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省作家采写援疆干部先进事迹后记
来源:本站 | 作者:辽宁作家网  时间: 2019-09-30


  9月5日至12日,为充分展示我省支援新疆建设的成果,书写辽宁援疆干部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我省作家分别到我省援疆指挥部、塔城地区的“一地两师”10个援疆单位(含生产建设兵团第八、第九师)进行了创作采访。边疆美丽的风景和援疆单位、援疆干部们的感人事迹都给了采访作家从没有过的震撼,采访结束后他们纷纷将这强烈的感触凝聚笔端,形成了采访后记,我们同时汇集了采访过程中的珍贵照片,在喜迎新中国70华诞之时将这些资料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让我们共同祝福这些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援疆干部,并期待这次采访后各位作家的文学成果。

微信图片_20190930130733.jpg

  周建新,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联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大户人家》《血色预言》《老滩》《王的背影》《锦西卫》等10余部,中短篇小说集《分裂的村庄》《平安稻谷》等。曾在《当代》《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新华文摘》选载,多次入选中国年度小说选本。


  天山作证

  9月6日到达新疆石河子市,采访生产建设兵团八师辽宁援疆干部人才以来,心潮澎湃,一周的时间,住在援疆公寓,日夜接触,每一天都在感动,虽然采访每一个人,都不说自己,都想让我表达别人,但我终于从中了解了这个集体,正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1+1+1>3。也就是说,援疆的大连、阜新、铁岭三个队,加在一起,支援边疆的力度和效果要大于三。

  采访期间,我参观了天地人产业大厦,那里是高新产业园区,是辽宁的援建项目,到处可见辽宁的知名高科技企业的身影,辽宁企业家形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奔赴了将军山绿化园林现场,寸草不生的荒山,硬是开辟出了城市的后花园。石河子机场,那是大连周水子机场管理模式的翻版,因为高管阶层,大多来自大连机场的援疆人才。还有千亩棉田,万倾林木,一家一户的维吾尔家庭,到处都是援疆干部人才的身影,就连街上跑的公交车,都是辽宁援疆号环保电动车。35名援疆干部人才,放下自己的孩子,当35名维吾尔族孩子的家教,让他们全部考上内地的重点高中。

  在石河子,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儿,都是周“抓石有痕”,他们的每一天,都在做我和我的祖国在一起。

  素素,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大连大学硕士生导师。散文《佛眼》获中国作协“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集《独语东北》获中国作协“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散文集《张望天上那朵玫瑰》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散文集《流光碎影》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旅顺口往事》获“辽宁文学奖”。个人获“辽宁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作家奖”、“辽宁省首届最佳写书人奖”、“大连市政府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等,已出版十多部散文集。


  第一次去塔城。看地图就知道了,如果说新疆是无法想象的辽阔,塔城就是无法想像的遥远。城区距边境只有12公里,迈出巴克图口岸那道门,就是哈萨克斯坦。如果塔城不是辽宁援疆对象,我可能此生不会去到那里。

  所谓塔城,有两个系统,也叫“一地两师”。一地者,塔城地区,自治区所属的地级市。两师者,八师和九师,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师级建制。所谓“一地两师”,其实是三个同级别的独立单位。因为地域太大,路程太远,辽宁援疆总指挥部下设了两个分指挥部,总指设在塔城,两个分指设在八师和九师。塔城地区,辖五县一市。八师和九师,下辖诸团。总指和分指,县市和诸团,都驻有辽宁援疆干部,天各一方的他们,正是我们所要采访的对象。

  也许因为采访团我最年长,带队的金方主席让我留在塔城采访总指。与总指同驻塔城的,还有沈阳工作队和医疗援疆工作队,就是说,驻在塔城的三个方面军,我都要采访。任务艰巨,心下忐忑。可是,当我真的走近了他们,个人那些小纠结就见不了光了。塔城文联给安排住在地区最好的酒店,里面的床单和气味都是簇新的。但是,我和金方主席决定住在素而简的援疆公寓,每餐饭也都在公寓食堂里吃。一是方便采访,二是可以直接体验援疆干部的日常生活。我的采访,首先从三支队伍的领军者开始。辽宁援疆总指挥杨军生,沈阳队队长束从杰,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院长钟红珊,漫长的三年援疆日志,他们帮我一页一页地掀开。当然,在我的本子上,还有更多被采访者的口述。在塔城一周时间,除了采访,还是采访。金方主席不只是始终陪着我,甚至帮我采访。每天晚上,我们都是11点之后才能回到房间休息。

  对我而言,每次采访都是一种心灵的受洗。被采访者的家国情怀,为忠孝难全而流的泪水,让我受教至深,终生难忘。我希望自己能把辽宁援疆干部的大爱和付出,真实地还原在我的文字里,让更多的人如我一样,感同身受。

微信图片_20190930130800.jpg

  刘国强,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发表中篇小说30部,出版文学著作19部。代表作《日本遗孤》《罗布泊新歌》《鼻子》。曾获中国传记文学奖、辽宁文学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优秀图书奖、北京文学奖、孙犁散文一等奖、辽宁最佳写书人等奖项。


  辽阔的新疆自古多英豪,左宗棠霸气收复失地,锡伯族先祖带家小从沈阳出发,历经磨难去查布查尔戍边,当代援疆干部再续新篇……

  感谢省作协精心组织的采访辽宁援疆干部的活动,让我们再次领略到祖国新疆的辽阔与壮美,多民族团结奋进、建设祖国的壮举。我们深深被援疆人无私的奉献精神、高贵的理想信念和坚韧的意志品格所感动,灵魂也受到一次洗礼。他们克服远离家乡、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工作环境不适应、身体疾患等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

  我有幸到额敏县采访,在此援疆的43名工作队员都是辽阳人。尽管他们来自38个单位,职业、秉性、爱好各不相同,却团结一致,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被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主要领导赞誉为“王牌军”和“直属部队”。

  历史的巧合令人震撼:一千年前,耶律大石从辽阳出发,驰骋万里来到额敏,建立了威震亚欧大陆的西辽王朝,而今援疆志士从辽阳出发,来额敏建功立业、续写新的传奇!

  辽宁工作的领队张成良先生尤为突出,他置身建设新疆、促进民族团结的高站位,精准地把握政策,在抓项目、啃难题、敢担当、重实效、带队伍以及因人施策展现卓越的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我深深被他的境界和人格所感动,拟创作报告文学《爱在也迷里》。

微信图片_20190930130804.jpg

  于永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法学学士。发表及出版长篇小说《爱情后时代》《悲情东北》《跳舞者》《蓝湾之上》,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洛古河畔红豆红》《战毒》。《跳舞者》获大连市金苹果长篇小说奖。《蓝湾之上》获辽宁省作家协会重点长篇小说扶持。《指灯为证》获《中国作家》第五届剑门关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悲情东北》(原名《布尔什维克的女儿》)获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


  我被省作协分配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采访盘锦市援疆工作队。和布克赛尔草原是土尔扈特人的故乡,乾隆年间,土尔扈特人不甘被沙俄欺凌,突破重围返回祖国。我相信这片草原上有着无数动人的故事等着我来采摘。为了采访方便,我拒绝了条件不错的宾馆,直接住进了援疆工作队的宿舍,和队员们同吃同住,近距离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几天来,我记录了厚厚一大本4万字的采访笔记,收获颇丰。

  采访中,我发现盘锦援疆队的队员们都有一种理想主义情怀,这种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宝贵。他们甘愿牺牲小家的利益,为边疆人民服务,他们并不是要图什么回报,其实,任何回报也弥补不了他们的付出。我不想为他们唱高调,我确确实实地看到了他们的一颗颗纯朴的心灵,我一次次为他们感动着。其中,我采访的一位万胜新医生,今年已经53周岁了,当他听说和布克赛尔地区眼病高发,便主动请缨援疆。万医生的家庭负担很重,岳父是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妻子照顾老人已经疲惫不堪。她对丈夫的援疆很不理解,万医生说:“我是一名党员,我不去,你让群众去援疆?”

  到了和布克赛尔以后,万胜新一心扑在工作中去,在当地做了多次创纪录的高难度手术。他和时间赛跑,即便是星期天休息的时候,他也要和其他“援友”们主动下到牧区,为各族群众义诊。2018年假期,万医生回到盘锦老家,等到假期结束他刚刚归队,就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岳父去世了。万医生当天又急匆匆地往回赶。我们聊到这儿的时候,万医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这就是我们的援疆队员,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最最可爱的时代英雄。

微信图片_20190930130809.jpg

  黄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大连市作协副主席、大连市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辽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东北作家网、东北名网总编辑。鲁迅文学院第六届学员,辽宁作协第二届至第五届签约作家。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十月、诗刊、诗林、鸭绿江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作品:诗集:《达紫香》;长篇小说《敏感地带》;传记体长篇报告文学《为了这方土地》《铁血河山》《高玉宝传》《商魂》等22部作品。曾获辽宁首届报告文学奖、首传记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为了这方土地》获北方六省一市文艺图书一等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小白杨》唱响军营內外、大江南北。但我不知道这棵小白杨陪伴的边疆哨所在什么地方,想往以久。直到这次与辽宁省作协的赴新疆采风团之行,圆了我与小白杨哨所之梦。采写援疆干部,我恰巧分配在塔城地区的裕民县,而小白杨哨所正是在这个县的边境线上。小白杨哨所浴风雨、伴严寒守护在祖国的西北边陲,为千家万户的安宁,默默地奉献着。而我采访的辽宁锦州援疆干部们,他们如同小白杨哨所一样,经风雨战严寒,为裕民县的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裕、生活秩序安定幸福,而在牺牲小我、不为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三年来,34名援疆干部的付出,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每天采访不论是事件,还是干部们的付出,都使我感动不已。现在,我正在创作这些援疆干部们的感人故事和他们为裕民所做的难忘事情。我会力我所及,认真创作,把锦州援疆干部们的风采、事迹写出来,尽一份文字工作者的责任,也让我为巴尔鲁克山上的小白杨、雪莲花添上精彩的一笔。

微信图片_20190930130816.jpg

  冯金彦,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本溪日报》总编辑。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近百家刊物和报纸发表散文、诗歌、评论、小说。


  一个孩子的名字牵动了两座城

  托里太大,面积是本溪的3倍,短短4天采访时间,有2天行走在乡镇的项目工地,剩下的2天没有能够采访到每一位援疆的老师、医生、干警,甚至有许多人连面都没见上。但是,短暂的采访过程,已足以让我感动,让我敬佩,让我在心中一一写下这些本溪援疆人名字,这些温暖的名字,亲切的名字。

  在托里,我记住了援疆干部的奉献,更记住他们背后的那些身影,孤独的母亲、劳累的妻子、思念的孩子,在每一个成功的援疆干部身后都有一个亲人。他们是援疆干部的一种温暖、一种支撑、一种爱、一种力量。有了他们,才有了2次援疆、3次援疆、夫妻援疆,全家援疆的故事,才有了援疆干部像小白杨一样永远扎根托里的感动。

  在托里,一个孩子的名字牵动本溪与托里两座城,一个孩子的喜悦成为两座城市的喜悦。当8月的风吹过托里21300平方公里土地的时候,燕雯,一个普通的托里孩子,一个普通工人的女儿,一个在本溪一中读了三年书的孩子,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成为托里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成为托里的骄傲,成为本溪教育援疆的骄傲。

  在托里,当我从供暖厂房、福利院、学校、医院走过,当我远望着每一个与托里人民幸福有关的民生建筑上都挂着辽宁援建的徽标,我深深的懂得了这些援疆干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聂与(右二)在辽宁援建项目前留影

  聂与,原名聂芳,司法部门工作。在《钟山》《上海文学》《山花》等刊物上发表小说几十万字。


  他们,最可爱的人

  接到省作协通知我去走访撰写辽宁援疆的报告文学,第一反应是荣幸,没有做任何考虑就说:“我能去。”因为我知道,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的事迹一定感人至深。这也是我此生最远的一次实地采访。

  我们马不停蹄,兵分几路前行,当周副主席把我交到乌苏副领队的手上,他们去往更远的地方,我知道,那是孤军奋战,更是风光旖旎。

  我一下子就融入了乌苏营口的工作队,从领队到队员对我像亲人一样,我们三餐在一起吃,从早到晚的采访和走访,我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担当与收获,他们的伤痛与光荣。

  也许每个人都有工作和生活的不易,都在克服自己独特的艰难险阻,队员们在诉说自己的经历时,他们是真实而平和的,当我回到辽宁,回到我的书桌前书写他们的时候,他们又是奔腾而无比生动的,我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地流下来,我想,是文字的流淌与停顿让思想抵达了更深更久的地方,让我更深地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质。

  他们,让我看到了,在各自的岗位上成就着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最美的自己,为辽宁援疆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看到了党中央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所做出的重大的史诗一样的战略部署。

  韩文鑫拍摄的沙湾市集一角

  韩文鑫,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葫芦岛市文联副主席。著有历史文化丛书《走廊地带六千年》、长篇报告文学《泳装和这座城市》、报告文学《超越梦想》、《李伶伶的故事》,辽西走廊系列文化散文、文学评论《热望一个文学新时代降临》及小说、新闻评论、人物传记等作品。


  我负责采访的地方叫沙湾,是塔城地区的一个县。对新疆的了解,最感性的是一首歌: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

  新疆是个好地方,更是个神奇的地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新疆的发展和建设是史上最好的时候。可以说,没有几代人的援疆,新疆就不是这样的新疆。

  去沙湾这一路,让人深刻领会了新疆的地之大。到达沙湾县,我直接住进了鞍山市援疆工作队驻地。从这天下午开始,我正式进入采访。很紧张,很有趣,还有点小神秘!可惜的是,时间有限,我只采访到以下几位同志:

  冯义,原鞍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沙湾县委副书记,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班子成员,鞍山市援疆工作队领队;

  孙会海,原鞍山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沙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周慧欣,鞍山市海城市西柳市场管委会副主任,沙湾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委员副主任;

  房光宏,鞍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部研究员,沙湾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专业技术人员;

  李宁,鞍钢总医院心脏科副主任医师,沙湾县医院心脏科援疆专家;

  罗浩,鞍山市住建局秘书处干部,沙湾县住建局局长助理;

  杨文凯,鞍山市海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柔性援疆专业技术人员,沙湾县医院急诊室专家;

  王新军,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沙湾县国土自然资源保护局;

  顾湘,千山区唐家房镇畜牧生产办主任、中级兽医师,沙湾县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

  要说明一下,我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采访了有限的几个人,了解到有限的一些事。写下这些名字,不是为了树立典型。支援新疆有史经年,我的这点工作,远不足以表现其万一。如果说,援疆故事是本书,我很荣幸,打开了其中的一节,读到了其中的几页。

  我最想说的是,来和不来新疆,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我们,还是这些援疆人!

  邸玉超拍摄的塔城美景

  邸玉超,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朝阳市作协主席。曾获得第六届、第九届辽宁文学奖,第十三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


  援疆干部的担当与奉献

  九月五日,在参观完辽宁省援疆工作展览后,我们分赴塔城地区各市县开始对援疆干部进行采访。我的任务是采访工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援疆干部。九师与额敏县同城,我和文友刘国强同车由塔城市前往六十公里外额敏县,他负责额敏县的采访。我入住九师小白杨宾馆后,未作休息,马上去九师援疆分指挥部,与来自丹东、抚顺、朝阳、葫芦岛四市的援疆干部和优秀人才座谈,在一次次被感动中,结束第一天的采访。6日至9日,连续四天奔赴九师161团、162团、163团、170团采访,行程达1200多公里。我们下连队,访哈萨克牧民家,深入援疆项目的工业园区、边贸互市、万亩沙棘林、饮水工程,等等,可谓车行千里,马不停蹄。走的最远的一天,是去170团一连和二连。此行没有采访目标,我和一直陪同我采访的170团副团长李立新说,我就想到九师最偏远的连队去,感受九师百姓的日子,体验援疆干部的生活。于是有了这一难忘之旅。九月初的新疆,秋意已经很浓了,沿途的山地草原草已经枯黄,戈壁滩更是黄沙漫漫,走上百里,不见人影,在这里,对辽阔与苍凉有了切身感受。在草原深处,我们有幸遇见两只野生黄羊,她们在我们的目光追逐中,奔向无尽的天边。

  在经过漫长而枯燥的长途跋涉后,车子停在一个小镇。本以为到了目的地,下车才得知,这是二连,距离一连还有一段路程。又行驶了十五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戈壁与草原深处的一连所在地。司机王师傅告诉我,一连距离团部的距离是195公里。而我们从额敏师部到团部已经行驶了一百公里。真的是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这样的行程,是一些援疆干部的常态。援疆干部的辛苦,援疆干部的付出,援疆干部的担当,怎是这短短四天多时间所能体会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