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潭子口码头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王锐  时间: 2020-08-02

  

  第一次到安乡县潭子口码头,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出门,我的目的地是父亲所在基层单位。

  我们村和潭子口村分处湖区同一大垸、同一乡镇东线和西线,不到十岁的我周末上完课后从学校出发,沿我们村的河堤一直向南行约一两公里下堤坡,再沿垸内连接河堤东西线的乡村公路步行约三公里后,攀上东线河堤堤面向北步行一两公里,父亲单位就到了。

  初往父亲单位,因独自出远门,心里很紧张,害怕迷路,到了潭子口码头没敢东张西望,因此并没留下多少印象。那次出走印象最深的却是晚上因久等不见我回家,母亲急得直奔学校询问老师才得知我已单独前往父亲单位的消息。母亲立即到村委会摇通父亲单位的电话,收到我已平安到达的回信,一颗悬着的心才安稳下来。

  再次前往潭子口码头已是两年后,那时我已从我们村小学转学到潭子口村小学,成为了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发现,同样是乡村码头,潭子口码头比我们邻近乡村码头热闹许多。

  淞滋河河堤由南向北蜿蜒至潭子口村地段时,就像一棵树枝分出了枝丫,河堤蜿蜒部分沿着淞滋河道继续向东北方向延伸成为防洪大堤,河堤笔直部分继续向正北方向行进成为垸内干堤现已失去防洪功能。潭子口码头因毗邻河道、河堤分叉等因素成为了三个不同乡镇的交界地段:内堤两边是同一大垸两个不同的乡镇,淞滋河对岸却是不同大垸的另一个乡镇了。

  因有淞滋河,于是有了摆渡木船,畅通了两个不同大垸间人们的往来。三个乡镇交汇处,自然也是人流物流聚集的场所,我想这也是此地成为乡村码头的主要原因吧。

  潭子口码头其实不大,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功能却一应俱全,比如父亲单位旁的内堤堤脚边上就有国营供销社商店;离父亲单位不远沿河堤下坡至堤脚,食品组、农资商店、粮店、小学沿连接河堤的乡村公路依次排开;河堤堤面两旁,茶馆、照相馆、冰棒厂、榨油厂、百货店、南杂店、小卖部、诊所、理发店等一家紧紧挨着一家。

  一个码头的兴盛既是人流聚集之处,也一定是一个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潭子口码头就集中了这些优势。因码头功能齐全,三个乡镇毗邻码头的人们都乐意来此买东买西。每到春末夏初,村民们用大车小车将油菜籽运往码头边的榨油厂;到了夏秋季节,一辆辆满载稻谷、棉花的手扶拖拉机、板车、鸡公车(独轮车),以及肩挑肩扛的人们挤挤挨挨来到粮店、供销社商店场坪内外,觅得一块空地搁置货物,排起长队耐心等候着上交公粮和棉花。每逢暑假,就是我们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季节,码头上的冰棒厂经过秋冬春季的沉寂,仿佛瞬间变得热闹喧嚣起来,冰棍、绿豆冰棒、雪糕等就成了我们百吃不厌的零食。正值冰棒上市季节,榨油厂正式启动榨油不久,小伙伴们趁着工人师傅忙碌一不留神的间隙,蹿进厂子向堆积如山的油菜籽猛扑过去,有时整个人深陷油菜籽堆需得小伙伴大声呼叫工人师傅帮助才能脱离没顶之忧。榨油的日子,也是整个码头被榨油香味环绕的日子。

  作为各乡镇前往县城的主要交通工具乡村客船的停靠点之一,更是让潭子口码头成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红火了很多年。每天晨曦微露,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拢码头旁的河边,静静等候乡村客船的到来,待客船靠岸,人们一跃上船,顺流而下去往其他乡镇、县城以及更远的地方;每天傍晚,乡村客船从县城逆流而上回到码头停靠,上城办事的、走亲访友的、进城进货的人们纷纷跳跃上岸,又从码头慢慢散去。

  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发展,国营商店、食品组、粮店、供销社商店、冰棒厂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湖区大垸与大垸间多处已是一桥飞架,人们远足渐渐放弃了缓慢的乡村客船,再加之生活更加富足出行更加便利后,一辆小车一骑摩托即可快速抵达物资更为丰富的乡镇码头或县城,潭子口码头渐渐回归安静平淡的日子,但那曾经的热闹喧嚣已深深地刻进了人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