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千秋则
来源:本站 | 作者:陆春祥  时间: 2019-11-12

  

  宋天宝三年(公元1040)二月,开封城依然天寒地冻,范仲淹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冰冷,越职言事,又被贬,为了国家为了民生,他实在是不吐不快,倒不是在乎官位,但失去替百姓做事的权力,这令他伤心。尽管心情不佳,但好朋友相托的事,却一直没忘,自去年六月以来,他始终沉浸在悲痛与兴奋中,悲痛是因为好友去世,兴奋是因为回忆好友的点滴往事。

  这位好朋友叫胡楷,北宋名臣胡则的长子,胡楷托老同学办的事是,替他已故父亲胡则撰写墓志铭,其实,胡则也是范的好同事和好朋友,情和理都催促着范仲淹必须花十二分的力气完成这件事,于是,《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横空出世,胡则的事迹也随着范公的铭文一起流芳千年。

  1、

  胡则,字子正,婺之永康人也。公少而倜傥,负气格,钱氏为国百年,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吴越间儒风几息,公能购经史,属文辞,及归,皇朝端拱二年御前登进士第。

  公元989年三月,北宋太宗朝新科进士放榜,永康人胡厕高中。胡则去考试的时候还是叫胡厕,他老家古山镇胡库村的传说是,胡则的母亲因生产匆忙,将他生在厕所里,而他爷爷认为,厕所乃五谷生长之必须,虽不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胡库村中,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好学上进的叫胡厕的少年进进出出,英俊出众,知书达礼,未来看好。机会来了,宋太祖废除唐代科举考试中必须要名人推荐才有机会的“公荐”制,任何平民都有考试机会成为“天子门生”,27岁的胡则,积聚着蓄势已久的力量冲击皇榜,一举而中。

  壬寅日这一天,汴京皇宫崇政殿张灯结彩,赵光义满脸笑容,他一个个接见新晋榜的进士们,姓什么名什么家在哪里,问到胡厕,笑容里有了一丝淡淡的皱纹:哎,小胡呀,你这个名,是不是有点那什么呢,我知道五谷离不开厕所,可你以后是朝廷命官,名字经常见报,去掉个厂吧,则,会意,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刻在鼎上,让人遵守,多好,而且,你自己也要成为老百姓的模范和准则。皇帝赐名,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胡厕求之不得,从此,胡则,一个响亮的名字,开始在北宋的文化历史时空里不断被人传诵。

  胡则中榜的消息传到家乡,整个永康沸腾了,准确地说,应该是整个婺州都沸腾了,胡则成了永康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先河。

  “御苑得题朝帝日,家乡佩印拜亲时。小花桥畔人人庆,一带清风雨露随”(胡则《及第》诗)。宋代永康县城最繁华处当属大小两座花桥,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大花桥,就是今天胜利街上的和平大桥,以前叫仁政桥;小花桥,也在胜利街上,东距大花桥百余步,是一座单拱石板桥,架在与华溪(永康江支流)平行的小河上,当地百姓叫小桥头。胡则中进士啦!我们永康人胡则中进士啦!破天荒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人人庆”,纯真的乡情,似乎在激励着胡则,一定要做一个好官,造福一方,否则对不起家乡人们的热情和期待!

  在胡则的激励下,此后,在婺州,在永康,崇文之学大盛,仅胡氏后人,就出了五十多位进士,明清两代,胡库一地的举人、贡生、秀才有两百多人。

  2、

  简单交代原由后,范仲淹的碑文接下来高度概括了胡则的整个人生。

  自授许州许田尉始,胡则为官凡四十七年,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两扶相印,以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致仕。期间,他将所有的精力和智力都交给了国家和人民:献策镇西,遣返役夫,整治钱荒,睦邻怀远,三保田庄,改革盐法,力治钱塘,奏免丁钱,兴教重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泽被众生。

  兹举两例。

  睦邻怀远。

  天禧三年(公元1019),57岁的胡则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大舶困风于远海,食匮资竭,久不能进,夷人告穷于公,公命琼州出公帑钱三百万以贷之。吏曰:夷本无信,又海舶乘风无所不之,公曰:远人之来,不恤其穷,岂国家之意耶?后夷人卒至,输上之货十倍其贷。朝廷省奏而嘉焉。”

  宋朝的对外贸易已经相当发达,外国船只经常往来,有一天,某外国大船在远海搁浅,无法行动,食物和水用尽,老外向宋朝政府求救,一路汇报上来,胡则命令:属地的琼州府,你们拿出三百万钱借给他们吧,让他们渡过难关。下属极为担心:外国人没什么信用可言,那些海船什么地方都去,时间一长,人都找不到,怎么找他们要钱呢?胡则作出这个决定,显然不是拍脑袋,他是建立在长期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他以为,外国人从远道来我国做生意,他们将我朝的丝绸、瓷器等各种特产运到他们的国家,极为畅销,不要担心他们没钱,而且,从道义上讲,人有难,理应帮忙,这属于大宋国家形象,这样吧,我也不让你们为难,他们还不出,我来担保还!

  结果皆大欢喜,一年后,外国商船以十倍价款还给琼州政府,朝廷也觉得甚有面子,即发扬了救难救急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货币储备,一举数得。我数着这几行墓志铭,反来复去读,我想找出是哪一国的商船,可惜,范仲淹没有写明,宋史也没有记载,按我的推算,当时和北宋有贸易往来的欧亚地区国家有近百个,广州、杭州、明州(今宁波)还有三个市舶司,专门负责对外港口贸易,外国船进来,中国船也出去,我猜,日本,高丽,大食,波斯,甚至更远的欧洲,都有可能。要是能清楚地知道哪个国家的海船,那么,我们现在和这个国家的友好交往就多了一条极好的文化史料,你们讲信用,我们更友善!

  重辟平反。

  “又宜州系重辟十九人,时有大水,公不虑患,而特往辨之,活者九人焉”。表扬了胡则阔广的胸怀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后,范仲淹接着写到了胡则在同一年同一州的另一重大举动,重新审理重大案件,九人获活命。

  对于要处决的重刑犯,胡则更是细心又细心。下属的一个州,一下子要处决十九人,这不得不引起他的警惕,他细翻案卷,发现很多疑点,对疑问绝对不能轻轻放过,虽然山高路遥,又遇上大洪水,但都阻止不了他去宜州复查案卷的决心,果然,十九人中,有九人虽有罪,但不致于死。一下子救了九个人,这要胜造多少级浮屠呢?整整一千年过去,胡则重证据活人命,对当今的司法实践,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3、

  公元1007年,胡则由浔州知州提举二浙榷茶事兼知睦州。

  几乎所有做过睦州(严州)知州的官员,都要去拜望一下严子陵,他是文人雅士崇拜的偶像,也是富春江的精神灵魂核心。从梅城码头坐上小船,顺着富春江往桐庐方向激流而下,用不了半个时辰,就可以到严子陵钓台。自然,胡则也要去拜望精神灵魂。一个朗朗秋日,阳光温柔而暖怀,胡则从流飘荡富春江,望峰息心,灵感一下子涌了上来,遂以《题严子陵祠堂》明志:

  占断烟波七里滩,渔蓑轻拂汉衣冠。高踪磨出云涯暖,清节照开秋水寒。泽国几家供庙食,客星千载落云墩。我来亦有沙洲兴,愿借先生旧钓竿。

  诗意算不上深远,但和到过钓台的文人一样,诗中基本上是借景抒情,表达着自己的政治志向。看着有点寥落的香火,胡则也有些感慨,近千年来,严光被人崇拜和祭祀,是因为他的高风亮节,不事权贵,品德高洁,这一切都触动着胡则的内心,归隐是一种方向,为民造福更是他的努力,做清廉人,干实在事,百姓才会记得他。

  “性至孝,富宇量,笃风义,轻财尚施,不为私积。”

  “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范仲淹的眼光极准确,一个轻财好施不私积的官员,坦荡磊落,无牵无挂,他只牵挂国家的事,百姓的事,千年之后自然会被人铭记。

  庆历四年春,一个著名的日子,一篇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即将誔生,胡则逝世也已经五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建完岳阳楼,写信来请范好友写一篇楼台记,彼时,范并没有到过岳阳楼,但不妨碍他大发的文兴,写作过程中,他和胡则交往的轶事不断上涌,胡则的形象也越来越鲜明,范仲淹的思想完全和胡则融为了一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发出了所有正直有为官员的炽烈心声。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啊,除了这个人,还有谁与我有共同的理想呢?范仲淹心目中的好官员,其实是一个集合体,但一定包括他在陈州府任通判时的好搭档知州胡则。范小胡则26岁,然而他们的政治抱负是一致的。

  4、

  2019年9月19日上午十点,我到永康胡库村胡公故里拜望胡则。

  胡公文化广场,是纪念胡则的中心。广场大牌坊上端,正反两面均有醒目的“赫灵”两字,那是赵构为胡公祠题写的额词。公元1162年,胡则逝世一百多年后,宋高宗赵构应百姓要求,题写了这两个字。我的理解,这既可以说胡公已经在多个场合多次显灵,拜胡公庙,用杭州话说,很灵光呀;也可以按字面的本义和引伸义“盛大”、“显耀”、“光明”理解,这样的好官,对于刚刚惊魂未定的南宋王朝来说,更是需要,巧借民意,赵构乐而题之。

  广场中心有一堵大大的红色照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毛泽东题写的八个大字,在秋阳下特别鲜亮。

  时光闪回,好官的形象总是不断被人唤醒。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从庐山返京途经浙江金华时,在专列上召集地县负责人座谈。毛泽东问永康县委书记: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显然,胡则的形象一直盘旋着在毛泽东的脑海里,他是有备而问。五指岩的生姜很有名,这就像一场拉家常,永康书记脱口而答。毛泽东笑着摇头:不是五指岩生姜。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位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出名了!毛又接着解释: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毛泽东这一赞,六十年就倏忽过去了,这八个字,应该是任何时代为官的基本准则。则,已经千秋,则,将迎来下一个千秋。

  胡公墓就座落在广场的右侧雪松下,1992年由胡库村的胡氏后人所筑(胡公卒于杭州,原葬杭之钱塘县南山履泰乡龙井源),墓前有一对旧的石狮子,墓前的石阶也显得陈旧,这里应该是胡氏后人及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参拜胡公的重要场所,胡公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精神象征。胡则第31世从孙胡联章先生告诉我,据他们胡公研究会的最新调查,金华就至少有102座胡公庙,历史上,“天下有胡公庙三千”,胡公大帝是浙江最重要的民间信仰神。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由人变为神,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不外乎两点,人本身具有的品格品行力量、为民造福的重要实践,两者缺一不可。民众选择神仙祈求,无非是保平安保幸福,而胡则为国为民办事的经历及逐渐被神化了的传说,都铸就了胡则成为胡公大帝的基本条件。

  胡公纪念馆,胡联章高坐在厅堂上,给我们讲胡公的故事,深情并茂,抑扬顿错,语气中满是自豪。讲台四周,摆放着一盆盆的兰花,兰叶修长,含苞待放,兰的清新和气质,似乎都在暗喻,胡公清廉和高洁的品格。

  八十几年前,郁达夫先生上方岩山,他曾写下了《方岩纪静》,人们络绎不绝到胡公庙祭拜让他感慨。这三十几年里,我也曾三次上方岩山拜望胡公,每次均见旺盛的香火。胡公大帝的形象,已经如方岩山上那些粮仓似的岩石般坚硬,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中。

  5、

  从永康回杭州的第二日中午,我就去了胡则的原葬地,杭州老龙井御茶园。

  问胡公墓,保安手一指,十八棵御茶园往上,爬五分钟就到了。茶园下有一个大照壁,上有缕空线条画,简单勾勒出胡则的故事。照壁右边是胡公馆,门口有一四方形祭祀矮石几,中间香炉插满残香,两边烛台上有残烛。公馆正中,白色大理石的胡则像挺立着,像脚有一盆干花,像前有几个苹果和一些零食等供品,显然,这里比较冷清,一般人看完十八棵御茶后就走了。

  照壁往左是胡公厅,大门敞开,门口堆着一大堆地板,看样子是在整修,估计,这里应该布置胡公的生平事迹和图片展览。

  胡公厅往上,是辩才法师的墓和雕像,他是龙井茶的鼻祖,在以茶为生的龙井村,待遇似乎要好过胡公。转弯处,苏东坡右手捏着茶杯,和辩才坐在山脚的树荫下喝茶聊天,苏东坡有好多僧人朋友,浙西于潜人辩才,是有学问的高僧,他也有好多诗人朋友,东坡和辩才一见如故,留下了不少轶事,苏东坡的《次辩才韵诗贴》就记载了两人一段有趣的往事。但从时间上看,他们显然要晚于胡则,他们在此陪伴胡则,可以想见此处是个不错的地方。和苏、辩打过招呼后,再往上几步,就是胡公墓,胡则当初的安葬地。

  胡则为什么葬在杭州呢?他曾两任杭州知府,也是在杭州知府兼兵部侍郎任上退休的,杭州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他在杭州,也留下了不少佳话。天圣四年(公元1026),64岁的胡则,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上任的第三天,就带人勘察钱塘江,治理江患,他发布的第一道市长令,就是修筑钱塘江堤防,“守杭有惠政,在郡时独无潮患”(《咸淳·临安志》),不是钱塘江潮神照顾胡则,而是他将钱江潮驯服了。一个让我感慨的细节是,在胡则生前,杭州百姓就建有他的生祠。为活人立祠,百姓的眼睛就是公平秤。

  宋兵部侍郎胡公墓,墓碑简简单单,此地虽是胡则原葬地,但墓应该也是近几十年重修的,墓前的摆设类似胡公馆,只是,墓包比较高大,草木旺盛,上面还有一株长势良好的茶树。墓上茶树和墓后的一大片茶山的茶树应该是同一品种,随便哪一只飞鸟都可以来此撒下茶籽。

  秋分虽已过,正午的阳光依然通透热烈,茶山寂静,山上有采秋茶的茶农的声音隐隐传过来,强光透过树缝,洒在胡公墓前的台阶上,细碎斑驳,偶尔还会随风移动,我双手合十,膜拜三下,以示对胡公的敬仰。

  较方岩山上胡公庙里旺盛的香火,我喜欢作为人存在的胡公,这样更真实,更让我们接近他深邃的心灵。

  老龙井偏隅西湖湖山一角,蝉噪鸟鸣,秋山夜静。

  千年胡则,唯青山和清风长伴。

  2019年9月26日

  永康归来

  作者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现居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