞颜。过了若干年,涅古思和乞颜两家的人户越来越多,这额儿古涅昆山已经不能容纳这么多的人了。于是,他们打算离开这里,向外发展。但是,他们祖先上山的路已经被草木阻塞了,而且那么多的马、牛、羊也带不过去。怎么能翻过这座险峻的山岭呢?他们试用了各种办法,最后终于发现了一处铁矿,便决定化铁铸剑出山,返回祖先的故土。

  两族人在一个老人的率领下,砍倒了一片森林,准备了成堆的木柴,又杀了七十头牛马,剥下它们的皮,做成了七十个皮囊式的风箱。然后,他们一起动手,用这七十个风箱鼓风助火,使那里的铁矿全部熔化。他们从那里得到了无数的铁,铸成剑后,开辟了一条通道。

  于是,乞颜氏和涅古思氏离开了那个狭窄的土地,回到了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捕鱼儿海,阔连湖畔的辽阔草原上遍布了他们的人。

  与很多其他民族的起源传说相比,这个起源传说并没有太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可能与原事情并不很远。这个传说不是蒙古人自己写入他们典籍的,而是波斯史家拉施特记入他通史性著作《史集》后流传下来的。也许,对于习惯了口耳相传的蒙古先人来说,这只是他们众多记忆中的普通一则,所以没太在意它关于他们身世的重要意义。可拉施特很敏锐,据他说,这是从一位可靠的老人那里听到的。拉施特从可靠的老人那里听到它时,它肯定是相传了很长时间的记忆了。口耳相传难以克服的一点是日久天长中的流变。这则传说肯定也经历了流变,但被拉施特固定到文字上之后,它的流变就停止了。传说中出现的捕鱼儿海、阔连湖两个地方,就是今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辖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有着这样记忆的蒙古人是调整与土地的关系之后开始获得力量的。他们原先是过着狩猎的,或者被动适应生存资源存在形式的生活,这在他们自己写的《蒙古秘史》中清晰可见。后来他们转型了,从追逐猎物的猎人变成了放牧五畜的牧人。这个时候,他们与大地的关系被调整得很近了,虽然这与利用自然能量生产食物的生存方式差距较大,但他们已经开始用头数众多的牛马羊群来为他们收集大地的滋养,以备随时食用。于是,食物比以往多了,能够养活的人口也比以往多了,力量也就开始增强起来了。

  蒙古人这一转型成长的过程,是在契丹人的辽朝统治东方生存圈北部资源产地时进行的。在此期间,他们完成了族民的部落化发育,并开始进入部落联盟的生活形态。现今人们很难想象古代先民进入部落联盟生活的具体情节,《蒙古秘史》记述了其中的一种形式。蒙古人有一位感光生子的祖先,她一共生养了五个儿子,母亲去世后他们互相不和,便演绎了这样一段故事:

  阿阑豁阿过世后,因兄弟五人不合,由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四人分掉马群等家产后过起了各自的日子。兄弟四人嫌孛端察儿蒙合黑愚拙,不把他当做兄弟看待,没分给他任何家产。

  既被亲人抛弃,何以留在此地!孛端察儿愤然跨上骨瘦如柴的白马,抱定“死就死,活就活”的决心,顺着斡难河水走了下去。走到名叫巴勒谆岛的地方后,他才搭起草棚子住了下来。此间,孛端察儿见一雏鹰正在捕食黑野鸡,便用白马的尾毛做成套子,套住雏鹰后把它带回家养了起来。

  衣食无着的孛端察儿常常靠射杀被狼围困在山崖间的猎物或拾拣被狼吃剩的片肉残骨充饥,并且把捉来的雏鹰喂养起来。这般艰难地熬过了冬天,待到春暖花开雁鸭飞回的时候,他纵鹰捕来的猎物已挂满了林间树枝。

  此间,一群百姓从都亦连山后迁到了统格黎溪边。孛端察儿每天将鹰放飞后,走到他们中间讨喝酸马奶,傍晚时才回自己的草棚子。那群百姓曾向孛端察儿讨要过他的鹰,但他没有给。他们互不探问对方的来历,相隔不远地过着各自的日子。

  孛端察儿的哥哥不忽合塔吉因惦念弟弟,顺着斡难河向着弟弟走去的方向出发了。他走到统格黎溪边,向那群百姓打探弟弟的消息。那群百姓说:“有一人,每天来这里喝酸马奶。他的相貌和马匹与你说的完全相同。他养有一只猎鹰。他究竟住在何处,我们也不知道。每当刮起西北风时,都会飞来满天的羽毛。由此看来,他的住处就在附近。不一会儿他就会过来,请你稍等片刻!”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人向统格黎溪走来。走过去一看果真是孛端察儿,于是,哥哥不忽合塔吉领着弟弟孛端察儿向斡难河上游急奔而去。

  孛端察儿跟在哥哥的后面,大声说道:“兄长,兄长,身必有首,衣必有领啊!”对此,走在前面的不忽合塔吉未予理睬。接着,孛端察儿又重复了一遍,但不忽合塔吉仍未答话。当孛端察儿再次说起时,他哥哥问道:“这句话,你为什么反复唠叨?”

  孛端察儿回答道:“统格黎溪边的那些百姓是一群散民。他们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也没有头领。如此游民,我们应去虏获!”

  不忽合塔吉说:“那好,我们回家与兄弟商议掳取的办法。”

  回家后,兄弟五人商定了掳取的办法,并派孛端察儿打头。

  打头的孛端察儿先抓获一孕妇,问:“你是什么人?”孕妇答道:“我是扎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歹人。”

  如此,兄弟五人发起攻击,轻易地征服了对方。他们不仅缴获了牲畜,又将那些百姓带回家中奴役了下来。

  就这样,这个家族在蒙古人之中开始获得权力,并被称为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就出自这个家族。部落联盟的生活时期,蒙古人有很多的部落,丰美的草场和牛马羊群是这一时期的最大需要。与曾经经历过壮大过程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蒙古人也毫不例外地投入到了征服其他游牧人群的战斗之中。

  不过,蒙古人未能轻易取得胜利,反而被打败了。他们的联盟走向了解体,维系联盟的政治构架也坍塌了下来,又一次回到了部落联盟形成前混乱无序的状态。

  这时,有一个人手里握着一块凝血出生了。时间是公元1162年4月。这个人就是后来成长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

  古代蒙古人信仰上天,这与现今所说的天神似乎有所不同,他好像更为虚幻和模糊。而且,直到成吉思汗时代,它仍未改变被崇拜的境态,仍未形成具有认知体系的宗教。所以,试图以宗教的元素解读蒙古人的努力都恐难到达真相的身边。因为,他们崇拜的上天,就像威赫·史密特神父所感觉到的苍天之神,而且比他的感觉还模糊。

  所以,蒙古人虽然崇拜上天,但更相信自己的身体。而成吉思汗给了他智慧和方向。

  成吉思汗没有去试图恢复部落联盟,而是从破解自身遇到的困难开始,把散落草原的蒙古人汇集到自己身边,使他们走上了创建帝国的征途。他不像以往所描述的那样英雄无比,而总是保持着冷静、深沉和与众有别的智慧。所以,他除经历过最早期的一次失利外,再没有放走过一次战争的胜利。这样,经过17年的浴血奋斗,征服北亚草原和森林里的所有民族,于公元1206年创建了大蒙古国,成了所有毡帐百姓的最高君主。

  成吉思汗创建的这个帝国,与当年波斯人居鲁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和匈奴人、罗马人以及突厥人建立的帝国一样,是一个被统合起来的巨大需求体。成吉思汗统合起来的这个需求体,与匈奴人、契丹人和女真人所建起来的需求体一样,都位于东方生存圈的广袤土地上。所以,作为这个生存圈中心的资源产区,中国中原地区都会成为他们表达需求的首先方向。尽管,成吉思汗建立帝国的13世纪那个年代,西部生存圈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欧、中欧以及东欧第聂伯河流域都被开发成了丰饶的资源产地,因而他们不再像原来那样大举向环地中海资源产地拥挤了。可东方生存圈的情况与他们不同,虽然在统合经略的各个朝代都用力推广过农耕,都用力开拓过资源产地的面积,但沿长城存在的400毫米降雨线和其外围不能承受农耕使用的北方草原,无情地限制了资源产地面积的向北展延。所以,东方生存圈挤向中心的规律性运动的方向依然照旧地存在着,成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心灵指向。

  成吉思汗创建起大蒙古帝国时,东方生存圈中心的资源产地以三分天下的形式被分割占有和经略着。最丰饶的黄河以南至长江两岸地区由宋王朝经略;由黄河中上游的水流渐渐冲积而成的,被民间说成为“天下黄河富河套”的河套地区则由一个叫党项羌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所占有;而在黄河中下游正北的方向上,由那位不肯唱歌的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所建起的金王朝占有和经略着这边的资源产地。所以,金王朝就存在于成吉思汗必须要挤往的方向上。

  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人,原来是被管辖于金王朝的。虽然,被统辖在生存资源统筹使用的政权框架下,但金王朝只顾对生存资源的独自享用,不仅没有惠及治下的游牧人群,而只让他们承担了进贡朝廷的义务。这种做法引起了蒙古人的反感,已将游牧人的力量汇集到自己麾下的成吉思汗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机会不久就来了。公元1209年,金朝皇位更替,由成吉思汗认识并不很看得起的完颜允济继位。每当新帝即位,金朝都会派出使臣到各地宣告,并要求各地头人下跪听宣。成吉思汗向前来宣告的金使问:“谁为新的君主?”当金使告诉他新君主就是完颜允济时,成吉思汗不仅没有下跪,而面朝南方唾沫说:“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说罢,不等宣告就上马归去了。

  成吉思汗坐骑留下的蹄印,不仅是蒙古对金朝臣属关系的终结符号,更是攻向生存资源产地的战鼓声。

  成吉思汗是以复仇的名义,开始攻伐金朝的。在蒙古人正在壮大的部落联盟时期,金朝廷曾杀害过成吉思汗的父辈二人。所以,成吉思汗对占据资源产地的金朝既有满腹的仇恨,也有难以克服的需求向往。

  蒙古人开始攻伐金朝的时间是公元1211年。关于这一年的攻伐,《蒙古秘史》记述道:

  成吉思汗于羊儿年发兵金国,攻下抚州,越过野狐岭,直取宣德府后,派者别、古亦古捏克二勇将为先锋攻至居庸关。见有大军把守,者别说:“引诱他们出来,然后再战!”便率军后撤。“追!”一见者别大军后退,金兵便冲出关隘,漫山遍野地追了过来。当金兵追至宣德府附近时,者别大军调转马头迎面冲去,打败了陆续到来的金兵。紧接着,从后面到来的成吉思汗所率主力中军乘胜而进,连续打败黑契丹、女真、主因等金兵精锐,势如破竹地杀到了居庸关下。者别顺势攻下居庸关后越过了山岭。成吉思汗则下营龙虎台,向中都及其他各城派出了攻城大军。

  面对蒙古人声势浩大的攻伐,金朝开始措手不及。可是,据《蒙古秘史》说,朝廷中的一个丞相非常清楚蒙古人的需求和退回他们的办法。他建议皇帝与蒙古讲和,把美女送给他们的君主,把金银财宝分给他们的兵勇。果然,这位丞相的建议非常奏效,成吉思汗和蒙古兵勇们拿到宫廷里养出的美女和“人尽其力的财宝”后,退回草原去了。

  对成吉思汗和蒙古人来说,这是他们挤往资源产地的开始。但在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历史角色,而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的东西在什么地方。这与有史以来的情况一样,难以进入能动利用自然能量生产生存资源之路的人们,他们为解决需求而进行的努力和有方向的活动,在这个地球上呈现出了生存圈现象与清晰可见的规律性运动。由于我们察觉到了这一现象的存在,所以从那些错综复杂的纠葛与冲突中,能够看到他们带有历史方向的脚步。

  据《蒙古秘史》记述,成吉思汗从金王朝大门前退回草原后,很快又发动了对西夏王朝的征服。党项羌人没有和他战斗,得知他率大军前来,便不战而降地表示:“闻成吉思汗大名我等惧怕已久。如今君威亲临,更是惊恐至极。今惊惧不已的我们唐兀惕百姓愿做您右手,为您效力。”这岂不是成吉思汗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吗?他接受了西夏王的归服,把天下黄河养富了的河套这一资源产地愉快地并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

  拥有河套后,蒙古人没有放下对金朝的惦记。只是不久前的议和,使笃诚信誉的蒙古人难以无名出师。不过,借口不久便出现了。原来,开始遭受蒙古人攻伐的金朝全面警惕起他们的行为来。金朝人发现,蒙古人派往宋朝的使臣往返时都路过他们的土地。于是,疑虑渐渐多起来的朝廷将他们抓起来扣留了。听到消息,成吉思汗说:“既然与我们议和了,为什么还要扣留我派往宋国的使者?”便于公元1214年再度出征金王朝。

  据《蒙古秘史》记述,在这次攻防中,双方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结果,成吉思汗取得了胜利,金朝皇帝丢下中都城,跑到南部都城去了。留守中都城的金朝守将没有继续抵抗,而是举城投降了。按照一般的情况和以往胜利者的通常做法,接下来成吉思汗应该举行一个隆重的入城仪式,然后还可以像基辅罗斯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占领保加尔人都城后宣布定居一样,也把自己安置到这个繁华丰饶的都城之中。可他没有,只是派几名手下进城,接受并进行了接管。这对研究成吉思汗的人们至今都是谜,两次兵临北京,而且均为获胜,他为什么不进一下城呢?

  成吉思汗没有进城的原因可能很多。也许,对成吉思汗而言,两次出兵虽然都取得了胜利,拿到了美女、财宝和中都城在内的一些土地,但金王朝远还没有被推翻,所以进城炫耀一下的必要能有多大呢?也许,农耕类型的生活和建筑在其上的王朝运作,对于他很陌生,所以他需要时间去熟悉和把握,然后去一举推翻王朝并对全部版图进行接管,那时才昂首进城并不算晚。也许这就是他没有急着进城的一个原因,可是就这般回到草原后,他用于攻取金朝的精力却被别的事情抢过去了。

  这个事情就是“讹答剌惨案”。惨案的制造者是一个叫花剌子模国的中亚突厥人政权。这个政权的创建者是从赛尔柱王朝中派生出的又一部突厥人。当塞尔柱王朝的权力渐渐衰败时,主政花剌子模地区的总督努什特勤日渐发达起来,待到公元1138年时,他的后代背叛塞尔柱王朝,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再到公元13世纪时,他们已经灭掉在印度和波斯土地上的同种人王朝,在占享这些土地上的资源的同时,为挤向更丰饶的资源产地而摩拳擦掌。他们原本属于东方生存圈的先人们,虽然被强大的唐王朝挤出了生存圈,进而挤向了南亚和西部生存圈的资源产地,不过,就他们占据的中亚之位置而言,一旦汇集到足够的冲击力,他们挤往资源产地的方向既可向西,也可向东。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正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在他们的东边成长起了一个叫蒙古的强大力量。对此,他们很是焦虑,不仅派使者,还派商贩了解和探视蒙古人的意图。这时,用力于金朝的成吉思汗均以友善的姿态回应了他们,并曾致信其国王:“我知道你的势力十分强大,你的国家也很广阔。我知道尊敬的国王你统治着大地上一块广袤的土地,我深深地希望与你修好……”但花剌子模人的焦虑仍未消除。终于,于公元1218年,他们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往那里的一支450人的商队。

  尽管成吉思汗以冷静、深沉、智慧闻名,但据《世界征服者史》作者志费尼说,他听到后:“以致无法平静下来”“万仗怒火致使泪水夺眶而出”。于是,成吉思汗暂缓对金朝的攻略,开启了将蒙古人引向跨生存圈运动的复仇战的序幕。

  也许,我在说事后的聪明话。如果当时花剌子模的国王对生存圈现象有点感知,就大致能分析出自己与成吉思汗用力方向的不同,进而就不会引发给自己,也给自己的人民,还给蒙古人带来巨大牺牲的复仇之战。可惜,那时的人类智慧还感知不出生存圈现象的存在,也归纳不出它规律性运动的特征,所以成吉思汗的愤怒征途就难以避免地发生了。

  这次征程开始于公元1219年春。出征前,成吉思汗做好了各种准备。首先,他抱定宁死报仇的决心,所以指定了三子窝阔台为大位的继承人;其次,金朝是他不可放手的目标,所以留下心腹大将木华黎继续主持对金朝的战争;再是征召所有归服地区的兵力随同前往。在征召随同兵力时,虽然遭到西夏人的诋毁与拒绝,成吉思汗都将其放在一边后,亲率4路大军约20万人马,越过阿尔泰山,向花剌子模进击而去。

  花剌子模国王也许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或者是低估了蒙古人的能力,他和他的军队遇到成吉思汗及其将领的攻势以后,一个个地都被打败了。而他自己远不像一个国王和军队的主心骨,不仅没有率军抗击入侵的蒙古人,且还带着家眷、亲族和财宝,向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转移并躲避了起来。士气、国气由此低落,城市、人民和没有了统帅指挥的军队变成了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发泄愤怒的对象。城市一个接一个地陷落,反抗者一批又一批地被斩杀,财富一地接一地地被抢掠。他们放任愤怒的行为,甚至让生活在公元1160—1233年间的穆斯林历史学家写下了:“在世界走向末日和毁灭之前,人类不可能看到可与这一灾祸相比的灾难”的惊恐之文字。

  愤怒被放任着,但成吉思还没有忘掉这一切的肇事者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他从军中选出最得力的者别、速不台二将专门追击不断转移避战的国王摩诃末。成吉思汗下旨说:必须擒获摩诃末,否则勿回,为期三年。后又派一万骑增援加力。者别、速不台以过人的智谋和超强的执行力,一路尾随追踪摩诃末,约在1220年中旬时迫使摩诃末逃入里海的一个小岛,年末时无助地病死在这里。

  随着摩诃末的魂飞人灭,这场愤怒的复仇就该结束了。可它没有结束,摩诃末躲逃中的一个决定,又把成吉思汗拖入了另一轮追逐之中。原来,摩诃末在遁入里海小岛时,深感权力已成累赘,便立儿子扎兰丁为新的国王。扎兰丁雄心勃勃,不畏强敌,决心为突厥人雪洗旧耻。他组织统帅新旧兵力,开始与成吉思汗军周旋,并取得一些胜利。见扎兰丁的反击有声有色,绝非自方将领指挥失当那么简单,成吉思汗转而把剿灭扎兰丁当做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

  扎兰丁得知成吉思汗亲自来功伐他,便感到力不能持,从根据地的伽色尼向南退却。扎兰丁可能低估了蒙古骑兵的速度,当他有条不紊地准备渡过印度河,南下避难时,成吉思汗以最快的速度追赶了过来,并在印度河畔包围了他。成吉思汗很想捉到他,于是下达了不准放箭的命令。扎兰丁很想摆脱他,于是进行了猛烈的突围。可是制控权毕竟已被成吉思汗掌握,见蒙古兵勇步步逼近自己,这位年轻有为而壮志未酬的扎兰丁,手握武器和盾牌,从河畔悬崖跃马跳入水中,泅渡对岸而去。见此,成吉思汗拦住了跃马去追的兵士,感慨地对儿子们说:“为父者应有这样的儿子!因逃脱水和火的双漩涡,他将是无数伟绩和无穷风波的创造者。一个俊杰怎能不重视他?”就是出于重视吧,成吉思汗随后就派人到印度去追寻,但探寻到中部印度也没有找到他,加之不适应印度的炎热,只好空手而归了。

  这下,成吉思汗可以凯旋班师了,可他没有,因为他所放出去的鹰还没有回来。这个鹰就是他派去捉拿摩诃末的者别、速不台及其军队。这两只以三年为归期的雄鹰,在公元1220年的年底,就将摩诃末逼入海岛,迫使其落魄而死后,并没有马上归队复命,而是绕过里海,行掠钦察草原等西部亚洲地区,还纵马驰入欧洲东部已被开发为资源产地的基辅罗斯,并与他们发生战斗还取得了胜利。他们这般即行抢掠,又大开眼界后,于1223年年底东返,与准备班师的成吉思汗会合。

  这样,摩诃末给成吉思汗制造的麻烦还没有结束。在出征花剌子模时,成吉思汗为有足够的军力,曾征召归服者们出兵随进。尽管,归服者们大多都出兵随去,但有一个归服者不仅没有出兵相助,还恶语谩骂成吉思汗。这就是曾誓言愿做右手效力的西夏人。成吉思汗耿耿于怀,决心彻底摧毁这个毫无诚信的政权。于是,从花剌子模凯旋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甚至在尚未休养好的情况下,亲率大军进伐西夏去了。

  对正处全盛的蒙古帝国来说,西夏已经不是可以能敌的力量。可是成吉思汗异常坚决地亲自征伐。由于胜算在握,轻松行军的他们在半路上组织了一次狩猎活动。在捕猎中,成吉思汗的兔斑赤马受惊于奔腾而致的野驴群,导致成吉思汗摔地受伤。夫人、儿子和随将们都劝他回去休养,但成吉思汗回绝了。他要说话算话,要让毁掉诚信的人付出代价。于是,战事遂起。

  虽然,西夏人为了保住对这块资源产地的占有权而奋起反抗,但在蒙古大军的强大攻势下一步步败下去了。到1227年夏末时,已无力支承的西夏王廷请求投降,并乞求宽限一月,以准备贡物、图表等。成吉思汗同意了。西夏人这一次没有违背诺言,一月期限将至时,西夏王带着贡物到成吉思汗帐前跪降。可是成吉思汗没有召见他,而是只让他隔着门帘行了跪拜,礼毕便被拉出去了。其实,这个时候,成吉思汗也已病重辞世,已被秘密送往他心爱的北方草原去了。一说是这一年的8月25日,又说是8月18日。

  由摩诃末的判断失误所导致的灾难风暴这才趋于结束,但是他让当年人类承受的创伤太过沉重了,使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人类的领袖们冷静、冷静、再冷静!

  在一个民族开始崛起时,创业领袖的去世是最关键的一个历史节点。公元410年时,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突然病逝后,他带领哥特人永住到丰饶北非的计划就被其继任者搁置了;而公元453年,匈奴首领阿提拉在自己的新婚之夜暴死之后,他的儿子们就把强大的匈奴给败亡了。可不同的是,成吉思汗的孩子们没有那么败家,所以,他把蒙古人带往强大与富足的事业得到了延续和推进。

  成吉思汗去世后,按预定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厚道忠诚,又喜欢喝酒。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完成父亲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他在位13年,成就了两件大事。一是灭取金国。窝阔台深知丰饶土地上的金国在他父亲心目中的位置。所以,他继位后便明确拒绝了金朝的示好。金朝人认为,成吉思汗去世了,改变蒙古人对金朝态度的机会也来了。窝阔台继位后,金朝人以哀悼成吉思汗去世为名,送来了用于丧事的赗,对此窝阔台说:“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于兵间,吾岂能忘也,赗何为哉!”这样,难以违抗自己历史走向的蒙古人又踏上了灭取金国的征途。

  窝阔台灭取金国,遵循的是成吉思汗临终所言的战略安排,即联宋灭金。果不出然,一经与宋朝联盟,金国受到腹背夹攻,成吉思汗用时6年,两度用兵都未能攻取的金朝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完全地灰飞烟灭,其土地的河南地区归了宋朝,北部中原和其他地方全部归到了蒙古人的名下。至此,蒙古人的一只脚稳稳踏进了东方生存圈丰饶的资源产地之上!

  窝阔台成就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长子的西征。在《蒙古秘史》的记述中,有窝阔台一段这样的话:“这般派长子出征的主意是察阿歹兄提出的。”由此看,西征之事在当时可能不在窝阔台认为的“父亲未竟”的事业之列,但察阿歹是为他争到大位的功高比山的二兄,所以他照话去执行了。

  这次西征出师无名,显然就是以斯拉夫人在东部欧洲开发出的资源产地以及更西的地方为目的地了。虽然那时的蒙古人根本不会有生存圈与资源产地的概念,但他们很清楚富饶丰足的地方对他们的重要性。毕竟,在上一次对花剌子模的征途中,他们有幸看到了草原的西边还有的丰饶土地。可能他们上次过来时,被史书称之为基辅罗斯的这个地方已被改称“俄罗斯”了,所以蒙古人开始接触时就称它为俄罗斯。

  在当时俄罗斯这个地方,自弗拉基米尔大公儿子们开始的分割占有的内讧和互不统属的分散状态,给了蒙古人一个天大的机会。他们虽然不愿被蒙古人征服,但始终组织不起有效的抗力,让蒙古军队畅行无阻地蹂躏了俄罗斯的城市和村庄,使那些互不统属的公国们统一到了蒙古征服者的统治之下。对俄罗斯的轻取,助长了蒙古人继续西进的激情。他们又策马向西,深入到为分割占有资源产地而四分五裂的中欧地区,到公元1242年年底时进占了今波兰、匈牙利等一些地区。

  胜利使蒙古人来不及深思,他们天真地以为长生天将从日出到日落的地方都赐给了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于是,他们从北路推进到中欧后,又从南路向西亚地区发起了攻击。这时,大部分突厥人已经成功挤入了南亚和波斯以西的资源产地,但他们没有给这些地方带来更强大的抗击力,所以蒙古军队攻来时毫无招架之力,到1259年时不仅使运转了500余年的阿拔斯王朝戛然而终,还使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等两河流域地区都被蒙古人占领而去。至此,蒙古人还不想止步,他们很想把地中海南岸的埃及也收入囊中。但埃及人拒绝了他们,把他们的脚步限制在了地中海东岸地区。

  当蒙古人需要冷静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忽必烈。忽必烈的冷静体现在蒙古人南下攻取南宋王朝及建立大元王朝的过程之中。

  与遥远的中东部欧洲和西部亚洲相比,山水相连的南部中原地区对蒙古人来说就是策马便到的丰饶之地。所以,他们一经灭取北部中原上的金朝以后,一只手马上伸向了宋王朝占据的南中国大地。虽然,在灭取金朝时他们与宋朝联手,并答应把黄河以南的地方还归宋朝,但一向言而有信的蒙古人这次则变卦了。他们不仅没有还归黄河以南的土地,而且还要从宋朝的手中夺去全部的南中国大地。

  战争远比西征胶着艰苦。由于志在必得,指向中原的攻伐曾由成吉思汗、窝阔台可汗亲率出征。攻取南宋也亦如此,由第四任大可汗亲率主持。忽必烈是这一战事中的一大主力。忽必烈从早些年开始主持蒙古帝国在北部中原的事务。帝国对宋朝的大规模攻势开始后,忽必烈任东路军统帅。忽必烈攻势迅猛,就要渡过长江纵深发展时,统帅西路的大可汗却战死了。于是,帝位之争骤起,忽必烈当仁不让地登上了可汗大位。

  忽必烈的冷静体现在登上大位之后。他没有像前几任可汗那样继续派出西征军,为蒙古人持续40多年的大规模西征画下了句号。后世的人们无法知道忽必烈当时是怎么想的,不过对于他来说终止西征的理由会是很多的。就从我们如今的观察来说,蒙古人即便占领了生存圈之外的广大地区,但不能提供使被占区人民仰慕和乐于接受的文化与社会存在形式,所以一定会是短命的,而且会累及自身的。可在生存圈里就不同了,因为这是他们世代永居的地方,必须要去做长久的打算和精心的安排。

  这些事在忽必烈的头脑里似乎都被盘算过。他根据中国的大部分已归其统治的现状和不久将全部拥有的考量,果断把祖父成吉思汗创建的大蒙古国改建成了大元帝国。他把政治中心从原来的北方草原移到丰饶中原的北京,并在不久灭取宋朝的同时,以“祖述变通”的名义宣布用孔子、孟子的儒家文化来治理自己统治的这个帝国。这样,从大蒙古国到大元帝国,忽必烈为蒙古人完成的不仅仅是王朝名称的改变,而是以终止西征宣告了自己重心所在的位置,以政治中心的迁移实现了蒙古人挤入资源产地的需要,以对儒家文化的选择开启了这个民族转型的尝试……

  随着忽必烈及其蒙古人的这般作为,形成并存在了2000多年的东方生存圈,终于运转出了以生存资源丰饶产地为中心,以广袤的周边地区为幅员,一体完整地统合在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便于生存资源的统筹使用与再行分配的空前局面。而蒙古人对东方生存圈的统合,恰恰为此后的中国版图提供了形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