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史庆友:此“六·一”彼“六·一”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19-11-04


  今年是猪年,我属猴。按农历纪年,我已经走过了一个轮回还多3年,回首63年的人生路,是一条铺满鲜花、阳光明媚、雨露充沛的金光大路,虽然也遇到过坎坷,但得到了人间真爱,我感觉非常幸福。我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见证了祖国快速发展的几十年,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为我们的祖国自豪。

  回首往事,要说、要写的东西太多了,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就如同黄浦江开闸,泼涛汹涌。只是话题太多,无从下手。

  10岁的外孙女儿做作业,用电脑演算,我想,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现在的孩子们的学习用具也太多了,也忒高级了,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好多学习用品,我都叫不上名,有时候外孙女就说:“佬爷,这你还不知道,你们没用过呀?”我告诉孩子:“我不但没用过,好多东西我都不认识,我们上学的时候国民经济刚从困难边缘走出来,物资相当匮乏,不用说那么多高科技的学习用品,一个像样的书包想都不敢想。”回想一下我上学时候的学习用品,真的可以写篇小说:

  我上学的时候没有书包,母亲用一条旧毛巾缝一个口袋,那个口袋我用了3年,其实也简单,口袋里除了语文算术两本课本外,就是一支铅笔,橡皮都没有,写错了字用将手指头舔上点唾液,一蹭一个大黑圈子。书包还有一个特别的东西,一个手指长的细竹杆,是当铅笔太短,手握不住了,将铅笔头垫块纸片插竹杆里继续用。一直到实在用没了为止。再看看今天的孩子们,上学的第一天,背的就是名牌双肩背带书包,书包里甚至有进口的文具盒,全自动削笔器,还有什么涂字灵?好多种东西我不认识,真为现在的孩子们自豪,

  我小时候做题老师也让我们演算,由于没有演算纸,我们常常是在脚底下放一个小树棍,教室的地面是土的,是我们不花钱的演算纸。用小木棍在地面上一划拉就是一大片,可苦了老师,一年不知道垫几次地。

  小学4年级用钢笔了,我那个年代用的钢笔可不是现在的自来水笔,我们用的是醮水笔:一个木质的笔杆,一头粗,一头细,粗头有一能膨胀的卡子,将钢笔尖插入,醮墨水就能写字了。这种笔便宜,但不安全、不卫生,稍不注意就弄一手的墨水,每天教室里都有弄倒墨水瓶的,衣服上、鞋上洒上墨水感觉非常正常。那个时候我们也演算,但多是在手上,手心、手背都划拉得花里胡哨,用钢笔往手心上写字,很痒痒,还不清楚,但我们完成了演算的过程。上课时候手上花里胡哨,下课洗一下,再上课照样往上写。

  小学4年级,我们接触到了当时认为最简单先进的算术工具——算盘子,学名珠算。现在说起算盘子可能好多孩子都不认识,在当时算盘可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校有专门的老师教珠算。那位老师可是珠算高人,他曾多次给我们演示珠算方便快捷的功能。出一组算术四则混合运算,我们用笔算还没做几个题,他那边已经做完了,真让人敬佩。从那个时候起,我曾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珠算,特别是老师要教我们心算,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只是不巧,教我们心算的老师没教几天就调走了,我们的心算没学成。但珠算的一般计算方法还是从别的老师那儿学到手了。会珠算在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第一次去粮库领粮食的时候露过一手,让粮库的工作人员从那天起对我是刮目相看。

  其实事情的经过很简单:第一次去粮库买粮,天快黑了,着急回家,还有几十里山路,两位服务员正在对账,手中的小票打了好几遍都对不上,我说“我给你们打一遍怎么样”?年龄大的人说“你行吗”?我说“试试吧!”服务员看我很年轻,半信半疑的将小票递给了我,也许是平日喜欢玩算盘,那天打一遍就对上了,服务员说了好几遍“谢谢”!我是在笑脸的相伴下买的粮。

  查了下资料,发现对算盘的评价很高: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是算盘的故乡。

  经国务院批准算盘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算盘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算盘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近日下乡送科技入农户,看到一农民老弟将算盘挂在墙上,算盘成了装饰品。已经好久不用了。老弟告诉我:特别是手机普及,谁的手机都是计算机,算盘真的退休了。我为算盘退休而惋惜。我同那位老弟聊天,听到了在生活中不但算盘下岗了,好多农机具也都下岗了,咋一听有点怀疑,但细一琢磨,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如今种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好多昔日农具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昨天是惊蛰,在我们地区有雨水惊蛰到,压地保墒效果好!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压一层。早在30年前,压地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每家都得压好几天完。那时候压地是套着老牛或者是毛驴,拉一个直径40厘米,长1.2米的石头磙子,老家人们将这个专门用来压地的石头磙子叫“石混”,一个人赶着,一天也压不了10亩。如今大型拖拉机拉着十几米宽的大镇压器,一个来回就几十亩,那效率是几十年前做梦也想不到了。那个年代也见过铁牛54马力东方红拖拉机,但那种拖拉机马力小,速度慢,作业幅度窄,一天也干不了现在半天活……真的知道了什么是鸟枪换炮。

  无意中翻了一下外孙女的新华字典,发现许多带石字、木字偏旁的汉字都已经失去了本意,什么碾子、磨、磙子、碌碡、砚台,柁、檩、椽、柱、犁杖、柜等,生活中再也看不到推碾子压面的了,已经让粮米加工厂取代了,人们吃的米面想要什么型号的市场都有,看到碾子在树荫下供人们纳凉坐着;再也看不到抱着磨杆磨豆浆做豆腐的或者是磨小米面摊煎饼的了;也看不到场院里套着马拉着碌碡打场的了,脱粒机不但快,扬场、分类、装袋一次完成,特别是雇用专业人打场,衣服都不用换,往往打场人都是食粮商贩,手都不用通,打出来的粮食就已经卖了。坐在场院就能数钱了,那感觉真好。

  问了一下外孙女什么是砚台“文房四宝”,答的非常准确,但当我问砚台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用,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砚台虽然是“文房四宝”之一,也由于电脑的普及,或者说是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想写几个字有专业墨生产厂家,要稠的有稠的,要淡的有淡的,还有加香的,谁也不用握着一块墨在那“刺啦刺啦”研墨了。砚台如今已经是收藏家重点收购的文物,听说还有升值的潜力,特别是那些质地优良、造型优美、已经磨得很深坑的那类,增值潜力更大。

  更有趣的是昔日老家人们过日子离不开的木头,现在多成为了“锅底木”(烧柴),而早年盖房子离不开的梁柁、檩子、椽子、柱子已经被钢筋水泥代替了,结果是结实、宽畅、实用、干净。而犁杖,特别是木头犁杖已经成为了古董,即使是山坡薄地用犁杖去种也都是铁犁杖,轻便、好用,近日走了好几个自然屯,想拍一张老式木头犁杖留资料都没找到。

  此六·一彼六·一,社会的变化可太快了,不过,变的可是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