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韩石山:写出自己的真实感觉
来源:韩石山博客 | 作者:韩石山  时间: 2011-07-13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觉

韩石山

    这一辑名为《生活体验》,收录的文章,写的多是各种课外活动,比如野炊、植树、包粽子、打月饼、攀岩、夏令营、参观太钢、参观醋厂。较为特殊的一个,是榆次庄子乡西小学的王毅同学,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到太原滨河体育中心,与NBA著名球星马布里的零距离接触,还得到了马布里馈赠的大书包。
    这些活动,几乎全是有组织的,多半是由老师或工作人员带领,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也就是说,感受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换句话说,是有了感受再写文章,而不是为了写文章才去感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实际做起来却不完全如此。老师常会在没有去之前,就跟同学们说,回来可要写文章呀。这就等于,在去之前已有了要写文章的打算。这样,到了地方再看什么,再做什么,就极有可能会想,这个要不要写,那个要不要写?虽说已有了先入之见,却不能说就多么不好。报社的记者下去采访,不也是有所为而来的吗?同学们既是小记者,事先存了要写文章的心理,也没什么不对的。
    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可写的东西,能不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学们年纪还小,社会体验不足,常是激动得什么似的,真要拿起笔的时候,又不知如何去写,或是写了个开头便抓耳挠腮,不知该怎样接着写下去。找到了可写的东西,有了真实的感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怎样才能找到可写的东西呢?先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双西小学刘知远同学的《绿色之旅》,写的是参观一个蔬菜种植基地的事儿。写了温室多么大,种了些什么蔬菜,同时留意到,“每盆菜之间有一根细塑料管连接着。听工作人员讲,那些细管是给蔬菜灌溉营养和水分的。”同时“发现里边还有一种奇特的灯,灯管外围着一圈像铁丝网一样的东西,灯底下还放着一个布袋”。注意到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就有了可写的东西。
    另一个例子,是五一路小学马任之同学的《痛快呼吸尽情品尝》。写醋厂的文章有好几篇,多是说,进了醋厂真酸啊,马任之同学不是这样泛泛而谈,而是细致地写出了自己品尝醋的感受。她是这样写的:“我们品尝了不同品种的醋,刚开始觉得酸酸的,可是入口之后却像是丝绸般柔滑的,浸润心脾,让人沉浸在无比的享受中!”
    前一个例子是观察独到,这个例子就是感受真切了。“像是丝绸般柔滑的”,这感觉多么细腻又多么准确。
    不管是观察独到,还是感受真切,在写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细致。再举个这方面的例子。包粽子这个活儿,对多数同学来说,新鲜是够新鲜的了,但它的动作就那么简单,有些小动作还不怎么好写,这样一来,有些同学就不耐烦了,草草几笔带过,然后说粽子怎么好吃,阿姨怎样辛苦了。九一小学李菲同学的《熟能生巧》,可不是这么个套子。你看她多会写,她把阿姨教她包粽子的方法全写出来了:“拿两片粽叶,左手拿大一些的,右手拿小一些的。把两片粽叶尖的那一头重叠在一起,左手拿的粽叶毛面向外,右手拿的粽叶毛面向里,粽叶重叠时一定要有一端对齐,然后把粽叶卷成锥状,往里面放一些糯米,再挨着放两颗红枣,再放一些糯米,注意一定不要装得太满,否则会包不住粽子馅。然后把粽叶折回盖在馅上,再把剩下的粽叶折到一边,最后拴好绳子,系紧就行了。”接下来说,粽子第一次可能包得不好,但“熟能生巧”,包得多了,也就熟练了。
    还要注意的是,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真实,不能掺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多么的坚强,多么的一想就想通了,害怕的时候就说害怕,不高兴的时候就说不高兴,强装英雄好汉,写出的肯定不是真实的感受。在这上头,八一小学王子蠧同学的《盼望长大》,是个极好的例子。写的是“小饭桌”的事儿,说管理太严,实在忍受不了。有次肚子不舒服,实在吃不下饭了,正想倒掉,老师拦住说:“不吃也得吃。”只好硬往下塞,心想:我以后再也不来了,今天回去就跟妈妈说。
    这样的感情,就叫没有掺假。如果写成,自己怎样想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要怎样怎样,不能说不对,总让人觉得不那么自然。因为饭不好吃,怎么想它也不会就好吃起来。
    说了这么多,要记住的只有一句话,就是:千方百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觉。