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营口印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李佩甫  时间: 2020-01-07

  

  一份念想

  这是一座山么?

  你先是有了一点点疑惑。是啊,严格来说,你很难把它看成一座大山。因为它平地而起,海拔只有一百多米高。可是,你又不能不把它看成是一座大山,因为,在辽东大地上,在百姓心目中,它是有神性的。

  望儿山虽然只有一百多米高,但它平地而起,突兀地、神柱一般地矗立在大地之上,远远地眺望着大海……山体上一层层早已固化了的沙石和不知什么年代的海蛎子壳会让人想起它是从大海的底部走出来的。也许是一千年、也许是一万年,或是更为久远的过去?由于地壳的运动,完成了这么一座凸出在陆地上的山峰。科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海蚀地貌。换句话也可以说,它是由大海轰轰烈烈地推出来的一座山峰,它的神性也来自于大海。它一旦矗立在那里,即是大自然历史的化石。它是不朽的生命体、也是永恒。

  对于人类来说,在时间中,生活会演变成故事,故事会演变成传说,传说会演变成寓言,寓言会演变成神话……望儿山是一座有神性的山。人人都知道,望儿山是母性的山。在神话传说中,它是慈母的象征。

  你站在望儿山上,遥望远处的渤海,想的却不是那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不知怎的,你想起了七十多年前的“辽沈战役”。那时候,国民党的部队战败后,有一个军(据说有两万多人)是从这里逃到台湾去的。两万多溃兵,又是多少母亲的儿子呀!那时候,隔着一片大海,又有多少母亲望眼欲穿哪!就此来说,台湾该是有一座望母崖的(台湾有么?)。隔着无边的大海,波涛万顷,两两相望,你似乎听到了那带血的呼唤……那泪水会感动上天么?也许,会有那么一天的。

  就此来说,望儿山在百姓心目中,就是一份念想。母亲就站在那里,母亲站成了一柱山,那该是一个民族的母亲。

  营口的微笑

  你记住了那张笑脸。

  你是在采风途中遇上她的。在营口的鲅鱼圈,在山海广场,当你拾阶而上的时候,你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儿。她大约有五六岁的样子。在广场上的世纪门前,迎面而来的小女孩儿朝你们扬起了甜甜的笑脸。她喜悦地、大大方方地与不期而遇的客人打招呼。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眼睛里灿烂地写着两个字:您好!那张明媚的笑脸像红红的苹果一样,一下子就印在你心里了。

  尔后,在营口的红海滩,在雷锋文化展览馆,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在辽河老街,你都会想起那个小女孩的笑脸。那是一种家常的、不排外的、有包容心和亲和力的微笑。

  来到营口,你才知道,中国的红十字运动竟是从这里发轫的。

  1894年,在中日甲午海战的隆隆炮声中,在营口地方官员和百姓的支持下,这里由英国传教士倡导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红十字医院,对在战争中伤残的兵士和百姓开展救助。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再次爆发,又是营口的百姓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红十字地方分会,由当地的商家和百姓出资救治伤兵,救助在战争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不正是一个地域给予人类的大爱么?

  来到营口,你才知道,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雷锋是从这里穿上军装、走进军营的。早在儿时,雷锋就是你心中的楷模。你也曾经以他为榜样,试图做一个有大爱之心的人。五十多年后,当你站在雷锋纪念馆里,你仍然被他的人生境界所感动。五十多年前,雷锋是多么年轻啊!他离世虽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他留给人们的,却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青春笑脸,他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于是,你知道,给予永远是高尚的。那个小女孩的笑容,不正是一种传承么?

  来到营口,当你漫步在干净整洁又古色古香的营口老街上,在一个个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门前驻足。遥想当年有“小上海”之称的营口商埠的繁华景象,你不禁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感。你知道,一个行经百年的“老字号”就是一份信誉,一份承诺。

  于是,你明白了贴在营口大街上的一句广告语:营口有礼。

  渤海湾的落日

  最初,天还是蓝的,湛蓝。

  这一刻,天上飞着羽状的白云,那白云就像是飞翔中的雄鹰张开了巨大的翅膀,一羽一羽地在空中飞。恍惚中,你觉得它就要向你扑来似的。尔后,那羽状的白云渐灰渐散,似炊烟袅袅,不断地变幻着姿态,先是呈绵延的山峰状,尔后一瓦一瓦地散去,灰灰扬扬地一抖一荡,暗了一个西天。

  这会儿,大海是铅蓝色的,广阔的、很安静的蓝。那蓝一深一深地亮着,渐渐远、渐渐幽。有一刻儿,海水一浓一浓地荡着,就像是煮开了似的,幻化成了无边的黑色绸缎,一润一润地展开去,软而舒、柔而厚,叫人不由想扑进去。

  突然,天空中,那漫天灰色里划了一箭亮红,那红先是烧白了的样子,倏尔就炉火样地喷出来一团亮焰。一刻间,半边天都是红的。于是就有一轮红日从那团亮焰里滑出来了,亮一天的霞彩。这时有风刮过来,凉凉地,沁沁地,让你身上一抖。再抬头时,只见那一轮红日又慢慢地,远远地,一荡一荡地隐进云里去了,就像是一个亮亮的、调皮的、躲猫猫儿的光肚儿孩儿。再过一会儿,那轮红日再次露出脸儿来,洒一天的红光。

  这时候,大海亮了,那桔红抖然间染红了海面,红红的海水一柔一柔地漫向久远。当那桔红远去时,红日出现在大海的另一边。接着,海面上闪出了一荡剑状的银光,那银光先是直直地射出来,仿佛要把海水劈开似的。尔后,在波纹的推动下,又一波一波幻化成了铸铁般的黑……此时此刻,海水显得更加幽深,迷离,浆一样的。

  就此,在远远的天的那一边,一轮红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弹弹地、一跃一跃地、去亲吻那西天的海面。它被海水烫住了么?不然,又为什么一次次地跳开去?在红红的海面上,那一轮将去未去的红日,盛大、壮阔、绮丽、霞光万道,真的是让你目不睱接。

  是的,你来自平原,是食草民族的后代。三十岁之前,你从未见识过大海。此后,每一次站在大海面前,你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自己的渺小。当然了,在一些年份里,你曾经看过东海的日出,三峡的日出……而此时此刻,当你站在营口这个螺旋形的看台上,看大海红日西坠……应该说,渤海湾的落日是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据说,这也是国内陆地上惟一可看大海落日的地方。

  离开的时候,起风了,挂在看台引桥上一串串五颜六色的风葫芦呼呼地旋转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风声里幻化成了一辆辆飞天的彩色风车,你就像身处幻境一般,心也飞将起来。

  恍惚间,你已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天下“友和”

  还记得么?

  在十七岁之前,你的日子是用大酱“腌”出来的。

  是的,你出身于工人家庭。早年,父亲工资微薄,一月只有四十二块钱。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在过去的一些日子里,由母亲自己制作的大酱,成了你一日三餐日常生活的主“味”。

  那时候,母亲每年都要晒几大盆子酱豆。母亲做酱的方法相对简单,她先是把大豆蒸了,拌上面,尔后用一床破被盖在上面捂,待到捂出绿色的霉菌来,这豆就捂成了。有时候,会出现黑色的霉菌,按说这豆就捂“坏”了,不能再要了,可母亲仍舍不得仍掉,再晒一晒,也就凑乎着用了。尔后,再买上几个西瓜,把西瓜瓤儿挖到盆子里,把带有霉菌的豆子拌了,撒上重盐,尔后一盆一盆地搬到阳光下去曝晒,晒上一个月,这大酱就算成了。吃的时候,在锅里用辣子油炸一下,拌馍、拌面、拌饭就全靠它了。母亲的“酱”你大约吃了十七年啊!

  没想到,四十年多后,在营口的郑友和海纳食品有限公司,你居然闻到了“母亲”的味道。

  当然,营口海纳品公司做的酱与母亲做的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母亲的酱,只是让你的日子里有了“咸”。而这里的酱是用东北优质大豆、东北的优质小麦、加上本地特有的优质海盐,用秘方配制出来的……要的是“色、味、香”俱全。这里的一切虽保留着传统的酿酱技术,却都遵循着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处处都干净整洁。

  据介绍,“郑氏酿酱法”的创始人郑友和先生早年不以家传酿法为依,走出家门,遍访天下名师,途中不断地与同道研究酿酱之法,直至盘緾被盗,囊中如洗时,才在川中有名的酿酱之乡得名师相助。据说两人一见如故,相交甚欢,由此得到了这位名师的指点。这才有了后来的“郑氏酿酱法”。

  据介绍,郑氏酿酱,讲的是:“日晒夜露,成熟抽油,沉淀灭菌”。尔后,用十二道十分复杂的工序,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一步步完成的。是啊,这家有着现代化包装设备、品种齐全的公司,已经走向全国、并开始走向世界了。

  做为香港商报采风团的一员,当你站在一大片酱缸前,闻着喷鼻的酱香,一时心潮澎湃,不由地想到了你的母亲,想到了一些过去的日子。顿时,有时光倒流之感。是啊,母亲已经不在了。真想带一些大酱回去,让她老人家也尝一尝这东北有名的“友和大酱”。

  是啊,这当是精心制作的、行走天下的“母亲的味道”。

  作者简介

  李佩甫: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联正厅级巡视员、茅盾文学奖得主。长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金屋》《城市白皮书》《羊的门》《城的灯》《李氏家族》《生命册》《河洛图》等,中篇小说《黑蜻蜓》《村魂》《田园》《李佩甫文集》四卷等,电视剧《颖河故事》《平平常常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申凤梅》等,电影《挺立潮头》等,著有多卷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