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迟子建的烟火:深藏地下,回到人间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虞婧  时间: 2020-09-13

  

  9月9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生命如歌,烟火漫卷”——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书店举行,当当网、微博一直播、百度、搜狐、SKP等多家直播平台同步直播了分享会。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应红,评论家潘凯雄,作家迟子建、阿来、格非参加了分享会,分享会由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主持。

  这是迟子建继2015年《群山之巅》后的又一长篇力作,作品在城市烟火之中,叩问天地、历史、命运、灵魂,作家以此力作奉献给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尔滨。

  《烟火漫卷》的写作始于2019年4月,终于同年岁末。作家完成创作之后,分别于今年2月、4月进行了两次修改,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隐微的命运交辉相映,柔肠百结而又气象万千。“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人世间最盛的烟火

  谈起创作缘起,迟子建说到:“我是1990年来到哈尔滨的,至今生活已经30年了。你想,30年孕育一个生命,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他从出生到30岁,他都要娶妻生子了,我对哈尔滨,从最初的隔膜到现在就是水乳交融了。”她在这座城市当中了解它的历史、文化、风俗,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不断升温,也有了表达的欲望。

  哈尔滨城进入迟子建笔下,自《伪满洲国》始,至今数十年过去,她对这座城市的书写已经有了蔚为可观的成果:《黄鸡白酒》《起舞》《白雪乌鸦》《晚安玫瑰》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一个故事的发生场所,一个承载悲欢离合的历史背景。在《烟火漫卷》这部长篇小说里,哈尔滨整座城市成为小说完整的主体,小说人物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人物命运与城市历史互相交融,浑厚悠远。

  《烟火漫卷》中满溢着城市烟火:凌晨批发市场喧闹的交易,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城市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氲湿润的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或礼堂的二人转,风味小吃,服装,交通,做礼拜的教徒……哈尔滨城的丰富的生活包含其中,温婉细致,意味深长。

  “有一种烟火,可能是深藏在地下,又回到人间的。”迟子建喜欢烟火人间的感觉。对她而言,这座城里,人世间最盛的烟火就是琐碎平凡的美好,都是日复一日的美好,只要去观察、体味就能随处看到,也安抚着城市中生活着的历经挫折伤痛的灵魂。

  孤独,也夺目

  穿行在《烟火漫卷》中的每个凡人,几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李敬泽谈到自己读这部小说的感受:“我读这个小说,名字叫《烟火漫卷》,但我的心情还是有点暮色苍茫,有点沉郁。你在这里能够看到一个一个的人在大都市里,他们是这么孤独。谁都是封闭在自己的生活里,带着自己的那份秘密。”

  格非认为,这部作品中所有人都不是单个的,他们相互关联:一簇一簇的人、一组一组的人、一个一个的家庭……“他们是什么样的命运,他们有怎样的秘密,一步步牵动着我们读完小说。”

  潘凯雄谈到,这些人物的某一个细节、一笑一颦,都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迟子建的本事。这些人物由刘建国串起,每一个都自有来处,又往归处,共同构架起了浑厚古城中当下生活的命运交响。

  “最重要的,为什么叫烟火漫卷?”李敬泽认为,本来每个人只闷在自己心里的东西,最后能够把各自照亮。一个个封闭着的人,在各种机缘之后,能在哪个缝里忽然打开,燃起微光,互相照亮,意识到自我生命的存在。“尽管我是这么卑微、这么贫乏,甚至不靠谱,但我最后还是对着自己的心做了一个好人。”

  在这种沉郁里,也依然有着力量。它的力量不在于塑造了某个光彩的典型人物,而在于,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漫卷城市的,不止烟火,还有无数散发着蓬勃生气的生命。他们在命运沉浮之中,依然笃定坚实地前行。

  城市之唤

  对城市的聚焦,是迟子建在《烟火漫卷》中的一个重要转变。阿来认为,这个转变必然会发生。“过去我们都是从一个小地方开始自己的文学之梦。后来开始书写,书写很多时候也跟故乡有关。但这个都是20多岁,至少30岁以前的经验。后来我们都进入到比较大的城市,后来这三四十年的经验也会形成。”

  “过去所写的乡愁都是农村,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唤写城市文学。这次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城市,就像小说里最重要的角色一样,整体地出现了,包括建筑,地理,人文等等。”他认为,《烟火漫卷》在小说中做到了将城市作为主体,在题材范围的拓展上是有贡献的,对作家本人也有突破意义。

  格非谈到,现代文学的奠基作家是巴尔扎克、狄更斯这样的人,他们的作品都是描写城市的典范。中国文学少有像巴尔扎克描述社会、狄更斯描述伦敦的那种文字。“所以我们重新要来描述周边的世界,迟子建做了非常好的尝试,而且我认为是成功的。”

  哈尔滨是迟子建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当她谈起哈尔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有情的。“只要我有呼吸,这支笔会陪伴我一直走下去,我希望有一天,这支笔和我的白发一样,能让我的作品,真正经过岁月的洗礼以后,能够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