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缪克构:为家族写历史,为凡人立小传
来源:本站 | 作者:袁欢  时间: 2019-10-15

  

  2003年,91岁的九叶派诗人辛笛为缪克构的第一本诗集作序,序言中写道:“我把中国新诗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像克构这样的年轻诗人身上。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歌,他们在追随诗神的过程中也会有困惑和痛苦,但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就一定会走向新诗发展的新高峰。”16年后,缪克构推出了全新诗集《盐的家族》,近日,他携新诗集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普鲁斯特下午茶”,与来自诗歌界、艺术界、传媒界的朋友进行交流分享。

  “父亲把风暴藏进了大海/我在黄鱼的耳石里/听到了雷鸣/风暴的前身是闪电/它被祖父藏进了大海/我吃到的盐里有光”(《秘密》)缪克构的这本诗集中最重要的意象是“盐”,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自己的写作做了一次整体性的观照,并尝试着为百年家族立传。之所以选择“盐”来勾连家族写作,是他去年参加上海国际诗歌节时冒出的想法:“我爷爷把海水变成盐,我爸爸在大海中捕鱼,这跟我在生活中提炼诗意是相通的。”诗人张烨评价这本诗集时说:“中国诗中写盐,古代就有,现当代诗歌也有好多写盐的,但大多只是单篇的感受,而缪克构是非常系统化地、整体性地来写,他不单单写一个家族,而是从一个盐的意象来反映家族、村庄的命运。”

  缪克构说,自己的家族在龙港当地是比较大的,但放在中国百年历史中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他想借诗歌来记录中国一个海边小村落的百年史,从而“为小人物立传,为平凡人立传”。他的故乡在一个名叫盐廒的村落,在乡村生活了19年,乡民们的生活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很多年了,作为晒盐人的子孙/我仍听得见自己的骨头里/酒精,氯和钠,进进出出的声响”(《置换》)爷爷去世不久,家里的滩涂就被填平了,历史悠久的盐文化也日渐衰弱,年轻一辈对晒盐越来越陌生。缪克构目睹着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一个家族的历史,以及延续几千年的古老的技艺都在慢慢消逝,他自己也从小村庄走到了城市,从海洋走向了陆地。“我从事写作20年来,写得最多的还是那个记忆中的乡村,它是我写作的原乡,是最打动我内心的地方。”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认为,当下诗人的诗歌写作有一种倾向,写得越来越细碎,“就像衣服有褶皱,把褶皱熨平了,看褶皱缝隙里藏的什么东西。”在他看来,诗歌写作同样需要大关怀、大视野,缪克构的诗里饱含着历史沧桑,没有仅仅局限在个人的生活经验。“他有一种追求,一种贴近生活、走进历史的野心。”

  正如有评论家表示诗集中“家族史”“凡人小传”的写作,生成了饱含海洋气息的新鲜而别致的意象与想象。《盐的家族》是缪克构第一阶段的思考成果,接下来,他想再通过十年的准备,更加深层次地写盐的历史,“我希望把盐的题材写深写透,通过盐来折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