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史庆友:惊蛰之日打春牛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20-04-03


  今天是惊蛰节气,在我们地区有“惊蛰乌鸦叫”。“家燕惊蛰始见”的农谚。惊蛰,乌鸦等候鸟飞回来的了。

  惊蛰前后通常第一次打雷。打雷会惊醒蛰居的动物。惊蛰一到,一些越冬藏伏的昆虫会爬了出来。候鸟,昆虫的出没,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春来了。在我的老家有一个习俗,这天全屯人要到屯西的土地庙前祭春,想想很有意思。

  我们屯前有三条小河,在屯西那座小山南侧三条小河汇集到一起,河水源源不断,四季长流.围绕小山几乎转一周而远去。小山由于有小河水的滋养,山上植被繁茂,杨柳榆槐松柏几十个品种郁郁葱葱;乔木、灌木、野草错综排列,好一派山村美景。后来经名人指点,这座小山是由三条河水滋润,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三江土山,我们那个屯从些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三江土。由于三江土山水草丰盛,景色宜人,成为全屯人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三江土山成为了三江土人心中的一块圣地。

  某一年的惊蛰之日,一位云游道人经由三江土山,为美妙的景色所折服,告诉三江土人,为了永远保持这儿美丽的景色,应在山的南坡对着河水的地方修一座庙宇,再在庙宇西南角,请一尊犁地的石牛,每年惊蛰时节要举行耕牛犁地仪式,三江土人会永远幸福安康的。

  世外高人的点化,得到了全屯父老乡亲的响应,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一座器宇轩昂的庙宇建成了,建成那天,道人还赶来为庙宇开光,并传授了石牛犁地等多项祭祀活动的程序。道人就在此住了下来。从此,屯中大事小情都同庙宇紧密联系起来了。

  孩子有个大病小灾的,去庙上讨个方子,百法百中。谁家的媳妇不孝顺老人,道士会给出出主意,家庭矛盾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日子会平平安安。

  每年的正月十五屯里人要撒路灯,必须从那儿开始,走遍全屯,再回到那儿结束。屯里有什么大事需要讨论,多数的时候都是去庙宇前,在那儿人们说话忠诚,在神灵面前,没人说慌,也没有敢说慌。

  在我的记忆中最为隆重的场景还是每年惊蛰时节打石牛仪式。

  打石牛是一种迎春的仪式。其实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等闲。惊蛰那天,全屯人都要穿素服,到庙宇前,庙宇设供桌,上供、烧香,磕头完毕后,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石牛,伴“勾芒神”的都是在屯中人们心中最为正直忠厚身体健康的中年男子。猪年回家过年我曾多次同伴“勾芒神”,现年96岁的王有田老人探讨关于打石牛,他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打石牛的传说及经过。

  庙宇那尊石牛被人们尊称为“春牛”,打春牛就是打去耕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把石牛当春牛,也不知鞭打了多少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庙宇及石牛都被砸了,近些年乡亲们又在庙宇那个地方修了一个简单的小庙,将打石改成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上五谷杂粮,就把这头纸牛叫春牛了。也让伴成“勾芒神”的人去举鞭狠打。不过再也不是我这老头了,是我们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那鞭子轮的呼呼生风,几鞭子下去,牛倒了,纸烂了,五谷杂粮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有人过来将纸牛拉走,意味着: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

  家乡打春牛的习俗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唤醒人们早早投入备耕生产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父老乡亲都接受了这个习俗,民间的打春牛也不知多少年了,但迎春、打春的作法依然在,打春牛的事儿在民间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