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高剑维:我的父亲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0-05-04


  父亲59岁离世,如今整整21个年头。他老人家如果活到现在,正好80岁。当时我差1岁而立,我的女儿仅3岁。

  父亲在老家康平发现身体不适,夜里盗汗,日渐消瘦,然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到撒手人寰不到半年时间。

  这些时日,他老人家从一个连感冒都很少得的健康身体,到了形容枯镐、骨瘦如柴的地步,父亲经历了多少苦痛和折磨,可想而知。听说,肺癌到后期是最疼的,但这期间,父亲没叫一句疼,只是在炕上翻来覆去,汗如珠滚。母亲问他疼吗,他摇头不语。准备了大量的止痛片剂和止痛针剂基本没用上。父亲的刚强令我无以言表。

  他18岁随本家的叔叔去了西北发展,和闯关东的人们正好相反。在西北甘肃工作期间结识并娶了她的爱人我的母亲,由于时任我们村书记的爷爷的一封信,父亲带着我的母亲和四个小子,从西北回到东北辽宁康平,我仅仅8个月大。

  计划经济条件下,父亲回来后,只能在生产队上工,务农他属半路出家,很多人为他捏把汗,可没有干过农活的父亲不言不语,靠着他的拼劲,靠着他的干劲,靠着他的钻劲,生产队的农活没有一样能拉下他的,没有一样他不会的。在务工之余,挑着自己手编的柳条土篮,在附近的自然屯里捡粪,堆积在自家门前,等着生产队回收来给他多加工分,工分就是钱,尽管当时的钱少得可怜,可在那个时候非常管用。父亲做事认真,就是粪堆,都被他攒得四四方方,规规整整,还用捡来的树枝和玉米杆夹了帐子,免得鸡刨狗蹬。

  日子就这样没有起伏的过着,土篮的担子有起有伏的在父亲的肩上挑着。我们四个孩子在渐渐地长大。

  几年后,花钱买了村头最高点刘家的土坯房,我们一家六口从爷爷老院的下屋搬到了自己的家。

  日子还是这样没有起伏的过着,土篮的担子有起有伏的依然在父亲的肩上挑着。我们四个孩子在渐渐地长大。

  又几年后,花钱买了后街村头最高点的本家的土坯房,我们一家六口从那个空间较小的家搬到了宽敞的新家。这时我们大哥仨儿在段家小学读书,小弟在白家上育红班。

  在当时,家家都不富裕。我家孩子多,就更显困难。但父亲和母亲,一直努力着,追赶着,奋斗着,也没有落后太多。

  继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后,1982年我们那里也实行了分田到户。父亲有胆识,有眼光,承包了十公顷土地种玉米和大豆,带着妻儿忙得不亦乐乎。几年光景,家里的日子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的大哥和二哥先后成家,真真去掉了父亲和母亲怕他俩娶不起媳妇的一个大心病。1989年我去了部队服役。

  父亲有大爱。“好男儿志在四方”这话,常挂在父亲嘴边。他鼓励男孩子要走四方,男孩子要出去闯荡,男孩子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当时,正在读中学的我可谓品学兼优,但因家里拮据,大哥二哥都面临着成家的大问题,我毅然辍学,选择了从军之路。父亲不舍我的学业,多次告诉我,就是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大学,我知道他老人家“爱子为子计深远”的意义,但是,我更知道家里即使砸锅卖铁也值不了几个钱,远远不够给大哥二哥娶媳妇的。所以,这次我没有听父亲的话,父亲难过之余也深懂我心。当我穿上军装的那个时刻,父亲高兴的不行,几乎是奔走相告,我三儿子参军了的话不离口,并找三五好友来家里喝酒祝兴。当时我仅表象上看到了父亲的高兴,现在想来,才知道父亲的爱国情怀,才知道父亲对军人精忠报国之志的支持,才知道父亲识大体顾大局的男人本色。几年后,我小弟也参了军,父亲更是腰板挺直,逢人便说“我三儿子当兵,我是军属老大爷,我老儿子也当兵,我就是军属老太爷了”,父亲的这话说了多年,他骄傲于两个儿子都在保家卫国,都在为和平而奋斗。但他这两句话,前半句成立,后半句无效,就因为父亲的“骄傲”,街坊略有微词,他动手打了人,还经了官。

  他是有智慧的父亲,他对我们哥四个,很少正面训导,很多时候,用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来教育和鞭策我们。我上小学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奶奶家住,原因有几个,一是奶奶家的伙食相对比我家好;二是爷爷奶奶叔叔姑姑都喜欢我;三是老叔高中毕业能辅导我功课,且他写得一手好字,我也乐意学习。记得我读小学六年时,晚上出去和小伙伴玩,父亲来到奶奶家,看我不在,写了一张字条给我“摆个架式,放下就走,干啥去了?”这是我玩的尽兴后回来准备学习时在桌上看到的,本来玩的卖力气一身汗的我,又冒出了好多汗,我的心里很是忐忑不安。第二天晚上,父亲又来奶奶家,看到我在学习,他什么也没说,以后他再也没提这件事。时隔多年,我依然没忘。还有一次,父亲很晚来到奶奶家,我做完功课睡着了,父亲坐在我身边,用温暖的有些粗糙的手轻轻抚摸我的头,醒了的我依然装睡,那种暖暖的、踏实的感觉无法用文字形容,我真心希望父亲的手别停,一直爱抚着我。

  很多时候,我们犯了错误,都免不了要挨父亲的打,记忆中我挨他打的次数却很少。

  父亲有文化。他是当时的完小毕业,按理说知识储备不够,但他博览群书,书大多是借来的,他总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当时我小不理解这话的含义,后来我学到古文《黄生借书说》,才懂得了父亲的真正用意。父亲没有练过书法,但他写一手好字,他的字干净流畅,超凡脱俗。有一次,我和他聊写字,我说他的字没有体,他老人家告诉我这叫自成一体,好一个自成一体,如他做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喜欢书法,经常背着父亲练,原因是他怕我耽误学习。

  父亲经常被人请去写礼帐,街坊邻居的往来书信,基本都是父亲代写,有一次,本家我的一位没出五伏不认字的奶奶,给湖北武汉勘察设计院的弟弟回信,找父亲来代写,父亲让我这位奶奶说一下回信大概内容,可我这位奶奶执意要口述,让父亲记录,并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要按她说的写,父亲无奈只好照办。信写完后,父亲声情并茂、严肃认真地读给她听,“想念的xx,嗯、啊、嗷、哦”等口语化的词汇一个没落,包括打喷嚏、咳嗽、吐痰的细节都记录详实,引得在场人捧腹大笑,我们几个孩子乐出了眼泪。现在想来,还忍俊不禁,父亲的幽默很艺术。

  父亲有血性。他快人快语,刚正不阿,是非分明。生活中的街坊四邻,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商量,尤其是遇到困难困惑时,他总是要忙了,摆事实讲道理的帮助人家处理问题,多数事情都能化解得如人所愿。父亲坚守一个“理”字,情排其后。每每处理完,他都要和家人们讲讲,父亲说的最多话是“不怕没文化,就怕不讲理;不怕没知识,就怕没见识;不怕没文化,就怕没人话;不怕没文化,就怕不听话;更怕秀才遇到兵,没个说得清”。从他老人家的这些朴实的话语中,认真思考,的确能感悟出很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的哲学。有一次,那是父亲刚从西北回到东北不久,和三叔去河坝下网打鱼,累了睡着了,他被打架的声音惊醒,原来是一个下乡的知识青年欺负三叔,硬是要将鱼无任何理由和条件地拿走,三叔不肯,就和对方厮打起来,父亲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一铁锹下去,那个知识青年的膀子就脱臼了,父亲继续追赶着,知识青年好象运动健将,跑得无影无踪。听三叔和别人说,那个知识青年总是欺负这个欺负那个,都敢怒不敢言,父亲说了一句话“打轻了”。从那以后,再没听说过那个知识青年欺负人。

  父亲的血性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我从上育红班开始,书包里就装着七节鞭。这是他找来窗滑钩五个,将钩勾的那端用铁钳和铁锤弄成环状,中间用八号铁线弄成铁环连接,七节鞭把儿是用生产队车老板鞭子把儿做成的,七节鞭头是用生产队马车稳固所拉货物用的铁钩经过打磨处理成的。比起真正练武术的七节鞭更显沉重的多。父亲让我天天背着,并告诉我,你不能欺负别人,谁要是欺负你,你先用拳脚,要是打不过,就用这个七节鞭,出了问题爸扛着。后来我才明白,父亲不是让我去单纯意义上的打仗,而是在锻炼我做为男人的胆量和血性,意义深远。

  1982年的一天,父亲告诉母亲早点做晚饭,饭后去看电影。父亲骑着28式海燕牌脚闸自行车驮着我,来到国营农场六连,一个空旷场地上已经人山人海。父亲领着我,在银幕背面,一起看了红遍大江南北,国内第一部由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片《少林寺》。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那晚,我第一次失眠了,我心潮澎湃了,我热血沸腾了,影片中的武打场面,李连杰的精彩武打动作在我的脑海中此起彼伏......要练武术的想法强烈的在我心中升级......从此我与中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天放学回到家里,我就把一本旧书订在家后园子的树上,开始了我青涩的习武生涯。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没有表达什么,只是用实际行动来默默地支持我,帮我吊沙袋,埋梅花桩,支压腿架等。父亲当时的举动,支撑我坚持习武直到如今。

  他经常说,男孩子不能哭,哭就是孬种,哭就是熊包,在外面别惹事,遇事别怕事,要积极的应对,打架要是输了,就别回家来。父亲不是让孩子们在外面打架斗殴,他在告诉我们男人要血性。父亲的教育很特殊。

  父亲爱母亲。父亲对母亲的关爱和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母亲体弱多病,家里家外的体力活都是父亲来做,不用母亲操一点点心。因为当时东北天气异常的寒冷,母亲的气管病严重,经常是咳嗽不止,尤其是下半夜,是母亲咳嗽最厉害的时候,父亲不管再累再困也总是在这个时候为母亲端白糖水,拿口服药,削苹果,来给母亲压咳嗽,父亲还要把已经凉了的火炕烧热,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辛苦不言而喻。白糖、口服药、苹果和母亲喜欢吃的能买到的零食等,大多数是父亲用打牌赚来的“外快”买的。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母亲的“小灶”没断过,家族和街坊都知道,有的还颇有微词,说三道四,但父亲不理,依然如故,尽管母亲身体不好,但她很幸福。父亲爱母亲很别样。

  父亲很善良。记得有一年冬天,屯里来了一位挑着担子,卖菜刀的关里客,之所以称其为关里客,是因为我们这个小屯对和东北人长相有差异的人统称为关里人,对听不懂的语言统称为关里话。晚上谁家也不肯也不敢留这个人过夜,可父亲不怕,把这个卖菜刀的关里客请到家里,让母亲为其做了点好吃的并留宿家里。母亲和我们哥四个很害怕,因为关里客是卖刀的,且为证明他的刀好,嘴里振振有词,我们完全听不懂,刀与刀冒火星对砍的展示,着实令人害怕。第二天,这个“刀客”准备起程去另一个地方,为感谢父亲母亲,非要留下两把菜刀,父亲婉言谢绝了,这位“刀客”被父亲的做法感动的流了泪。刀客走后,母亲埋怨父亲,父亲只说了一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这件事说明父亲是极其善良的人,同时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父亲的善良不一般。

  父亲很新潮。父亲喜欢时尚的打扮,尤其是孩子们的衣着鞋帽。他常讲,年青人的打扮要阳光,要有色彩,要穿出青年人的朝气,要穿出青年人的活力,别都是蓝啊黑呀,老气横秋的装束,但不能穿奇装异服,流里流气的。在当时那个年代,象父亲对着装和打扮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多。父亲的意识很超前。

  父亲喜烟酒。他的烟很重,在快乐的时候,在烦恼的时候,在人多的时候,在人少的时候,烟酒都与他做伴。很多夜晚,我看到他静静地,默默地,坐在炕头抽烟,有时是一支接一支......

  我参军第一年,去铁岭新台子压送火炮,顺便回了家,见到父亲,我从包里拿出烟给他,他很严肃的说,当兵没几天,就学会抽烟了?能不抽最好不抽。还没等我来得及搭话,他紧接着说,也长大了,在外面闯荡,抽烟也联系人,少抽点行。

  父亲爱打牌。他喜欢打扑克、看纸牌(印有水浒传108将的那种牌),多数是在外面玩,偶尔也去外地玩,几乎不输钱,家里的小开销,很多是他赢来的,给当时清贫的家里解决了不少难题,时而还能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父亲对京剧情有独钟,在高兴之余,喜欢拉着京胡唱上几段京剧。父亲的爱好很特别。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祝我“帅气洒脱,心地善良,正直大度,阳刚血性,聪明睿智,敢做敢当,雷历风行,识文断字”的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敬爱的父亲,全家人都想您……

  2019年5月12日


  授权作者简介:高剑维,1970年生,中共党员,行武出身,喜欢文学,酷爱武术。现任吉林省武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全球功夫网、全球功夫电视、国际功夫联合会、全球创业网驻吉林省新闻联络站站长。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多年来,在《中国体育报》、《吉林日报》、《全球功夫杂志》、《全球功夫网》、《中国作家网》、《腾讯》、《搜狐》、《网易》、《一点资讯》、《今日头条》、《东北作家网》、《中国诗歌精品》、《作家美文》等各大官方网站,发表文章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