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当青年遇到现代文学经典,会发出怎样的新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罗昕  时间: 2020-10-29

  

  “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犹如一座架设于现代文学经典与当代青年学子之间的桥梁,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留下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思考。

  10月29日,“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9~2020年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发布会在上海作协举行。大赛由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华语文学网承办,《萌芽》杂志社、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协办。经初评委、中评委、终评委评选,评委会复试,本届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共计25篇,入围奖共201篇。

  本次大赛的参赛对象为海内外可以用中文写作的在校高中生、在校大学生,以及30周岁以内(以2019年12月31日年满30周岁为限)的青年学子。与前两届赛事相比,本届大赛把参赛年龄上限从25周岁放宽到30周岁。

  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颙介绍,“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下文简称“大赛”)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到第三届,六年来各获奖作品已足以出一本书。“如今第一届的参赛者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重要力量。如果他们日后继续做文学评论,将对文学意义重大。”

MAIN202010300837000154239422435.jpeg

  10月29日,“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9~2020年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发布会在上海作协举行。澎湃新闻记者罗昕图

  与现代经典相遇,意味着什么

  在大赛中评委主任、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的印象中,征文大赛向来很多,但针对文学作品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的评论比赛并不多见。“在上海举办这样一个大赛也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上海是中国新文学的发祥地和繁荣地,我们也有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和文学血脉的责任。”

  回顾过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都曾和上海这个城市发生过千丝万缕的关系,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徐志摩、傅雷、柯灵、施蛰存……人们可以列出一个浩浩荡荡的文学大师阵营。

  那么,丰富璀璨的现代文学经典如何与当代生活连接?“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由此而生,号召当下广大青年学子品读现代文学经典。大赛品读作品主要来自《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这套131卷的厚重“文库”精选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267位作家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品。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因此和前两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的品读作品集中于五四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大赛终评委、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表示,最终组委会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作家作品里选出20部经典文学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诗)、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追求》、郁达夫的《茫茫夜》、王统照的《遗音》、庐隐的《象牙戒指》、郑振铎的《取火者的逮捕》、魏金枝的《奶妈》、蒋光慈的《短裤党》、柔石的《二月》、沈从文的《菜园》(短篇)、丁玲的《梦珂》、巴金的《雾》、施蛰存的《春阳》、关露的《新旧时代》、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叶紫的《校长先生》、萧红的《小城三月》、何家槐的《竹布衫》。

  他透露,本次大赛共收到1457篇参赛作品,基本上做到了20部作品(包括18部长中短篇小说和两首长诗)都有评论。在入围的参赛文章中,评鲁迅《狂人日记》和丁玲的《梦珂》各占4篇,评郁达夫的《茫茫夜》和施蛰存的《春阳》各占3篇,另有评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1篇。“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五篇,评的就是这五部。”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这种相遇不是简单地写写读后感,还是一种思想火花与丰富内涵的相遇。“我们不仅通过作品回味一百年前的时代,也要结合当代人的心理,结合当下面临的社会课题来回望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经典作品,思考它们是否给我们留下了提醒或答案。”

  获奖学子代表发言

  青年新声:经典与当下达成共振

  “总体上说,这一届的评论水平比往届更高些。”王纪人表示,青年学子的一些品读与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之中,有人对经典做出了新的解读。比如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研三学生杨兆丰品读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一部为很多人知道的作品,尤其“吃人”二字一代一代地有生命力地传播下来。

  在杨兆丰看来,如果人们把《狂人日记》比喻成一棵植物,那“吃人”这个意象就好像是这棵植物绽放的妖艳的花朵,一百年来,它能够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不论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棵植物还有很多没有绽放的花朵,它们并非不存在,而是被抢了风头。”

  在这次大赛里,他的品读文章就是为一朵“还没有绽放的小花朵”去写的——《狂人日记》中“狂人”“赴某地候补”的这个结局的含义。“这个未绽放的小花朵在今天的欣赏者眼里,可能是一个点缀之笔,而不是点睛之笔。但是当我们拿出历史材料,回到《狂人日记》文本中所指涉的那个清末的语境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读者眼里,这背后有丰富的革命寓意。”

  相较《狂人日记》,澳门大学研二学生杨宇沁评论的魏金枝的《奶妈》冷门得多。周立民说,今天很多年轻人甚至已不知道魏金枝。

  “《奶妈》不是评论界的宠儿,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参考资料,但冷门也不是没有好处,这意味着我拥有了对这个文本完全自由的阐释权。”杨宇沁这次的评论获得了大赛二等奖。

  对于《奶妈》这个讲述为革命牺牲家庭的女性的故事,杨宇沁认为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很近,就比如疫情期间人们卷入了各种有关“牺牲”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奶妈》与当下的现实世界交错相融,达成了共振。”

  “文学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人们可能会忘却历史,但绝不会忘却文学。”二等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程少波阐释的是郁达夫的《茫茫夜》。在《沉沦》《茫茫夜》《秋柳》等一系列构成互文性的文本背后,他看到了郁达夫在“于质夫”这个小说人物中隐藏着的民族身份构建的意识,而这一人物形象也能成为理解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感谢这个大赛,让青年人重新品读经典、阐释经典。”

  获奖学子代表发言

  发现问题,也是大赛的意义

  这几年上海青年评论家队伍的成长受到了全国关注。大赛也希望发现新的苗子,充实上海文学评论的队伍。

  “赛事简单说来就是两句话,一是培养新人,一是接续文脉。”王伟表示,大赛评委会的规格在上海作协举办的活动里并不多见,坐在他一边的是孙颙、孙甘露这样的著名作家,另一边是王纪人、周立民这样的杰出评论家,此外评委会里还有陈思和、王晓明、郜元宝等人。

  也因此,在给予青年学子肯定与鼓励之外,评委会也提出了很多批评与建议。比如周立民认为参赛作品还是存在着不少“就作品谈作品”的情况,可见作者阅读面有待拓展;有的作品呈现出“感觉倾诉”或“学术概念阐释”两种极端,可见作者对作品的熟悉和深入程度还不够;有的作品解读缺乏了历史感。

  评委们也纷纷提到了参赛作品的题目,有些文章其实见解独到,但题目本身太过陈旧。大赛终评委、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说,目前大赛参赛者主要以大学生为主,因而也带有比较明显的学院论文写作的痕迹。“我们既希望品读成果有学术性,又希望有别于学术论文。其实这不仅是大赛的要求,也是文学评论与研究的要求,即既有学术含量,又是一篇漂亮的文章。”

  “发现问题,也是大赛的意义。”周立民称,在今天的场域下,青年人面对的环境跟当年前辈们的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场域下怎么建立沟通与理解也是今后大赛要承担的一个任务,“这种理解不是把年轻学者按在前辈作品上,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这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想要的是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一种共擎关系。”

  组织奖获奖单位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辅导员赵景玮表示,大赛在学校里很受欢迎,它一方面回归经典,回归文本,让当代的学生以“在场者”的身份回到现代,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一种很好的文学学习方法。她希望参赛的学子都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共130多卷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

  附:“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9~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名单(一二三等奖以总分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一等奖

  李姝

  学校:澳门大学

  原著/作家:《春阳》/施蛰存

  获奖作品名:寂寞于“人底狂流”

  杨兆丰

  学校:复旦大学

  原著/作家:《狂人日记》/鲁迅

  获奖作品名:“候补”之谜——拓展《狂人日记》中狂人结局的读解

  廖伟杰

  学校:复旦大学

  原著/作家:《梦珂》/丁玲

  获奖作品名:试论《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烦恼、病态的主体形象

  饶晓慧

  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原著/作家:《茫茫夜》/郁达夫

  获奖作品名:郁达夫《茫茫夜》的同性欲望书写研究

  方明

  浙江省杭州市

  原著/作家:《倪焕之》/叶圣陶

  获奖作品名:向内认知,向外求索

  二等奖

  包丽芬

  学校:南京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菜园》/沈从文

  获奖作品名:安放生命荆棘的菜园

  程少波

  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茫茫夜》/郁达夫

  获奖作品名:《茫茫夜》之作为民族指认的注脚——无意识压迫新论

  李俊保

  学校:青岛大学

  原著/作家:《二月》/柔石

  获奖作品名:疏离与回归:新时代知识分子在窥视与反窥视间的抵牾及溃败

  朱乐妍

  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菜园》/沈从文

  获奖作品名:之间

  姚雪林

  学校:石河子大学

  原著/作家:《雾》/巴金

  获奖作品名:爱而不得,空悲切

  宋子蕤

  学校:山东大学(威海)

  原著/作家:《狂人日记》/鲁迅

  获奖作品名:炬火与萤火——读《狂人日记》有感

  崔瑞琪

  学校:复旦大学

  原著/作家:《茫茫夜》/郁达夫

  获奖作品名:自渎与自尊——“零余人”的内在危机

  杨宇沁

  学校:澳门大学

  原著/作家:《奶妈》/魏金枝

  获奖作品名:在茫然与愤恨的群体之间站立

  三等奖

  谭宇婷

  学校: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原著/作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获奖作品名:时代浪潮下的芦笛——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梁钺皓

  学校: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原著/作家:《春阳》/施蛰存

  获奖作品名:短程旅途的诱惑

  丁杰

  学校:湖北大学

  原著/作家:《梦珂》/丁玲

  获奖作品名:黑暗落潮的漂泊无依:《梦珂》

  王斐然

  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获奖作品名:在这个冬天重读艾青

  胡爽爽

  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取火者的逮捕》/郑振铎

  获奖作品名:用自己的力量支配自己

  张伟南

  学校:广东培正学院

  原著/作家:《凤凰涅槃》/郭沫若

  获奖作品名:《凤凰涅槃》的现代意识

  李雅杰

  学校:山东大学

  原著/作家:《小城三月》/萧红

  获奖作品名:窥——读萧红《小城三月》

  李志雄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取火者的逮捕》/郑振铎

  获奖作品名:举旧瓶新酒,品殉道者与其身旁双客——“鲁迅风”式读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

  王文君

  学校: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原著/作家:《象牙戒指》/庐隐

  获奖作品名:没有名字的女人、沁珠和走向革命的素文——《象牙戒指》与转型期个体命运的低喃

  符霖

  学校:南昌大学(前湖校区)

  原著/作家:《梦珂》/丁玲

  获奖作品名:流金滚烫,温暖琐碎

  王幸逸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梦珂》/丁玲

  获奖作品名:不可承受的爱情之重

  吴诗雨

  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原著/作家:《狂人日记》/鲁迅

  获奖作品名:人类的春日永不覆没——读《狂人日记》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