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史庆友:功臣崔树三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0-11-24


  旧庙民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位革命老人的故事,目的是让大家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28年出生老共产党员崔树三,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回家乡仍然保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带领乡亲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使他的家乡山清水秀,五谷丰登,被乡亲们称为——功臣老书记.

  崔树山生于阜蒙县旧庙镇他卜郞村,“七·一”前夕,笔者对老人进行了一次细致的采访,老人讲的故事十分感人,令人起敬。

  老人现在仍然居住在他的老家阜蒙县旧庙镇它卜郎村。走进他家,第一印象是整洁有序,房前一片参天的白杨直插入云,小院内一棵杂草也没有。在阳光照耀下,辽宁省人民政府“献爱心送温暖住宅”的标牌闪闪发光。大病初愈的老人听说我们要去他家采访,早早就等在门口,虽然拄着拐杖,身体还很虚弱,甚至还有些颤抖,但老人的军人气质不减,1米85的大高个儿,仍然腰杆笔直。小屋中,硕大的一张毛主席像敬挂在正面墙上,在旁边依次摆放着老人当年的戎装照片及生活照,让人感觉到老人对毛主席和当年的生活很是怀念。

  老人的讲述朴实无华,却引人入胜

  1947年春,当地政府官员下乡征兵,当时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连饭都吃不饱。征兵人员教唱的一首顺口溜:“当兵好,当兵好;当兵能穿厚棉袄,骑马挎枪吃得饱”很有诱惑力。为了生存,他与本村其他4人一起跟着部队走了。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62师484团一名解放军战士。

  一身农民习性的崔老就这样走进军营,也没不来得及训练,还是一身农家衣服,只发给了一条老式汉阳造步枪,五发子弹,四颗手榴弹,就与战友们一起东奔西杀起来。

  周围几个有名的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打过内蒙古自治区的库伦旗,打过阜新,记忆最深的是那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打务欢池。头一天夜里跑了一夜,每人的胳膊上都缚一条白毛巾为标记,那时是只认毛巾不认人。不过战斗比较顺利,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缴获可说是相当的丰厚。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一颗冷弹击中了与他一起参军的李树维头部,他当场倒地身亡。后来为其发烈士死亡证明,就是崔老签的名。

  打务欢池后打新立屯,部队的装备得到了改善。服装比较正规,武器也换了一批。崔老也由昔日使老式汉洋造步枪改换成了日式三八大盖。

  说到打新立屯,老人几次停顿。那仗很激烈,子弹打光了,四颗手榴弹全用上了,在高粱地旁边还与敌人拼起了刺刀。什么是喊杀声一片,那才是呢。战场上拼刺刀的时候,谁都有会情不自尽地喊,一是给自己助威,二也能灭敌人的锐气。

  1948年的上半年对他来说是比较安定的半年,他们一班人,由一个姓吴的副排长领着。被分派到后勤处,在北镇县城种了半年多的菜园子。但秋后可打了一场大仗。现在想想那就是辽沈战役的一部分。

  秋天的一天,上级来了命令:全部都去距他们所在地不远的一个叫白灰窑子的地方挖战壕,修地堡。那是一个两面是山,中间一条大道的大山洼,有几十里长。他们在一个叫拉拉屯的地方,刚修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一定是劳命伤财,动用那么多人力物力,谁会往这里钻。当时修地堡把老百姓家的门板、棺材板都借来了!

  不知是我军的高级将领真的能掐会算,还是蒋介石的部队该灭亡,过了不几天,他们还真的来了,人还很多。我们等到敌人全部进入了伏击圈,一齐开火,也就一个小时,敌人根本没来得及反击,战斗就结束了。那战利品可多了去了。各式轻重武器、弹药,军用装备是应有尽有,都说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一点也不假。他们还从一个敌上校军官的胳膊上搜出一个很粗的金镯子,但那个时候的人是一点私心也没有,全部上缴。

  这一仗过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崔老与他的战友们一起赶往沈阳方向,用崔老的话讲,那就是天天听到枪炮声,天天跑。其实究竟是经由了哪些地方,打了什么城市,他们这些当兵的多是不知道的。

  在打沈阳北大营的时候,老人目睹了两场惨景、一个胜利场景。

  与他一起当兵,他们屯的辛得子,当时是他们班的副班长.在过一个大墙穿越一个大菜园子的时候,他断后,全班都过完了,他却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射过来的3颗机枪子弹击中了胸部,当场阵亡。

  在他们都猫腰向前冲击的时候,一颗炮弹飞来,落在了他们侧翼的一棵孤树下,在树下指挥作战的团政委及一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

  他们屯与他一起入伍的徐显恒当时是班长,他带领他们班巧妙周旋,将菜园子中央的地堡炸了,抓获了一个班的蒋匪军,战后记了一次大功,并提升为连长。

  1949年初,崔老随他的部队南下剿匪,坐闷罐火车,每人发6包饼干,耳边就是火车的隆隆声,也不知道经由了什么地方,最后到达湖南的衡阳。这时候的崔老已经是班长了!

  在衡阳没多久,崔老他们排被中南军区选调赴广州市,干起了警卫工作。手中的三八大盖换成了卡宾枪。在他们保卫的那个大楼里他见过黄永胜。

  这期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崔老几次要求上前线,均未被批准。但他在这期间曾两次押运物资渡过鸭绿江。

  后来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崔老系统的学习了文化课,三年的时间达到了当时的小学毕业水平。

  1954年崔老服从组织安排复原回到了他的老家——现在的他卜郞村,由于有文化,又有能力,他一到家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1962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退休。

  崔老任村干部期间给村民造过许多福,出过许多力。

  在崔老的带领下,两条流经他们村的河旁及荒山沙丘全都栽上了树,如今真是河边杨柳镶边,山上青松戴帽。困扰了几代人的水土流失真正被治住了,昔日的风沙薄地现在已经是高产稳产田。

  在崔老的带领下,经全村人几年的努力,修筑了一条标准的沙石路,它卜郎村人行路难的事成为了历史。

  最应让人们永远铭记的是在崔老的努力下,它卜郎村人观念的改变,引进大量农业生产新技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小康村。

  如今,崔老住在省政府援建的“献爱心送温暖住宅”内,每月享受着1000多元的优抚金,再加上两口人1500多元的直补金及土地承包金,生活很充裕。

  祝福崔老健康长寿。

  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创建者们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