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关仁山:太行山上大枣红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0-09-04

  

  阜平大枣远近闻名!阜平的枣树,以东城铺、东北庄等地为最多。这些村沟沟岔岔、坡坡埝埝,漫山遍野都是枣林。秋天正是摘枣的季节,头顶蓝天白云,眼前青枝绿叶,树上挂满了红枣,红彤彤一片。树下的谷子、花生、大豆、芝麻,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太行枣林图”。

  一

  随着时光流逝,阜平大枣的光彩一度渐渐黯淡了,人们以枣挣钱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古时,阜平人重阳以枣祀神!

  阜平有一棵枣树王,长在平阳镇北水峪村的山沟里,南宋时期栽植,由三枝酸枣树嫁接而成,树高近10米,树冠阔大,生长旺盛,颇为神奇,成为研究阜平大枣的活化石。1986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将枣树定为“县树”。

  阜平大枣的确给当地人带来过荣耀。过去老百姓管枣树叫“救命树”,每逢荒年,大枣却往往丰收,人们靠其果腹。平常的日子里,枣树又成了大家口中的“财神树”,养家糊口或是挣点零花钱,全指望它们。

  阜平大枣,有婆枣、葫芦枣、小麻枣、菱枣等10多个品种,大多具备个大、皮薄、核小、肉厚的特点。据说,阜平的枣,吃了生津、润肺、补气血,很有营养价值。除了这些,更大的价值应该是能让人时常忆起当年晋察冀边区的峥嵘岁月和一些与枣相关的珍贵往昔吧!

  当地老一辈人常说起,反扫荡的时候,老百姓送给八路军的就是大枣和核桃,更常提到的则是发生在1948年4月,周恩来总理和东下关村贫协主席贾老殿之间的一段往事。在土改座谈会上,周总理握着身边贾老殿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问:“你家有几口人?”贾老殿说:“过去家里穷,没张罗上人,没儿没女。”周总理听罢,热情地说:“我和你一样,也是没儿没女。天下穷人是一家,以后大家有了土地都过上好光景了,谁家过日子也就不犯愁了。穷人的后代都是我们的子女。”一番话说得贾老殿心中热乎乎的。周总理又问:“你家靠什么生活啊?”贾老殿自豪地说:“我家有大枣树,大枣好吃着哩!”他从桌上篮子里拿出大枣让周总理吃,周总理欣慰地笑了,连说:“好吃的大枣啊!”在场的人都笑起来。

  上世纪90年代,阜平出过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枣村,叫车道村。车道村枣农王宝祥一年卖枣收入7000多元,盖上了崭新的大砖房。村里老百姓种植枣树的热情空前高涨。

  可是,随着时光流逝,阜平大枣的光彩渐渐黯淡了,因为经济落后、思想封闭,经营意识滞后,人们以枣挣钱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有些年,阜平的枣树特别爱得病,枣农们越发着急上火没办法。阜平县有个专门管理枣树的农艺师老安,研究枣树有绝活,施肥打药都拿手,药到病除,老百姓管他叫“枣财神”。老安走到哪儿,吃住到哪儿,常年与枣树为伴,直到晚年患了癌症,连走路都困难的时候,还让女儿安惠彦搀扶着去给枣树看病。老安去世以后,安惠彦有次去眼镜店配眼镜,跟眼镜店老板闲聊,说到自己就是老安的女儿,老板一下眼睛就红了,说:“我们家是枣农,自从老安离开了我们,家里的红枣就逐年减产,真想他啊!”

  阜平的“两种两养”曾一度闻名,两种,其中就有种植大枣。由于技术、市场和气候等诸多因素制约,产量不稳定,收入不高,这种不确定性,让种植大枣的农民很是头疼。枣农只求有枣树,有枣卖,有枣吃,就可以了。但是,阜平县委县政府却想得更多更长远,一直琢磨着如何能让阜平大枣产业重获新生。

  二

  阜平店房村有38棵非同寻常的枣树,它们是由38位将军亲手栽下的,被叫做“将军林”。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店房村。

  阜平店房村是典型大枣村,到了丰收季节,家家晾枣、枣香扑鼻。这个由1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有417户人家,1000多口人。村里耕地少,人均不到半亩地,贫困人口居多。2013年开始,帮扶单位陆续进驻店房村,唐山市国资委定点帮扶,对村里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16年,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定点帮扶店房村,给村里修了一条环路,店房村的交通得以改善。随后,村里又发生了一件轰动阜平的事——38棵枣树构成的“将军林”诞生了!

  这38棵枣树非同寻常,是由38位将军亲手栽下的。顺着山坡看去,将军林面积不大,但是已经与漫山遍野的枣树融为一体,枣树树苗粗壮,很是威武。每当春天淡绿色枣花开放的时候,走在山间,不仅能闻到枣花香,还能听到潺潺水声;秋天,颗颗红枣如珊瑚挂在枝头,泛着诱人的光泽,在风中轻轻摇曳。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部长盛斌、南部战区政委王建武……每一位将军的名字,都雕刻在木牌上,悬挂在枝头。每当微风吹来,木牌便哗哗作响,仿佛是将军们在说话。

  店房村党支部书记刘淑军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一位将军种枣树的情形。将军一边弯腰培土,一边念叨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阜平人民用大枣支援了我们军队,我要种下这棵枣树,让乡亲们知道我们永远记得这份军民鱼水情。”枣树栽好了,将军还缓缓抬手,向枣树敬了个军礼!

  2019年7月,骄阳似火,这位将军再次来到店房村,看望了将军林,询问了枣业公司的情况。他还去了史家寨,那也是他们的对口扶贫点,叮嘱部队帮扶人员,将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深处,落到实处。就像这位将军一样,几十位将军都与阜平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但要种下一片林,还要结出一片果,真真正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在盛斌等将军的精心谋划下,军熙枣业有限公司在店房村诞生了。这是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协调招过来的企业,董事长黄邦谦与刘淑军共同谋划,要形成采摘、生产、研发一条龙的机制,既要让乡亲们得实惠,还要让企业有效益。这就需要在品牌打造、产品样式、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

  克服重重困难,军熙枣业工厂终于在店房村开业了!

  50多个工人,大多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在流水线上拣枣、清洗、烤枣、加工、称重、包装,生产的湿枣、干枣、枣糕、枣片等种类多样的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刘淑军继续在打造“中国大枣第一村”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着。2016年,占地500亩的河北农业大学大枣试验站,在店房村落成。眼瞅着,塘坝建起来了,新栽的1万株枣树长势喜人,枣林吸引了众多游客……

  店房村枣农张贵忠家原来是典型的贫困户,两口子一直在保定打工,挣不到多少钱。如今经营大枣,流转了村里40户人家的枣树,500亩枣林,统一管理经营,大枣由军熙枣业收购,年纯收入突破5万元,一家人顺利脱贫。

  秋天来了,枣农张贵来在枣树下锄草,他高兴地说:我这200多棵枣树真喜人,大枣马上就红了,到时候摘下来晒干,往军熙公司一交,卖1万多块钱不成问题!

  三

  2013年春天,一个叫周忠的本村汉子回乡创业,成立了众勰枣树种植专业合作社。

  阜平大枣扶贫,还有一个新的模式——大枣专业合作社。

  这还要从卞家峪村说起。卞家峪村,阳光充足,有着风化的片麻岩土壤,这里种出的大枣口感好,又脆又甜,全村千余口人世代种枣为生。2013年春天,一个叫周忠的本村汉子回乡创业,成立了众勰枣树种植专业合作社。

  回忆起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周忠觉得“真难”。刚回村那阵,他经常独自在枣林转悠,看见有人在枣树下拉二胡,声音凄凄哀哀,过去一问,拉二胡的人说自己心里实在憋闷。可不是吗?这么好的枣就是卖不出去,急得想哭!该咋办?周忠思来想去,想出了成立合作社这个主意。

  合作社创办之初,村里人对这事信心不足,只有5个枣农参加,每人也才象征性地投了几百块钱。就连这5个人也只是感觉周忠脑子灵光又能吃苦,至于这个合作社能不能挣钱谁心里也没底。周忠对他们的信任很是感激,但是,没有规模不行,他不停到村里各家各户做工作,希望拉更多的枣农进来。

  周忠来到了青年农民周俊山家,他家有20亩枣树。34岁的周俊山因为穷,日子恓惶,娶不上媳妇,爸爸病逝了,妈妈也身体不好。周忠问:“俊山,听说村里的合作社了吗?”

  周俊山说:“听说了。”

  周忠又说:“你带着20亩枣树加入吧,咱们共同致富。”

  周俊山摇了摇头:“我不参加,我自己想办法卖枣儿。”

  周忠苦笑道:“你自己卖不好卖,价钱太低,难道你愿意走你爸的老路吗?”

  周俊山抹掉脸上的泪水说:“唉,别提我爸,他太苦了。就是因为我爸,我才要好好经营那20亩枣树,不能交给你瞎折腾!”不管怎么劝,周俊山都不松口,周忠只能摇头离开了。

  隔了一年,合作社有了些进展,周忠又来找周俊山,周俊山还是不答应。许多枣农也在继续观望。周忠一筹莫展。

  终于,周忠盼来了转机。中国农行阜平支行挂职干部林桐等人来到村里,他们不但帮助合作社贷款,还协助周忠开拓市场。渐渐地,枣农们看见了希望,村里陆续有150余人加入了合作社,还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在农行的支持下,开发宜林荒山780余亩,栽植优质枣树1万多株,大枣年产量达到1500万斤。合作社建起了工厂,生产红枣核桃派、暖胃的枣茶等产品,还申请了专利。此外,在管理上,周忠也狠狠下了一番功夫,他聘请专家授课,剪枝整形,防治病虫害,叶面喷肥等一样都不落下。

  为了打开销路,在林桐的推动下,农行阜平支行组建了专项营销小组,实地走访企业,推动周忠的合作社成功入驻农行“惠农e通”平台电商扶贫专区。有了这条好门路,外地客户在手机上点击下单,卞家峪的大枣当天就能飞出山沟沟。周忠带领团队打造的大枣品牌“山风秋宝”真的火了起来。

  周俊山等枣农如今早就是周忠合作社的成员了。如今,周俊山不仅靠大枣富裕了,还娶上了媳妇。

  四

  有了这许许多多为“枣工程”而忙碌的人,相信灿烂骄阳下,这漫山遍野的枣子会更加火红、甜蜜。

  说到为阜平大枣行业保驾护航的人物不能不提李二国,男人名字,却是一个漂亮女人。她个头不高,圆圆的脸蛋,头发浓密黑亮,打扮精练,举止洒脱。

  李二国是阜平县吴王口乡白石堂村人,1995年从哈尔滨保险学校毕业,回到了故乡。2012年2月,李二国接任中国人保财险河北阜平支公司经理。那一年她38岁。之后的几年,她和同事们从大枣保险入手,在阜平建起了“政府+保险+银行+农户+企业”的精准扶贫模式,成为脱贫攻坚战别具特色的“阜平模式”。

  阜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怎样把“保险”与“扶贫”联系起来呢?刚回阜平的时候,李二国天天发愁,但是,愁也没有用,重点是寻找工作的突破口。阜平共有耕地21万亩,地理环境导致农业无法形成大的产业,发展大工业更是渺茫。怎么办?她觉得还是要从最熟悉的大枣行业下手。

  枣虽然是阜平传统产业,但是要“靠天吃饭”,风险很大。近几年来,一到了秋天,眼瞅着大枣要丰收了,却总是赶上连阴天,甚至风雨交加。枣农们眼睁睁看着大枣烂在地里,只能抹眼泪。

  2015年夏天,骄阳似火。李二国带着公司人员到了卞家峪,同时她带来了独创的大枣特色保险业务。一亩枣树有400棵左右,保费36元,政府补贴21.6元,枣农自家只掏14.4元,如果遭灾,公司每一株赔偿10元。李二国带着自己的团队,一家一户宣传这些政策。

  大山里的枣农没有听说过保险,看见李二国还穿着破了洞的牛仔裤更觉得不靠谱,连连往门外赶。李二国经常忙活半天,还是失望而归。

  好在她的性格倔得很,认准的事就要一条道走到黑。那段时间,她和同事几乎泡在村里,挨家挨户摸底,终于在53岁的枣农杨金成那里打开了突破口。在他们的反复宣传和劝说下,杨金成终于同意“用上保险”,可是真到掏钱的时候他又犹豫了,嘴里咕哝着:“李经理,你总说这是政府鼓励的事,那县长乡长为啥不来啊?你不会拿了钱就跑了吧?”

  李二国微笑着耐心解释:“县长乡长我都认识,他们忙扶贫的事呢,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杨金成点点头,总算是信了这些人、这件事。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担忧,穷人往外拿钱就是从身上割肉啊!

  之后,给枣树打药的时候,村里很多枣农讥讽杨金成掏钱上保险,那就是冤大头。杨金成不爱听,气恼地说:“人啊,得接受新生事物。等我笑了,有你们哭的时候。”话虽说得硬气,心里却一点不踏实。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上杆。可是,绳子单打细头断,果然让杨金成说着了,秋天枣红的时候,天阴得沉黑,又是雨水天气,雨点子噼里啪啦砸下来,把成熟的红枣浇得裂开了口子,红枣哗啦啦地坠地。瞅着腐烂的红枣,枣农们想着一年买农药、肥料的钱和雇人的工钱又打了水漂,再想想这一年来的白辛苦,很多人都哭了。杨金成心里也难受得不行,庆幸自己上了李二国的保险。可是,这保险靠谱吗?

  杨金成嘀咕发愁的时候,李二国带着农险勘察员来到卞家峪,勘察确认受损情况后,定价理赔款6800元。

  李二国将保险理赔款递给杨金成,杨金成惊喜交加,这可是救命钱啊!杨金成得到6800元赔偿的事,立刻轰动了卞家峪。

  第二年,卞家峪村8000多亩枣树全部上了保险。

  2016年,大沙河水灾,李二国乘车去上堡村定损,因为有乡亲的房子倒塌了。回来的路上,她的车被泥石流堵住了,后退,又是路基塌落,费了好大劲她才从车里爬了出来,过后想想也后怕,不过她说当时自己全凭着一股劲儿,“乡亲们都说我是他们的保护神,我自己就得更勇敢一点,为他们多想一点、多干点实事”。

  本着这份初心,李二国带领她的同事们开始了创新,摸索出保险扶贫的“阜平模式”:成本损失保险、农产品质量责任险、“三农”保险……各类首创、独创险种覆盖了阜平主要种养产品,为乡亲们抵抗自然灾害、市场变化、意外伤害提供保障。如今,阜平县乡亲们的收入节节高,更让李二国欣喜的是,保险扶贫“阜平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一切,让李二国很是欣慰和自豪:“很庆幸,我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

  秋天来了,太行山的大枣又要熟了,有了这许许多多为“枣工程”忙碌的人,相信灿烂骄阳下,这漫山遍野的枣子会更加火红、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