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沉甸甸的谷穗(外一篇)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涓华  时间: 2020-04-08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是“老师”,可是很多地方还不如学生,尽管学生那么尊重自己;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自己是家长,在某些地方却不如自己的孩子,这你得承认。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彼此学习,才会得到更多。有时候面对比自己小的,比自己矮的,就要弯下腰来“轻声细语”。

  说来不怕你们笑话,我下乡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谷穗长啥样子,只是看过书本上的。1975年我下乡,也才17岁,还是懵懂的少女,对很多事物都觉得新奇,不仅什么农活也不会干,我个子较矮,瘦弱,甚至连个镐头都拿不动。也不知道遇到了哪位“贵人”,让我去村学校教书,可能看我干不了农活吧,可怜我。这个学校因小学、初中在一起,所以叫“学校”而不是小学。我担任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兼教初中语文。

  九月末的一天,突然雷声大作,紧接着蚕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的下了起来。学校紧急通知,让我领着全班同学去帮助农收,说是公社给的紧急协助任务。我也不知道干啥,就跟着“大部队”走,准确地说是一路“急行军”。大家都没带防雨工具,人人淋得像“落汤鸡”。一路跑到目的地,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才发现我们抢收的是马路泥坡下种的一大片谷子。三年级的学生个个都像是“小老虎”,麻利地跑下泥坡,就去抱已经有人割好捆好的谷子。我好不容易下了泥坡,还摔了一个大跟头,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一个学生看到了赶紧把我拽起来。暴雨紧密地打在脸上,相撞的急雨激起一层薄薄的雾,我都看不清楚地里有多少忙碌的人。朦胧中我也去抱捆好的谷子,却发现谷子那么沉,试了几次才抱起来。

  抱谷子容易,爬坡上去就难了。我一次次从半坡上“呲溜”下来,反复多次也上不去。身边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那么沉重的谷捆在他们怀里、肩头看似那么轻盈,那么滑的泥坡,他们竟然上下自如。没想到,自己还不如一个个10岁左右的孩子,辛亏当时疾风暴雨和大家都非常忙碌,要是全校师生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一定会成为他们的笑料。女校长看见我“不行”,就招呼我负责去割谷子。

  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弯下腰面对一大片谷子,我这才仔细地看清楚谷子长啥样。原来,谷穗那么长那么沉,它们低垂着头,感觉是那么饱满。如果此时不及时抢收,谷穗则会烂在地里,这可是他们一年中的口粮啊。金黄色的谷子,在暴雨中它们的“身躯”被打得东倒西歪,我好不容易“拢”一把,却又发现镰刀割不断它,因为穗秆已经淋湿。其他老师们都是“刷刷刷”地割,我是“嚓嚓嚓”地划。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割了两捆,可我发现我都不会捆谷子,怎么捆都是一提就散。一个男孩子看见了,跑过来“三下五除二”帮我捆上,我低下头冲着这个学生感激地笑着说:谢谢你。

  我浑身上下都是泥水和谷粒,大家都一样,看到每个人依然那么干劲十足,尤其是这帮孩子,个个都是“画面”,我也感到这没什么。一看他们都是农活的“熟练工”,可能以前学校经常参与这样的“紧急任务”吧。在这次抢收中,我都觉得自己是来给大家添麻烦的,是给班级“拖后腿”的,不仅校长老师们关照我,学生们更是体贴我,瞬间感觉自己这个城里人都不如一个乡村的小学生。这次“任务”完成以后,我希望改变一下自己,开始学着熟悉一些农作物,业余时间也会主动去干点农活。

  一个休息日,恰好是艳阳高照的日子,正赶上村里打谷子,我就跟着一起去了。打谷场上,脱粒机一直响个不停,有人负责脱粒,有人在筛谷子,用木锨扬谷子,一片丰收喜悦的山区景象。我掂一掂木锨不怎么沉,也想跟着学扬谷子,就是把脱粒机脱下来的谷粒壳米分开。看别人轻轻一扬,沉淀的橙黄的米就自动往“小山”上堆,而谷壳随风而去。看他们扬谷子那么轻松自如,我也跟着一起操作,可同样的动作,我发现怎么扬风都是往我自己身上吹,弄得我跟个“土人”似的,眼被谷壳迷得睁不开,不仅呛得咳嗽,还眼泪直流。当时大家都笑了,不过他们笑得那么淳朴,那么可亲,还一口一个“老师”的称呼我,也许因为我是他们孩子的老师。有老农主动走过来手把手教我,我试了多次以后,总算是得心应手了。

  这个故事过去40多年了,今天想起来依然感觉十分温暖。现在,每每我喝到小米粥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那段难忘的日子和那次雨中抢收的镜头。从农田到餐桌,谷穗给了我多少书中不知道的东西,不一样的生活体验,那金黄和沉淀给了我多少值得珍藏的记忆。几十年来,我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都来得如此不易,它们不仅带着土香、泥泞和汗水,还有等待、喜悦和渴望。浓浓的米香,雨中的思绪,我会把这份美好的情愫化成内心和生活中的诗篇。

  美丽的乡村,就像一个人生的“田间课堂”,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如此质朴,个个都是我生活中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